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答應了結交,如此一來,三國聯盟抗趙就基本敲定下來,剩下的都是一些細節問題。

這等繁瑣的事,薑平就不參與了,不然真養一群吃白飯的?

讓姬箐箐和那些大臣去商討就行。

三天後。

少姬留下,驪姬帶著薑小白通過魏國去了青州,僅僅隻用了不到十天時間。

齊國就在青州重新建立了起來,薑小白為齊王,驪姬為太後,代理朝政。

雖然不比以往,但仍舊算得上一個強國。

遵照約定。

齊國立即出兵援助魏國,北晉便在趙國西麵牽製騷擾,趙國還要顧忌北麵匈奴卷土重來。

可謂是四麵受敵。

最終在鄴城與魏齊和談,同意了以鄴城和邯鄲中間一條小河為趙魏分界。

東麵則以青州為趙齊分界。

薑平看著新製作的九州輿圖,所謂九州,並不是說天下隻有九個州。

九州是代指天下,追溯千年前大禹治水時候,所形成的中原文明版圖。

經過幾個朝代的更替,天下十九州都不止。

北晉就坐擁三個州的領土。

這個天下是真的大,看著都讓人忍不住流口水,現在說四海歸一還為時尚早。

不過。

三國聯盟之下,晉魏齊橫穿了中原腹地,商隊可來去自如,三年前諸侯商定的限晉商令,那也就不攻自破了。

經濟發展必定會迎來持續**,可是,經濟發展的越快,弊端就會出來的越多。

“攘外必先安內!”

薑平目光閃爍著寒芒,兩年無大戰,北晉可稱九州王!

招賢令發出接近二十天。

薑平來到了聚賢莊,這裏已經住了一百多位學士,他們寫的文章,給出的建議,他大部分也看過了。

有用的人才不少。

可是沒有讓他感覺到驚喜的。

薑平今天來就是要帶走一部分人,該入朝的入朝,該去地方上的去地方。

不願意在北晉為仕的,也可以領一份錢米走人,大家好聚好散。

大家一聽帝君來了,紛紛都跑了出來。

薑平幹脆在院子裏坐下,目光環視這一百多號人,個個洋溢著才氣。

這些人未來可都是北晉的頂梁柱!

“帝君,差不多都到齊了。”郭如晦拱手道,他也不知道薑平會突然過來。

所以一點準備都沒有。

“好!”薑平一揮手,就讓他站在了一邊。

目光再次掃過他們。

開始發問。

“你們可有誰知道,何為一個國家?”

“我知道!”

一名年輕男子搶先站了出來,回答薑平的問題,“有人口,有領土,有朝廷,便可稱之為一個國家。”

回答的不錯。

但少了一點,還得有文化。

此刻。

誰也沒注意到,聚賢莊門口來了一個衣衫襤褸的男子,他自顧走了進來。

靠著一麵牆站著,雙手放在袖子裏,聽著眾人談論。

“那什麽是強國?什麽弱國?”薑平繼續發問。

“國富則強,國貧則弱!”

“你說的不對,軍力強則國強,軍力弱則國弱。”

“你們都不對,依我之看,民強則國強,民弱則國弱。”

他們高聲爭執了起來,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說法,因此誰也說服不了誰。

吵到不可開交的時候。

“大家安靜一下!”郭如晦抬手,便讓眾人都安靜了下來,繼續站在一邊。

“其實你們說的都對,但也不全對,本君這裏有一番個人見解,如若有錯,還輕諸位指明。”薑平對著眾人一拱手。

他們也是拱手還禮。

薑平抬起腳走了三步,便開始說道,

“國家由人民,朝廷,領土,文化四個部分組成,那麽到底是人民說了算,還是朝廷說了算?”

“大部分的人都會說,當然是由朝廷說了算,實則非也!”

“那由人民說了算?非也!”

眾人都靜靜的聽著,同時心裏也在納悶,帝君薑平似乎和流傳的不一樣。

真若是荒**無度的暴君,怎麽可能會和他們討論這些?

大家也就繼續聽了下去。

“那到底誰了說算呢?其實答案很簡單,由這個時代說了算。”

“朝廷若是隻求偏安,定會覆滅,落得和齊國一個下場,民若是隻求一時之安逸,對未來沒有防備,大禍來臨,必然家破!”

“所以本君認為,唯有自強才能變強!”

眾人細細品味薑平這一番話,其實也不難理解,強弱並沒有絕對分界。

強中隻有強中手,齊國算強吧,趙國更強,說趙國強,還有西楚。

要說齊國弱,人家擺明是一個強國。

所以說,一個國家要麽愈來愈強,不圖強就會成為弱國,國弱則民辱。

國與民本是一體!

榮辱不分!

眾人暗自點頭,回過神後。

“帝君英明,我等佩服,並無異議!”

他們齊聲拱手道。

那衣衫襤褸的男子若有所思,雖然強弱無絕對分界,但一定是有高度。

北晉所求的高度在哪裏?

薑平看到這一幕,極為滿意,便就鄭重的問道:“諸位可願與北晉同榮共辱,自強不息,創立一番偉業?”

“我等願為北晉效力!”

