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順七年九月十三日,錦州府女兒河入海口,新建的港口錦州港裏,此時一片張燈結彩。
左英哲上將帶著一群將領們,匯同一票遼東省的文官們數百人抵達碼頭邊上的一片空地上。
此時空地上已經是擺設了諸多接旨用的禮儀物品,陸軍軍旗黑邊紅底黑龍持劍旗正在迎風飄揚。
在陸軍軍旗的旁邊,還有青邊紅底青龍持劍旗以及近衛軍的藍邊紅底藍龍持劍旗。
三麵龍持劍軍旗的正中央,還有一麵更加巨大的紅底黃龍踩雲吞日旗。
而在碼頭上,此時一艘同樣懸掛諸多彩旗的大型海船也已經停泊好,依稀可見船上一票文武官員們也是穿著禮服盛裝等待下船了。
少時,先是有一群近衛軍士兵從船上下來列隊護衛,隨後又有若幹低級翰林官員先行下船進行各種檢查,確認禮儀方麵都沒有什麽問題後,船上這才有一群官員下船。
為首的乃是一個穿著文官袍服,佩戴著正三品胸章,其袖口還有著翰林院官員們常用的牡丹花圖案。
此人手捧聖旨,身後還有隨行人員手持黃龍旗等欽差特有的儀仗,等此人剛踏上地麵,岸上的左英哲就帶著麾下一票將領們上前,同時一個個敬禮道:“恭迎欽差!”
前方手持聖旨的王麟一臉嚴肅,抬頭環視一圈後微微點頭。
此時又有翰林院的一名侍讀出列高唱:“遼東諸臣接旨!”
緊接著,左英哲為首的諸多將領們一個個抬頭挺胸,而另外一側的遼東巡撫季德華、布政使、錦州府知府等一票遼東省的文官們則是齊齊跪拜在地。
王麟這個時候上前一步,攤開了手中的聖旨朗聲道:“奉天承運皇帝製曰……”
王麟用著不緊不慢,幾乎是一個字一個字的念著手中的這封聖旨,讓旁人是聽的清清楚楚。
這可是一封用於宣示百官,表示天子羅誌學對遼東作戰的將士們,安撫黎民的百官們的慰問聖旨,看似都是表麵的套話,但是卻意味著羅誌學對遼東戰場上的高度肯定。
所以,宣讀這聖旨的時候是不能出絲毫差錯的,說的誇張一點,遼東地區作戰的二十餘萬陸海近衛三軍將士,隨軍入遼的遼東省巡撫衙門,各府縣衙門官員們可都眼巴巴等著這一封聖旨呢。
尤其是聽到了裏麵的一句‘朕心甚慰’時,軍方的陸軍上將左英哲也好,巡撫季德華也好,一個個都是露出了喜悅之色。
哪怕是早就預料到了今天的場麵,但是真的親耳聽到了聖旨上的內容,他們依舊是忍不住喜悅不已。
這是定調子,顯態度的重要聖旨。
有了這份聖旨定下了基調後,那麽後續才能有一連續的各種封賞,晉升。
等繁長的聖旨宣讀完畢,眾人卻是依舊沒有退下,王麟依舊一臉嚴肅,因為此時,已經有翰林拿出了第二封聖旨遞到他手裏。
繼續口道:“奉天承運皇帝敕曰,朝廷重邊複土,功推能將,臣子謹微……爾第三集團軍司令陸軍上將左英哲……忠於君事……又一堆啪啦啪啦,特封爾為遼西公,原爵承襲三代,減等承襲男爵罔替。”
這是一封冊封左英哲為公爵的正式聖旨,要不然場麵也不會這麽大。
左英哲哪怕是早就知道自己會被冊封為公爵,但是真到了這一天,還是忍不住激動,當即直接跪倒口呼:“臣跪謝皇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雖然軍人有特殊待遇,日常覲見,接旨這些可以以軍禮代替跪禮,但是冊封爵位這種重大場合上,他不僅僅是軍人,更是臣子,如此當行跪禮。
緊接著,翰林院副處長王麟繼續忙著,一口氣宣讀了數十份冊封聖旨,清一色都是冊封貴族的聖旨,其中半數是爵位提升,還有半數則是首次獲封爵位的將領。
等聖旨宣讀完畢,王麟已經是口幹舌燥,不過整個人確實顯得輕鬆多了,主動上前到左英哲身前進行恭賀。
在宣讀完聖旨之前,王麟是欽差,代表的是天子,自然得把架子端起來,不能丟了天子的臉麵。
但是宣讀完聖旨,他這一趟宣旨冊封的任務也算是完成了,接下來雖然還需要代表天子到前線進行視察慰問,不過也不用這麽嚴肅了。
回歸自我身份後,王麟也不能免俗,想要在大楚帝國的第五位公爵麵前留下一個好印象。
左英哲此時心情也很不錯,對王麟有說有笑。
眾人一番笑談後,這才繼續北上到鬆山城駐紮。
目前,第三集團軍的司令部以及遼東省巡撫衙門就暫時駐紮在鬆山。
本來是應該是錦州那邊駐紮的,但是前段時間圍攻錦州的時候,楚軍攻城打的太猛,不僅僅城牆被破壞的不成樣,而且後續入城的時候遭到了東擄人的頑強抵抗,為了避免巷戰導致的大量傷亡,楚軍幹脆一把火把城內大部分建築都給燒了。
經過戰火之後的錦州,現在就是一片廢墟,根本不適合繼續待。
因此就選擇了沒有遭到戰火破壞的鬆山城充當駐地。
