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金鋒,你怎麽看?
";小金啊,你跟我們先走走啊,就當旅遊嘛。";
";你的廢品我都跟我朋友他們說好了,正在給你裝車,待會去看看就行了。";
";直接給你拉回廢品站。";
忽悠加拐騙,幾個老頭前後夾著金鋒一路上了山。
先看了山上那頭千年石龍。
接到方勁鬆的命令,這地方已經連夜清理出來。
那頭千年石龍是雕刻在半山腰上的一處崖壁處的。
距離現在差不多九百年。曆史極其悠久。
很多年前,這頭石龍是看不見的。因為山體滑坡的種種原因,石龍完全被掩埋。
直到後來自然的雨水衝刷,這頭石龍才顯出真身。
在石龍的對麵不遠處,還有一頭石虎,這就是著名的尋銀訣開頭。
石龍石虎是南宋的,張獻忠卻是晚明的,兩者相差了數百年,這個尋銀訣的真偽就值得推敲了。
一行若幹人到了這裏的時候。石龍清理得很幹淨了。
龍的龍頭朝下,龍尾朝上,龍身盤踞在石壁上,龍鱗龍爪清晰可見。活靈活現。龍身左側有一條細細的清泉從山上流下下,讓石龍身上長滿了青苔。
石龍的浮雕有鏤空部分,龍頭位置原有一處方口井,象征著龍吸水。
整條石龍得有二十來米長,龍身盤著繞著,雕工刻工華美精湛,也算是上等。
但是這頭石龍卻沒有眼珠子。
根據當地的傳說,如果刻出來眼睛,那石龍就複活,隨即飛升。
這倒是符合畫龍點睛的說法。
按照舊時的風水習俗來說,龍的頭應該朝上才對,這頭龍居然頭朝下,屬於大敗之像。
還是一頭瞎子龍,也不知道是誰出於什麽原因在當年雕刻了他。
到了這地方,幾個老頭背著雙手衝著石龍指指點點,耳朵卻是豎起老高,眼睛更是三秒不離金鋒。
當地的文物所和主持區域發掘的老頭專家們都感到非常奇怪。
方勁鬆大所長與黃大館長都對眼前這個衣著普通相貌平凡的少年恭敬得甚至有些畏懼。
而這個少年卻是一臉冷漠,一副拒人於千裏之外的臭臭表情。
嘴裏叼著煙,背著個土得掉渣、洗得發白的帆布挎包,左手卻拿著厚厚一本內部資料書。
對石龍隻是輕輕看了一眼便自低頭翻著書。一言不發。
";小金鋒啊。你覺得這石龍怎麽樣?";
可憐的覃允華又一次被兩個老頭推出來做了擋箭牌去試探金鋒的口吻。
金鋒頭也不抬的說道:";南宋趙構時期的雕工。能保存這麽好,很不錯。";
後麵的話,無論三老頭怎麽用計都沒法再讓金鋒張口。
石龍跟前呆了半鍾頭,雨是越來越大,漸漸的在江麵上形成了一幕白茫茫的霧氣。
能在現場的都是有頭有臉的考古界的骨幹,都是些上了年頭的老家夥。
挨著江邊,河風吹來,天氣又冷,時間一長,一個個都受不了,噴嚏聲此起彼伏,個個裹緊了衣服,冷得瑟瑟發抖。
金鋒不開口,黃冠養也是沒轍,倒是方勁鬆想出了一個點子。
拉著金鋒又去看了不遠處的那尊石虎。
挨著石龍幾十米遠,就是尋銀訣裏的那尊石虎。
原來那尊石虎早就沒了,毀於那些年,現在立著的,是後麵重新做的。
但是就是這麽尊後做的石虎,現如今老虎腦袋也被人砍掉了。
對此。當地文物所的解釋說,這有可能是石頭質量不過關的問題造成的。
石虎這裏比起石龍來,更沒什麽看的。
當地的清朝嘉慶地方誌上對該石龍有記載。
";石龍,本縣治東十五裏。其形肖龍,首爪蜿蜒,髻髭迸露,鱗甲崢嶸,有持雨拿雲之勢,長三、四丈許,若經神工鬼斧者然,與石虎山相對。";
諺雲:";石龍對石虎,金銀萃山藪蓋即此也";
這也是最初的尋銀訣的來曆。
站在石虎的地方,正對過去,就是茫茫大江,還能清楚的看見對麵的發掘現場。
