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琴冷哼了聲道:“既然如此,那晚輩就恭敬不如從命,領教領教丐幫的降龍十八掌和打狗棒法!”

蕭琴飛鴻劍一挺便躍了過去,那人沒料到蕭琴會突然動手,楞了一下,身子一躍,跳下馬背,左手一探抓住了丐幫震幫至寶打狗棒,身子一側便躲過了蕭琴的一劍,蕭琴瞧他身法靈活,心道:“好身法!”手下不停,正欲再攻。

那人打狗棒輕輕在蕭琴的飛鴻劍上輕輕一點,那打狗棒猶如被塗了一層粘性的物質一般,飛鴻劍竟然被黏住了,那人臉上微微一變,顯然也沒料到蕭琴內功如此之後,嗬嗬一笑,道:“小娃兒內功還頗有些根基,難怪這麽狂傲,現在的年輕人難得看到這麽狂傲的!”說著,打狗棒輕輕在飛鴻劍劍刃上一點,蕭琴身子一震,後退了幾步,方在站穩。

那人瞧他居然在自己一點之下,還能站穩,咦了聲,臉上露出了讚賞之色,蕭琴心下也大吃了一驚,心道:“想不到這老頭,貌不驚人,內功竟到了如此深厚的地步,剛才若非自己將體內《逍遙遊》的內功使將出來,隻怕還真著了道,看來此人不可小視!”當下也不敢大意,橫劍當胸,那人也不在意,收了棒子,嗬嗬嗬一笑,道:“小娃娃,你剛才所說降龍十八掌是個什麽玩意?是武功麽?”

此話一出,蕭琴頓時啞然,拜二十一世紀影視劇所賜,還道這降龍十八掌和打狗棒乃是丐幫震幫之寶,瞧這人手握打狗棒,定是丐幫幫主無意了,能使得打狗棒,降龍十八掌自是不再話下,是以這才道出了降龍十八掌的名號。

豈料,丐幫雖號稱天下第一大幫會,蓋天下曆朝曆代,無有不淪為乞丐之人,聚夥為幫,打抱不平,舉止介乎正邪之間。至於宋末,丐幫幫主舉抗金義旗,以民族大義為重,開創出一番事業,終成為武林泰鬥。成為江湖上第一大正派。丐幫幫主的打狗棒法一脈單傳,以玉竹杖為幫主幫主信物。而降龍十八掌卻純屬後世武俠大師的虛構的武功,曆史上根本就不曾曾在降龍十八掌這套武功,此刻蕭琴隨口拈來,如何讓那人不驚奇。

那人瞧蕭琴不答話,還道是蕭琴故意不說,冷哼了聲道:“年紀輕輕如此蔑視長輩,當真是缺了教養,今日我紫火龍就替你父母管教管教,讓你他日知曉如何尊重長輩!”說完,不再答話,後退一步,手中打狗棒被握在手中滴溜溜的一陣轉動,口中跟著一陣念道:“惡犬回咬 快擊狗臀 喪家之犬 黃狗追尾 幼犬戲球!”那紫綠色的打狗棒居然散發著一陣陣的殺氣,頓時將蕭琴周身各大要穴封死,蕭琴吃了一驚,瞧這打狗棒所點的穴道,均在背脊中心,他雖不懂穴道,但頗懂醫理,知曉紫火龍所的位置,乃人生重大穴位,一旦被棒端點中,非死即傷。

當下不敢大意,飛鴻劍舞動,張旭貼一一展開。頓時兩端殺氣隱隱升起。

眾人瞧二人剛動手就如此激烈,丐幫一幹眾人瞧紫火龍如此厲害,紛紛叫好不已,站在一旁的鄭和、朱能等人則麵露難色,依他二人的眼光,不難看出那紫火龍的武功之高。

二人相鬥了數招,紫火龍一個閃身,躲開了蕭琴淩厲的一劍,突然將打狗棒交至右手,蕭琴和朱能等人不明所以,一旁的觀看的丐幫子弟則是人人露出了驚異之色,但很快人人臉顯得意之色,片刻一陣呼喝上更是震耳欲聾。

