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的時候,羅誌學雖然沒有來過紐約,但是通過諸多發達的互聯網資訊,他依舊能夠了解到紐約的一些基本情況。

如繁華,充斥著大量金融機構,到處都流淌著金錢的曼哈頓……還有島嶼上龐大的中央公園以及帝國大廈。

但是……羅誌學所看到的紐約,也就是目前大楚帝國的新丹城,和原時空裏紐約是完全兩碼事……乃至是截然不同的兩個城市。

後世的紐約,中心城區是在曼哈頓島上,但是大楚帝國的新丹城,其中心城區是在哈德孫河的西岸,也就是後世的新澤西地區。

而曼哈頓地區,在當代的大楚帝國裏屬於約克鎮……和新丹縣、紐約府一樣,這個名字帶有歐洲殖民時期的氣息!

因為這三個名字,其實都是之前荷蘭殖民者以及英國人殖民者對當地的稱呼,然後截取的音譯詞匯。

早些年的時候,楚國人對海外領地的起名還比較慎重……會取一些符合楚國人語言習慣的詞匯,並且會把原來的名字廢棄掉,彰顯當地的煥然一新,徹底去除土著的痕跡。

但是隨著海外領地越來越多,同時也是越來越自信,楚國人在海外領地上的取名也就越來越隨便了……基本會沿用當地原來的名字,並采取音譯或意譯的方式,截取兩個字或三個字作為名字。

比如歐洲巡撫駐地加的斯……這名字就是典型的音譯,這地方在楚國人到來之前,楚國人就這麽稱呼它了,後來占領這地方後,幹脆也沒改,繼續用這詞。

在紐約這地方也是如此……楚國人先是根據荷蘭人殖民時期的名字‘新阿姆斯特丹’直接意譯後,截取首位兩個音階,取名新丹,並設立了新丹縣……

後來在曼哈頓島設鎮的時候,又根據了這地方原來英國人殖民時期的名字新約克,即‘新約克公爵領地’,直接取了其中的約克兩個音階,作為鎮轄區的名字,即約克鎮。

後來在新丹縣上設府,還是根據‘新約克’(New York)這個詞,直接來了個音譯,取名紐約。

所以,紐約府,新丹縣,約克鎮,這三個名字其實大有淵源,在這支之前,這三個詞其實指的都是同一個地方。

隻不過,楚國人治下的紐約,把中心城區放在了哈德孫河西岸……沒啥特殊原因,隻是因為北美東西大鐵路的東海岸終點站設立在這裏,同時又不舍得花錢在哈德孫河上架設超大型的鐵路大橋……又不能在這條河上架設普通的橋梁,因為這條河是重要的航道,眾多的海船甚至都還得進入其中並靠岸呢。

其航運作用和鬆江府裏的黃浦江是比較類似的,可不能說隨便搞一座大橋,然後就把航道給堵死了。

綜合選擇之下,就把火車站放在了西岸,然後又圍繞著火車站在西岸地區建立了新城區。

而原來的老城區,即約克鎮(曼哈頓)也沒有被廢棄,而是繼續存在,作為城區的一部分。

隻不過因為行政以及大量企業的總部或辦事機構都設立在西岸地區,因此東岸的約克鎮在後續的發展裏,是朝著生活居住以及農業乃至休閑設施發展的……

當地官府在島嶼上規劃了一個超大規模的休閑公園,圍繞著公園又規劃了一些生活社區,而郊外地區則是大片大片的各種果蔬種植基地,用以滿足新丹城的當地城市人口所需。

怎麽說呢……大楚帝國治下的新丹城,其城市布局和後世的紐約是反過來的……

至於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那自然是楚國人沒有曆史包袱,同時剛來這裏發展的時候就已經有鐵路了,也不需要防備周邊的土著襲擊。

