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崔猛 三

自雲南歸來,崔猛收斂性情,力改前非,每視臂上刺痕,愴然流淚。李申為求報恩,常隨左右,不肯離去。崔猛贈予銀兩,一概不受,獨愛技擊之術,常向崔猛請教,悉心鑽研,積有數月,身手敏捷,各類兵器,無一不精。

崔猛厚加籠絡,替他購田娶妻,引為知己。

城中有監生姓王,家境富裕,四方無賴之輩,不仁之徒,出入其門。這幫匪徒,搶.劫勒索,無惡不作,縣城百姓,無不受欺,也有人不從反抗,不出數日,定然橫屍荒野,一命嗚呼。

王監生有子**暴,跟父親一般,混賬惹厭,家有一嬸,守寡多年,父子二人貪戀美色,常自奸.**。妻子仇氏,性情耿直,常勸王某從善,王監生不聽,一怒之下,將妻子勒死。

妻子哥哥姓萬,前往官府告狀,替妹妹伸冤,縣令收取賄賂,倒打一耙,反將萬某一頓痛打,責他誣賴好人。萬某憤恨難平,隻得向崔猛求助。

湊巧崔猛外出,李申負責接待,善言相勸,將萬某送走,說道:“此事包在我身上,你先回去,等我消息。”

數日後,家中來客,剛好仆人不在,沒人倒茶,崔猛也沒多想,吩咐李申:“勞你駕,斟碗茶水。”

李申怫然不悅,怒道:“你我平輩論交,昔日發配雲南,替你照料家小,何等義氣?轉眼不過數日,竟將我當做下人使喚,實在可惡。姓李的堂堂男兒,豈是下等小廝?要我斟茶倒水,對不起,愛莫能助!”語畢,恨恨出門。

崔猛給他劈頭蓋臉一頓臭罵,滿腦霧水,尋思:“我這位把弟怎麽了,好端端的,幹嗎發火?”心知李申向來機智,此次動怒,必有緣故,隻是一時參詳不透,好生懊惱。

又過數日,崔猛在家午睡,忽有衙役造訪,說道:“李申告你吝嗇,三年不給工錢,跟我走一趟吧。”崔猛苦笑搖頭,不得已,隻好對簿公堂。縣令素知崔猛向善,李申無端擊鼓,狀告東家,分明是無理取鬧,當下將他斥退,了結官司。

李申輸了訴訟,卻也並不沮喪,坦然離去,麵帶微笑,如此詭異,葫蘆裏到底賣的什麽藥?

這一晚月黑風高,李申單人獨行,闖入王家,將王監生父子二人,連帶嬸嬸,一刀一個,結果性命。隨身帶有紙張,貼在牆上,用毛筆寫上姓名:“殺人者李申!”大笑三聲,揚長而去。

次日案發,官府下令拘捕,李申早已亡命天涯,不知所蹤。死者家屬懷疑崔猛同夥作案,說不定就是主使。縣令不信,笑道:“前日李申狀告崔猛,兩人關係不和,鬧得沸沸揚揚,人所共見,你是瞎子嗎?李申殺人,與崔猛何幹?”

到了此刻,崔猛方才醒悟:李申之所以與己交惡,蓋因殺人,怕連累無辜。

不久後闖王起兵,國逢亂世,李申殺人一案,也就不了了之。明滅清興,李申拖家帶口,自外歸來,仍與崔猛交往,親密無間,一如當初。

其時土寇肆虐,有一人姓王名得仁,即王監生侄子,召集無賴,據山為盜,焚村掠戶,囂張至極。一夜,盜寇傾巢出動,以報仇為名,上門挑戰。恰逢崔猛外出,群盜撞破門牆,李申聽聞動靜,下床察看。見群盜洶洶,人多勢眾,自知難敵,不願蠻鬥,暫伏於暗處,保存實力。

群盜四麵搜尋,不見崔、李二人,擄走崔妻,將財物搜刮一空,恨恨離去。李申怒極,略略一瞧,家徒四壁,隻剩下一名老仆,一匹老馬,因懷孕生產,誕下小駒,僥幸存活。

李申略一凝思,取來繩索一根,斷為數十截,長短不一,短繩付予老仆,問道:“知道強盜窩在哪嗎?”

