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祿山冷冷一笑,他做了李豬兒幾十年的主子,再加上長幼尊卑的規矩,其實在他的心裏麵,李豬兒不過是一條狗而已,能夠賞他一碗飯吃,給他一官半職,就算他李豬兒的祖先燒了八輩子的高香了。

“簡直是大放厥詞,自古便是,君要臣死啊,臣不得不死,這便是君臣之道,尊卑之序。”

當初如果不是安祿山救了李豬兒,恐怕他李豬兒早已慘死街頭,然而這麽多年,李豬兒一直受到安祿山的迫害,又作為他的貼身下人,兩人的關係也十分複雜,既有恩情,也有仇恨,恐怕不是一句話兩句話能夠說得清楚的。

安祿山作為一代梟雄,沒點手段肯定是不行的。

想當初他年幼的時候,如果不是善於做人,是不可能從利特族逃出來的,而且還與安守敬等人約為兄弟,做了一個協議物價的牙郎。

之後,便是做些偷雞摸狗的勾當,被當時的河北節度使捉住,若是一般人,恐怕早就做了刀下亡魂,可他安祿山偏偏向河北節度使獻計,捉拿自己的同黨,將功折罪,然後趁機上位,進入朝堂,謀得了一官半職,做了一個邊鎮的守捉。

待到他升任範陽節度使的時候,他一邊極力向唐玄宗諂媚,另一邊賣通朝中的大小官員,以及派到河北的刺史,由此深獲唐玄宗的信任。

其實安祿山在權勢滔天野心膨脹的時候,也有人對其不滿,忌憚他權力太大。

如當朝宰相楊國忠,天下兵馬副元帥哥舒翰等人,都在唐玄宗麵前說他的壞話,而且唐玄宗也三次召他進京,這三次對於安祿山來說,無疑是龍潭虎穴刀山火海,一個不慎,可能就要將小命留在長安。

但是安祿山卻忍辱負重,甚至到了認楊玉環為幹娘的地步,在唐玄宗和楊玉環的麵前裝小孩,他那時都已經五十多歲了,能夠做到這一步,可見此人心中的隱忍。

而且為了討得唐玄宗的信任,他將自己的長子安慶宗留在長安,與郡主結婚生子。

所以此人雖然暴虐,但其心思和手段卻不可小覷,正如陳文周當初所說,梟雄之膽略,必有梟雄之才華!

李豬兒當時同意入夥,也是因為陳文周的煽動,想起自己年少的時候,便已經成了一名廢人,加之安祿山多年對他的摧殘,所以才決心反安,可當他真正麵對安祿山的時候,卻也如安慶緒一樣,顯得有些猶豫不決,猥瑣不前了。

安祿山心中冷笑,此時此刻,他知道自己勢單力薄,生死已經完全為別人所掌控!

所以他此刻要做的,就是盡量的穩定住麵前的幾人,如果能讓他們臨陣倒戈,放棄所謂的逼宮計劃,才能保得自己的周全。

他看見李豬兒猶豫了,又對嚴莊說道:“嚴愛卿,朕有一事不明,想問一問你?”

嚴莊眉頭微皺,抬頭看了看安祿山,但最終還是說道:“陛下請講。”

安祿山點了點頭,然後問道:“你跟隨朕已經有快二十年了吧?朕向來視你為心腹之人,更是將皇宮的保衛都交於你手,更是封你為兵部侍郎,滿朝文武,無不對你敬畏有加,你給朕說一說,朕哪一點對不起你?”

嚴莊這個人,雖然對於安祿山也有些敬畏,卻不像安慶緒和李豬兒那般,完全不知道如何麵對他,就聽嚴莊沉聲說道:“,臣跟隨陛下,確實已經快二十年了,這二十年來,陛下並沒有對不起陳的地方,臣深感僥幸,但是這二十年來,臣也兢兢業業,一心為我大燕國的基業著想,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微臣自覺可以報陛下的答案呢,至於今日之事,不過是為形勢所逼,我與鄭王素有仇怨,如果鄭王登基,恐怕在我嚴莊的容身之處,就如陳老弟剛才所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今日之時,我等都不過是求一條活路,謀一個生存罷了。”

安祿山微眯雙眼,看著嚴莊,好半晌,才點了點頭:“看來是朕養虎為患了!”

當安祿山的寢宮,發生一場舌戰的時候,皇宮周圍的各處,也都發生了一場,激烈的兵變。

皇宮的主要巡防人馬是嚴莊手裏掌握的千牛衛和千牛衛備身,但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人,便是安祿山的牙兵!

這些人雖然人數不多,但卻都是曳落河出身,身手極是了得,而嚴莊大部分的精銳人馬,都派到內城去防備史朝義去了,而李豬兒手下的太監們,其戰鬥力,更是遠遜於曳落河,此消彼長之下,皇宮裏也正進行著一場激烈的交鋒!

一股濃厚的血腥味在四處飄**,後妃和宮女們都嚇得躲在屋裏,不敢出來。

“慶緒,父皇知道你心中的苦楚,但你也應該為父皇著想,父皇不僅是你的父親,更是大燕國的雄武皇帝,我不僅要為咱們安家著想,更要為整個大燕國的天下和將來著想,你真的就不能明白父皇的苦衷嗎?”安祿山看著安慶緒,語重心長的說道。

“想當初你母後去世的時候,我的心中何其痛楚,他是我的結發妻子,陪我同甘共苦數十載,而後你的兄長,又被唐狗所害,死在了長安,咱們安家的人,這大燕國的天下,死得死傷得傷,好不容易得來今天的基業,難不成事到如今你要自相殘殺嗎,這豈不是讓親者痛仇者快?”安祿山痛心疾首的說道。

安慶緒素來懦弱,他與鄭王安慶恩相比,就是少了人主的魄力,說白了就是沒有主見和原則,容易被別人的語言,所鼓動和迷惑。

陳文周和嚴莊對視一眼,都皺起了眉頭,陳文周又看了看屋外,隱隱可以聽見廝殺的聲音,他知道,一定是王武和蔡希德等人,與史朝義的兵馬鬥了起來。

陳文周知道,事情再也不能耽擱了,他唰的一聲抽出佩刀,遞給安慶緒,“王爺,且不說咱們謀劃多日,隻為今天,單說如果咱們放棄的話,適合下場,恐怕你心裏再明白不過,此時再不動手,更待何時!難不成真要落個挫骨揚灰,萬劫不複的境地!大丈夫做事可不要婆婆媽媽猶猶豫豫,,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