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能言善辯的人,為了顯示自己的口才有多麽了得,在和他人交談時,他們常常尖酸刻薄、咄咄逼人,帶有挑釁意味。這些人不懂人際關係的維護,目中無人,爭強好勝。戴爾·卡耐基對此說:“你可能贏了辯論,可是你卻輸了人緣。”任何咄咄逼人的話語都是帶有攻擊性的,會讓對方感覺不舒服,阻擋了正常的開放式的交流,並且引發不必要的爭吵。

公共汽車上人多,一個年輕小夥子不小心踩到了一位老大爺的腳。小夥子趕忙說:"我沒注意,對不起。”老大爺脾氣不好,張口就說:“這麽大一小夥子,眼神不好啊,欺負我這麽大歲數的人幹嗎?"

老大爺的話實在讓小夥子反感,抱歉變成了反擊:“不小心踩了就踩了,可我什麽時候欺負您了啊?”

老大爺更不高興,說:“得得得,現在的年輕人都不學好。我看你那樣兒,監獄裏剛放出來的吧?"

這下小夥子可火了:“你這人怎麽說話呢?”說完就要往前衝。多虧車裏的人左勸右勸,好不容易才讓他倆消了氣兒。

老大爺的說法就是典型的得理不饒人、咄咄逼人,本來隻是小事一樁,可是為這麽一點小事斤斤計較,導致矛盾激化。

別人有了錯,也許自己已經意識到了,對所犯的錯誤多少有了負罪感,如果不分場合、對象,一味地理直氣壯譴責別人,會讓對方十分難堪。得饒人處且饒人,對那些已經有了內疚之意的人應該學會同情和理解,學會寬容和禮讓。

人與人相處,發生爭吵在所難免。朋友、家人之間也不會例外。對此,一旦有了紛爭,即使認為自己這一方在理,也應避免過分的數落、指責。

俗話說:“饒人不是癡漢。”當雙方之間有了矛盾,已經發生爭執的情況下,占理得勢的一方應當有“得饒人處且饒人”的風範,不要把對方逼到絕路上,那樣隻能激化矛盾,甚至給雙方的關係畫上終止符。“饒人”也要講究語言藝術,要力求維護雙方的麵子和尊嚴,要選擇恰當的語言方式和內容。學會利用幽默、巧搭台階、誠懇解釋、提出難題、以柔克剛等方式。

得理且饒人,不僅給對方留有麵子,也給自己留條退路。你今天得理不饒人,焉知他日二人不狹路相逢?若那時他有理你無理,吃虧的可就隻有你了。所以說,得饒人處且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