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馬氏這麽說話,朱允炆原本的怒氣方才解了些,二人方才被一幹丫鬟擁入了坤寧宮乃,坤寧宮不大,走不了多久,便是皇後馬氏的寢宮。

這時,夕陽以落寞,雖是深秋,但依舊有些酷熱,窗戶徐徐吹入了夜風倒是讓朱允炆感到心頭一涼,他微微吐了口氣,夕陽的餘暉下衝著皇後馬氏嘻嘻一笑,馬氏被他一望,臉上本就十分通紅,這會兒被他略帶壞意的一笑,一張粉臉更是通紅如蘋果,身後的一幹丫鬟大多是精明之人,此刻哪有知曉的道理,見二人如此神態,都抿著嘴巴一笑,便悄悄的退了出去。

偌大的寢宮之剩下朱允炆和皇後馬氏,馬氏低著頭,燈光下,馬氏死死的盯著自己的小手,一雙明月似的眸子熠熠發亮,秀美的臉龐上帶著羞澀、紅暈的笑意,一個秀美婉盈的美女,此時看來,當真的美得可以,朱允炆看在眼裏,心裏也不禁湧起了一種熱意,他輕聲走了過去,略帶羞澀的一笑。輕輕自後麵環住了皇後馬氏的腰肢。“

馬氏胸中一慌,扭頭一看,見朱允炆稚嫩的臉上帶著笑意,不禁羞澀的一笑,嚶嚀一聲,將頭倚在他肩上,兩人依偎在一起,耳鬢廝磨了一番。享受了無聲地溫馨交流,窗外最末的一絲夕陽也落入了塵土,這會兒皇後馬氏才羞澀的將頭從朱允炆柔弱的肩膀上,抬起來,柔聲道:“天色已經很晚了,陛下……?”

朱允炆點了點頭道:“嗯,天色已經很晚,朕和皇後也該睡了!“

馬氏臉上一紅,跟著點了點頭,然後撫摸著自己的小腹,溫柔的道:“陛下今晚就給臣妾一個孩子吧?“

朱允炆微微一笑,用力了點了點頭,良久才從嘴裏吐出了一個字:“好!“

馬氏甜蜜地一笑,再次輕輕的揉入了朱允炆的懷抱。

燈熄了,月光朦朧透窗而入。夜鶯的歌唱聲中,朱允炆輕輕的擁著馬氏緊張的躺在穿上,馬氏有些緊張的任由朱允炆擁在懷裏,兩人並肩躺在**,在靜謐中絮絮低語。

馬氏望著窗口那迷人的月色。甜甜地道:“ 陛下,若是臣妾有了孩子,你說叫什麽名字好呢?”

朱允炆微微一笑道:“這可是朕做不了主,昔日太祖皇爺爺有規定,我朱家乃是添加,必行金木水火土五行,自從第二代開始兒孫名字中的第三個字要嚴格按照“火、土、金、水、木”五行順序來指定偏旁,火是第一個,木生火,所以太祖爺爺的第一代後代全部以木為偏旁。也就是我父王——朱標!”

馬氏顯然沒想到這些,嗔道:“取名兒哪有這般複雜的?”

朱允炆懶洋洋的打著哈欠道:“這個皇後就不懂了吧?”朱允炆得意的朝馬氏望了一眼,笑道:“ 皇帝家給孩子取名字,那就更加要有講究了。太祖皇爺爺為給父王取名,希望明朝偉業代代相傳,子子孫孫無窮無盡,所以就規定事先給每個兒子的後代選了二十個字,每代起名字時用一個字。比如父王的後代用“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燕王朱棣的後代用“高瞻祁見祐,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前猷”。用完了這二十個字,就再選二十個字。所以皇後就算有了朕的骨肉,這取名字一事便馬虎不得!”

馬氏還想說些什麽,不料朱允炆懶洋洋地打個哈欠,說道:“這個皇後就不去費這個神了,朕乃是萬民之主,朕的子孫乃是天之驕子,名字豈能兒戲,就讓朕的子民去想罷,實在不行的,就讓方孝孺、黃子澄他們去琢磨琢磨了”

馬氏紅著臉一笑,跟著點了點頭,雙手不知何時環住了朱允炆的脖子,柔聲道:“陛下這些時日沒來的的時候,臣妾本以為陛下生臣妾的氣了,這下陛下來了,臣妾才覺得自己是個女人。是一個幸福的女人。”

朱允炆嗬嗬一笑,道:“既然如此,皇後還等什麽!“說著身子一動,馬氏萬萬料不到朱允炆會突然壓在自己的身上,驚慌之中“啊”不要”馬氏嬌呼著,卻沒有阻止,任他拉開衣襟,露出那兩隻雪白的玉兔,一劍玉兔,朱允炆兩眼登時一亮,雙手不由自主的摸了上去,嘴巴更是溫柔的方在白兔之上。輕輕的吸允著。猶如一個吃奶的嬰兒一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S:關於朱元璋給後代取名字

朱元璋有24房子孫。考慮到隨著子孫繁衍,可能會名字重複,朱元璋於是親自為子孫們製定了取名命字的原則和方法。他為24個兒子的後代世係,各擬定了20個字,每個字為一世。凡子孫初生,由宗人府依據世次順序取雙名,雙名中的前一個字即太祖所取,後一個字則必須是一個以五行做偏旁的字,五行則以“火、土、金、水、木”為順序,如“火”為朱元璋孫子輩命名所用偏旁。

在朱元璋為24房子孫所取派語中,長房東宮懿文太子朱標的後裔世係派字是:“允文遵祖訓,飲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第四房燕王府,即後來成為明朝帝係的朱棣後裔世係派字是:“高瞻祁見,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如建文帝朱允炆,即是朱元璋長房“允”字輩,“火”行。又如最後一個皇帝崇禎朱由檢,即第四房第十代,屬“由”字輩,“木”行。

朱元璋為第十八房朱楩後裔製訂的20個字派是:“徽音膺彥譽,定幹企禋雍,崇理原諮訪,寬鎔喜賁從”。岷藩王室的傳遞世係是:一世:岷莊王朱楩;二世:岷恭王朱徽糅;三世:岷順王朱音瀼;四世:岷簡王朱膺鈈;五世:岷靖王朱彥汰;六世:岷康王朱譽榮;七世:岷憲王朱定燿;八世:岷王朱禋洪(朱定燿曾孫);九世:岷王朱企崟(朱禋洪從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