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量完正事,方孝孺領頭,黃子澄、齊泰尾隨他身後,行禮告退,建文帝有意讓他們三人親信大臣多多商量商量便讓三人一起出去,待三人走遠,建文帝才感到一陣輕鬆。積壓了多日的難題總算有了些進展。待三人的身影消失大殿在大殿外,建文帝方才自龍吟上站起身來,望著殿外的一片藍天,稚嫩地臉上浮出一絲笑容,許久,方才自言自語的說道:“許久沒去中山府瞧瞧了,也不知魏國公徐輝祖有何消息?“

中山府乃是金陵城第一府邸,整個麵積幾乎占了南城的一半,

偌大的中山府瓊樓玉宇,亭台樓閣聳立,遠遠望去,巍峨雄偉,固相秀麗、山水相融,花木蔥蘢、碧波粼粼,更讓人感歎府邸雖小,卻山水卓著。正門前,一副大大的對聯橫曆兩根常柱上:“破虜平蠻。功貫古今第一;出將入相,才兼文武無雙”,字雖龍飛鳳舞,卻頗見功底。將一個紅木映襯的極為耀眼。

傳說這副對聯是朱元璋所作。

明太祖朱元璋雖然讀書不多,卻很喜歡提詩答對。

朱元璋深恨自己年輕時沒有機會上學,因而在中年以後,特別注重封建文化的學習。稱帝前,盡管戎馬生涯艱辛,但“一有功夫就和儒生們列坐賦詩”;做了皇帝後,雖然國事繁忙,依然喜歡舞文弄墨。相傳又一次朱元璋轉戰江淮間,一次,喬裝出行到太平府的一座寺廟般若庵。廟裏的和尚見他為人奇特,就仔細詢問。朱元璋不耐煩,就提筆在牆上寫了一首詩:

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

老僧不識英雄漢,隻管嘵嘵問姓名。

後來朱元璋在元·至正二十八年正月初四日於鍾山之陽,設壇備儀,先告祀天地,即皇帝位於南郊,後在奉天殿受百官朝賀,成為合法的正統的皇帝了,定天下之號曰“大明”,建元洪武,以應天為京師。登基之後,聽說當年在廟中牆上的題詩早已被人洗去,就下令將廟中和尚押解至京,準備殺掉。他問道:“為什麽要把我的詩洗掉?”和尚靈機一動當即吟詩答道:

“禦筆題詩不敢留,留時常恐鬼神愁;故將法水輕輕洗,尚有毫光射鬥牛。”

朱元璋聽了龍顏大悅,當場下令把和尚全放了。

另有傳說朱元璋在登基的時候,詩興大發,隨口吟詩曰:“雞叫一聲撅一撅”,這開頭這句令滿朝文武苦笑不得:這也叫“詩?”簡直比平常的話還要俗不可耐。

朱元璋也不理睬大家,自顧說出了第二句:“雞叫兩聲撅兩撅。”上一句還可以說是俗不可耐,而這一句可以說是敗筆,若無回天之力這首詩根本就無法收場。

停頓了一下,朱元璋又吟道:“三聲喚出扶桑日,掃退殘星與曉月。”眾人聞此不覺大吃一驚,群臣交口稱讚其詩氣勢不凡。

雖說這些是傳說,但眼前的這副對聯卻是實實在在乃朱元璋所作。

破虜平蠻,功貫古今人第一;

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

這副對子雖說隻有二十二個字,可寫出了徐達一生的功勞。中山王徐達是朱元璋的老鄉,勇敢善戰,而且文武全才。徐達從二十來歲開始, 就幫著朱元璋打天下,後來當了三軍統帥,打過大小勝仗上百次。末了,他率領大軍,攻下了元朝的國都大都,滅掉了元朝。徐達當過征虜大將軍、右丞相、魏國公。朱元璋誇他是明朝的開國第一功臣。在這副對聯裏,明太祖稱讚徐達的功勞最大,從古到今都算上,他數第一! 這些話雖有些過,但也看得出朱元璋對徐達的重視。

中山王府在南城的中央,東南是貢院。再往東過便是秦淮河內,是中山王府最大的花園,長廊、水榭、湖心亭、露天舞台等設施,遍植花木。鬆林掩映,繁華似錦,讓人心中一**。

方到宮門口,裏麵便傳來一陣嬉笑聲,建文帝聽得眉頭一皺,雖說國喪已過了四年,但畢竟太祖屍骨未寒,大臣家中竟如此歡聲笑語,正在建文帝猶豫不決之際,忽聽的一聲暴喝:“不知羞恥的東西……你作死啊!“這聲音極大,直嚇了建文帝一大跳。

裏麵的嬉笑聲隨著這一聲暴喝,立時停止。

好一會兒另一個聲音才道:“大哥你這是幹嘛?人家好不容易歡樂一回。就被你給掃了興,你是不是成心啊!”說話之人,語帶不滿。

建文帝嘴角露出了一絲笑意,便走了進了進去。

聽得響聲,裏麵似乎得到了消息,裏麵快速的走出來三個人來,為首的一個三十歲上下,身材魁梧,長得麵如冠玉,英姿非凡,另一個稍顯清秀,卻也濃眉朗目,英氣勃勃十分的俊逸。二人身後跪著一個容顏姣好的女子,十七八的年紀,頭戴一頂角冠,穿一襲淡綠色的裳,外邊又套一件薄薄的絲綢,顫抖著身子跪在二人身後。

“臣,徐輝祖不知聖上駕到!有失遠迎還望陛下贖罪!”為首的男子聲如洪鍾,跪倒在地對建文帝行叩拜大禮。原來這男子正是開國元勳中山王徐達的長子,徐輝祖。徐達共四子,其中第三子徐添福早逝,其餘三子,輝祖以長子身份承襲魏國公,成為徐家第二代爵主;二子徐膺緒任中軍都督府都督僉事;徐增壽生的英俊,又聰敏過人,且生性瀟灑,十分討太祖朱元璋喜歡,因此他的官職反在哥哥膺緒之上,榮膺右軍都督府左都督一職。但也正是如此,這位四子平日最為風流,跪在他身後的那名女子便是他好不容易弄自教坊司裏弄回來的歌姬,正想娛樂一番,不料被這個平日裏嚴厲的大哥發現了,正喝罵之際,被建文帝聽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