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匈帝國與沙俄的戰爭到此告一段落,和談之後是簽訂賠償條約,劃分國境界線……我們不再贅述。

且讓我們把關注力從歐洲東部移到西部戰場。

去年十二月,首都巴黎遭到淪陷的法國已經處於‘滅國狀態’,成建製的政府軍已經被德國人敲打得一個不剩,唯一還支撐著法蘭西火種不滅的,隻剩下流竄各地的遊擊隊。

德國人大氣,沒去管這些疥癬之疾,他們要的不是法國的徹底臣服,他們要的乃是法國到英國的出海港口!

這才是德國人的真實目的。

有了這些港口,德國陸軍配合從老巢裏出來的公海艦隊,就能真正威脅到英國。

英法英法,焦不離孟,法國是小弟,英國才是老大,隻有把這個帶頭大哥做了,德國人才算是稱霸歐洲,乃至宰執世界。

至於法國嘛,德國太了解了,隻要不把他們逼的太緊,不用多久,他們體內的浪漫主義‘毒素’就會自行發作的。

不足為慮。

法國淪陷,英倫三島危急,這個緊急事態反倒是幫了愛德華七世的忙。

本來由於英女王的申明而傾向於倒愛德華七世的國內局麵,又變得對這位國王有利起來。

有人說,維多利亞是我們的女王不錯,但她跟德國佬勾結,就是賣國!我們還是應當麵對現實,團結在現任國王的周圍,絕對不能讓德國佬登上我們神聖的國土!

等維多利亞女王發現到這個狀況,連忙知會德皇威廉二世,要求他撤軍,解除對英國本土的威脅。

不過。威廉二世似乎有點倔脾氣,他覺得這是擊敗英國,奪取它海上霸主地位的最佳時機,所以毫不猶豫地拒絕了維多利亞女王的要求。

幾乎在明斯克戰役打響的同時,二月十六日。德國公海艦隊與英國皇家艦隊,在英吉利海峽以西——錫利群島附近碰麵了。

交火一觸而發。

後據統計,雙方一共投入了戰艦超過三百艘,其中主力的鐵甲戰列艦,英方四十二艘,德方六十六艘!

史稱‘錫利大海戰’。

錫利大海戰的確犀利。原本曆史上憋屈了一輩子的公海艦隊發揮出了不愧其名的‘公害’勁頭,從甫一接觸,就衝著英國皇家艦隊發起了不要命的攻勢。

英國海軍方麵,因為被克萊豪爾拐帶走了一大部分戰艦,實力極為有限,所以毫無意外的。海戰開始,他們就被德國公海艦隊壓著打。

有了遠程炮火的現代海戰,多出一艘戰列艦可不簡簡單單是數字上的‘加一’。

打個比方,五艘對四艘,差距雖隻有一艘戰艦,但打完之後,極大可能是勝利的一方還有三艘戰艦剩下。而失敗的一方則會全軍覆沒。

這個公式就是,五的平方減四的平方再開根號。

因此,德國海軍多出了二十四艘戰列艦,優勢可謂比天大!

或許一仗打完,自己毫發不傷、對方卻片甲不留的場景都會出現。

不過,千萬不要小瞧了英國海軍幾百年的底蘊。

他們內部盡管士氣低落,但專業水平可一點兒沒丟。

眼前這般惡劣的敵我懸殊情況,他們是心頭雪亮。

眼見覆滅危機近在眼前,英國大西洋艦隊總司令(此時皇家艦隊的最高指揮官)當即立斷,啟動了‘敢死令’!

所謂敢死令。就是當英國海軍處於生死存亡一線的時候,執行的特別命令!

與敵方同歸於盡的命令!

敢死令下達,英軍先是佯裝逃跑,利用對附近洋流的熟悉程度,迅速拉開了德國公海艦隊中戰艦與戰艦之間的間隔。

接著。英軍戰艦分成六道小縱隊,各取方向前進,將孤軍深入的一部分德軍戰艦切割包圍。

包圍之後,英軍也不用火炮攻擊,反而是采取了最直接了當的進攻方法:一對一衝撞,以己方一艘戰艦,換對方一艘戰艦!