不過到了這地方,金鋒卻是放下了精美的內部考古書。擰開燕秋雅送給自己的紫砂杯,喝了幾口滾燙的鐵觀音。
這鐵觀音是黃冠養送的,金鋒倒是沒拒絕。
點上煙在五十平米的樹林裏走了一圈,站在一處地方眺望江麵。
水流緩緩。霧鎖重重,放眼望去,天地一片灰蒙。
幾個老頭互相一看,急忙圍了上去。
";嘿嘿,啊……切……小金,這裏風景不錯啊……";
方勁鬆大大打了個噴嚏,雙手攏進衣袖裏,微笑說道。
";你……你對……這石老虎怎麽看?";
金鋒回頭看了看方勁鬆。淡淡反問說道:";後仿的有什麽看的?";
方勁鬆一時沒了回應。
黃冠養笑著說道:";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能識得破,買盡錦城府。嘿嗬嗬,我怎麽覺得這尋銀訣不太對啊……";
";當年我剛從雪域高原回來,就跟老覃、老方我們幾個就把這裏尋摸了個遍,江口附近周圍十公裏也是一步步的量過。";
";河底就更別說了。當初咱們幾個人都還脫光光潛下去找過。";
";想當年風華正茂意氣風發正是少年時,一晃幾十年就沒了……";
方勁鬆冷得發抖。嗯嗯嗯的點頭,原地跺腳。
覃允華歎息說道:";是啊。一轉眼都老了。終於看到江口沉銀水落石出的這一天了。";
";可惜,可惜呀!";
";清理出來兩萬件文物,愣是找不到一件有價值的。真是遺憾呐。";
黃冠養更是一副痛心疾首的樣子,仰天長歎:";我……是,真的不甘心呀!";
";當年是千艘大船的金銀全沉,怎麽就隻找到這點東西。";
";要是能找到一些史料,能證實當時一些情況,證實張獻忠不像《明史》裏記載的那麽嗜殺,也算是能為他正名。";
";明末那段屈辱的曆史,想著就讓人心揪著的痛。";
覃允華默默點頭,輕聲歎息。
方勁鬆則默默的望著江麵,喃喃自語:";是啊。";
";最有骨氣的王朝。";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不和親,不納貢,不稱臣。不割地,不賠款。英宗被俘、瓦剌國兵臨城下,以此為要挾,卻是無功而返。";
";唉。到了明末,卻是這般窩囊。";
是啊。
明末那段曆史真的是太憋屈了。其中好些個事但凡有一件不發生,大明怎麽可能會被三萬清兵就給取而代之。
大太監魏忠賢不死算是一個。
李自成圍攻天都城,整個明朝最忠誠的錦衣衛、神機營全部跪迎。僅用了兩天就把固若金湯的天都城拿下。
要知道,天都城城牆的寬度相當於今天的雙向六車道,就憑李自成那幫散兵遊勇想打下天都城,那就是個笑話。
當年花蕊夫人有句詩用在這裏最合適不過了。
";十四萬人齊解甲。寧無一人是男兒!";
文武百官還特麽不如一群沒卵子的太監。
在李自成張獻忠肆虐的時候,大明江山風雨飄搖,國庫空虛得隻剩下還不到一萬兩銀子。
崇禎下旨號召全國捐款,他的老丈人僅僅捐了一萬兩,首輔魏藻德捐了五百兩,其他的尚書侍郎捐幾十幾百的占了絕大多數。
等到李自成進京了,挨家挨戶打砸大臣們的家,酷刑拷打,搜出來的白銀、合計七千萬兩。
崇禎吊死在煤山那顆歪脖子樹上,陪死的還有大太監王承恩。
所以才有了,崇禎煤山上,大臣皆可殺的名句。
這也是一個原因。
還有一個,要是吳三桂當初不衝冠一怒為紅顏,開了山海關,大明也亡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