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激辯之曹操墓穴真偽(一)(上架爆發!求花!)

有一個傳說這樣說道,曹*為了防止後人挖掘他的墳墓,在生前就做了周密的安排,等到出殯的那一天,鄴城內所有的城門同時打開,72具棺木分別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同時抬出,葬入事先準備好的墓室內。於是,後人再也分不清楚哪一座是曹*的真墳,哪一些又是迷惑人的疑塚。這就是“七十二疑塚”的來曆。

曆史上關於曹*墓穴的說法有很多,比如許昌城外,漳河底,銅雀台邊等等。今在安陽發現的疑似曹*墓穴,葉知秋倒是有關注過,許多論斷倒是都能推斷此處為曹*陵墓,但是都不是鐵證,同樣有許多人提出疑問的觀點。如今大會想利用風水學來判斷墓穴真偽倒是不失為一個辦法。可惜隻是圖片,如果能實地觀察那是再好不過了。葉知秋心想。

眾人看完圖片早已議論紛紛,驚歎此處墓葬的挖掘。當然,各持己見者亦是不少。當然這種事情往往沒有絕對的,每件事都必須建立在證據確鑿的基礎上。

“好了,大家都已經看完了,借著大會這樣的機會,在座的也都是風水名家,行家,有什麽想法可以拿出來說說,我們隻據理而言,不做斷言,是不是真的是曹*陵墓還得等基因專家的最後確認,不過這恐怕得花上很多時間。好了,大家直抒己見吧。”孫春雷笑著說到,讓在座各位發表自己的看法

孫春雷說完,眾人皆停下議論,麵麵相窺,等待誰先說話。葉知秋笑看著在場的眾人,整個會場約莫著也有百來號人,這些人都是風水,靈異,驅魔,降妖的高手,沒想到因為一本《錦囊驚》聚集在一起。

葉知秋淡淡笑了,隔著兩桌外的一名青衣老者微微擺了擺手,站起身來,緩緩的說到,“老夫是玄空大卦派的掌門司空雲,看了這些照片頗有感想,想就此墓說說真偽,大家都知道風水一詞最早記載於甲骨文中,所以東漢時期風水也算是盛行。老夫當年有幸遊覽高陵附近洛絲潭,但見水碧淵深,兩岸岩石結構層次分明,顏色微紅,南北走向,攔西水東下。再觀其兩岸岩石南岸與北岸形成的凸麵不一樣,北岸岩石經常受水衝刷,表麵比較光滑,南岸岩石大水很少衝擊,日照甚少。故而象人工鑿成一般,使我斷言認定洛絲潭乃人造奇觀。再觀其壁,識其岩,探水深,定走向,估計有近兩千年的曆史。再往下深思,近兩千年來,太行山深處人煙稀少,方圓幾十裏杳無人煙,是誰在此處做這麽大的工程。又不象治水,也不象澆田,將河床鑿了個深35米的“S”形,潭底藏太極,隱逸甚高。猜想兩千年前的某位權貴葬於此處。我也曾放盤定向,坎山離向,震龍兌虎細觀其形玄武臥鳳朝陽,脈行勝勢,聚穴中央,朱雀形似神龜引路,勢如爬行,朝山形勢仙人指路,案山有筆,有架,有印,此墓穴我猜想是真的,而縱觀曆史,安陽一帶曾是曹*施政的主要地方,此處墓穴確為曹陵。”

司空雲侃侃而談,引經據典,而且學識高深,頗有大家風範,引得眾人點頭稱讚。就連葉知秋也刮目相看,天下之大,藏龍臥虎。

當然,這也隻不過是一家之言,如今風水學派十八眾,雖說這位司空掌門言之有理,可是誰又會甘於自己學派隱逸在他人的光芒下呢。司馬掌門一言既出,便有人起身反駁。

“我是命理派劉毅,剛才聞玄空大卦派司馬掌門言論,確實受益匪淺,然而我卻不敢苟同。”坐在馬海生身旁的一名中年人站起身來說到。

葉知秋知道這命理派,最近兩個世紀,由於風水學派越來越多,越來越雜,人們在選擇的同時,不知道哪一個學派的準一點,所以那時候有人將人的生辰八字加入風水學之中,逐漸逐漸的便自成一派,便是這命理派。

劉毅說到,“來參加大會時我特地翻閱了資料,曹*乃公元155年7月18日出生,155年為漢桓帝永壽元年,7月18日為陰曆六月初二,四柱乃乙未癸未癸亥,時柱不知,以孟德之雄,或非丙辰、丁巳一派莫屬吧。月相初二,近朔,風天小畜卦,正是時柱。癸亥通根,眾殺有製,權重勢高之兆彰顯。癸水至柔,年幹乙木,如龍運水之態。曹*命理缺水,曹*之墓,七十二疑塚之說中,唯有漳河底能解曹*命理缺失,所以我認為這安陽高陵恐怕也是疑塚之一而已。真正的曹*陵墓恐怕在那漳河底。”