老仆道:“知道,在後山,那有一條捷徑,由此上山,神不知,鬼不覺。”

李申道:“很好,你即刻前往後山,將短繩掛在樹梢,淋上桐油,間隔十米,每棵樹上掛一條繩子,依次用火點燃,可明白?”

老仆連連點頭,將繩索塞進懷中,領命而去。

李申自己拿了長繩,牽了老馬,記得盜賊腰束紅帶,帽纏紅布,依樣打扮,上馬疾馳,直指賊窩。

後山下有一村莊,即群盜棲息之所,李申下馬翻.牆,徑直闖入。群盜見他裝束一致,以為是自家兄弟,誰也沒加懷疑。李申問道:“抓來的那婆娘呢,眼下在哪?”

有人道:“在大王帳中。”

李申記在心裏,暗暗計算時間,隻等後山火起,立即救人。

過不大會,後山果然冒起濃煙,群盜大聲鼓噪:“不好了,後山起火,可別燒了糧草。”早有人將此事報告頭領,王得仁聞訊,一聲大喝:“小的們,隨我救火。”群盜轟然響應,頃刻之間,一幹人等,散得幹幹淨淨,隻留下兩名嘍囉,看守大帳。

李申隨著眾人上山,半途趁人不備,偷偷溜回,夜色昏暗,誰也不知。回到帳前,隨口撒謊:“大王忘帶佩刀,命我來取。”兩嘍囉不知是計,齊聲道:“先等等。”轉身入帳,尋覓刀具。

李申趁其不備,一刀一個,有如殺雞,隨手背起崔妻,翻.牆而出,解下馬索,說道:“大嫂不辨路徑,且緊握韁繩,老馬識途,自會帶你回去。我要設法引開盜匪,回頭再見。”

兩人拱手作別,崔妻往西,李申往東。

卻說群盜上山滅火,並未見火苗肆虐,糧草倉庫,一無損傷。王得仁一拍大腿,叫道:“不好,中計!”掉轉隊伍,殺回村莊,見二嘍囉橫屍斃命,崔妻不翼而飛,氣得哇哇大叫,正自懊惱,忽見東邊火起,也沒細想,亂發號令:“賊在東方,快追。”性子太急,錯了方向,結果可想而知。

次日崔猛還家,聽說妻子被抓,險些受辱,暴跳如雷,單人隻馬,便欲平定賊寇。李申喋喋勸誡,方才索罷。集合村民,共商禦寇大計,眾人膽怯,莫敢應答。再三解釋,始有二十餘人,自願前往,隻是兩手空空,苦無兵器。

事有湊巧,正好有人抓了兩名奸細,本是盜賊一夥,當眾審判,崔猛主張殺掉,李申不許,當著眾百姓麵,割去二賊雙耳,放其走路。眾人不滿,怨道:“放虎歸山,群盜必來報複,如之奈何?”

李申道:“正是要他前來,一網打盡。”命眾人備好鐵叉,又借來弓箭火銃等物,縣衙內有兩尊大炮,一並借了。

日暮時分,眾百姓齊至隘口,那是盜賊進村必經之路,兩旁便是山嶺,林草蒼茫,最宜隱蔽。

一更天末,群盜齊至,人喧馬嘶,聲勢浩大。李申一聲令下,滾石如雨,巨木齊落,堵死前後退路。爾後萬箭齊發,火銃鳴放,大炮轟擊,可憐一幹盜匪,斷手折足,屍積如山。隻剩下二十餘人,哭爹喊娘,跪地懺悔,隻求饒命。

眾百姓一鼓作氣,直搗賊窩,**盡餘寇,收繳糧草無數。

自此後,李申名氣大噪,自辦民團,麾下三百餘人,鋤強扶弱,濟困救貧,一方賴之以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