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45收麥 文 / 青青楊柳岸

古府的田莊以及小古家村和大古家村的田間地頭兒上,人們喜笑顏開地收割著冬小麥。

錦陽城的農官是提前兩日過來的。他背著褡褳走在田間地頭兒上,先是從古府田莊上掐了六七個麥穗兒小心地收好,接著去了小古家村和大古家村那邊,同樣掐了一些麥穗收好。

當地的父母官於縣輔也在。他是一早帶了官差過來的,此刻正站在烈日下與圍觀的農人們討論收割中的冬小麥。

晚到的蕭知縣下了馬車,看到眼前金黃的麥穗與忙碌的農人,向來嚴肅的麵容上有了笑紋。

青舒在縣城呆了三日便向蕭知縣和蕭夫人告辭。蕭夫人極力挽留,青舒解釋說地裏的冬小麥就要收割了,必須回去親自盯著。蕭夫人這才放人。同時,蕭知縣要青舒晚走一日,因為他要親自送青舒回去,順便看青舒的冬小麥。因此,青舒在縣城多留了一天,並在第五日清早城門開啟的當下與蕭知縣一道離開縣城,回到康溪鎮上。

蕭知縣惦記著古府的冬小麥,進了古府連口茶水都沒喝就出來了,並急急趕來了莊子上。

於縣輔迎上來,對著下馬車的蕭知縣見禮,“學生見過恩師。”

“不必多禮。劉大人在哪裏?”蕭知縣放眼四望尋找農官的身影,無非是想知道古府田莊上的冬小麥的收成與去年相比如何?當然了,這才開始收割,實際的產量還不知道。可他急,想聽聽農官預估的產量是多少。

“劉大人去了小古家村的麥田裏。”於縣輔知道蕭知縣想問的是什麽,“劉大人預估過了,古府的麥田畝產比去年高出一至三升,大古家村和小古家村的村民種的麥子畝產與古府去年的產量不相上下。”

“好,好,好。”蕭知縣聽了高興,連說三個好。他走進麥田裏,一臉喜色地彎下腰抓了一根割下的麥草,並將麥草上的麥穗兒放到掌心裏搓了一下。麥粒兒離了麥穗兒,粒大而飽滿。他不住點頭。

於縣輔跟在蕭知縣的身側,從師爺手裏接過陳年的麥穗兒拖在掌心裏,“大人,這是去年的麥穗兒,您比對比對。”

在蕭知縣和於縣輔討論麥子的時候,不遠處,和蕭知縣一道兒來的青舒站在田間地頭兒上,看著喊叫著跑進麥田裏的四個身影囑咐,“小心點兒,沒有割倒的麥草不許碰,割倒的不許踩到麥穗兒上。麥粒兒掉到地裏沒法兒收。”

陳喬江頭也不回地大聲喊,“知道了,知道了,姐姐太羅嗦了。”

青陽不幹了,“你說誰羅嗦?”

跟在他們兩個後頭跑的洛小榮和灝跟著起哄,“對啊,對啊,你說誰羅嗦?”

陳喬江心知不能搭這個話,拐了方向,跑到了正彎腰割麥子的吳管事身邊,“鐮刀給我,我試試。”

吳管事可不敢給他鐮刀,手上割麥子的動作不停,張口便拒絕,“這可不行。小姐交待過了,少爺們不可以碰鐮刀。”

陳喬江切了一聲,不再惦記鐮刀。因為他知道,青舒一向說話算說,說不行就不行。若是他敢耍小聰明違背青舒的意思,等待他的不僅有擰耳朵的懲罰,還有抱了寫著“我錯了”三個字的木板在府裏走三圈兒的懲罰。他覺得擰耳朵無所謂,男子漢不怕那點疼。另一樣可就不行了,他覺得那樣很丟人,對男子漢而言太沒麵子了。

這時候,拉麥草的牛車到了。

青陽衝在最前頭跑過去,“我來,我來,我要牽黃牛。”

吳小山哎地答應一聲,把黃牛的韁繩交給青陽,然後說道,“少爺,小的說停,您得讓黃牛停下來。小的說走,您得趕著黃牛往前走。”

青陽說知道了,美滋滋地牽著套車的黃牛往前走。

洛小榮手裏抓了幾根掐掉麥穗兒的麥草揮舞著趕黃牛,想讓黃牛走快些。麥草不痛不癢地打在黃牛的身上,黃牛理都不理,照樣慢騰騰地有一下沒一下地甩著尾巴走路。

見有好玩兒的,陳喬江立刻跑了過來,爬到慢騰騰地挪動的牛車上,然後站在牛車中間的位置叉腰大喊,“陳大將軍在此,各將士聽令。”

青陽聽了,回頭喊,“下去,下去,你連我都打不過,連兵丁都當不成,當什麽大將軍?”

