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我來了 第917章 戰前部署(二)
“末將,末將愚鈍,實不敢妄測。”
嶽鍾琪雖是個武將,可書卻是讀得不少,斷非那等滿腦門肌肉的莽夫,實際上嶽鍾琪文事政治方麵也是頗為可取的,雖是不如其老上司年羹堯,卻也不是等閑之輩可比,哪怕弘晴並未將話說得分明,可他卻已是聽出了個中的關竅之所在,心當即便是一慌,趕忙低下了頭,不敢去看弘晴的雙眼,嘴角抽搐了幾下,呐呐地回了句無甚營養的敷衍之言。
“嗬,你懂的,若是不懂,你東美也不會跟本王說出這等話了。”
弘晴在做事上向來高調,可在做人上麽,卻是頗為的平和,從不曾仗勢欺人,也不曾主動去拉幫結派,他能擁有眼下這等權勢,靠的都是自身的本事,所用者除了受其人格魅力依附而來的高級官員外,中低級官員大體上都是自己培養出來的心腹,一般情形下,很少會行拉攏之勾當,然則在對待嶽鍾琪上,弘晴卻明顯一反常態,壓根兒就沒給其留下甚閃躲的餘地,一針見血地便點破了嶽鍾琪心底裏的隱秘心思之所在。
“王爺,末將……”
聽得弘晴這般說法,嶽鍾琪的額頭上立馬便見了汗,張著嘴,似欲辯解上一番,可到了底兒,還是沒敢當著弘晴的麵說瞎話,也就隻能是尷尬無已地停住了話頭。
“東美之誌,本王向來是清楚的,無非是為一直臣、能臣,青史留名之餘,更能封妻蔭子,此夙願無疑是好的,本王甚是嘉許之,嗬,不瞞東美,本王之誌,原也不過如此耳,奈何身在天家,有些事,縱使不願,也須得去做,內裏之苦衷,以東美之智,當能明了,本王也就不複多言罷,今之局勢下,本王實不能離京太久,久則社稷必然有亂,是故,縱使是冒些險,本王也不得不為矣,東美若是願助本王一臂之力,實本王三生之幸也,若不願,本王也不勉強,一切聽憑東美自擇便是了。”
對於嶽鍾琪之才幹,弘晴無疑是極為欣賞的,然則在用人上,弘晴同樣也不會違背了帝王應遵循之準則——不為己用之大才,不可輕縱,若是有被敵手利用之可能,那隻能除之而後安,此乃帝王道之必然,有違者,必遭劫無疑,正因為此,弘晴自不會給嶽鍾琪再有甚含糊退避之可能,一番話雖是說得漂亮無比,可內裏的意味卻是一點都不簡單,細細推敲了去的話,當真是寒得令人膽戰心驚不已。
“末將得蒙王爺提拔於淤泥之中,敏感五內,自當竭力為王爺分憂,萬死不辭!”
換成旁人,或許會將弘晴這麽番話當場有感而發的牢騷,可嶽鍾琪卻是聽出了味兒來了,哪還能穩坐得住,趕忙一頭跪倒在地,語言懇切地便表了忠,此無他,這當口上再不表態,那別說啥建功立業了,怕是連自家小命都難保,這麽點覺悟,嶽鍾琪還是不缺的,又怎敢有絲毫的猶豫來著。
“東美不必如此,且請起罷,本王能得東美,實勝百萬兵,今日你我同袍,來日本王定當不負東美,賭咒的話,本王就不說了,一切且看將來罷。”
嶽鍾琪既已表了態,弘晴心稍安之餘,自是須得趕緊表現一下禮賢下士之風範,好生安撫了嶽鍾琪一番,此乃題中應有之意,卻也無甚可稀罕處。
“王爺厚愛之仁義,鍾琪自當永記在心,永世不敢或忘!”
