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方麵自然不會因為英倫地區幾個土著王國的恐慌,就停止自己的相應軍事部署。

調整外籍軍團和正規軍之間的戰略部署,是大楚帝國最高層決定的軍事決議,由軍務院直接頒發各種戰略命令,可不會因為區區土著國家的恐慌就停止自己的行動,甚至都不屑於去解釋什麽。

大楚帝國做事,不需要向土著,尤其是還是自己扶持的代理人藩屬國土著解釋什麽。

所以,英倫地區的幾個土著國家,就在恐慌中度過了幾個月,這期間甚至為威爾士王國和英格蘭王國之間的戰爭都出現了停滯。

畢竟邊上楚軍的大規模調動太嚇人……

尤其是附近的幾個楚軍行政領地裏的軍事調動,規模非常大,如利物浦地區,之前部署在這裏的一個外籍軍團混成營被調走,但是隨之而來的卻是整整一個團的外籍軍團兵力。

按照歐洲司令部方麵的戰略安排,英倫地區將會是第一批進行戰略調換的地區,在英倫地區裏的調動,實際上並不是土著們表麵看到的增加兵力,而是壓縮兵力……

英倫地區的兵力調動,以增加外籍軍團,同時壓縮正規軍兵力為主。

這是因為英倫地區和歐洲大陸間隔了一個英吉利海峽,就算未來歐洲大陸地區出現什麽大規模的動**,那麽缺乏海上力量的土著各國也不可以跨過英吉利海峽,對英倫地區造成什麽實際性的威脅,同時英倫地區裏五個土著王國實力都不咋地……畢竟這年頭整個英倫地區的總人口也就千萬人左右。

這千萬人口還分散在五個王國裏,每個王國少則不過百多萬人,多不過兩三百萬而已。

這點人口基礎的土著國家,基本上不可能對大楚帝國造成什麽實際性的威脅。

因此大楚帝國在英倫地區的殖民統治,是非常穩固的,不太可能出現什麽太大的問題。

不像是歐洲大陸地區一樣……歐洲大陸地區要更加複雜,同時人口眾多,其中的幾個大型土著國家,比如奧地利,法國,波蘭立陶宛,瑞典王國等國家,整體實力都要比較強悍,一旦發生動**的話,是有可能掀起大規模動**的。

雖然楚軍依靠自身的強悍軍事實力,有絕對的把握進行彈壓……但這隻是現在而已,等到未來呢?

未來的事情可不好說。

同時就算能夠進行軍事鎮壓,但是軍事開支也不是個小數目……楚國人來歐洲可不是為了打仗的,而是為了來賺錢的。

要是因為頻繁的動**而進行軍事鎮壓,導致軍費開支過大,那麽到最後就會得不償失……這也是原時空裏諸多殖民國家最後放棄殖民地的緣故。

不是殖民者打不過叛軍……而是維持殖民統治的成本已經超過了從殖民地所獲得的利益,繼續維持殖民統治得不償失,甚至會成為宗主國的巨大負擔。

這也是楚國人沒有在歐洲地區采取大規模的直接殖民統治,而是采取扶持代理人模式的重要原因。

自己直接統治的話,成本會迅速擴大,同時也會有更多的顧忌。

但是扶持代理人的話,讓當地土著打土著,楚國人隻需要做好戰略威懾就行了,不用太大的額外軍事成本……這種模式就是典型的隻想要好處不想要付出。

這種戰略模式,也符合大楚帝國軍務院裏提出來的海外部署新方陣:日常彈壓由代理人負責,外籍軍團負責日常軍事威懾以及常規平叛,而正規軍則是隻負責最頂級的戰略威懾!

為了執行這一方陣,除了加大外籍軍團的派遣數量外,楚軍方麵還把正規軍集中起來,部署到若幹戰略地點以施行戰略威懾任務。

在歐洲地區,歐洲陸軍司令部以及海軍方麵的歐洲艦隊經過協商後,擬定了幾個沿海港口城市作為戰略軍事基地,打算在這幾個地方裏部署重兵,囤積大量的後勤物資,作為威懾整個歐洲地區的戰略支撐點。

這種戰略支撐點,都是清一色的直轄領地,主要是西班牙半島地區,目前帝國在歐洲最主要的戰略支撐點,商貿港口,物資中轉站加的斯,該地方能夠輻射整個西班牙半島,北非地區以及地中海沿岸地區。

還有法國地區的勒阿弗爾地區……這地方也是正在建設當中的歐洲鐵路的終點站,該地區可以輻射整個法蘭西地區,西班牙北部地區,荷蘭等底地地區。

丹麥地區的日德蘭地區,這地方主要是卡在了北海進出波羅的海的地方,戰略地位比較重要,同時當地本來沒多少土著人口,所以遷移起來也比較方便,適合作為直轄領地弄,這個地方可以輻射整個丹麥地區,北歐地區以及亂成一鍋粥的德意誌地區,並掌控整個波羅的海沿岸。

最後還有地中海上的克裏特島……這地方前些年被奧斯曼帝國所占領,不過楚國人到了歐洲後,在楚國人的威脅利誘下,奧斯曼人作價二十五萬楚元,把這個島嶼賣給了楚國人。

當然了,奧斯曼人一個銅板實際上也沒拿到,因為這二十五萬楚元最後都用來抵消楚國人的賠款了。

就和當年割讓半島地區以及蘇伊士地區一樣。

奧斯曼人撤離該島之前,按照楚國人的要求,把島嶼上的所有人口全部打包帶走,沒有留下任何一個土著……所以楚國人得到的克裏特島是空無一人的!