陳喬江鼻孔朝天地說道,“我就是,我就是大將軍。”

灝拿地裏的碎土塊兒丟他,“爹才是大將軍,你不是。”

“臭小子,你找打。”陳喬江說著從牛車上跳下來。

灝對著他做了個鬼臉,轉身逃開。

青舒在地頭兒上站著,看他們打鬧的高興,於是打消了帶他們進莊子的主意,囑咐丁管事盯著他們別讓他們搗亂,並留了一半的隨從下來,自己則帶了一半的隨從進了莊子。

莊子上的男人們在地裏忙,莊子裏的婦人圍著灶台、圍著井邊忙。

井邊有洗衣物、晾曬衣物的。當院搭的簡易茅草棚裏有摘菜、洗菜的,有處理剛送來不久的豬肉的、有和麵的。這個茅草棚占去了當院的半個麵積,由十六根碗口粗的木頭柱子和茅草苫蓋的棚頂組成。如今天熱了起來,男人們不願意擠在食廳裏吃飯,所以搭了這個棚出來。這裏空氣流通又能納涼,對於在烈日下幹活兒的人而言是個吃飯的好地方。

青舒沒有進廚房,而是坐到了茅草棚裏,與婦人們說話。這時候,廚房裏有婦人喊該往地裏送水了,要一個人進去看著煮肉湯的鍋。摘菜的關大牛的娘子答應一聲,略顯拘束地向青舒說了一聲,鑽進了廚房。須臾,一個身體粗實的二十左右歲的婦人用扁擔挑了兩個大木桶的水出來了。這是一早燒開後晾的水,是給地裏幹活兒的準備的。

小娟看著木桶的個頭兒咂舌,並問要不要幫忙。婦人拒絕了,並風風火火地挑了水走了。

小娟問切肉的吳大嫂,“這是誰的娘子?”

“水生剛過門的娘子,力氣大、勤快,很爽快的一個人!”

小娟笑著對青舒說,“小姐,奴婢瞧著,水生娘子的力氣比奴婢還大。挑著那麽重的兩桶水,走路一點都不晃,穩穩當當的。”

青舒笑而不語,心裏卻想著程娘子的確有眼光。

一個多月前,她讓程娘子幫忙物色了二十幾個未出嫁的姑娘。然後在半個月前,給莊子上的五個男丁娶了娘子回來,還給另外九個男丁訂了親。等麥子收完,好日子到了,就給訂親的九人接新娘子回來。不用說,這水生娘子就是先接回來的五個新娘子之一。

被選中的女子,都是附近村屯裏好人家的姑娘。她們因種種原因沒能在十五到十八歲的花樣年紀裏出嫁,成了當地的老姑娘。

就說這水生娘子。她身體粗壯、飯量大,模樣又不出眾。因此,直到二十歲也隻有兩戶人家上門提親。可惜的是,這兩戶人家的名聲很不好,所以她的爹娘沒應下。

再說關大牛的娘子。她是家裏的長女,十一歲的時候沒了娘,被迫長大,照顧五歲大的弟弟,並包攬了所有的家務活兒。再之後,她爹又娶,麵對人前一樣、人後又一樣的後娘,她拚盡全力為弟弟爭取所有能夠爭取的,與後娘展開了一場長達十三年之久的拉力戰,並成為了二十四歲的老姑娘。後娘恨她都來不及,哪會真心替她張羅婚事。於是,剛成家不久的弟弟求到了程娘子麵前,希望姐姐能有個好歸宿。

剩下的,有八九個是家裏太窮,爹娘實在給不出嫁妝,因而成了嫁不出去的老姑娘的。有一個姑娘是被夫家退婚的。訂親的夫家說好兒子考上秀才就娶她過門,因此讓她等到了十八歲。隻是,準夫婿一考中秀才,立刻嫌棄她莊戶人的出身,嫌棄她大字不識一個,於是把親退了。她氣的大病了一場,之後來提親的不是年齡大的能當她爹的鰥夫,就是村中遊手好閑的偷雞摸狗之輩。她誓死不嫁這些人,於是拖來拖去成了二十一歲的老姑娘。

