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最壞情況 下
麵對日本方麵的巨大壓力,斯大林開始有些猶豫和徘徊了,張學武戰勝了日本關東軍,也不會給蘇聯一寸的土地,最多是為蘇聯接觸了來自遠東的威脅,如果蘇聯與德國能夠簽訂中立條約的話,那麽來自遠東的威脅就將不再是威脅了,在陸地上斯大林不認為日本或者中國會是英勇無比的蘇聯紅軍的對手。
日本聯合艦隊帶給蘇聯的威脅實在太大了,其影響大到了讓斯大林都感到難堪的地步,斯大林並不相信洛特佐夫的話,雖然洛特佐夫是他的海軍總司令員,如果不是斯大林自己發動的大清洗殺光了紅軍海軍將領,洛特佐夫這樣的無能之輩是絕對不可能當上蘇聯紅軍的海軍司令員。
斯大林甚至比洛特佐夫還了解蘇聯紅軍的現狀,對於陸軍他信心十足,但是對於海軍斯大林則是一百個不放心,因為蘇聯紅軍海軍的艦艇老化已經成了大問題,隻有不足五成的艦船能夠開動,其餘的隻能趴在船塢裏麵反複進行翻新,資源被龐大的紅軍陸軍所占用,所以本著先陸軍後海軍的原則,集中一切力量優先發展的陸軍。
於是乎,斯大林做出了一個自認為明智的選擇,命令在外jiāo部莫洛托夫與日本方麵進行接洽,如果日本人肯在méng古問題上讓步,那麽蘇聯將同意經過談判與日本方麵簽訂蘇日中立條約,從條約簽訂之日起,蘇聯方麵將停止向熱河張學武方麵提供軍事援助,並且停止相關民用技術以及援建工廠的項目。
可以說斯大林在德國、日本、中國雙方麵的平台之上最後選擇了向日本人要利益,向德國人方麵妥協,作為世界上唯一的**國家,蘇聯被整個歐洲所孤立起來,所以斯大林在考慮國際問題方麵就要更加的慎重,蘇聯沒有朋友,更沒有什麽盟友!
張學武對於日本人出動聯合艦隊向蘇聯方麵示威也感到了極大的震驚,張學武知道蘇聯人在對待自己的政策和態度上恐怕要發生較大的變化,蘇聯援助的物資已經幾乎全部抵達,張學武非常擔憂的是蘇聯方麵會切斷通過其境內向綏遠輸送物資的通路,這樣的話周瑩從美國購買的物資和設備就無法再從蘇聯的遠東鐵路源源不斷的輸入熱河。
這才是張學武最為擔憂的,**主力幾乎全部部署在了第五戰區,在蔣介石的指揮下,李宗仁以三十七個軍的兵力擺開陣勢準備向華中日軍主力開始展開攻勢,意圖反攻京滬杭地域,對於**在徐州發動的全麵反擊,張學武采取了一種冷淡的態度,整個第十戰區的力量都投入了西北的清剿和維護地方穩定上麵。
整個平津對於張學武此刻來說已經是唾手可得了,但是到了嘴邊的féiròu張學武並不急著吃,因為蘇聯方麵對自己的態度還不明確,此刻歐洲的局勢已經開始進入了húnluàn時代的開端,納粹德國的崛起與英法的綏靖主義風cháo更讓德國戰車看上去勢不可擋。
果然,**在徐州發動的攻勢在京滬杭地區被遏製住了,連續七十天的血戰讓中**隊與華中日軍主力和華北日軍殘部同樣損失巨大,實戰證明日軍在收縮防禦的時候,其的戰鬥力是非常強勁的,雖然中**隊集中炮火一度砸開了日的京滬杭防線,但是由於南京處於國際托管之中,中**隊亦無法通過包抄日軍薄弱的側翼,導致中**隊主力隻能強攻日軍的正麵防禦陣地,十幾個jīng銳軍輪番上陣,殺敵八百的同時亦是自損三千有餘,這樣消耗巨大的作戰國府方麵也無法支撐許久。
日軍兵力極度空虛的華北卻陷入了一個怪圈,盤踞在晉西北中條山附近的幾十萬**部隊對平津地區和華北大部地區躍躍yù試,但是卻不敢深入平津地區,日軍各部與偽軍甚至放棄的北平城,但是咫尺之遙的第十戰區卻始終未派部隊接防,第十戰區部隊未接防光複,其餘的**各部也不敢虎口拔牙,所以華北出現了一個怪圈?日本人在逐漸的放棄,他們甚至連用於大規模破壞的炸yào都沒有,而強大的第十戰區與中條山附近的**主力又似乎都在觀望?
實際上張學武也在猶豫不決,因為其指揮的第十戰區雖然稱得上是兵強馬壯,但是其最大的依仗蘇聯政fǔ方麵的軍事援助卻被斷絕了?全世界都認為張學武是世界上最大的采購者和買家,第十戰區的實力是買出來的,不過如果有人參觀過包頭工業基地和新興的蘭州工業基地的話,就隻能用震驚來形容了。
周瑩利用美國的經濟危機,將四百多家美國工廠按廢鐵價格收購,並且拆散轉運到了中國,這些工廠中的一百多家在包頭完成了安裝和重新調試,其餘的全部將設立在新興的蘭州工業基地,著也是張學武為何心急火燎的進攻西部的主要原因,張學武不習慣將所有的jī蛋放進同一個籃子裏麵。
而且,從美國陸續回國的近七萬名技工與工程師將構成一個龐大工業體係內的產業技術工人,張學武用周瑩所支援的近乎天文數字一般的資金用短短幾年時間打造出了一個係統的工業產業鏈,當年對張學武不惜代價送大量的勞工前往德國、美國培訓的人們,現在才真正的明白了張學武所謂的高瞻遠矚的所在。
蘇聯方麵的決定對於張學武來說無疑是一個最壞的決定,意味著張學武的第十戰區從此被完全的孤立了起來,這也是張學武之前預料到的最壞的情況終於出現了,對於張學武來說,冒險對西部的用兵,哪怕擔負大敵當前同室cào戈之名也要徹底的解決整個西北問題,將馬家勢力徹底的連根拔起掃dàng一空。
張學武已經做好了全麵的應對準備,孤獨的中國注定將要孤獨的抵抗!在這場民族意誌的較量之中,失敗就等於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