蕭琴尚未反應過來,聽得又有一人喝道:“鳯幽穀謝師叔到!”蕭琴扭頭望去,但見觀後,一個精悍的老者滿臉笑容的從後麵徐徐走了過來,走到謝逸的跟前微微冷哼了一聲,便也不答話,徑自坐在左手的一張竹椅子上。臉上的神情顯得極為氣憤。
待兩人坐定,站在道觀的兩名年輕的弟子這時才跑了過去,將二人中間的那張八仙椅子朝外移動了少許,使其形成了一個八字形,二人剛坐下,就聽得一名弟子喝道:“有請掌門大駕?”
蕭琴一怔,目光不由自主的移像了道觀,過了一會兒,隻見道觀後堂屏風微動,走出一個老者來,但見他身高六尺有餘,一聲紫色道袍,雪白的須眉隨著陣陣的山風飄**,當真是仙風道骨。他走到道觀的中央,旁邊的一名弟子,極為小心的將那竹椅擦拭了一遍,紫袍真人微微一笑,在竹椅上落座,待他坐定,
眾弟子一起彎腰行禮,道:“見過掌門真人。”
紫袍真人微微一笑,站了起來,向左首鳯幽穀的謝書看了一眼,謝書會心的一笑,站了起來,隨即走上前,朗聲道:“各位弟子,你們都是我逍遙穀年輕一代的佼佼者,我逍遙穀自祖師爺楚逍遙創立之初至今,已有白餘年,一直以匡扶正義為宗旨,百餘年來,經過數代弟子掌門人的無懈努力,終於有了今日的輝煌。但古人有道:業興於勤,荒於嬉。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派楚逍遙楚祖師為了警戒後人,並提攜年輕弟子,傳下了中秋大會這一盛事,到如今已是整整百餘屆了。”
“啊”,場上眾弟子中傳出了一陣驚歎聲。顯然是為了本門有這番成就,感到自豪。
謝書似乎很滿意地看著眾人的反應,又道:“時至今日,我逍遙一脈在掌門師兄的帶領下,年輕一代中出類拔萃者數不勝數。故此次掌門師兄與各脈首座商議之後,特命本座將原有的八八六十四人,變為所有的弟子參加!“
“啊……?“人群裏又是一陣驚叫聲,更多的是年輕弟子的喜悅聲。
謝書滿臉喜色,說道這兒便不再說話,將目光移到了正坐上的紫袍道人,紫袍道人點了點頭,站起了起來,待眾人的呼叫聲慢慢的平靜,方才咳嗽了一聲,道:“這次,本座之所以讓謝師弟將祖師爺傳下的規定打破,除了借這次比武大會發現更多的傑出弟子以外,另外還有一件重大的事情須借著這次比武大會,告知各位!“
人群裏又是一陣**。
紫袍真人微微低吼了聲,蕭琴並沒見他如此運勁,那幾聲咳嗽之聲,場中弟子確是人人聽得分明,蕭琴心道:“掌門好高深的內功,比之謝逸似乎高出了不是一星半點。“
道袍真人咳嗽了兩聲,見眾人的都安靜了下來,方才扭過臉,對著左首的謝書道:“謝師弟,你將朝廷將要發生的事情和眾位弟子說說!“
蕭琴聽到朝廷的事情,心中一動, 尋思:“難道燕王已經開始揮兵南下了,可二十一世紀的曆史書上明明寫著公元一三九九年七月,燕王朱棣揮兵南下,發動了曆史上著名的“靖難之役”眼下建文帝登基不足四個月,如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整整早了一年,難道是曆史書記載有誤?“
蕭琴正百思不得其解,忽聽的謝書朗聲道:“各位弟子,燕王朱棣和朝廷的恩怨想必各位早已有所耳聞,眼下,新皇帝剛剛登基便有曆代明君的風範,短短的四個月便重德省刑,銳意文治,崇尚禮教,如此仁義之君,實乃百姓之福!“
人群一陣**,一齊鼓掌,謝書臉上露出了得意之色,聽到這裏,蕭琴不禁向謝逸看了過去,隻見謝逸坐在紫袍真人的右首,麵無表情,眼中卻大有憂心的神色,對於謝書的豪言壯語,似乎沒聽見一般。
隻聽的謝書幹咳了一聲,接著道:“隻是這新皇帝過於仁慈,向來對各位叔叔都敬愛有加,但沒想到禍起蕭牆,這些叔叔仗著平日的功勞和長輩的身份,居然不將新皇帝放在眼裏,尤其是燕王。“
人群又是一陣**,蕭琴在人群裏找到了那陳姓年輕人,見他聽得一本正經,若不是眉宇間的那股憂心之色,和場中眾位弟子一般無二。
謝書繼續道:“這燕王朱棣乃是太祖的第四子,頗有乃父之風,為人心狠手辣,更何況此人極為有野心,對於皇位早已虎視端端!一本座來看,此人遲早會反,到時候便是我穀中弟子效忠國家的大好時機“。
人群歡聲雷動,一齊鼓掌,謝書得意的扭過頭衝著坐在右首的謝逸笑了笑,謝逸看在眼裏,冷哼了一聲,扭過臉,鳯幽穀和幽幽穀雖同屬逍遙穀,但兩穀一直是明爭暗鬥,想不到這個時候還不忘鬥上一把,真讓人哭笑不得。
謝書似乎早有所準備,倒也不在意,微微一笑,撚了念嘴上的山羊胡,咳嗽了兩聲,繼續道:“如今新皇帝鑒於各位藩王擁兵自重,擔心有朝一日會引發漢朝時七國之亂,故采用了兵部尚書齊泰,太常卿黃子澄的建議,決意削藩!如今已經將齊、湘、代、岷四位親王,將其貶為庶人?”——
今晚六千字,下麵還會有兩章,各位書友不要錯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