蕭琴雖不明所以,但瞧丐幫弟子臉色,心中定有古怪,不敢大意,飛鴻劍將張旭貼“橫撇豎捺”四招一一展開,紫火龍麵色沉穩,右手舞動的打狗棒一一化解,如此這般,二人又相鬥了三四招,紫火龍忽然一聲暴喝,打狗棒飛舞,化成了一團碧影,徑自黏著蕭琴的飛鴻劍,那竹棒有如一根極堅韌的細藤,纏住了飛鴻劍一般,任蕭琴如何舞動飛鴻劍,卻絲毫掙脫不得,這一下,蕭琴大吃一驚,心道:“這丐幫打狗棒法果然厲害,看來後世的武俠小說也並非完全虛構“。飛鴻劍舞動了兩下,又尋思道:”後世武俠小說,都說這打狗棒共有三十六路,乃是丐幫開幫祖師爺所創,曆來是前任幫主傳後任幫主,決不傳給第二個人。丐幫第三任幫主的武功尤勝開幫祖師,他在這路棒法中更加入無數奧妙變化。數百年來,丐幫逢到危難關頭,幫主親自出馬,往往便仗這打狗棒法除奸殺敵,震懾群邪。

打狗棒法名字雖然陋俗,但變化精微,招術奇妙,實是古往今來武學中的第一等功夫。打狗棒法共有絆、劈、纏、戳、挑、引、封、轉八訣,“纏”字訣使用時,那竹棒有如一根極堅韌的細藤,纏住了大樹之後,任那樹粗大數十倍,不論如何橫挺直長,休想再能脫卻束縛,“纏”字訣是隨敵東西。“轉”字訣卻是令敵隨己,竹棒化成了一團碧影,猛點敵人後心“強間”、“風府”、“大椎”、“靈台”、“懸樞”各大要穴。這些穴道均在背脊中心,隻要被棒端點中,非死即傷。“絆”字訣有如長江大河,綿綿而至,決不容敵人有絲毫喘息時機,一絆不中,二絆續至,連環鉤盤,雖隻一個“絆”字,中間卻蘊藏著千變萬化。剛才我同他交手,他以竹杖黏著我的飛鴻劍,看來定是這“纏”字訣無意了,想到還有‘戳、挑、引、封’等四訣,頭皮一陣發麻——

多多支持,收藏票,求首訂哦!今晚後麵還有三更,回來的比較晚,小景昨晚工作至深夜,不從上傳,還望各位書友們見諒,同時,手中又票票的各位書友們,也不要吝嗇哦,都砸在這本書上吧,小景再次感謝各位書友們!

關於丐幫:

【後漢書·獨行傳】曰:「向栩字甫興,河內朝歌人。向長之後也,少為書生,性卓詭不倫,不好語言,而喜長嘯或騎驢入市,乞丐於人。」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記載晉公子重耳「乞食於野,野人與之塊,公子怒欲鞭之。」  

【龍城錄】載有「一日,伊水上遇一丐者。」

【稽神錄】有雲:「安陸人性毛,善食毒蛇以酒吞之,嚐遊齊魯,遂至豫章,桓弄蛇於市,以乞丐為生。」

足見是先有乞討的行為,後有行乞的身份;唐代元結著【丐論】,自稱:「遊長安與丐者為友。」由此可知以乞討為生的職業乞丐,可能最早出現在六朝。【東京夢華錄】形容開封城「諸行百戶,衣著各有本色,不敢越外街市行人,便認得是何色目至於乞丐者,亦有規格,稍似懈怠,眾所不容。」所謂規格者,大概是指穿著製式服裝在特定地區或針對特定對象行乞,並受到團體的約束,要盡規定的義務。  

宋元話本小說【金玉奴棒打薄情郎】描述杭州城裏的乞丐團頭金老大,他手中的杆子是領袖的標記,統轄全城的叫花子,證明在宋代丐幫已然成氣候,是具有某種程度組織規模的社會群體。「這般丐戶,小心低氣,服著團頭,與奴一般,不敢觸犯。」想見當時的丐幫紀律嚴明,丐頭的杆子一直沿用到清代,不僅象征權力,還可以執行幫規,懲治違規的乞丐。  