而這樣看起來的紐約……給羅誌學的感覺就怪怪的……這和自己前世腦海裏的固有印象不一樣。

腦子裏覺得紐約,應該是曼哈頓島上高樓林立……但實際上羅誌學所看到的曼哈頓島,除了沿海港口有一些建築外,其他的都是一些低矮建築的生活居住社區,更遠一些的則是一大片的菜地……這種布局就是非常奠定的當代楚國城市的郊區布局。

而西岸地區,本該是屬於郊外的……但卻是樓房工廠眾多,河岸有著好幾個大型的港口,這些港口的碼頭上停泊著大量的船隻。

此外,新丹城裏還有好幾座寺廟和道觀……羅誌學還在曼哈頓島上看到了一座典型的西方的教堂建築,但是走近了一看……上麵掛著‘清風觀’三個大字!

不遠處的一座西式教堂建築上,則是掛著‘永定寺’燙金大字,在陽光下閃閃發亮……

就……有一種很怪異的感覺!

這地方……不像是紐約,反而像是大楚帝國本土的某個工業城市!

是的,整體感覺就和楚國人看過無數的本土的中小規模工業城市一樣……幾乎沒有什麽差別。

察覺到這一點後,羅誌學都不由得嘴角露出了笑容……這個時空裏,自己所知的紐約將不會再出現了。

取而代之的將會是楚國人的新丹城……

不僅僅是楚國人的新丹城,還有楚國人的紐約府,楚國人的東美省,楚國人的美洲!

整個美洲地區,都變成了大楚帝國的領地,楚國人未來時代生存的地方!

作為一個穿越者,作為一個帝國的皇帝,沒有什麽東西能夠有類似的成就感更讓羅誌學獲得滿足感了。

自己大力推動的各種海外擴張,為的不就是這些東西嘛。

為楚國人獲得更多的生存空間!

在這一點上,羅誌學自詡自己做的還算不錯……不說後無來者,但是絕對前無古人!

數千年曆史裏,沒有哪個華夏統治者能夠和自己一樣,為華夏人爭取到如此多的生存空間了。

多到楚國人可以放開手腳隨便生娃……多到楚國人甚至都嫌棄地方太多管不過來,最終開始擴張收縮政策,最終對印度以及歐洲還有西亞等地采取殖民政策!

如果不是之前擴張所獲得的土地實在太多……同時楚國人的生娃速度也跟不上的話,楚國人可不會放過印度大部分地區以及西亞還有歐洲,非洲等地的。

楚國人搞殖民的前提……就是人口跟不上,同時地方又太多!

這一點,和人類曆史上任何一個國家搞殖民的出發點都不一樣……雖然他們在殖民地裏幹的事都差不多。

在新丹城裏轉悠了一圈,羅誌學除了看城區外,還視察了當地的幾家主要的工廠,其中值得一提的乃是紐約海軍造船廠。

這家造船廠,光看名字就知道軍事味道濃鬱……這是一家根據海軍的需求而建設的造船廠,主要負責維修海軍的大中型戰艦以及製造一些內河炮艦,近海巡邏艦等小型船隻。

其定位和加的斯造船廠,南非造船廠,科倫坡造船廠比較類似,都是屬於大楚帝國海軍在海外領地裏的重要維修基地。

此時這家造船廠的船塢裏,已經有了大小十多艘船隻進入其中進行檢修維護,和之前在加的斯以及南非等地的時候一樣,視察艦隊裏的技術團隊在當地總船廠技術人員以及大批普通工人的支持下,對視察艦隊裏的所有船隻都會進行詳細的檢修以及維護保養!

