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卻說這樣的意識阻礙我們的修行,阻礙我們達到真正的目標:解脫。他啟發須菩提,一個達到須陀洹的人不能想著自己已經得到了須陀洹的果位,因為須陀洹名為入流,實際並沒有什麽可入的;一個達到斯陀含的人不能想著自己已經得到了斯陀含的果位,因為斯陀含名為一往來,實際我們並沒有往來;一個達到阿那含的人不能想著自己已經得到了阿那含的果位,因為阿那含名為不來,實際上並沒有什麽不來;一個達到阿羅漢的人不能想著自己已經得到了阿羅漢的果位,因為一旦有這樣的念頭,就著相了,就著了我、人、眾生、壽者的相了。執著於相,無論是哪一種相,就不是阿羅漢。

已經達到了阿羅漢的境界,但不能有一點點的念頭以為自己已經是阿羅漢的境界了。佛陀所要求的,不僅僅是不執著於手段,而且,對於所謂開悟的境界也不要執著,對於修行的目標本身也不要執著。不要一心想著我要達成什麽,然後想著我已經達成了什麽。佛陀說,你不需要這樣,因為你隻要就在此時此地,做你自己,你就已經抵達了。就在此時此地,在你自己心中,你不需要一個外在的更遠的目標,不需要去驗證你到了什麽階段的果位。你已經達成了。

對於金錢、美女、權力不要執著,一般人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去踐行,但是,一般人容易墮入的怪圈是,不執著於金錢,就執著於清貧,不執著於美色,就執著於禁欲,對於一種東西的放下,是以新的執著為代價的,否定了這個,就肯定了那個,反對這個,就讚成那個。但是,佛陀開創了另外一種全然不同的思路,當他否定這個時,並不意味著肯定那個,當他反對這個時,也並不意味著他讚成那個。他引導我們,越過非此即彼的狹隘空間,回到一個更深邃更開闊的境界。因此,佛陀在《金剛經》裏所說的不執著,不隻是對於某些東西不執著,而是對於一切的一切都不要執著,包括對於佛教的修行手段,以及修行目標,也不要執著。不執著,自由的心態,不受一切的奴役,才是唯一的目的,也是最高的原則。必須把這個原則貫穿到所有的修行之中,才可能真正達到解脫。

這是佛陀發現的一個根本的點。無論你用什麽手段,無論你通過什麽手段達到了何種目標,最初與最終的目的都隻有一個:

對於一切的一切都不執著。也可以說是解脫,不著相。也可以說是:自由。

佛陀在《金剛經》裏指出了一條徹底自由的道路:不執著。

這條道路隨時隨地,就在我們的麵前,就在我們的身上。無論我們做什麽,無論在哪裏,在什麽時候,你都必須不執著,不粘著於任何事物,你的心總是在觀照,在覺知,總是在自由之中。

不要讓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為煎熬

很多時候,我們活在手段裏,我們不知道我們的真正目的是什麽。比如金錢,我們不斷地賺錢,賺更多的錢,但是我們不知道賺了錢是為了什麽,隻是在為著錢而奔波。再比如婚姻,我們不太明白婚姻的真正目的是什麽,隻是覺得到了結婚的時候就該結婚,隻是因為社會規定我們結婚才結婚。再比如求學、工作等等,很多人並不知道上大學是為了什麽,隻是因為社會的氛圍如此,大家都上大學,於是,就拚著命考大學,等等。

很多人,一輩子沒有弄明白自己活著到底想要什麽,或者說,沒有弄明白自己活著的真正目的,因此,一輩子在隨波逐流,在賺錢的過程裏,在婚姻的過程裏、在工作的過程裏,等等,在一切的過程裏煩惱著、痛苦著、掙紮著。

因此,很多時候,我們必須要麵對的問題是:我到底想要什麽?我能夠做什麽?如果不明白這兩個問題,我們的生活基本上是活在各種過程裏,永遠沒有一個確定的目標,永遠沿著社會為我們設定的目標而活著,純然是一種盲目的動物性的生活,一種被動的乃至是失敗的生活。

這是許多人的生活狀況,一輩子都沒有弄明白自己的生命到底需要什麽,以及自己能夠做什麽,隻是在隨波逐流。大家都在移民,所以,他也要移民;大家在買股票,所以他也要買股票;大家在學鋼琴,所以,他也要學鋼琴。他不明白的是,移民也罷,股票也罷,都隻是手段,重要的是自己的目標到底是什麽,如果這個手段能夠最迅速地達到自己的目標,才是值得去做的,否則,就毫無意義。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必須冷靜下來,問問自己:我到底想要什麽?我能夠做什麽?

