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五,羅誌學召開擴大參務會議,所有在漢陽城的各部部長、各部尚書等從二品以上高官悉數參與。
會議上,羅誌學強調渡江攻勢在即,各部門要緊密合作,做好渡江工作。
一番商討後,各部頭腦開始表態。
參務大臣,工業部尚書袁高峰發言道:“我工業部下屬各工廠已經在做好了所有準備,後方的襄陽兵工廠以及其他各軍需工廠已經進入緊急戰時生產狀態,每一天都會有大量的各類軍需裝備從南陽、襄陽等地方運輸到漢陽前線,確保軍需無憂!”
財務部尚書黃誠宣表示:“除了已經預定的軍費開支外,我財務部已經提前準備好了五百萬兩銀子充當應急戰費,並隨時可根據旨意用於各種預期之外的戰爭開支。”
說道這,黃誠宣還多加了一句:“這五百兩不夠的話,我們還能再籌集兩百萬兩銀子,不過這會極大的影響後楚北各地的行政機構運轉以及各地水利建設、農耕恢複。”
“至於糧食,我們在漢陽一線儲備的糧草已經大半移交給軍方後勤部,按照我軍糧草供應標準,這一批糧食五萬大軍吃上整整一年,此外還有一批糧食用於南下各行政機構、輔助人員食用。”
吏務部尚書郭全書表示:“吏務部已經提前準備好了超過兩千人的各級官員,並提前成立了武昌府、嶽州府、長沙府、常德府各府、州、縣機構。”
“各府知府、知縣等中高級官員已經提前準備好了人選,同時也做好了在楚南當地大量招募低級官員的準備,各府縣衙門將會緊隨大軍身後,做到軍方攻占一地我行政接管一地。”
而稅務部尚書陳星凱更霸氣:“尊陛下旨意,我稅務部已經從楚北各府縣抽調精幹稅務官一百餘人、調查稅警四百餘人,武裝稅警兩千六百餘人,共計三千兩百二十六人精銳,這一批稅務精銳南下之後,將會第一時間執行抄沒征稅工作。”
區區一個稅務部的南下的人員就大幅超過了其他行政機構的南下總人數!
於此可見大楚帝國對稅收工作的重視!
而大楚帝國的其他官員們,對此也是見怪不怪了,人家稅務部可是大楚帝國裏人數最多的一個行政機構。
甚至都還擁有武裝稅警呢,這武裝稅警的戰鬥力一點也不比守備軍差多少,就是人數沒那麽多而已。
而從各府縣裏抽調武裝稅警南下,這也是羅誌學的直接旨意。
一方麵是能夠更好的出來楚南各地的稅務問題,遇上一些武裝抗稅事務能當場解決。
還有一個方麵也是為了減輕軍方的壓力,這一次南下的軍隊其實沒多少,主力的也不過是一個第一師而已,再加上半個近衛師和第一騎兵旅以及一個臼炮團。
這些主力大概也就在兩萬人左右。
此外還有一個萬人規模的守備師。
也就是說南下的總兵力其實也就三萬人左右。
三萬人要攻打整個楚南,單純用來作戰的話其實也差不多夠了,要不然羅誌學也不會大著膽子直接渡江南下啊。
但是擊潰明軍可以,然而擊潰當地明軍之後如何控製大片地區,這就比較麻煩了。
按照計劃,後續彈壓地方的任務是會交給守備軍的,包括第六守備師以及後續接受戰俘組建的預定第七守備師。
然而前期第六守備師肯定是要配合主力部隊作戰的,而新的第七守備師要整編起來估計也需要時間。
那麽這個過程裏,後方新占領區的彈壓任務就比較麻煩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羅誌學幹脆是把武裝稅警也提前派過去,順帶讓他們幫忙彈壓新占領區。
反正新占領區的主要軍事問題,也就是清剿明軍裏的潰兵、土匪流寇以及地主武裝,而對付這些人,武裝稅警其實比守備軍更拿手……
——
當文官係統裏的各部門們都先後表態會,軍方那邊的徐誌賢也是站了起來。
“感謝政務院諸公的配合和支持!”
“此番渡江南下,我軍已經籌備月餘,將士日夜苦訓,一旦發起渡江作戰,我我等將士必定不畏強敵奮勇作戰,以早日攻克武昌、嶽州、長沙、常德等府,絕不負陛下厚望!”
當徐誌賢也代表軍方進行表態,甚至是算是一番立下軍令狀的話後,這一場渡江之前最後的高層會議也算是進入到了尾聲。
次日,也就是十月初六的早上六點左右,天色還沒亮的時候,羅誌學召開了軍務會議,正式下達了即刻起發起渡江作戰的命令。
簽署了作戰命令後,羅誌學環視一圈眾將後道:“此番渡江南下,關乎帝國國運,還望諸君用心用力,奮勇作戰,朕,等著你們的捷報!”