後續雖然羅誌學以及諸多隨行官員會乘坐火車,一路通過北美東西大鐵路前往西海岸金山城,但是視察艦隊裏的眾多船隻,包括兩艘天津級戰列艦以及皇家公主號等船隻,將會繞行南美,然後從南美省南端的麥哲倫海峽穿過,最後進入太平洋,再前往金山城等候聖駕回國。

為什麽視察艦隊前往太平洋的時候,走南邊看似更寬敞的德雷克海峽……而是要走狹小的麥哲倫海峽……那是因為德雷克海峽看似寬闊,但實際上比狹小的麥哲倫海峽更加危險。

德雷克海峽如果是在七月時候,也就是南半球的冬天時,氣溫隻有零下二十度左右……哪怕是夏天的時候,也就是十二月份左右,這地方的溫度也不高。

冷其實沒什麽,最重要的是這地方常年狂風大浪……十米二十米高的浪稀鬆平常,在這種風浪下,哪怕是萬噸海船都會跟小舢板一樣搖來晃去。

而且海峽裏一年四季都會有大量漂浮的冰山四處晃**……船隻稍有不慎就會撞上冰山。

因此這看似的寬闊的德雷克海峽……實際上是世界各地海域裏最危險的海域之一!

所以繞過南美洲的船隻,一般走的都是麥哲倫海峽,而不是南邊更寬敞的德雷克海峽。

當然,麥哲倫海峽其實也很危險……沒辦法,但凡是連接兩片大洋的海峽,因為洋流的作用,其實都很危險……南非那邊的合恩角,南美這邊的麥哲倫海峽以及德雷克海峽,都是具有類似的特征。這也是為什麽楚國人花費巨資也要修建巴拿馬運河以及蘇伊士運河的原因之一……除了縮短航程外,節約航運成本外,提升航運安全也是重要原因。

按照預定計劃,視察艦隊將會在完成檢修後,獨自繞過南美前往金山城,並在金山城一邊做維護保養一邊等待聖駕。

而羅誌學則是會帶著家人……以及大量的隨駕文武官員以及一萬多近衛軍將士乘坐火車,通過北美東西大鐵路一路視察一路往西,最後抵達金山城。

當然,羅誌學到了美洲後就不太急切了,時間反正也多,可以慢慢來……在新丹城這邊的視察也是如此。

除了開始兩天視察比較密集外,其他時候羅誌學都是隨便看看,然後午後時分就打道回府了。

下午時間一般都是配合王皇後以及孩子們閑逛一二,要麽看看新納的歐洲公主們的舞蹈表演什麽的。

到了新丹城後的第七天,他還帶著人到北郊去打獵了。

整體上來說,他到了新丹城後就進入了度假模式……

畢竟羅誌學這一次的海外視察,也不僅僅是單純政治意義上的視察……雖然這是最主要的原因。

但同時他也是想要走一走,逛一逛……嗯,順路旅遊什麽的。

因此整體的行程是比較寬鬆的,不會匆匆忙忙的到了一個地方後就前往下一個地方……這人撐得住,視察艦隊裏的船隻也撐不住啊。

羅誌學在新丹城裏悠哉度假了足足半個月,然後才坐上了禦用專列踏上了新的視察之旅。

視察專列的規模,和視察艦隊一樣,同樣龐大無比……除了艦隊裏一起帶過來的兩列禦用專列以及三台裝甲列車外。

整個隊伍裏還包括了上百列各種不同的列車。

有負責運輸人員的大量專列,還有運輸近衛軍重型武器,後勤輜重彈藥的貨運列車,還有運輸普通各種物資的貨運列車。

整個視察專列……足足一百多趟列車呢。

而這,其實還是建立在沿途每天都進行大量物資補給的情況下。

視察專列出發的時候,一輛裝甲列車帶著二十多列滿載著近衛軍士兵和武器裝藥的火車陣列,已經提前五天出發!

這些近衛軍將會提前出發,檢查沿途鐵路線,並在途徑的所有火車站裏留下部分士兵進行駐防。

並對擬定過夜的火車站進行全麵布防!

隨駕的近衛軍士兵,除了第一騎兵團以及四千多名隨駕步炮兵外,其他近衛軍將士都會以重複輪換的方式,不斷的向前滾動,確保沿線的安全。

而在禦用專車經過的當天裏,當地鐵路線,包括火車站將會進行關閉,禁製任何火車通行以及人員靠近火車站。

所以,自從建成後,就繁忙無比的北美東西大鐵路,有史以來第一次迎來了大規模停運!

