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塚田攻的結局
第二天《紐約時報》就在頭版刊登了“中國鄂中大捷”的詳細報道。
當美國人得知中國的抗日英雄明星劉峰再一次率領僅僅5000人的特戰旅用美國援助的武器裝備全殲了日偽軍二萬八千人的兩個旅團,美國人沸騰了,甚至各大城市都出現了人民上街遊行慶祝這一偉大勝利的情景。
美國總統羅斯福自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立刻四處發表演講,以證明自己的與盟友合作政策的正確性,讓每一個美國人都明白自己的政策正是為了美國人的利益考慮。是無比正確的政策。
羅斯福的支持率立刻上升了好幾個百分點。而羅斯福也特地向美國國會為劉峰將軍申請了美國金棕自由勳章。美國國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批準了這個議案。
而劉峰需要的各種裝備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裝船前往印度。
而日軍係統也因為這次前所未有的兩個旅團在一場戰役中被全殲的敗仗而亂作一團。當重慶的記者招待會宣布這次大捷僅僅是獨立特戰旅5000官兵的勝利的時候,當歐美報紙都說這是一支裝備了美援美械裝備的全美械旅的勝利的時候,日軍高層吵成了一團。
日本參謀本部參謀長東條英機立刻要求中國派遣軍調查清楚這件事情,中國派遣軍必須對此事有所交待。他在給中國派遣軍司令官畑俊六大將的電報中毫不客氣地指出,這是一次失職行為,被懦弱的支那人戰勝,並且吃掉兩個旅團,這是打日本皇軍的恥辱。必須有人對此事負責。
畑俊六當然隻能把壓力轉移到11軍司令官塚田攻頭上。塚田攻首先強調了第一飛行團和情報機構存在的巨大問題,中國?軍隊那麽大規模的戰區級動作,事前情報機構居然什麽也沒有發現,而第一飛行團更是在戰場上什麽作用也沒起。對支那人的重炮陣地,和坦克集群居然沒有發現。這是嚴重的失職行為。
而第一飛行師團師團長小山正清和日本情報機構的負責人則強調這隻是一支5000人的特戰旅的活動,根本不是戰區級的動作,他們沒有發現這樣小規模的動作是很正常的。情報機構甚至出示了支那人第六戰區各部隊在戰役期間全部活動的證據。證據表明,這些部隊都在江南,根本沒有去鄂中平原。而第一飛行團也出示了航拍的很多照片,以顯示自己的飛行團的飛行員並沒有瀆職。
然而第13師團師團長內山英太郎,第58師團師團長下野一霍都誓言旦旦地說這次戰鬥絕對不可能僅僅是一個旅幾千人就能做到的,這絕對是第六戰區十幾萬軍隊的傑作。因為他們不能承受兩個旅團居然被一個僅僅隻有幾千人的旅全殲的醜聞,即使他們內心對自己的說法有所懷疑,也必須堅定不移的這樣說。他們是這場戰役的最前沿的指揮官,他們的說法自然更有說服力一點。
而11軍司令官塚田攻也堅持認為這一戰是第六戰區的一個陷阱。從支那人開始拔除沙市附近的據點開始就是陷阱的開始,內藤大隊掉進了陷阱,接著36旅團也掉進了陷阱,而這個時候他仍然沒有醒悟,還把51旅團扔了進去。這個陷阱很大,一下子就吞掉了兩個旅團。
塚田攻絕對不認為僅僅是一個特戰旅就能做成這樣的陷阱,一個幾千人的特戰旅怎麽可能吃掉自己的兩個旅團?中國和美國的宣傳根本就是給他們自己臉上貼金。難道日軍就這麽不堪一擊?如果真是這樣,為什麽中國會被占領那麽大地方?而美軍在菲律賓會被打得一敗塗地?
所以塚田攻在南京麵對中國派遣軍司令官畑俊六大將和參謀長河邊正三中將的質詢的時候,表示願意承擔此次戰敗的責任,但是對中國和美國宣傳的中國隻用一個旅就全殲了36和51旅團的說法嗤之以鼻。而且他要求嚴懲日本情報機構和第一飛行師團。
畑俊六大將和河邊正三中將也覺得塚田攻的說法有道理。雖然情報機構提供的情報顯示第六戰區各部隊在戰場戰役的過程中並沒有什麽動作,但是他們寧願相信第六戰區進行了戰術性的欺騙,欺騙了他們的情報機構,讓他們相信第六戰區的各部隊沒有運動到鄂中。實際上中國?軍隊應該在夜晚移動到了鄂中,並且給日軍設下了陷阱。而第一飛行師團很顯然也被欺騙了。最後他們把這份報告遞交到日本參謀本部。
這次第11軍慘敗,36和51旅團被全殲,讓日本大為震驚。天皇震怒,要求嚴查。日軍參謀本部東條英機大將也受到了質疑,但是由於東條英機本人既是參謀總長,又是首相,所有的權力集於一身,這才在這場風波中站住了腳跟,把反對派打壓下去。
不過這次慘敗,中國派遣軍中必須要有高官出來承擔這次的責任,否則誰的日子都不好過。
而現在既然塚田攻願意承擔這次戰敗的責任,那麽畑俊六和河邊正三也不為己甚。第二天中國派遣軍第11軍司令官塚田攻因為健康原因辭去第11軍司令官職務,回國養病。而中國情報機構負責人和第一飛行師團的師團長都被調回國內。這樣的處理對各方麵就算有了交待了。
中國派遣軍立刻宣布第11軍司令官由第4軍司令官橫山勇中將接任,參謀長木下勇少將也被調回國內,由小菌江邦雄少將接任。
很快塚田攻黯然返回國內。而曆史上塚田攻於1942年12月中旬在太湖上空墜機身亡。劉峰殲滅兩個旅團的行動,雖然提前結束了塚田攻的軍事生涯,但是實際上等於救了塚田攻一命,讓他提前安全返回了國內,並在日本一直活到了60年代。如果劉峰知道是這麽個結果,一定感到很不可思議。當然這是後話暫時不提。
看書罔小說首發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