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五章東北大發展(二)

沈英雄也算是臨危授命,帶領部隊進入遠東接收國土看似風光無限,實際上也是危機重重,高飛抽調了新編第一軍、第四軍與機械化軍作為第一批快速接收部隊,集中了全部的車輛,高飛現在要做的就是與蘇軍搶時間,蘇聯人無信這一點高飛在清楚不過了,高飛不相信斯大林,就如同斯大林不相信高飛一般,再者說兩者也不在同一層麵上,一個是一國之最高統帥,一個是一國之將領。

一麵是集中兵力對中朝邊境嚴防死守,畢竟日本關東軍是百足之蟲僵而不死,石原莞爾能夠在自己的眼皮底下組織如此大規模的突圍,又讓自己失去了攔截的最佳時機,高飛才清楚的意識到,戰略上的主動優勢是何等的重要,武器製勝論又其的道理,但是卻並不是萬能的,比如此次作戰的失敗就在於自己輕敵了,而且忽視了與陳誠集群的配合。

在長春召開的中國青年軍東北給光複戰役總結和進軍遠東動員會議上,高飛做出了全麵性的總結,之後在師以上將領的內部會議上,高飛做了公開性質的檢討,對於此番光複東北與日軍試圖決戰遠東的整體作戰計劃進行的檢討,中國青年軍還不具備與日軍關東軍主力進行全麵決戰的整體實力,或許說兩者之間的差距並非戰前分析的如此之大。

在武器方麵,中國青年軍的彈藥補給出現了多次問題,太過依靠美國人的援助,如果此刻美國的援助出現問題的話,那麽正處於戰役之中的中國青年軍恐怕要陷入萬劫不複之地,所以高飛下決心在東北建立起完善的工業體係,實現坦克、飛機以及火炮與配套彈藥的生產,這一點美國政府方麵也是完全同意的,尤其高飛暗中以黃金在美國購買整體工廠,以美國公司名義進行拆遷投資轉移工廠的舉動,在美國政府尚未察覺之前,美國政府還孤立商人前往中國投資建廠,以減少美國政府的負擔。

隨即1943年8月30日,高飛在長白山天池腳下選定風水之地開始建設抗日戰爭光複東北犧牲將士紀念碑,9月18日在紀念碑地基動工儀式上,高飛主持了公祭儀式,並且正式宣布中國青年軍新編第一軍、新編第四軍與機械化軍出兵遠東,根據中蘇開羅協定相關條款,收複滿清割讓給沙俄的中國領土,在同時宣布中國青年軍為了適應大規模的作戰需要,於東北開始大整軍,並且準備隨後整軍完成,以不少於五個集團軍的兵力進駐遠東地區。

高飛的聲明深深的刺激到了斯大林,斯大林沒想到他給中國人一個釜底抽薪,結果日本人卻來了一個逃遁無蹤,他向遠東調集的部隊還在途中,現在中國軍隊宣布根據開始協定進軍遠東,他完全沒有任何理由和借口阻擋,要麽就與中國人硬碰硬一下,也行國人會退縮,但是如果中國人不退縮,問題就會出現了,蘇聯就要麵對同盟國方麵的指責和責難,這是斯大林無論如何也不想麵對的,最為關鍵的是進軍遠東的中國軍隊總指揮並不是最高統帥部之前分析推斷的陳誠,而恰恰的斯大林最討厭的高飛,在這一點上斯大林與丘吉爾形成了兩人之間為數不多的一個共同點。

高飛要整經備武,說白了就是大規模的發展經濟和生產武器裝備,高飛有在緬甸和張家口劫掠的英軍和日軍黃金家底也算是頗為豐厚,但是麵對百廢待興的整個東北工業基地,高飛還是感覺手頭的錢總是不夠花,南京國民政府那邊同樣是靠美援物資吃飯,發國難財的比比皆是,想攔住這些黑手伸向東北,高飛一方麵是嚴詞拒絕,另外一方麵是派特種部隊扮作日偽潛伏特務,將那些投機倒把和投機者全部以綁票的形式抓起來,繳納巨額贖金之後才會得以釋放,所以國內的投機商們最渴望的就是前往東北,同時最害怕的也是東北。

飛機製造方麵高飛是從美國引進了全套設備和發動機,因為戰鬥機是國家綜合實力的全麵體現,在東北短時間內生產合格的航空發動機還不現實,高飛準備從坦克的汽油和柴油發動機開始著手,有些時候還沒走利落就想跑,是很容易摔跟頭的,在經濟恢複和工業生產建設方麵,高飛不玩半點虛假的,也容不得人玩虛假的,在科學數據麵前玩假的,很容易造成巨大損失從而得不償失。

高飛的主要精力放在了研究坦克方麵,美國與蘇聯義務教育普及得非常好,而在中國百分之九十八的人口是文盲,裝甲兵是需要一定文化基礎的兵種,高飛不能讓自己寶貴的裝甲兵開著美國人製造的打火機去歐洲和德國人血拚。

因為交戰雙方坦克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敵方坦克發展的影響,簡單的說即在火力上要完全超過敵方坦克的火力,而在裝甲防護上要能對抗敵方坦克和反坦克武器的打擊,這一種水漲船高的發展模式,同時更是交戰兩國之間綜合國力和經濟實力乃至科研實力水平的整體代表。

美國人就曾設想以M4謝爾曼中型坦克的數量優勢來對付德國坦克的質量優勢,不過美國人幹得很聰明,在北非將M4謝爾曼提供給了英國人,在歐洲戰場提供給了蘇聯人,結果兩者都被德國人打得抱頭鼠竄損失慘重,尤其是北非的英軍,德國人竟然用擊毀修複的M4E3A8謝爾曼坦克與M4A3謝爾曼坦克組成了二個裝甲團,可以說是抽耳光抽到了極致的地步。

美國提供給高飛的是M4謝爾曼中型坦克的生產線,所以也就意味著高飛要設計新式坦克就必須進行全方麵的調整,而且高飛也清楚美國人並不甘心坦克技術上的劣勢,早在1942年,即研製出第一輛重型坦克T1E2,後來在該坦克的基礎上又發展成M6重型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