而楚國人之所以看上這地方,除了這地方位於地中海中心,在這裏駐防大量軍隊的話,可以威懾奧斯曼,北非,意大利等地區外,也是為了後續的蘇伊士運河護航!

此外這也和楚國人看上了島上的優良自然條件有關係。

這個島嶼的氣候比較有特點,屬於溫和地中海氣候,四季分明,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幹燥,在春夏的時候其氣候非常優良,遍地野花……

楚國人第一次來到這裏的時候就是在春夏之交的四月,登上島嶼後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漫山遍野的野花……然後帶隊的一個楚軍少校,就毫不猶豫的讓手下雕刻石碑立在島嶼上,石碑上的字很簡單,隻有簡單的一行字:“大楚帝國領土克裏特島,承順四十一年四月二十六日”。

當然,後來楚國人發現這地方的夏季比較炎熱幹燥,和歐洲的其他地中海沿岸地區不太一樣……

單純氣候而言,實際上地中海沿岸裏有不少地方都要超過這地方。

不過能夠有這麽好的氣候條件,同時地理位置又比較優越的地方,剛好可以給蘇伊士運河提供軍事保障,適合大量駐軍,同時又沒有什麽土著幹擾,不用擔心土著翻牆偷渡,可以建立直轄領地的地方,也就這地方了。

楚國人在歐洲建設直轄領地,其中一大考慮點就是要和土著聚集地切割開來…最好就是島嶼,如果不是島嶼的話最好也要有河流進行分割……實在不行的話,那麽楚軍也隻能修牆拉鐵絲網,然後建立無人區隔離帶了。

如此都是為了避免土著混進來……甭管是不是間諜還是非法移民都要避免他們混進來。

上述加的斯、勒阿弗爾、日德蘭、克裏特島這四個地區,就是目前大楚帝國在歐洲地區裏最為重要的直轄領地,同時也是重要的軍事基地、商貿基地乃至工業基地。

有些楚國資本,已經開始在這些直轄領地裏進行投資建設工廠,進行原材料初加工或生產一些日用工業產品在歐洲市場銷售。

不過受到供應鏈,人才資本等多重短缺等影響,整個歐洲地區的直轄領地工業發展其實都不咋地……連最基本的鋼鐵業都沒有發展起來。

主要還是當地的鋼鐵需求太小……鐵軌和造船以及建築,機械這四大鋼鐵需求產業,在歐洲一個都沒有……歐洲地區的鐵路建造,所需要的鐵軌都是國內幾個大型鋼鐵廠包圓了,可沒歐洲當地一些小型鋼鐵廠的份。

馬恩島鋼鐵廠也搞了好幾年了,如今還是半死不活的模樣……生產的鋼鐵隻能用於農具,廚具等日用品。再者,一些加工產業技術含量比較高的產業,也需要人才的……但是可沒多少人才會跑到歐洲這個鳥不拉屎來的地方。

人家技術人才在本土也很吃香,收入不低,生活體麵,一老家小都能在鬆江城這種大城市裏過的很不錯,犯不著跟著你跑到蠻夷之地裏廝混,除非你給天價薪資!

不僅僅技術人才如此,普通工人也很難招募……這些工廠隻能設立在直轄領地裏,隻能招募楚國人,但是大老遠跑到歐洲來的普通楚國人,甭管他以前在本土是不是窮困潦倒,但是到了歐洲後,人均大地主……你想找他們給你當普通工人也不是不行,但是這工錢可就得是天價!

而這工錢給高了,這人力成本也就上來了……到最後估計產品的成本比人家大老遠從國內運過來的還要高。

這也是海外很多直轄領地地方明明市場就在邊上,原材料也到處都是,要說投資隻要能賺錢也會有人投資,但愣是發展不起來工業的緣故。

哪怕是如今的美洲地區,帝國可不限製美洲地區發展除了國防工業外的任何產業……你愛搞啥搞啥,但是依舊發展不起來……

這就是因為發展工業這東西,不是有市場,有原材料就行了,你還得有人……大量的高技術人員以及產業工人,同時還需要配套的供應鏈。

最後你搞起來的工廠,可不是說當地的工廠進行競爭……實際上是和本土的企業進行競爭……

人家本土的企業,雖然看似多了一些原材料成本,產品運輸成本,但是人家各方麵完善的很,技術人員到處都是,產業工人更不用說,各種配套的設備,半成品原料等隨手就能獲得。

最終他們生產出來的產品,在成本上遠比海外工廠生產的要低,這種低成本哪怕加上運費之後,最終成本也比海外工廠要低。

畢竟本土工廠的產品賣到海外要運費,但是海外工廠的一些半成品原材料也要從本土購入,同樣需要運費啊。

再加上全球是一家……美洲也是帝國的一部分,可不存在什麽關稅之類的,商品可以自由流通的。

在這種情況下,海外地區想要發展工業其實很難……需要長時間的鋪墊建設,逐步形成了整個工業體係的供應鏈後,當地有了足夠的技術人才以及產業工人後才能夠談得上和本土進行工業上的競爭。