不過好在半年前,美洲的東美省以及北美省就已經和當地的鐵路公司進行協調,提前規劃好了鐵路運輸計劃,並在三個月前發布了大規模通告,將會在三個月後對鐵路進行全線的大規模深入檢修,要求旅客以及各企業把出行以及物資運輸規劃避開這個時間段。

因為提前規劃並通知及時,很多企業為了避免損失,在前幾個月就已經開始加大運輸力度,然後在半個月後就減少運糧,三天前更是幾乎停下了大規模運輸了。

因此這一次的美洲東西大鐵路的停運,並沒有造成太大的經濟影響。

要不然的話,臨時這麽搞,那麽對北美洲地區的經濟影響將會非常重大,搞不好就會有諸多企業因此而破產呢。

但是因為有了提前規劃,因此問題不大…

禦用專列的龐大火車車隊一路沿著鐵路線前進,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並沒有直接往西走……北美東西大鐵路的走向,並不是在金山城和新丹城之間畫一條直線的!

實際上這條鐵路線是彎彎繞繞的,而且還因為經濟以及地理因素繞了好幾個大灣!

比如在紐約府這一片,新丹城的西邊,其實並不是一路平原,而是有著一條龐大的山脈,即阿拉巴契亞山脈。

麵對這種大山脈,自然不能不管不顧直接一頭撞上去翻山越嶺的修鐵路,那樣不是說修不了,而是成本太高,沒那個必要。

同時紐約的南邊也還有楚國人準備大力發展的沿海城市,如新瑞典,巴爾的摩等地。

在修建鐵路的時候,這經濟因素也是需要考慮的。

因此這一條鐵路,實際上是先修了紐約到南邊的一個沿海城市新瑞典……嗯,也就是後世費城這一片。

這地方一開始是瑞典人先來移民,並建立了殖民城鎮,後來荷蘭人殺過來後奪取了這個地方,不久後英國人又殺過來奪取了這地方……嗯,還是那個約克公爵!

楚國人接手了這個地方後,直接沿用了當地的新瑞典的稱呼,並把這地方設立為東西大鐵路的重要交通樞紐。

這裏不僅僅有東西大鐵路幹線通過,還有一條南下的直線鐵路前往巴爾的摩以及更南邊的裏士滿等地。

這條南下的鐵路,其實也是北美鐵路建設規劃裏的重要南北幹線鐵路。

而位於兩條鐵路交匯的新瑞典縣,就順勢成為了重要的鐵路交通樞紐,再加上新瑞典城本身就是一個沿河、沿海城市。

它就在德拉瓦河邊上,並且距離德拉瓦河的入海口隻有數十公裏,航運非常方便。

這種獨特的交通作用,讓這個城市也獲得了不小的發展機會,城市人口已經達到了一萬多人,並且周邊有大量的農田。

羅誌學來到這裏的時候,還走下了專列前往城外的農田去看了看……之前在新丹城的時候,雖然郊外也有農田,但是普遍種植果蔬為主,而羅誌學也懶得走,所以當時就沒有怎麽看。

而到了新瑞典這邊後,還是第一次看到了北美地區裏的真實農業麵貌……而當羅誌學看著前方幾乎一望無際,大片平坦的農田後……就終於知道為什麽原時空裏美國人崛起的這麽順利了。

這地方……簡直就是天選之地啊。

如此平坦肥沃的土地,還有豐富的水資源,而且氣候也非常良好,這種好地方但凡能夠好好利用,在近代時期打造一個列強國家是輕輕鬆鬆的。

而現在,這片好地方屬於大楚帝國了,屬於華夏人了!

再過一百年兩百年,未來大楚帝國會變得這怎麽樣不好說,但是擁有東亞之餘,還擁有北美乃至整個美洲地區的華夏人,絕對還會是地球上最強大的民族!

而這,也是羅誌學所追求的!

他不僅僅要大楚帝國強大,他更要華夏民族強大……而後者在他心裏,還更重要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