弘晴伸手一扶,嶽鍾琪倒是順勢便起了,然則起身歸起身,該接著表的態卻是沒忘了要緊著表上一番。
“嗯,東美這話,本王信得過,罷了,不說這個了,此番爾孤軍深入,一切當自謹慎,隻消不給敵設伏突襲之機會,正麵對決,我軍當有不小之勝算,然,縱使大勝,也萬不可輕兵急進,一切待我軍主力到後再行計議,此無他,準噶爾軍雖多,不過烏合之眾耳,勝之不難,然,藏在其背後的老毛子卻不是好相與的,我軍此番出征真正要對付的便是野心勃勃的老毛子,此戰若勝,當可得十年之和平,至於將來麽,就算老毛子不再來犯,本王也斷饒其不得。”
論及觀顏察色之能,弘晴絕對屬於當今頂尖之列,自是能聽得出嶽鍾琪的表態裏虛實如何——在弘晴看來,個中雖有著些許的無奈,可大體上還算是出自真心,確非虛言應付,能得此帥才歸心,弘晴的心情自是大好,話也就說得多了些,不過麽,卻並未言及具體的戰略戰術,僅僅隻是提點了一下戰略方向,至於其餘的麽,顯見是打算讓嶽鍾琪去充分發揮了的。
“王爺英明,末將自當謹記在心。”
獨領一軍之大將最怕的便是上命太多,嶽鍾琪自也不例外,可此際聽得弘晴這般說法,緊繃的心弦立馬便是一鬆,趕忙便恭謹地應了諾……
鎮遠城,古名伊吾(今之哈密),絲綢之路上的一座重要城市,早年曾是西域最繁華之地,概因此城乃是出了玉門關之後的西域第一城,往來商旅無論是走絲綢之路南北線還是中線者,無不在此聚散,又因此地地跨天山南北,更有老爺廟山口可通往漠北草原(今之外蒙古),哪怕是絲綢之路已漸蕭條的今日,也依舊有著極其重要的軍事與商業之地位,康熙五十六年,大將軍王十四爺率部鎮守於此之際,曾發民夫數萬,重築了伊吾古城,並改其名為鎮遠城,一直到誠德元年初,此城還是清軍重兵集結之所在地,然,誠德元年五月,朝廷大軍撤後不久,此城就被大策王敦多布率軍攻占,成為準噶爾十數萬大軍的大本營之所在,此際,城中心的城守府寬敞的書房裏正有兩名身材魁梧的大漢圍坐在文案前,麵對著大幅地圖,各自皺眉苦思著。
端坐文案左手邊的是名中年漢子,麵色黝黑,頜下一部長須飄然,身形雖是魁梧過人,卻隱隱帶著股書卷氣,這人正是準噶爾名將大策妄敦多布,乃是當今準噶爾汗策妄阿拉布坦的二弟,其對麵端坐著的則是個青年將軍,麵如重棗,劍眉豹眼,渾身上下都透著彪悍之氣息,此人正是小策妄敦多布,大策妄敦多布的堂弟,號稱準噶爾汗國第一勇士。
“報,大將軍,二將軍,清狗嶽鍾琪已率三萬餘大軍出了玉門關,正向我鎮遠城趕來。”
就在二將苦苦沉思之際,卻聽一陣腳步聲大起中,一名報馬已是急匆匆地從屏風後頭轉了出來,疾步搶到了文案前,一個單膝點地,緊趕著出言稟報了一句道。
“再探!”
一聽此言,大、小策妄敦多布的神情皆為之一凜,彼此對視了一眼之後,由著大策妄敦多布一揮手,聲線陰冷地下了令。
“是!”
主將既已下了令,那名報馬自是不敢稍有怠慢,緊趕著應了一聲,便即就此退出了書房,自去張羅相關事宜不提。
“二哥,您看清狗這是想作甚來著?”
小策妄敦多布雖也算是個胸有城府之輩,可論及智算之道,卻一向自承不如大策王敦多布,待得報馬退下之後,他便已是有些沉不住氣了,但見其一揚眉,已是狐疑萬分地發問道。
“不好說。”
麵對著突然出現的嶽鍾琪所部,大策王敦多布同樣也有些迷惑不解,此無他,三天前,弘晴便已率主力大軍走昆侖山口出了青海,一路沿南線橫掃,連下婼羌(今之若羌縣)、且末、於闐等數城,兵鋒直逼莎車,棄麋集於鎮遠城之準噶爾主力於不顧,擺出的竟是一派先平南方的穩紮穩打之架勢,一反大清數次出兵直搗北疆的急攻戰略,準噶爾主力遠在鎮遠,鞭長莫及之下,壓根兒就無法救援南線諸城,隻能坐看南線徹底淪陷,為此,大、小策王敦多布可是沒少聚議行止——救援南線是斷然不可行的,所議的不過是撤軍回北疆還是趁甘肅空虛之際發動攻勢,這都還沒議定呢,清軍居然又派出了一支偏師出了玉門關,實在是於常理不合,大策王敦多布縱使多智,也不禁為之愕然得很——己方在鎮遠一帶可是集結了十六萬餘的大軍,清軍就這麽點人馬,竟就敢大搖大擺地殺來,要說個中沒有蹊蹺,大策王敦多布又如何肯信。
“二哥,這可是送上門來的肥肉,管他清狗打的甚主意,幹脆先一口吃了,看清狗還能唱出甚大戲來!”
這一見大策王敦多布半晌都沒個決斷,小策王敦多布可就有些不耐的,一拍文案,已是語調森然地斷喝了一嗓子。
“不急,先看看,若是清狗真過了五道溝,再行定議也不遲。”
盡管沒少聽聞大清新軍的威名,也很是震驚於大清新軍半個月便平定青海之亂的戰力,然則大策王敦多布卻並不以為己方已大部換了裝的十六萬大軍會拿嶽鍾琪那三萬餘人馬不下,不過麽,出於謹慎,大策王敦多布還是沒敢搶先發動全麵之進攻,而是打算先看看清軍的下一步行動再做計較。
“嗯,也好,放進來打,也省得讓這夥子清狗又溜了回去。”
小策王敦多布倒是沒像其兄長考慮得那般深入,僅僅隻是簡單地以為其兄長打算誘敵深入,對此,自不會有甚異議可言,幹脆利落地便表了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