王麟作為欽差,到了鬆山城後,代表天子又參加了一次的報告會議,主要是聽取軍方方麵在遼東方向的戰事進展。第三集團軍參謀長宋琦林中將,給王麟這個欽差以及京畿參謀部,軍政部,後勤部等京畿軍務機構的代表們詳細介紹了目前的遼東局勢。
“目前,我第三集團軍主力已經和去年登陸遼東半島的第七軍順利在遼河口會師,在這個過程裏還先後攻克了遼河以西諸多城池,包括義州、廣寧衛以及所有的堡壘,完全控製了遼西走廊北部長城以南區域,同時我軍還控製了大部分遼西長城以北的區域,包括部分遼河套地區。
長城以北區域的朵顏三衛等蒙古部落,十之七八已經歸順我朝,目前我們正在聯合歸屬部落繼續肅清遼河套等地的蒙古部落,以徹底切斷東擄人殘部的蒙古外援。”
“在遼河以東區域,我軍目前主要控製了遼河口、海州、蓋州三地,東部區域則是把戰線推進到了構子河一線。”
“也就是說,我軍已經完全收複了遼東半島。”
“接下來我們的戰略目標是拿下遼陽、沈陽、鳳凰城三地,並順勢拿下鐵嶺、遼海兩地。”
“把戰線全麵推進到了遼東長城,全麵收複並控製遼東城池以內區域。”
王麟雖然不懂什麽軍事,但是也能夠從地圖上看的出來,如果軍方真的能夠把戰推進到遼東長城一線,那麽基本上就能把邊疆恢複到明王朝萬曆年間早期,也就是東擄人崛起之前的規模了。
雖然對於帝國上層而言,收複遼東地區並不是終點,而是一個起點,但是飯要一口一口的吃,先拿下了遼東,後麵才能夠談得上收複整個東北區域。
王麟雖然隻是個正三品,但是作為翰林院秘書處副處長之一,他日常是能夠接觸到諸多軍政要務的文件的,自然知道帝國高層,準確的說是陛下對東北方向的巨大野心。
在天子的禦書房裏,牆上掛著的大幅地區上,東北方向有一條虛線,那是陛下親自畫的。
這條虛銜可是直接畫到了北邊的冰蓋上去了……
然後又讓人把明王朝在東北區域招撫設置的眾多衛所也一股腦全部列了出來,然後挨個往地圖上套,至於方位準不準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證明中原王朝曾經對這些地方是有實際統治權的。
不僅僅在東北方向這麽搞,其實在漠南方向也是這麽搞。
總之按照大楚帝國的官方說法,從中原一直往北到北冰洋,自古以來就是華夏領土!
因此這一次王師殺向東北乃至漠南蒙古草原,大楚帝國官方用詞從來都不是對外擴張征戰或者報複之類的,都是用收複失地這個名義。
講究的是一個師出有名!
具體到東北這邊,收複遼東鎮也隻是一個開始而已,後續王師不出意外還會繼續在東北征戰,徹底滅掉東擄,同時收複大片東北區域的土地,乃至越過黑龍江一直殺到外興安嶺。
總之就是要把整個東北區域一股腦全部收入囊中。
而且大楚帝國和明王朝主要玩招撫不一樣,大楚帝國基本不玩招撫那一套,就算是歸順也是會徹底融合吞並,不會讓這些蠻族保持什麽獨立自主權,搞什麽世襲,還玩朝貢那一套。
畢竟等幹掉東擄人後,繼續往北打可就算不上什麽大規模戰爭了,頂多就是是小打小鬧,而且還是有代差的那種。
東北那地方,可不是什麽蠻夷都和東擄人一樣人多勢眾也挺能打的,北邊很多地方,尤其是外興安嶺一帶乃至更北邊的蠻族,其實人口都很少,不少還停留在野人階段,根本就沒什麽文明氣息。
就連東擄人,都沒把北方的諸多蠻族當人看,經常去劫掠人口牲畜當奴隸。
所以在東北方向幹掉東擄人後,其實也遇不上什麽大規模的敵人了,後續就是小打小鬧,花不了幾個軍費。
不過,在興安嶺地區的擴張,重點不在於早期的軍事征服,而在於後續的實際控製。
那地方冰天雪地,人煙稀少,而且距離中原數以千裏!
想要在這些地方維持實際控製難度很大。
如何維持實際控製,這是大楚帝國在東北戰役之後所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對此,手底下的臣子們不知道,但是羅誌學卻已經有了腹案。
單純依靠邊軍駐防是不行的,純粹的駐軍除了消耗軍費外,沒有其他什麽作用,遲早是堅持不下去的,曆朝曆代裏實力強的時候在邊疆駐軍,錢糧不足了就主動放棄邊疆的情況一大把。
明王朝就是典型例子……初期的時候擴張極為猛烈,但是沒多久就因為經濟因素陸續主動放棄了。
要想長期實際控製,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移民過去!
西伯利亞遠東地區雖然苦寒,但是沿海、沿河的部分區域還是能夠養活一定人口的,後續羅誌學打算動員移民過去搞個移民定居點。
等移民定居點多了,實際控製也就順理成章了。
這比什麽招撫蠻族,玩名義歸順,定期朝貢那一套強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