一命換一命!

沒錯,前麵說過,當一方的戰艦數量每多出一艘,其產生的戰鬥力將會以平方的形式倍增。

那麽,現在戰艦數量處於劣勢的英軍與德軍一換一,賺的一方將是英國。

況且,執行一換一的‘敢死令’至少有兩個好處。

一是擊毀敵艦的速度要快過用炮彈轟擊,可以節約時間;

二是用來與敵方同歸於盡的戰艦可以由自己選擇,對方是戰列艦,己方用一艘魚雷艇去換……就算用兩艘去換,也是相當值得的。

這種戰術德國海軍簡直聞所未聞,很快,那一部分被包圍的小分隊就被數以十計不要命的英國軍艦碰撞上,頓時……爆炸聲響徹整個海麵。

僅僅三分鍾,德軍六艘孤軍深入的戰列艦就被撞沉,而英軍僅僅損失了一艘戰列艦和十三艘次等戰艦。

這樣的戰損比,放到平常,足以成為一場值得誇耀十年的偉大勝利,但現在,這點戰果固然可喜,對英軍來說卻還是不夠的。

德國人丟掉了突前小分隊,但也洞悉了英軍的‘敢死戰法’。

於是乎,德國公海艦隊立刻停止激進,命令傳達,將兩兩戰列艦間的間距擺放好,再將周圍布滿次等戰艦,作為防禦衝撞的緩衝帶。

德國人曉得,對麵那個高高在上幾百年的敵人要拚老命了,而且是放下身段地來拚命!

自己稍不留神,或許就會遭遇海上的‘滑鐵盧’。

不過,饒是德國人反應已足夠迅速,但英國人的‘敢死令’秘密演練了何止百年?

向上追溯,那大概還是英國與西班牙無敵艦隊爭奪世界海上霸權時遺留下的產物。

每隔十幾年就會更新一次,為的就是預防萬一,預防當英國海軍陷入危境時,敢死令可以派的上用場!

這不。德國人停下追逐腳步的動作也在‘敢死令戰法’的預料當中。

這個時候,六道英國海軍小縱隊的作用就顯現了出來。

他們迅速搶占有利地形,對德國艦隊陣營發動炮轟。

這次炮轟選擇的攻擊目標不是龐大的戰列艦,而是德國海軍中被潮水般命令弄得有點暈頭轉向的次等戰艦群!

少了戰列艦的保護和威懾,這些次等戰艦。就成了英軍戰列艦的活靶子!

轟轟轟!

戰果是斐然的,可落到德國海軍頭上就是一曲悲壯的挽歌。

短短半個小時,英國海軍六道縱隊像不要本錢似地瘋狂傾瀉炮彈,那些德軍次等戰艦幾乎是一眨眼的功夫,就有數十艘中彈。

火焰和黑煙衝天而起,水柱起此彼伏。血色染紅了沸騰的海水。

看到這個情景,德國戰列艦上的士兵眼都紅了,他們立刻就想還擊,不過可惜自身船體太大,轉向不便,等到炮管調校過去時。英軍的炮轟已經結束了。

開完炮,六道小縱隊便拍拍屁股,揚長而去。

光是這樣一陣炮火傾瀉,德軍的次等戰艦就損失了超過四十艘,死亡人數更是不可計量。

連吃大虧的德國人這時仿佛也失去了冷靜,他們放棄了調整間距、保持主戰艦隊形的策略,離的最近的幾艘戰列艦加足馬力就衝了出去。要為死難的僚艦報仇雪恨!

