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依呆立在那裏。
目光中有著不敢置信的震驚。
她張了張嘴,卻什麽都說不出來。
隻是突然,嘴裏有些苦澀。眼淚,滴落成線。
“少爺……”
蘇依知曉,那叫絨兒的女子。
卻是這煙花樓中的一個歌妓。
一雙玉臂千人枕,一點朱唇萬人嚐的……歌妓。
蘇依忽然覺得這仿若一個夢,一個大好與大壞共存的夢。
就像她走上了虹之間,前方卻是萬丈的深淵。
她卻無法回首。
“不,我不信,我不信,少爺不是那樣的……”
蘇依失魂落魄的沉默了片刻,似是突然想起了什麽一般,低低呢喃著。
“少爺是在逗依兒的,少爺肯定是逗依兒的呢……”
蘇依拋下古箏,匆匆下了花樓,口中不斷失神喃喃著,眼淚卻怎麽也止不住。
夢大家麵色一沉,正要斥喝之時,身旁忽有一個侍女走來,耳語了幾句。
夢大家聽完,眉頭一下子皺了起來。揮手退去了侍女,望著蘇依匆匆的背影,目光閃爍,卻也沒再說什麽。
蘇依一路追了過來,眼淚碎了一地。
她沒有去管別人異樣的目光,也沒有去聽別人口中議論的話語。
她隻是想找到那個熟悉的身影,想要找回她的希望。
她等待了這麽久,一直執著的……夢。
終於,蘇依來到了那叫絨兒的歌妓廂房前。
然而手搭在房門上,她卻隻是顫抖著,怎麽也推不下去。
她不敢。
她生怕,門開了,夢就碎了。
然而現實,卻並不是她的夢。
房中隱隱傳來調笑聲,霏霏糜糜。
蘇依一下子沉默了。
她慢慢收回了手。
想哭,卻又堅強的笑了出來。
“少爺曾說,此約白頭,不棄不離……”
蘇依輕輕呢喃著。
眼中淚水成線,止不住的淌下。
她的唇角,卻是微微翹了起來。
“今時我卻想,不棄不離,不如不憶不記……”
蘇依轉過身,低下了頭。
一步步離去。
“一生一世一雙人的故事,到底不過是書裏的笑話……”
蘇依唇角笑意更盛。
好像一朵血河的花。
她的眼中,一下子沒有了所有的情感。
就像一個漂亮的木偶。
……
廂房中。
公子聞得外麵腳步聲的遠去,眼中閃爍著複雜,沉默了片刻,心裏突然不知什麽滋味。
良久,他忽然轉身,對著坐在桌前的絨兒開口。
“戲已經演完了,你可以走了。”
絨兒聞言,麵上閃過一絲惱意,她還從未見過這樣的男人,來青樓居然隻是讓她演戲氣走一個女人。
隻不過她很快便又想起了這位公子的身家,臉上笑容一現,刹時如春風桃花。
“張公子,可不要這般不解風情啊,長夜漫漫,可還有很多事情可做呢……”
絨兒眼中媚意湧現,香舌輕勾朱唇。
公子提起酒壺晃了晃,隨手扔出一個錢囊。
“出去。”
淡淡的聲音傳出。
“張公子……”
絨兒看著那個錢囊,笑容更甚了。
隻不過她話還未說完,就被公子冰冷的目光嚇得渾身一僵。
“這個世上,隻有她一人能夠在我的眼裏。”
“出去,我不會再說第三遍。”
絨兒眼中怒意一閃,但卻不敢再犯言,隻能拿了錢囊,怒氣衝衝摔門而去。
隱隱的,門外傳來她的咒罵聲。
公子沒有理會,隻是默然的望著手中的酒壺。
不知想起了什麽,忽然猛地掀開蓋子,仰頭灌了起來。
酒水順著嘴唇淌下,拉成了一道道透明的線。
……
“你喜歡歌妓,那我便不做這歌姬。”
……
“張公子,東家有請。”
……
“她知道你騙她嗎?”
“她知道我騙她說愛她,卻不知道我騙她說不愛她。”
“你後悔嗎?”
“有什麽後悔的,我隻想她好。”
“你這算什麽?”
“我想,這就是故事裏所謂的,愛情吧。”
……
蘇憶最終離開了長安,離開了那個占據了她大半記憶的煙花樓。
原以為成為花魁的她,終身便隻能困禁於那廂房之中,卻不曾想,那大東家願意放棄她這顆搖錢樹,讓她回故裏。那些紙醉金迷,笙歌燕舞,曾縈繞在夢中的背影,都如風中的塵沙,好像隻是迷住了眼,再望時,又看不見。
張府少爺也一同消失了,不知去了哪裏,不知他現在身在何處。有時候蘇憶會想起那大院裏的桂花樹,每到花開時,少爺便會摘來做成桂花糕。她從不喜歡吃甜食,她隻是喜歡那帶著少爺掌心溫度的溫情。
又一年桂花開,那院子已換了人家,砍了樹,挖了根,修成了水池。那飄香十裏的味道,終隻隨著記憶沉於淤泥。
下一次桂花會開在哪裏,那又有著怎樣的溫情?
蘇憶也許永遠不會知曉,然而她也不再那麽在乎了。
就讓那一切都凝固成記憶中的一段畫麵吧,再美,再難忘,終是不能再融入進去。
她沒了漂泊闖**的念頭,便找了一個對自己好的人嫁了,安心在一個小山村裏,相夫教子。
送丈夫日出而作,再迎他日落而息。
三年後,她挖來了一株樹苗種在了前院裏,風去雪來,等花香滿溢時,她忽然奔出屋子,怔怔望著那顆開花的桂花樹默然無言。
那淡雅的清香究竟凝固了多少情感,真的好厚重。
慢慢的,她學會在每年花開的時候做桂花糕,孩子們雖然貪嘴,卻也孝順的嚷嚷著讓娘先吃,蘇憶隻是笑著搖搖頭,有時候拗不過,便會咬上一點,隻是當糕點軟在口中時,她忽然會忍不住想哭。
這悲傷來自於何處,她也分不太清了,也許是因為那記憶中的味道?也許是因為這不是那記憶中的味道。
桂花開了一年又一年,已經長成了可以背靠著乘涼的大樹。在一個雪夜,那個愛她一生的男人安靜的離去了。
直到望著那堅硬的青石被雕刻成墓碑插進黃土中,她的眼淚忍不住奪眶而出,止不住的流下。
也許她從沒有真正愛過他,可是愛情又能存在多久,這麽多年,已經讓她習慣了在這平平淡淡的生活中,一個普普通通的他。
最深情的告白便是長情的陪伴。
她好像忽然之間明白了。
從那時起,孩子們漸漸發現,縈繞在母親身上的那一絲離意不再了,不見她在無人時幽然的歎息,也不見她凝望遠處時的沉默。
她變得更像是一個村婦,擔起了一家的勞務,直到孩子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她那雙纖細白嫩的手,也粗糙如樹皮,無人曾知道,以前有多少箏曲在她指尖婉轉。
很多年以後,她更老了,再沒有往昔花魁的一絲風采。甚至她自己都快忘記了那曾經的風花雪月,直到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