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明謨諧弼襄一人 四十五回

鹿得勝部雖然全軍覆沒,卻給北上的大部隊爭得了寶貴的時間。當即分兵三路,留何可綱守城,曹文詔率部南下,助祖大壽等部奪取海州,自己與桓震帶領餘下的一萬餘人繼續北上,往沈陽方向做試探性的攻擊。

所以如此,是因為自從發兵以來,沈陽壓根沒有半點動靜,遼陽城兵力十分空虛,而且高級官員也多不在,攻破之後隻捉住了代善的次子碩讬,還有其餘一些貝勒台吉,都是代善一門中人。袁崇煥與桓震都覺十分奇怪,當即帶了眾貝勒來細細審問,可是卻沒一人肯開口的。桓震使出諸般古怪逼供法子,終於撬開了碩讬的嘴巴:原來自從兵報來到遼陽,沈陽那邊就沒半分動靜,代善派去請求援兵也全然沒有回音,不知道皇太極打的甚麽主意。代善無奈,隻得自領大兵南拒明軍,卻叫阿巴泰率部救援海州。

桓震大惑不解起來,本以為遼陽是最難攻的所在,竟然比自己設想容易數倍地取了下來,而且這等重鎮大城,皇太極竟不從沈陽發兵來救,究竟打的甚麽主意?其餘諸將也都摸不著頭腦,覺得以皇太極的用兵,絕不會坐視遼陽失去而不理,一時間都猜不出是怎麽回事。議論紛紛一番,終於決定帶萬餘軍急速北上,若遇韃子主力,便視情況決定是戰是退;如果一路暢通無阻,那就直搗沈陽,殺個落花流水。

事不宜遲,次日萬餘大軍自遼陽出發,沿途**平各處大小堡壘,不過五日,直抵沈陽城南白塔鋪。袁崇煥下令不忙進兵,且四下遣出斥候,打探一番消息再說。很快斥候還報,說沈陽城城門緊閉,全無軍民出入,不知道裏麵搞甚麽鬼。眾將之中有些人開始遲疑起來,生怕中了皇太極之計,提議不如撤軍還遼陽,待將遼陽鞏固下來,再圖進取。左良玉極言萬萬不可,認為照目下形勢而言,很明顯沈陽城裏發生了甚麽不為人知的事情,究竟是什麽事不好說,可是對明軍有利是不必問的。奪取沈陽,而不是回遼陽去等著皇太極再來攻打。沈陽與遼陽之間不過數日路途,而且幾乎全無屏障,隻要沈陽還在韃子手裏一天,遼陽就不能真正算是入了大明版圖。眾將退去,隻餘袁桓兩人,商議究竟該取何種對策。袁崇煥欲求穩妥,偏向撤軍回遼陽鞏固局勢,而桓震卻立場鮮明的支持左良玉,兩位最高統帥意見相左,袁崇煥情急之下,搬出了自己參議府參議的身份來壓桓震。

桓震大怒,冷笑道:“參議又怎樣?此刻我軍好不容易打到了沈陽城下,眼看再稍稍前進一步,隻要沈陽城破,北方鐵嶺、遼海二衛可以傳檄而定,複遼之日屈指可待,袁參議夙願將成,怎麽卻畏首畏尾起來?當年單騎巡邊、立馬寧遠嚇破一幹胡膽的袁大將軍哪裏去了?如今我眼中隻看到一個懦夫而已!”袁崇煥卻不生氣,心平氣和的道:“三軍性命非是兒戲,如今敵勢未明,不可妄動。”桓震氣極,反笑了起來,道:“好,好。那麽我自帶本部標兵去打沈陽,袁參議若不敢同往,盡可以回遼陽去聽我佳音。”袁崇煥皺眉道:“崇煥用兵多年,不能說百戰百勝,可是終究勝多敗少。此刻我總覺得有些不祥,若真攻打沈陽,不知道會有甚麽事情發生。百裏還是聽我一言,暫且撤兵的好。”

桓震隻是不聽,好不容易做到了這個地步,眼看隻差最後一戰,就可以徹底將韃子趕出中國去,豈有半途而廢的道理?袁崇煥勸他不過,隻得答允與他同去,如有萬一,也好彼此照應。

十月十五日,兵抵沈陽城下,圍城架炮而攻。不過打了半日,城頭射下書來,說要開城投降。眾將麵麵相覷,一時間全都呆住了,盡想必是誘敵之計,壓根不敢理睬,仍是揮軍猛攻。再打一個多時辰,城門忽然自己開了,莽古爾泰自縛而出,後麵百官盡皆束手捧籍,羅列以待。桓震這才相信投降是真,當即受了籍冊,入城清點戶口。前鋒左良玉部進城不久,便快馬報回消息來,說城內正有大疫,死者枕藉,穢氣遍地。桓震大驚,急令全軍撤出沈陽,連忙又將投降的韃子官兵隔離開來。此刻已經有女真人開始死亡,桓震毫不懂醫,不知得的是甚麽病,通過甚麽途經傳染的,往附近四裏八鄉搜尋大夫,疫症卻不知何時已經傳播開來,幾乎每處都在死人。叫莽古爾泰來審問,赫然發現他也已經染病,原來這不知名的怪病自從一個多月之前,約當桓震從義州發兵之時便已經從沈陽開始,先是皇太極得病,不數日暴卒,莽古爾泰趁機奪權,閉城封鎖了消息,代善派來求援之人統統給他幽禁起來。幸好如此,才沒令疫症更快的散播開去。