眾人再次齊聲答道。

薑平的目的那也就達到了,其實就是一次企業文化宣講,激起他們一絲的鬥誌。

能夠更好的為北晉效力。

下麵就開始安排他們了,不單獨安排,就在院子裏點名,根據他們的所學,和這些天展示的才華。

早就給他們想好了去處,當然,他們也可以拒絕,甚至可以提要求。

什麽都好商量。

隻要有這個能力就行。

如此一來。

朝廷大部分空缺的職位,都有人填補進去了,唯獨幾個重要職位,暫時還找不到人選。

比如說禮部尚書,這個職位說白了是管禮教,實際是培養學士,和選拔人才的一個重要機構。

目前來看,郭如晦或許可以勝任,隻缺一個合適借口,畢竟尚書不是小官。

郭如晦若是沒有功績,強行把他推上這個職位,朝堂上是說不過去的。

還有兵部幾個重要職位,暫時也找不到人選。

最重要的是刑法改革,法家學士倒是來了幾個,但是有能力改動大晉律法的。

那真一個沒有見著。

安排的差不多的時候。

“帝君,我要見帝君!”一個人嚷嚷道,正被幾個侍衛往外麵拖著走。

“且慢!”薑平伸手讓他們把人帶了回來,詢問這是怎麽回事。

“帝君,這個人並非是學士,他是韓國的水渠官,我懷疑他是韓國安插在北晉的奸細!”侍衛衛夫解釋道。

薑平打量了這水渠官一眼,看著不年輕,應該有快四十了,長的比較瘦小。

確實不像一個學士。

“有證據嗎?”薑平向衛夫問道。

衛夫搖頭,“回稟帝君,暫時還沒有。”

薑平麵色一怒,“胡鬧,就算不是學士,那也是客人,沒有證據怎麽可隨便抓人!”

他起碼也得在天下學士麵前做做樣子。

不能讓外人說北晉不尊重人才。

衛夫惶恐。

“帝君,我知道錯了,還請帝君寬恕!”

薑平揮手就讓他下去了。

再轉頭看這韓國的水渠官。

問道:“你叫什麽名字?”

他先一拱手,解釋道:“我叫鄭渠,原是鄭國人,韓公本欲叫我給齊國修築水渠,但是我上任沒多久,齊國就……沒了!”

韓國現在是在魏國和趙國以及北晉中夾縫生存,領土十分的小,一條完整的河流都沒有。

他的才華自然無法施展,隻能奔赴他國。

“那你為什麽要來北晉,而不是去趙國?”薑平好奇的問道。

趙國占據了過去齊國的領土,既然他本欲要為齊國修渠,那去趙國不是更好的選擇嗎?

鄭渠遲疑了片刻,才壯著膽子問道:“我聽人傳言,天山開渠引水灌溉,是出自帝君手筆?”

薑平現在惡名背盡,還怕這一點美名?便很是大方的承認,“是本君所為,你問這個為何?”

“我曾經去過天山,也到了義豐水庫,親眼見到晉人開渠,一月灌溉百裏,實在佩服,所以……”

鄭渠說到這裏,從懷裏掏出一卷羊皮紙,攤開來一看,竟然是北晉地圖。

他繼續說了下去。

“所以我繪製了這張地圖,在北部,西部,西南共開二十七個缺口,將分流引入貫穿北晉東西的涼河,則可灌溉腹地千裏。”

北晉境內是有河流的,隻是河流太小,連喝的水都不夠,更別說去灌溉農田了。

鄭渠的設想很好,可這是一個巨大工程,全是去高原地區搶水,挖山哪有那麽容易?

估計就是十年,也很難成功。

但他確實是一個技術人才。

是人才就收了,怎麽用以後再說。

“工部水部郎中之職委屈你嗎?”薑平問道,郎中僅此侍郎,但不過是從五品官員。

連上朝的資格都沒有。

他在韓國那可是水渠官,掌管整個國家的水利工程,和侍郎相當。

官職地位明顯變小了。

鄭渠搖頭,絲毫不在意的說道:“官職無所謂,隻是敢問帝君,我什麽時候可以開渠?”

這還是一個技術控,他眼裏隻有開渠,根本就不在乎自己的官職大小。

“你先去工部上任吧,開渠的事本君會和陛下說,過些天就給你消息。”薑平敷衍的說道。

鄭渠一點都不懷疑,領到任命狀,就去工部報道了。

“帝君,他……”郭如晦剛開口。

薑平就打斷了他,知道他想說什麽。

北晉聯合魏齊抗趙,保證了東麵無戰事。

韓國夾在三個大國中間。

難道他們就不會想辦法?

鄭渠的方案需要耗費極大的人力物力,自然就沒辦法顧忌他們了。

還有一點,渠道一成,涼河的水漲了起來,那下遊的趙國就要遭殃。

這是一石二鳥之計!

鄭渠估計不會想到這些。

薑平歎了口氣,唯有搞技術的人最純潔,但是也最好騙。

“你過幾天去找一趟鄭渠,讓他修改一下方案,隻要不會讓洪水殃及到趙國,本君就同意他開渠。”

薑平做了一係列農業改革,可是米還是不夠吃,隻能種土豆木薯代替主糧。

他還是非常希望有這樣一條渠道的。

但是!

若是為了晉人去淹死無辜的趙人,薑平不願意,在他看來,那都是天下百姓。

三皇五帝之時,那就是一家!

薑平一抬頭,麵前人群散去了大半,他終於注意到了人群後方,那個衣衫襤褸,模樣像一個乞丐的男人。

低頭一看任命的清單,大部分都畫上勾了,唯獨還有一個人,而且這個人來到非常早。

半個多月前進關了,隻是遲遲沒來聚賢莊。

“衛央,主修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