“此戰有功者,朕將不吝厚賜!”
等一群將領們各自離去後,羅誌學也一身戎裝,帶著一群文武官員登上了漢陽城麵向長江邊的南城門樓。
羅誌學朝著南方望去,是一片寬闊的長江!長江對岸就是明軍死守的武昌城!
在武昌城臨近長江的一側沿江碼頭上,停泊著一批明軍水師的船隻,碼頭邊上甚至還有幾個臨時構築起來的炮台呢。
而長江的北岸,也就是漢陽城這一邊,大楚海軍之長江艦隊以及漢水艦隊已經從碼頭陸續揚帆起航。
此時,徐誌賢也對羅誌學講解道:“現在的這兩支艦隊,集中了我軍目前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各類戰船,後續長江艦隊作為主力,將會負責堵截明軍水師,漢水艦隊將會西進,負責掩護陸軍部隊渡江。”
“漢水艦隊裏已經有多艘戰船臨時安裝了一共十五門的兩斤半或五斤野戰炮,用以就近對灘頭敵軍進行炮擊,以解決第一批登陸部隊沒有長管火炮火力支援的問題。”
“以漢水艦隊的火力,再加上第一批登陸部隊裏隨船攜帶的一批輕型火炮,應該足以為登陸部隊提供火力支援了。”
“至少,他們的那種千人規模的沿江營寨裏所擁有的火力,是遠不如我們的!”
羅誌學聽罷道:“參謀部製定的計劃還是妥當的,辛苦徐愛卿了!”
當羅誌學和徐誌賢在漢陽南城門樓上瞭望整個長江的時候,所能看到的其實隻有海軍的艦隊。
而渡江部隊實際上並不是在漢陽城,而是在上遊大約十五公裏外。
這一次保鄉軍的渡江攻勢,其渡江地點選擇的是水林鎮。
這是一個位於漢陽城以西大約十五公裏的一個沿江小鎮,而其正對麵,是一片地形比較平坦的荒野,並且這一片荒野的灘頭位置有著比較難得的河沙地以及堅實的砂石地麵。
雖然明軍在對岸不遠處也設立了一個大型營寨,部署有至少千人兵力駐防。
但是最終保鄉軍還是選擇了在這裏發起渡江作戰。
反正明軍在武昌城東西兩側都建立了不少這種沿江營寨,而且沒間隔一裏都會有小型的哨卡。
不管保鄉軍從哪裏渡江登陸,基本上都會短時間內遭遇至少上千名敵軍的灘頭反補。
但是這無所謂,反正武昌城內的明軍短時間內不會出現在這裏就行了。
——
根據情報司查探的情況,如今武昌城內的駐防明軍有大約一萬五千餘人,這也是明軍在武昌一帶裏的絕對主力部隊。
武昌城外圍東側沿江地帶,大約一共部署了大約兩千多人,有一個大型、三個中型的沿江營寨,整個東部沿江防線延續大約三十裏範圍。
武昌城外圍西側五十裏範圍內,也部署有多個中、大型沿江營寨,每個營寨駐防兵力數百人到千人不等。
明軍在武昌一線的防線很明確,也很簡單。
那就是以武昌城為核心,向東西兩邊延伸,大概間隔十裏左右就會依托當地的渡口,小鎮或村莊構築一個大型營寨,部署數百兵力不等。
這些大型營寨之間,每間隔一裏還會有小型的哨卡部署數十人不等,用來防止保鄉軍小規模的滲透作戰。
根據明軍的這些部署,參謀部猜測明軍的整體防守策略,可能是等保鄉軍渡江的話,那麽就讓這些部署在兩側沿江地帶的明軍第一時間在灘頭進行抵抗。
以遲緩保鄉軍的渡江步伐,為武昌城內的主力出兵阻擊爭取時間。
不然的話,他們根本就沒有必要在武昌城東西兩側也設立多個大型營寨,而且兵力部署還是屬於一字排開的那種。
針對這種情況,徐誌賢的判斷是:“他們啊,還是怕了我們,不想被我們圍困在武昌,更沒信心在我們的強攻之中守住武昌!”
“這才想要打算打一場灘頭阻擊戰,給我們來個半渡而擊。”
這也是事實,如果不是沒信心守住武昌城,他們也不會這麽搞啊。
沒信心守住城的情況下,他們就絕對不能讓保賊順利渡江並圍困武昌了。
一旦讓保賊圍困武昌,那麽後麵他們將會徹底失去戰爭主動權了。
更重要的是,長江外頭還有賊軍的水師在,一旦武昌守不住,到時候他們連從長江撤退的機會都沒有。
武昌城裏,很多人還不想投賊,更不想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