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李亨當下宣讀了聖旨:朝廷對朔方軍的右玉城大捷,給予高度評價,稱這是大唐自安史叛亂以來的第一次大勝,極大地振奮了大唐軍民平叛的信心和決心,打破了安祿山自起兵以來不敗的神話。

朝廷決定,加封郭子儀為尚書令。

表李光弼為河東節度使,即日持節河東,領兵抗敵。

對於首功的李嗣業和陳文周,朝廷同意郭子儀的表舉,按其表舉受封,命郭子儀回京述職時,帶上二人。

皇帝要親自接見!

聽到後麵這兩句,郭子儀總算放心了!

果然就聽李亨大聲說道:“郭大帥,這兩人觸犯軍法,論罪當斬。然而陛下有令,你回京時務須帶上他二人,陛下要召見他們,如果就這麽斬了,怕是落了個欺君之罪呀!”

“這,這可如何是好?”郭子儀故作惶恐地問道。

李亨笑道:“大帥,這二人雖犯死罪,然而其戰功赫赫,又是不可多得的少年將才,這殺降之罪說大也大,說小也小,方才聽大帥講,那周萬頃等人屠我漢人百姓,哼,其罪當誅。”

“兩位小將軍也是義憤所致,以本宮愚見,不如先將兩人的死罪暫且押下,等日後回京奏明陛下,再按律處置如何?”

“謹遵太子諭!”

“哈哈哈哈,”李亨和啖廷遙看著郭子儀哈哈大笑,他們難道還看不出,郭子儀有心保這二人。

郭子儀難得老臉一紅,跟著大笑起來。

“叫他倆過來!”郭子儀讓身邊的隨從去傳李嗣業和陳文周。

兩人活動了一下筋骨,走過來朝李亨下拜,“參見太子殿下!”

“嗯,”李亨點點頭,認真打量了一下二人。

“兩位小將軍請起!我一路行來,可聽說了朔方雙絕啊!勇絕李嗣業,鬼絕陳文周,領一千人馬神出鬼沒,殲敵九千餘,雖戰神亦不過如此吧!我大唐有你們這等少年俊傑,何愁不能中興?”

“多謝太子褒獎!”李嗣業和陳文周拱手回答。

“太子,您的行轅我已派人準備好,酒席也已備下,太子一路舟車勞頓,不如先用過午膳如何?”郭子儀說道。

“大帥戎務繁忙,還親自打點安排,本宮受之有愧呀,就依大帥的意思吧,”李亨客氣道。

然後看了看李嗣業和陳文周,“要不讓兩位小將軍也去?我看他們剛才受了驚,順便給他倆壓壓驚嘛,哈哈哈。”

陳文周和李嗣業搓搓手,低眉臊眼地看了看郭子儀。

郭子儀板著臉哼了一聲:“你們兩個渾蛋,還不趕緊謝過太子爺!”

“嘿嘿,謝太子爺!謝太子爺!”

元帥府後堂。

李亨坐在主位,郭子儀、李光弼、李嗣業、陳文周陪同。

“太子殿下,戎馬之中,條件實在簡薄,招待不周之處,還望太子殿下多多海涵則個,”郭子儀笑道。

李亨擺擺手,說道:“大帥言重了。如今征伐之際,朝廷本就該節儉開支。前方的將士們披荊斬棘,尚且吃不飽穿不暖,我們哪還能過多要求?”

陳文周嘿然一笑,低著頭小聲嘀咕:“這就是前方吃緊,後方緊吃嘛!”

郭子儀和李光弼同時怒瞪陳文周。

”哈哈哈,“李亨笑出聲來,然後神色轉為嚴肅,“文周的話雖不中聽,卻是事實。”

他歎了口氣說道,“叛將史思明領了八萬人馬緊逼潼關城,形勢岌岌可危啊,如果潼關一破,那麽京師長安就失去了最後一道屏障,無險可守,後果不堪設想。然而宰相楊國忠整日介給父皇謊報平叛大業是如何順利,形勢如何喜人。長生殿到現在,還在夜夜笙歌,唉!”

郭子儀等人都不說話了,戰事吃緊,然而皇帝依舊耽於酒色,這是他們都知道的。

但是這話卻沒法說出來,李亨是皇帝的兒子,總不能當著兒子的麵去說他老子的壞話吧。

何況這老子還是天下第一的頭號老子。

李亨繼續說道:“上個月父皇聽信了內侍令邊令誠的讒言,以怠戰的罪名,斬了高仙芝和封常清,如今又派哥舒翰鎮守潼關,形勢可危呀!”

郭子儀寬慰著李亨說道:“太子爺不必擔心,哥舒翰也是沙場老將,深得用兵的精髓,自然能夠分析眼下的局勢,他必定深溝高壘,拒不出戰。”

“隻要守住潼關城,穩住局勢,我再領朔方軍東出河北,光弼領河東軍兵出太原,我們兩路兵馬會師河北,定能一舉攻占安祿山的老巢範陽,到時安祿山必定回師救援,潼關之圍自解!”

李亨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

郭子儀和李光弼同時皺起了眉頭,不明白李亨的意思。

就聽李亨說道:“哥舒翰我倒不擔心,他是我朝名將,雖然重病在身,然而頭腦卻很清晰。聽說他到潼關之後,加固城牆,挖掘塹壕,加強防禦,叛軍接連發動數次攻城,卻都被潼關守軍擊敗。”

“那太子是?”李光弼問道。

李亨憂心忡忡地說道:“我擔心的是朝廷那邊哪。”

“此話怎講?”李光弼問道。

“一來,父皇是幾十年的太平天子,文治武功可謂是威震天下,造出一個空前絕後的大唐盛世!安祿山起兵造反,望風披靡,勢如破竹,不出兩月,就已經打到了潼關城,稱帝建製!這對父皇的自尊來說,無疑是天大的打擊,所以父皇急於求勝以找回自尊!”

“二來嘛,楊國忠與安祿山素來不和,安祿山也是打著清君側的旗號謀反,所以楊國忠擔心父皇把他殺了,以堵安祿山之口,讓安祿山師出無名。所以楊國忠必定向父皇進言,速戰速決,以求保全自己。如此兩方麵原因,隻怕父皇會強令哥舒翰出戰哪!”李亨滿麵憂心地分析道。

“其實這次來傳旨,說個不好聽就是來督戰的!”李亨看著郭子儀說道,“不過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塞北不比潼關是天子腳下,大帥自行酌情處置即可,朝中之事,我自會替大帥打理!”

郭子儀心裏一驚,趕緊拱手說道:“殿下推心置腹,臣感激之至!”

郭子儀人老成精,怎麽不明白李亨這話的意思?

這是太子李亨在向他示警,同時也是示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