但此舉正中英軍下懷,不多時,又是一個完美的包圍切割出現,這幾艘冒進的德軍戰列艦再次被數倍於它們的英軍戰艦野蠻撞毀。

至此,英國海軍的‘敢死行動’取得了空前成功,反觀德國海軍在接二連三遭受打擊後,也如一盆冷水澆頭,冷靜了下來。

麵對英國人不要命、不講理的自殺式衝撞,德國人終於打起精神,不再冒進。而是與對方保持距離,用炮彈來招呼對方。

不過這一步,仍舊還是落在了英軍‘敢死令’的預料裏。

一部分英國戰艦被分了出來,用來快速遊弋,吸引火力。並且伺機撞向德國戰艦,迫使其減速。

而另一部分則掉轉方向,劈開海浪,朝著本土撤去。

俗話說留得青山在,便不愁沒柴燒,撤走的英國戰艦,是保衛英國本土的最後力量,它們返港後,要配合岸上的炮台,來抵擋德國海軍隨後的瘋狂進攻。

錫利大海戰,整整持續了十個小時,最後,英軍逃走了十艘主力戰列艦,損失的戰艦總數超過一百。

另一邊,德國公海艦隊也沒討得多少便宜,他們一共損失了二十四艘戰列艦,次等戰艦也有八十三艘。

可以說,錫利大海戰堪稱本世紀最慘烈的海戰,也是近代海戰中水平最高、戰損最大的一場海戰。

經過此役,德國公海艦隊徹底掐住了英國的出海口,而英國海軍則元氣大傷,隻能固守本土,盡力拖延德國陸軍登陸的時間。

英軍取得這樣的戰果,其實還是很幸運的。

多虧了‘敢死令’,他們比常規戰法至少多擊沉了十艘德國戰列艦,大大縮小了雙方的兵力差距,這也使得守衛本土、不讓德軍短時間登陸英倫成為現實。

然而,英國國民可不這麽看,他們隻知道,過去幾百年所向披靡、無所不能的皇家海軍敗了,他們被德國人在海上擊敗了,褪去了無敵的光環,而且接下來,全英國都有被德國人占領的危險!

不懂軍事的、或者懂一點卻仍舊假裝不懂的人紛紛行動起來,要求愛德華七世即刻遜位,要求他去找德皇威廉二世和談,將這場錯誤的戰爭盡快結束掉!

當然了,也有人是堅定的保皇黨,他們走上街頭,呼籲全英人民要團結起來,不要畏懼德意誌的軍隊。

他們要求全國的工廠現在都必須無間歇地加班加點,為前線趕製和輸送子彈、炮彈和可以用於自殺式衝撞的快速小艇……

二月十六日之後,英國國內明顯地分成了以上兩個主張派別。

由於錫利大海戰的失敗,反對愛德華國王的聲音占據了一定的優勢。

全英國人民在熱切地盼望女王歸來。

以前有女王在的時候,我們英國人何曾受過這樣的苦啊?

堂堂世界第一海軍強國。居然被別人用船堵在了家門口!

這是何等的恥辱?!

人民的願望得到了最實在的回應,二月十七日,維多利亞女王對德國海軍圍困英國提出了強烈的抗議和譴責,並且聲稱,假如德國人還不撤軍。那麽太平洋艦隊就要回來保衛國家。

麵對女王的強硬言論,德國人沒有理會,悶著頭,繼續在英國南部多個港口發動了海陸聯合搶灘戰。

不過,英國人使用‘敢死戰法’保留下來的十艘戰列艦起了作用,它們配合岸上的炮台和勇不畏死的英國陸軍。愣是在接下來的三十多天裏打退了德軍一共十八次進攻。

從二月十九日到三月二十二日,史稱‘英倫保衛戰’。

到了此戰的尾聲,德軍銳氣已泄,而女王承諾的太平洋艦隊也奇跡般地從北方駛來。

來的正是克萊豪爾整合的太平洋艦隊的一部分!