丐幫的曆史  

中國曆史上是有丐幫的存在,當然丐幫幫主沒有打狗棒,也不懂降龍十八掌,但丐幫勢力其實很大,以下是節錄內地學者周德鈞先生所著《乞丐的曆史》

從文獻史料上看,宋代確乎有丐幫之活動,在當時的城市中,尤其是通都大邑中,作為丐幫首領與標誌的幫主——“團頭”之名即已出現,宋元話本及稗記小說中多見“團頭”一名,最典型的就是《今古奇觀》中“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一節的記載:南宋初年的杭州城中,有一位世襲了七代的丐幫幫主——“團頭金老大”。他管轄著杭州金城的乞丐,收他們的例錢,給眾丐的生活相應的照料,“金團頭”儼然族長、宗老一般,在乞丐中享有相當的權威,借著眾多乞丐的供奉,他掙了個“廒多積粟”、“囊有餘錢”的殷實家境,以至“放債使婢”,雖不是城中首富,也是數得著的富家了。  

既然有了幫主,當然就有丐幫。故而,丐幫之形成於兩宋時期,當無疑義。而社會史的研究進一步表明,丐幫的形成與發展曆程與中國古代的秘密會社的發展曆程是大體一致的,即它們大都形成於兩宋時期,發展於元、明時期,大盛於清代及清末民初之際。  

宋代的丐幫大體以名都大城、集鎮裏社為聚集活動中心,他們尚沒有形成全國性的組織,多數帶有明顯的地域性群體特征,元明時期亦大致如此。

丐幫之大量湧現,並呈現出迅猛發展之勢,那是清中後期以至近代的事了。清中時以後,丐幫見諸文獻記載者,在在可見。其名目之多,內容之廣,遠在其他幫會組織之上。綜觀各類文獻所載,可知當時丐幫因地而異,而且多與黑道有染。例如湖北的“羅筐會”,江西的“邊錢會”,江西、福建、浙江三省交界地方的“花子會”、“食巴會”等等都是那時典型的丐幫。(參見《大清律例增修統集成》卷三十二)  

清末民初之際,丐幫組織更趨發達,幾乎每一地區,尤其是通都大邑,都有相應的乞丐組織。如北京的丐幫有“藍杆子”、“黃杆子”兩支。“黃杆子”係由破落貧困的八旗子弟所組成,是高級乞丐的組織,丐頭則由王公貝勒充任。“藍杆子”是普通乞丐的首領。在河北西南、山東西北部分布著一支規模龐大的丐幫,名叫“窮教行”。有時又稱為“理情行”,其內部成員有死撚子、活撚子和杆上之分,“窮教行”幫中有派,如死撚子又分為韓門、齊門、郭門。在吉林海龍一帶,丐幫有“大筐”和“二櫃”兩種,“大筐”由瞎、瘸聾、傻、啞、癱等殘病乞丐組成,“二櫃”則由一般乞丐所組成。無錫的丐幫有“流門”、“矗門”兩支,“流門’包括醫、卜、星、相、地理、書、畫、棋、說書、彈詞、鐸、募化、花鼓、唱蓮化等“乞丐”所組成;“矗門”又分東行、西行兩類,江湖上有“三十門大矗,七十二小矗”之說,大抵也是一些*江湖技藝和賤役苦力乞食的乞丐所組成。泉州的丐幫分為本地丐、外地丐。開封的丐幫稱為“窮家行”或“杆上的”,在長江中下遊地區,丐幫有“三江”、“兩湖”的派係之分,例如漢口的丐幫多屬西湖派係,派下有門宗,門宗下又分“字”,可謂枝繁葉茂。廣州的丐幫規模也屬可觀,名曰“關帝廳人馬”,其組織網絡以廣州為中心,影響所及,直到附近南海、番禹、東莞、順德等縣。重慶有聚集在洪岩洞的丐幫,雲南的丐幫則稱為“舵”上,幫主曰“舵頭”,其組織形式與名目與哥老會頗有淵源。蘭州的丐幫稱為“砂鍋子”,丐頭叫“萬師父”,也曾繁盛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