他人嫌棄這些女子是嫁不出去的老姑娘,青舒可不這麽認為。再者,她莊子上的男丁都不小了,年齡在二十到二十七八之間,她可從沒想過給他們娶十五六歲的小姑娘。因此,得知這些女子品性不差又勤快能幹的時候,她就讓程娘子著手安排了相看事宜。

那天是個趕集的日子。古府的風味小食鋪和雜貨鋪前擺開了五個賣小吃食的攤子。攤子上幹活兒的不是鋪子裏的人,而是聽從古元河和吳管事指揮的田莊上的單身漢們。被程娘子選中的老姑娘們或跟著爹娘、或跟著兄嫂來趕集。關大牛的娘子例外,她是跟著弟弟來的。

關於相看之事,姑娘們不知情,莊子上的單身漢們同樣不知情。姑娘的爹娘或兄嫂在攤子前駐足,假裝買東西的同時相看攤子上忙活的男子們。姑娘的爹娘或兄嫂若有相中的,便會讓姑娘上前向相中的那個人買東西。這時候,雙方一定會打照麵。

姑娘買了東西退開後,姑娘的爹娘和兄嫂帶著她站在顯眼的地方,然後悄悄向姑娘攤牌。同時,時刻注意情況的吳管事會把被相中的那人叫到程娘子跟前,並把話挑開。

有程娘子這個媒人在中間穿針引線,若是男方與女方都相看上了,那麽這個媒就差不多做成了。先合八字,八字合上青舒再一拍板,中間的一些步驟略過,下聘、看日子成親。

婚事也不是一個一個給辦的,而是有點像集體婚禮的意思。看日子的給了兩個好日子,頭一個日子上說是有五對兒適合成婚,下一個日子上就是剩下的都適合成婚。所以,半個月前莊子上有五個男丁一起娶親。其他訂好親的要在麥子收割完後一起娶親。

前邊的五對新人拜堂的時候,古管家和蘇媽媽堅持讓青舒坐高堂的位置,青舒堅決不肯。最後,盧先生坐在上首受了新人的這一拜。

青舒坐在茅草棚的陰涼裏幫忙摘菜,並時不時地看一眼認真幹活的幾個新婦。她對程娘子的眼光滿意的很,同時琢磨起吳管事的婚事來。

吳管事的爹娘曾給吳管事訂過親。隻是,當年吳管事的家鄉鬧水災,全村人有半數人死於這場災難,吳管事的未婚妻也沒能逃脫。災難之後常有瘟疫或傳染性疾病發生。當吳管事聽聞家鄉鬧災的消息趕回去的時候,染病的爹娘和兄長已經沒救了。最後,他葬了爹娘及兄長,帶著嫂子和侄子吳小山離開了家鄉。

如今已經二十五歲的吳管事,是該解決終身大事了。想到這裏,青舒看向吳大嫂。

吳大嫂三十多歲,人偏瘦,性子好且話不多,是個很溫和的婦人。她是吳小山的娘,也是吳管事的大嫂。

青舒看著她切出又薄又勻稱的肉片兒,“吳大嫂,你覺得應該給吳管事找個什麽樣的娘子?”

吳大嫂切肉的動作立刻停了,熱切地看向青舒,“小姐,您……您,您要給我兄弟說親了?”

看她激動成這樣,青舒忍不住笑出聲,並點了一下頭。

吳大嫂欣喜不已,菜刀一放,又有些緊張。她左右看了看,快速一指正抱柴禾過來的麵目清秀的新婦,壓低聲音對青舒說,“小姐,榔頭兄弟喜歡這樣秀秀氣氣又脾氣好的。”

青舒聞言,觀察起吳大嫂所指的新婦來。

吳大嫂見小姐不說話了,於是退回原位,拿了菜刀切剩下的一點肉。

須臾,青舒收回目光,讓小娟從這邊取了些處理好的肉、麵、菜等食材後,轉去了偶爾來時居住的小院兒。小院兒雖小,可也有一個小廚房,小廚房裏鍋碗瓢盆樣樣不缺。雖然來的匆忙,可也帶了些調味料和曬幹的竹筍絲在馬車上。她派了小丫去取馬車上的調味料兒,讓小娟打水清洗有段時日沒有用過的鍋碗瓢盆等。

蕭知縣和於縣輔都在田間地頭兒上,她沒打算準備豐盛的席麵,想用兩菜一湯一個鹹菜的農家菜來招待他們。主食上要下些工夫,她準備烙手抓餅,青陽他們一定會喜歡。

當廚房清理好,調味料也齊全了,她開始準備起了午飯。這會兒她哪裏知道,有個蹭飯的正在趕來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