維多利亞女王親自充當統帥,帶領著主力戰列艦超過三十艘的太平洋艦隊,回來援救祖國了。

太平洋艦隊的出現。使得英軍在戰列艦的數量上重新占據上風,德國公海艦隊稍作試探,發現不敵後,就迅速撤離了英吉利海峽,返回本國的海軍基地。

至此,英倫保衛戰以英軍守住了自己的領土而落下帷幕。

英女王維多利亞因為帶領艦隊回援,拯救了整個英國。聲望一下子大漲,愛德華七世被迫退位,女王重新登基。

於是,三月底,歐洲東西戰線都已停戰。

持續了兩年多的三皇同盟戰爭,算是畫上了一個還算圓滿的句號。

這場戰爭對歐洲的影響無疑是深遠的。

這是進入熱武器時代以來,覆蓋麵最廣的一場戰爭。

從這場戰爭裏,人們意識到,那些給自己生活帶來了無窮便利的科技,同時也會給自己帶來輕易無比的死亡。

隨便一顆子彈。隨便一個炮彈爆炸產生的衝擊波,就能輕易地收割走人命。

兩年多的時間,歐洲被卷入戰爭的人口超過兩千萬,死傷的人數更是超過六百萬,其中光是明斯克絞肉機戰役。就一共填入了超過一百萬條鮮活的生命!

整個歐洲在停戰後,都在為身上比想象中大的多的傷口在流淚!

戰爭的另一個結果是重新劃分了歐洲利益分配。

奧匈帝國成了最大的贏家,四月的基輔和談結束後,它誇張地成為了歐洲除俄國外領土麵積第一的國家。

德國也不賴,僅次於奧匈,它滅亡了法國,將其超過一半的領土劃歸到自己名下。

法國的遊擊軍逃入西班牙,與西班牙人廝混在一起,翹首巴望著英國人給他們撐腰,拿回屬於自己的國土。

法國人的願望是浪漫而美好的,但實際上,英國現在可真有點自顧不暇。

英女王維多利亞重新登基,正忙著整頓朝野,順帶好好教訓著自己的不肖兒子。

另外,維多利亞與德皇威廉二世可是有著秘密協議,指望她幫法國要回一大半的國土,基本上那是不可能的。

經過錫利大海戰,英國海軍已經元氣大傷,短時間內,隻能固守本土,想要再出去橫行七海、指手畫腳,已是不大可能。

英國海外的殖民地,或許就要重新劃歸所屬,而外界認為,德國將成為最大的獲益者。

歐洲的一攤子事情簡單交待完畢,再來說一說太平洋。

話說女王拉扯走了一大半的艦隊通過白令海峽,穿過北冰洋,快速地回國救援,那麽,留在太平洋裏的克萊豪爾艦隊,力量就變得十分薄弱。

這就給了日本人機會。

他們拿著克萊豪爾給的‘雞毛’當做‘令箭’,從去年開始,就在太平洋上到處肆無忌憚地劫掠,洗劫了不下二十座島嶼,獲得財富無數。

他們的所作所為,簡直無愧太平洋上新一代‘蝗蟲’、‘海盜’的稱號,令人聞之色變!

一八九五年,是日本人軍力徹底膨脹的一年,他們在克萊豪爾不管不問的基礎下,陸續接手了西班牙的傳統殖民地。

西班牙在這場全球變動中算是最倒黴的一方了,不僅在歐洲戰場上損失了不少的土地和財富,而且其在太平洋上的菲律賓等傳統殖民地也被日本人趁機占領。

據說,西班牙國內已經對克裏斯蒂娜太後非常不滿,甚至有人提議,幹脆讓主持海外活動的薩維子爵回來執掌西班牙算了!

劫掠上癮的日本人對現在這個局麵那是相當滿意,他們沒有想到,將戰略眼光從西邊轉移到了東邊,居然會有這麽廣闊的前景。

看來,以前製定的什麽‘先朝鮮,後中國東北,再大中華全境’的策略……實在是太小兒科了!

東邊的大洋那麽寬廣,看來,太平洋才是大日本的最終發展方向呢!

當然,日本得意之餘,對克萊豪爾還很是忌憚。

不過,在經過了數次小心的試探後,日本人欣喜地發現,自己的所作所為雖然在一點一點地脫離人性範疇,但是克萊豪爾那邊卻依然沒有半點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