“資料典籍有可能也有誤,所以不能僅憑一個八字便將一切推翻。”

葉知秋轉頭看向說話之人,隔壁桌一名紅衣錦袍的中年女人,坐在自己位置上漠然說到。

“這人是誰?”葉知秋問到身邊的七禪。

“這位是五行派的掌門,名叫單若娟,對五行、方位極有研究。”七禪解釋到。

“單掌門請指教。”劉毅不耐煩的說到,語氣中多有對單若娟反駁自己觀點的不滿。

單若娟微微一笑,不以為然。“誠如你所說的,就拿這生辰八字是真的,曹*命理缺水,可是你沒有看見墓室內四柱水龍環抱?時柱缺水此法可解。”

“這麽說,單掌門是覺得這墓是真的嘍?”劉毅皺著眉頭說到。

“錯。”單若娟笑看著劉毅,“我和你的觀點是一樣的,隻是你的論據我覺得不充分而已。”

“你。”聞言,劉毅一時語噎。

“莫生氣莫生氣。”單若娟打著哈哈說到。

劉毅冷哼一聲,不置一詞。

單若娟繼續說到,“大家看這棺木,頭向西偏南擺放,你們不覺得奇怪嗎?”

葉知秋聞言笑了,輕輕搖頭,這女人倒是觀察挺仔細的。

眾人聞言,仔細觀察,倒是真如單若娟所說,棺木,頭朝西偏南擺放。

單若娟笑著說到。“我們都知道,棺木一般南北走向,頭朝北,利於後世。曹*生性多疑如何會將這棺木如此擺放?且,如此擺放與整個墓室南北走向相悖。難道不是有違常理?”

聞言,眾人又開始議論紛紛,如今場麵上倒是變成相信此處不是曹*高陵的人比較多了。

場麵上,說真的與說假的開始在爭論,相信是曹*高陵的人也越來越少。

葉知秋看著場上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的,各自為自己的觀點據理力爭,輕輕搖頭,這哪像交流會,更像是討論會。最後爭贏了又怎麽樣,誰敢提著腦袋說自己的觀點一定是對的?任何事情都必須建立在確鑿的證據上。

七禪撚須笑看著眾人,轉而低聲詢問葉知秋,“小老弟,你也是懂得風水之人,我見你神態自若,象是對此墓穴自有看法,我鬥膽問一句,你覺得此處墓穴是真是假呢?”

葉知秋舉起麵前的茶杯,抿了一口上好的龍井茶,淡淡的說道。“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

七禪聞言,哦了一聲,對於風水的描述他還是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言論。驚奇的問到,“不知道小老弟這句話是從哪部典籍中引用出來,對於風水的描述簡直是恰到好處。”

葉知秋笑而不答,這句話乃是出自郭璞兩大奇書之一《葬書》,裏麵妙語連珠,自然驚為天人。

“風水講的是環境,可是環境並不是一塵不變,那風水豈能不變?眾人在此爭得麵紅耳赤,有什麽用呢?真亦假時假亦真,沒有言之鑿鑿,僅憑一些論斷判定,如何得當?”葉知秋並沒有直接回答七禪的問題,而是反問到。

誠如葉知秋所說,每一寸土地,山河,甚至整個地球,無時不刻都在變化著,用不能變通的死理來解釋瞬息萬變的環境,怎麽能得到真實的答案呢?

七禪撚須思考,看著語出驚人的葉知秋,心中感歎,這小子天賦極高,將來成就恐怕難以估量。

七禪搖頭笑著說到,“小老弟,年紀輕輕,智慧不凡。連我都有幾分佩服。”

“嗬嗬,隻不過是實話實說而已。”葉知秋聳了聳肩膀,笑著說到。

七禪看著眾人,點點頭,“這些人為了爭一時長短,倒是費了不少才智。可惜誰又能保證自己的推斷是完全正確呢。倒是小老弟比誰都看得透徹。”

刑璐在一旁聽著,輕哼到,“僥幸而已,誰知道他是不是二調子。”

葉知秋聞言輕聲笑了,不置一詞,冷眼看著眾人的討論。刑璐白了葉知秋一眼,也不再理會他。

七禪看著兩人模樣,撚須笑到,“小老弟,你還沒回答我,你覺得這墓穴是否是真的曹*高陵?”

PS:新鮮上架,各位大大將你們手上的鮮花,推薦,通通砸向我吧。上架大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