想到遼陽的情形,不由得滿身冷汗,叫人飛馬還報,卻已經遲了。遼陽城駐守的明軍之中數日前已經開始流行疫病,北伐沈陽的部隊雖說桓震發覺得早,趕著采取了一些措施,可是仍然沒能躲得過去。待到從義州找來大夫,疫病早已廣為傳播,不僅兵將之中十之一二染病,就連桓震自己也沒能幸免。找來的大夫統統說不出病因病名,見病死之人七竅流血、麵孔青紫,生怕自己也一命嗚呼,全都嚇得跑了。

桓震躺在帳中,隻覺心口如有一塊大石壓住,沉甸甸地喘不過氣,意識漸漸模糊起來。自己囑咐他們要將患病的士卒隔離,不許飲用生水,不許亂吃野外的東西,不許碰觸野生動物,更不許與城內居民接觸,不知道都照辦了沒有?這場大疫,是他完完全全想也沒有想過的,疫病的源頭是在沈陽,當初若是聽從袁崇煥的話,不再執意進兵,或者也不會導致目前這樣大的損失。自己一死猶有餘辜,可是累得這麽多無辜將士替自己陪葬,死也不能死得安心。

此時此刻,他最想念的莫過於雪心與沒見麵的孩子。他或者她該做滿月酒了罷?滿月酒上沒有爹爹,雪心會不會被人嘲笑呢?自己的朋友之中,有沒有能在自己死後照顧她孤兒寡母的?早知會有今日,當初真不如替她別尋人家,是不是會幸福不知道,但是總不至於教她年不滿二十就沒了丈夫,剛出生的孩子就沒了爹。

忽然聽見袁崇煥的聲音,在自己頭頂響了起來:“鐵嶺、遼海二衛已降,莽古爾泰也死了,如今的金國汗是多爾袞。疫症平定之後,咱們再同他談判,到時就可以真真正正的將韃子趕回建州去了。”桓震努力想要擠出一個笑容,卻覺得臉上的肌肉似乎已經僵硬了。驀然想起自己也是病人,袁崇煥是絕不該來看他的,拚盡全身力氣,隻迸出幾個嘶啞的字來,袁崇煥聽不懂,問道:“百裏你說甚麽?”桓震喃喃道:“走……走……”

袁崇煥歎道:“我不要緊。軍醫說你已經……”猶豫片刻,道:“你已經命在旦夕,叫我來見你最後一麵。”

這一句話無異於宣判了桓震的死刑,可是聽在他的耳中不知道為什麽竟有一種豁然輕鬆的解脫之感。這痛苦的生活終於要結束了,這殺來殺去刀光血影,這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日子終於算是過去式了。至於死後會怎樣,那也不是他能說了算的,中國是興是衰,一切冥冥中自有定數。隻聽袁崇煥又問道:“百裏,你有甚麽放心不下的事情?”

放心不下的?那似乎很多很多,海禁會不會再申,驛站會不會再裁,後金會不會再入侵,陝西的農民會不會再反?忍不住覺得自己十分好笑,人都快要死了,還顧得上那些事情麽?說起來奇怪,李經緯當初曆數自己的結局,怎麽不曾說過有這種死法?看來他也隻不過是隨口亂說而已。又或者,自己如今身處的這個曆史,同李經緯所來的那個曆史已經又不是同一條線路上的了。

忽然之間,李經緯那張胖臉似乎又出現在他的麵前,眯起一對小眼睛,用慣常那種笑容瞧著他。桓震心中疑惑,他不是已經死了麽?自己親手殺他,親手葬他,怎麽如今卻又能見到他?難不成人死之後真有魂魄,難道李經緯怨念不絕,前來勾魂了?他更寧可相信那是自己的幻覺,可是這幻覺也未免太過逼真了。

李經緯笑嘻嘻地道:“你來了,你終於來了。”桓震不自覺地重複道:“我終於來了。這裏是哪裏?”李經緯道:“是你該來的地方。”桓震搖頭道:“我該去的地方不是這裏。我有妻子孩子,有許多部下和將士,我還有許許多多不曾做完的事情。我要去他們那裏。你知道怎麽走?”李經緯搖頭道:“你太貪心了。一個人能活一次,就該知足,何況你已經活了第二次?”

桓震心中茫然,真的是太過貪心了麽?還顧這五年多來,所做的事情幾乎沒一件是單為圖自己的官祿享受,可是事到頭來一樣落得這種下場,回頭想想,反倒是剛到靈丘時候與周老和雪心同住,自己在酒樓當一個廚子,每天跟著周老學學四書五經,那段日子比較快樂。再後來兄弟三個一起在小五台聚義,雖稱不上人生快事,倒也十分自由自在。從那以後的生命,幾乎就不是為自己活著的了。挖空心思地防著被人坑害,又挖空心思地去利用別人,職位愈高,愈不知道自己究竟身在何處。

在政治手腕上,在軍事才能上,他或者都不能與這個時代的佼佼者相提並論,但是明知後來會發生令人痛恨的事而不設法去阻止、去改變,桓震沒法子說服自己做到這一點。所以就算搞糟了許多事,連累了許多人,假如此刻叫他再度還魂,桓震仍是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不會有第二種選擇。

袁崇煥瞧著桓震,隻見他的臉上浮現出一個古怪的微笑,口唇微微一動,似乎說了幾個字,可是聲如蚊蚋,全然聽不到說些什麽。袁崇煥叫道:“百裏,百裏?”卻再也沒有應答。

佇立良久,深深歎了口氣,推門出去,對一直守在門外的黃得功搖了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