許多人想明白了這個問題,知道自己想要什麽,而且知道自己能夠做什麽,更知道自己如何達成自己想要的,堅定地向著這個目標前行。這樣的人往往能在某個領域做出成就,即使不是什麽偉大的成就,但也常常自得其樂,因為是在做自己能夠做的而且是喜歡的事情。

在世俗的層麵,這種人生沒有什麽遺憾,可以稱作成功的人生。然而,在佛陀看來,這種人生仍然隱藏著巨大的缺陷,並沒有得到最終的解脫,因為在目標實現之後,會有新的目標。仍然是一種手段式的生活,為了一個目標,忍受各種痛苦,期盼著那個目標。到達那個目標後,快樂非常短暫,很快就有新的目標出現,然後,又是在手段的路途上。

佛陀在《金剛經》裏所啟示的生活,是超越了手段、目的的生活,是一種全然當下的生活。你可以有各種各樣的目標。比如你想買一套房子,比如你想成為一個企業家,比如你想成為一個演員,等等。

佛陀並沒有要求你拋棄這些目標,你可以有這些目標,但是,佛陀所希望的是,你必須領悟到,這些目標,所有的目標,隻是生活的自然過程,並不是一個束縛,也不是一個等待。在那套房子得到之前,你在努力著,然而,你的努力不是一種煎熬、一種等待,而是一種活著,一種生命的展開。在那個所謂的目標,比如那套房子得到之前,你應該在每個當下,就享受生命的喜樂。生命的喜樂、活力,在每個時刻都蘊藏著,是無須等待的。也許,佛陀所要告訴我們的是:真正的目標隻有一個:當下的享受。在每一個當下享受生命,這才是全然的人生,完整的人生,本色的人生。

如果你現在不休息,你就永遠無法休息

於是,又回到那個故事。

一個人在河邊曬太陽,另一個走過來,指責他:你怎麽這樣懶惰,為什麽不去好好工作?那個人就問,工作是為了什麽?另一個人回答:為了賺錢。那個人又問:賺錢為了什麽?另一個人回答:為了享受。那個人就說:我現在不就在享受嗎?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流傳著不同的版本。網上有一個版本是這樣的,說是有兩個朋友離開城市去旅行,無意中到了一個偏僻的島上,像世外桃源那樣美麗,其中一個馬上決定不回城市了,就在這個島上搭了房子,每天打打魚,看看日出日落。另一個人回到城裏,忙著去融資,忙著做方案,要把這個島開發成房地產,忙了很多很多年,頭發禿了,身體發胖了,但是,終於成了成功的開發商,賺了很多錢,然後,他說要退休了,就在海邊買了幢別墅,開始享受人生。而他的同伴,一開始就享受了人生。這也許是寓言式的故事,然而,好像就是真實的生活情景,我們在日常裏到處看到另一個人的身影,偶爾,看到他的同伴的身影。至於我們自己,好像總是在猶豫之中打發歲月,在半推半就之中時光倏忽老去。

還有一個更有趣的版本,來自印度,是我從奧修的書裏讀到的,奧修說這個故事很美。亞曆山大大帝聽說一位名叫戴奧真尼斯的隱者,於是,就悄悄去找他。亞曆山大在某條河邊找到了戴奧真尼斯,發現他光著身子在曬太陽,亞曆山大看到了一個一無所有的人,然而,是一個很美的人,一個很優雅的人。

於是,亞曆山大就問:“先生,我能夠為你做些什麽嗎?”

戴奧真尼斯回答:“隻要往旁邊站一點,因為你擋住了我的太陽,如此而已,我不再需要什麽了。”

亞曆山大又說:“如果有來世,我會要求神把我生成戴奧真尼斯。”

戴奧真尼斯笑著說:“不必等到來世,也不必請求神靈,你現在就可以成為戴奧真尼斯。”又問亞曆山大:“我看你一直在調動軍隊,要去哪裏?為了什麽呢?”

亞曆山大回答:“我要去印度,去征服世界。”

“征服了世界之後你要做什麽?”戴奧真尼斯問。

“然後,我就會休息。”亞曆山大回答。

戴奧真尼斯哈哈大笑:“你完全瘋了。你看我現在就在休息,而我並沒有去征服世界。如果你想要休息和放鬆,為什麽不現在就做?我要告訴你:如果你現在不休息,你就永遠無法休息。你將永遠無法征服世界,因為總還有一些東西還要被征服……生命很短,時間飛逝,你將會在你的旅程中死掉。”

你將會在你的旅程中死掉。確實,我們很多人在人生的旅程裏死掉了。然而,如果生命的真正目的就是享受,那麽,並不需要什麽旅程,開始就是結局。如果開始就是結局,那麽,我們並不會死在旅途之中,我們隻會活在當下,活在當下的完成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