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八章 實時掌控

徐飛足足土遁到五百米的深處,用五行法術中的厚土術將地下弄成一個高不到十米長寬卻足足千米的巨大地穴;

當他將衛星控製設備一樣樣的取出來鏈接上那一根看著就嚇人的光纜之後,他便取出一個之前就讓生產的大型氦三反應堆給鏈接上這裏以便提供電源。

“嗒嗒嗒……”一排排的指示燈自動開啟,一個個的監視屏幕也在不斷的打開;

徐飛看了一下這個地方,他想了一下還是將自己兌換出的二十五名專業衛星控製人員釋放出來,他發現要是依靠自己在這裏操縱那上萬的衛星,他其他事情就可以完全不用做了。

“指揮官閣下,衛星控製中心二十五人向你報道。”徐飛兌換出來的首領睜開眼看了下身邊的人便対著徐飛報告道。

“行了,你們以後就在這裏生活,仿生生態係統我已經安排好了,以後這裏就是你們的家,也許你們要在這裏呆上好幾年甚至上十年的時間,為的就是向我報告實時的情報;

等外麵的科技發展完成後,你們就可以回到地麵正常的生活了。”徐飛看著這些雖說是兌換人卻完全和正常人一樣的他們心中有些鬱堵地說道。

讓他們在地下生活數年甚至上十年的時間這也是他迫不得已,這樣的大型衛星控製中心不能有絲毫的暴露,比起其他的科技設備,像這樣能夠掌握全世界動態的未來科技隻能他一個人知道,除非滅日軍自己的科技能力已經到達了這個水平。

兌換人也是人,這是徐飛的想法,他直到現在都還沒明白過來。這些人是從何處而來,隱藏在係統最深處的那個大鼎和那團玄黃色泥土還有那個水潭連徐鈴兒都不知曉,嚴格說起來,這些依靠徐飛精血出現的兌換人也就是真正的人類。

徐飛對於將他們安排在地底為自己做事感到十分的內疚,可這些兌換人對徐飛都屬於無限的忠誠度。不說讓他們在這裏呆上十年八年,就算在這裏待到老死他們一樣不會有任何的怨言。

“指揮官放心,我們為了指揮官的理想會堅持到生命終結的那一刻,短短幾年時間算不了什麽。”衛星控製中心未來的主官麵容堅定地說道。

徐飛搖了下頭,他所有的兌換人對他都是無比的忠誠,為了他的理想或者說是他的命令。這些人就算是刀山火海也會毫不猶豫的跳下去,這要比狂信者也許還要狂熱的忠誠吧。

徐飛接下來又按照百家姓給這些人安排了姓名,衛星控製中心的主官徐飛幹脆就叫他衛星,這樣好記又說明他的身份,當這一切安排完,這些專業的人才便開始著手操控設備連接上天空中被徐飛灑下的巨大衛星網;

和正常的地球衛星聯絡方式不同。徐飛選擇衛星的時候在太空中布置了無數專門用來探測和中轉信號的衛星,他根本不可能在地球上四處設置上麵地麵基站,不過這樣也好,整個太空都是他一個人的衛星,他可以依靠衛星之間相互接受信號的方式對所有的衛星進行控製。

控製中心中的大型計算機係統在快速鏈接天上的衛星,滴滴答答的不斷確認接通的響聲在空間中響起,為了方便這裏的兌換人操作這樣龐大的衛星係統。徐飛額外花掉功德點兌換的巨型計算機係統便顯出了功效……

兩個小時過去……

數千個大小不同的屏幕開始出現不同的影像和數據,氣象衛星針對的雲圖和氣流走向,地理衛星對地表顯示的不同參數,海洋監測衛星分析著實時的海洋洋流和波浪高度……當然徐飛暫時最注重的還是那些中低軌道上的軍事監測衛星。

“報告指揮官,所有衛星已經全部鏈接上,不過這都是由本地上空的衛星轉發數據鏈接,如果需要直接聯係,至少需要在地球上架設三十個地麵基站。”當所有聯通衛星的信號反饋全部完成,作為主官的衛星便上前報告道。

徐飛笑著點了下頭,自己用二十五個人完成差不多需要幾萬人的工作。依靠的便是天上的衛星網絡完全屬於自己,他走到控製中心正前方那個超過五百英寸的巨大顯示屏前淡淡說道:

“你們接下來的任務主要是監控亞洲區域,其他的地方由計算機中心自動分析記錄,現在天已經亮了,把處於蘇俄境內的軍事衛星鎖定哈薩克戰線。我看一下這號稱最先進的衛星能夠看得有多清楚。”

“啟動天鷹十七號衛星,軌道調整中……預計十五秒後進入哈薩克上空…….衛星實時圖像傳輸……”

隨著一陣操作程序報告,顯示屏上出現了一個巨大的俯瞰畫麵,從徐飛回到家這已經過去了兩天,俄日雙方在最初的混戰時日軍憑借著勇猛和各師團見配合,打得蘇俄赤軍丟盔棄甲敗退了數十裏;

不過當米哈伊爾?彼得羅維奇?弗裏諾夫斯基元帥趕到戰場後,有了主心骨的蘇俄赤軍開始對日軍展開了徹底的大反攻,一天後,日軍就被打回了最開始的陣地,而現在蘇軍又在組織他們超大規模的軍團式衝鋒了。

在衛星的監控下,超過兩百萬的軍隊和千餘輛坦克在蘇俄轟炸機群的開道下不斷向前突破,而日軍的陣地上卻開始做起了防禦,這對於一向主張進攻再進攻的日本武士道培養出的日本軍人來說,防禦變得十分的讓他們難以適應;

徐飛觀察了一下,日軍前線的部隊從原本的八十多個師團現在隻有不到四十多個師團在集結阻擊蘇俄軍隊;

他們的豆丁坦克絕大部分已經在戰場上成為了廢鐵,一部分三型坦克還在戰場上抵擋蘇俄的t24坦克群,至於他們的轟炸機群不斷的扔下炸彈也不能阻止高喊著革命口號的蘇俄赤軍。

雙方在前線投入的大炮高達數萬門,大小不一的火炮不斷的向對方轟擊,在此時日軍略顯稀少的炮擊逐漸的開始看出雙方在後勤供應上的些許區別;

蘇俄的軍火最近可以從哈薩克國內的兵工廠大量生產彈藥,而日軍卻還在依靠從遙遠的哈爾濱從鐵路上運送,這還是幸好烏拉爾工業區還沒有建立的前提,要是按照蘇俄第二個五年計劃在這裏成立了超大型工業區,那日本人頭上的炸彈可就是不斷的下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