至於現在,太遙遠了。

所以很多大楚帝國海外直轄領地裏,看似坐擁大量的優質原材料,但是也難以發展工業。

這說的還是直轄領地,至於行政領地就更不用說了……很多行業都被禁製投資,諸多設備都被禁製采購使用,隻能有限度的從事一些經過批準的行業。

藩屬國領地,則是被限製的更死,目前為止也隻批準了交通運輸、礦務、農業這三大領域裏的投資而已,並且隻局限於楚國人的全資企業。

如此情況下,楚國人在歐洲地區的四大直轄領地,雖然看似已經建立起來不少的工廠,不過都是一些簡單的輕工業工廠,更多的還是做一些原材料加工,整個工業模式還停留在從土著地區收購各種原材料,然後進行初步加工,再賣回本土。

比如加的斯的毛紡行業,算是發展的不錯的,商人們從歐洲地區裏收購羊毛,在加的斯進行加工成羊毛線,然後進行紡織後製成呢料,在歐洲當地進行銷售。

但即便如此,整個毛紡的規模也不大,那些投資的毛紡商人賺的也不多,主要就是當地人力成本太高……同時技術也不咋地。

毛紡行業,雖然隻是個輕工業,但是發展到如今也是個技術含量非常高的行業,從羊毛的初加工開始,哪怕隻是簡單的衝洗,脫脂等初步加工,想要做到成本低,質量好那也是技術含量非常高的,小工廠和大工廠根本沒法比。

你海外工廠技術不行,加工出來的產品不行,人力成本還特別高……哪怕是原材料成本低,運費也低,但是到最後反而還競爭不過本土的羊毛產品……

所以別看歐洲出產羊毛,也發展起來了一定的毛紡產業,但是極其有限……歐洲地區出產的羊毛,絕大部分還是運回了本土進行加工,用來滿足本土民眾所需之外,再把一部分羊毛產品返銷給歐洲土著。

基於各種現實困難,海外地區搞加工業很困難……不過帝國官方對此也不在乎,反正歐洲地區的定位就是原材料供應地以及工業產品傾銷地,可不是什麽產業基地。

歐洲地區裏的直轄領地,定位就是殖民統治中心以及軍事戰略支撐點、物資中轉站……可不是什麽工業中心。

不過歐洲地區裏相對加工業的發展不咋地,農業以及礦務還有交通運輸產業發展的卻是很不錯。

這三大產業,都是帝國在歐洲地區裏重點部署的產業,旨在為帝國提供更多的農畜產品以及礦產品,為帝國的工業發展,民生生活提供更多的資源。

在這個大背景下,安通宣的安威礦務公司發展迅速,錢賺的也是越來越多……而比礦務公司賺的更多的歐洲鐵路公司。

歐洲鐵路公司在歐洲地區修建並第一條投入商業運營的鐵路:巴勒鐵路,即巴黎到勒阿弗爾的鐵路線,在投入運營後天天爆滿,賺錢可以說用日進鬥金來形容、

這也讓那些不久前還停留在中世紀封建時代的土著們,也享受到了工業時代的出行便利……隻不過想要乘坐火車不便宜,他們還得努力工作種田挖礦,賺到錢了才能夠享受到工業時代的出行便利。

鐵路,實際上也是大楚帝國在藩屬國地區裏的一種工業產品傾銷……隻不過傾銷的並不是具體的實物產品,而是運輸服務。

這些土著們累死累活種田挖礦賺錢的錢,乘坐火車或輪船出行幾次,再買上一些楚國出口的布匹等日用產品後,這錢又回到了楚國人的手裏。

由此也形成了一個經濟循環……一個大楚帝國在經濟上掌控各殖民地,並從中獲得大量物資的經濟循環。

楚國人隻需要付出少量高附加值的工業產品,就能夠從土著手中獲得大量的農畜以及礦產品,進而提升楚國人的整體生活水平。

或者用更簡單直接的例子來說明,那就是楚國人從土著手中收購了一批羊毛,這些羊毛能夠紡織出來一百件衣服,但是隻有一件會被高價出售給土著用來抵消收購羊毛的成本,剩下的九十九件羊毛衣服則是可以供應給楚國民眾。

什麽是經濟殖民,這就是經濟殖民了。

而楚國人幹這種事非常熟練,早就已經形成了一整套的完善體係……要不然,你以為楚國人的人均四百公斤的年消費糧食是怎麽來的?

恩格爾係數(糧食支出占據總支出的比例)越來越低是怎麽來的?

生活水平越來越高是怎麽來的?

就是這麽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