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程潛虛歲十歲,個頭長得磨蹭,跟不上年歲。

日近中天,他把柴禾從院門口抱進堂屋,一整捆柴有點抱不動,得來回跑上兩趟,這才抹一把熱汗,安心埋頭燒火做飯。

這幾天家裏有客,他爹忙著陪客,洗菜做飯燒火劈柴等一幹事宜就全落到了程潛頭上,將他忙成了一隻短腿的陀螺,隨時隨地能刮起一陣疲於奔命的風。

因為個頭太矮,程潛雖然已經能夠得著鍋台,但大鍋操作起來還是有些不便,他就從堂屋角落裏找了一把小凳子踩著。

小凳四條腿長短不一、裏出外進,程潛自六歲開始,就學會了踩著凳子做飯,在無數次險些栽進鍋裏變成人肉湯後,他學會了如何與這參差不齊的墊腳物和平共處,保持風雨飄搖的平衡。

這天,他正站在小凳上往大鍋裏加水的時候,大哥回來了。

程家大哥已經十五,是個大小夥子了,他帶著一身汗味,默不做聲地走進堂屋裏,四下掃了一眼,而後一隻手將幼弟從小凳上拎了下來,沒輕沒重地在他後背上推了一把,悶聲悶氣地道:“我來,你玩去吧。”

程潛當然不會真沒心沒肺地出去玩,他乖巧地叫了一聲大哥,繼而默默地蹲在一邊,吭哧吭哧地拉起了風箱。

程大郎低頭看了他一眼,沒說什麽,隻是眼神有些複雜。

程家有三個兒子,程潛行二,及至頭天晚上,那位客人到來之前,程潛都還叫做“程二郎”。

大郎知道,如今“二郎”倆字恐怕是叫到了頭,這簡便的小名連同他二弟這個人,就要一同改頭換麵,遠行他鄉去了。

那位頭天後晌來的客人是個道士,姓甚名誰不祥,大言不慚地自稱“木椿真人”,不過僅就長相看,這真人恐怕未必有什麽真本領,隻見他留著一把稀疏的山羊胡,半睜半閉著一雙三角眼,飄悠悠的長袍下露出一雙伶仃的細腳,沒看出如何仙風道骨,倒像是個招搖撞騙的算命先生。

真人本是遊曆途中路過此地,前來討一碗水喝,沒想到見了程二郎。

程二郎那時是剛從外麵跑回來的——村口有個久試不第的老童生,收學生教讀書,老童生的學問很是稀鬆,唯有束脩收得窮凶極惡,農家臘肉果蔬他一概看不上,隻肯收真金白銀孔方兄,並且數額沒個準——每每揮霍完,便又朝學生伸手要。

以其為人,實在是不配傳道授業講聖賢書的,可是沒有辦法,鄉下孩子讀書不易,方圓幾十裏,再找不著第二個教得了書的先生了。

以程家的家境,肯定沒有閑錢供兒子們去讀什麽書,但那些個佶屈聱牙的之乎者也仿佛天然對程二郎有某種奇異的吸引力,他不能光明正大的去,隻好時常去偷聽。

老童生自覺每一顆唾沫星子都是嘔心瀝血的產出,不肯讓人白聽,時常是講到一半,就要警惕地出來巡查一番。

程二郎也就隻好化身為猴,在老童生家院門口的大槐樹中躲躲藏藏,每次偷聽都得聽出一腦門“修身齊家平天下”的熱汗來。

昨天晚上,程二郎頂著這樣一頭熱汗,受父親驅使,給客人端碗水,那古怪的客人卻並沒有接,他伸出了一隻枯瘦如寒枝的手,沒有摸骨,也沒有使出什麽稀奇古怪的功法,隻是輕輕地扳起了二郎的臉,與這極力模仿著“書生酸腐氣”的稚子對視了一眼。

不知真人從這一眼裏看出了什麽端倪,反正看完後,他神神叨叨地點了點頭,煞有介事地對著程家人開口道:“我看此子資質上佳,將來或能騰天潛淵,說不定有大造化,非池中之物也。”

真人說這話的時候,大郎也在場,大郎在外跟著掌櫃的學徒,見了一些南來北往的人,自覺算是有點見識,還從未聽說過一對眼就能看出資質好壞的事。

大郎剛想輕蔑地辯駁一下這江湖騙子,可未及開口,他發現自己的爹居然已經將這番鬼話聽進去了,頓時一陣心驚膽戰地明白過來什麽。

程家本就不富裕,年前他娘又生了小弟,小弟生得艱難,致使他娘產後一直虛弱得下不了床,這樣一來,家裏少了一個能幹活的壯勞力,還多了個得整天吃藥的藥罐子,本就不富裕,一時間更加捉襟見肘。

今年年景不好,幾個月沒下一滴雨,眼看著就是顆粒無收的一場大荒,兄弟三個……恐怕是要養不起了。

大郎知道父母是怎麽想的,他自己學徒已有一年半,再過上一年半載,就能讓家裏見著回頭錢,是程家未來的指望,而小弟尚在繈褓之中,做爹娘的自然萬萬割舍不下,也就隻剩下一個中間的二郎,純屬多餘,留著也沒什麽用,如果能打發給過路的道士領去修仙,倒也是個去處。

修成了,是老程家墳頭長草撞了大運,修不成也沒什麽,讓他跟了別人去,走江湖也好,招搖撞騙也好,有飽飯吃,能長大,就算是出路。

木椿真人和程家鼠目寸光的當家人一來一往,很快談妥了這筆“買賣”,真人留下了一錠碎銀,他們一手交錢,一手交人,程二郎從此更名程潛,這天下午,他就要斬斷塵緣,跟著師父啟程上路。

大郎跟他這二弟差了幾歲,平時在一塊也沒什麽話好說,並不算十分親密,但二弟從小懂事,不哭不鬧,也從不惹是生非,衣裳撿大哥的剩,吃喝都讓著更小弟與病娘,唯有幹活一馬當先,從無怨言。

大郎嘴上不說,心裏是疼他這個弟弟的。

可有沒辦法,家窮,養活不起,還沒到他程家大郎頂門立戶的時候,大事小情,他說了一概不算。

再怎樣,那也是親骨肉,能說賣就賣麽?

大郎越想越不是滋味,有心拿大鐵勺將那老騙子的腦門拍出個坑來,可思前想後,到底沒敢——話說回來,他要是真有這個魄力,也不必跟著人學徒跑堂了,打家劫舍豈不更能財源滾滾?

對爹娘的打算和大哥的鬱結,程潛並不是完全的懵懂無知。

他算不上早慧,與那些什麽七歲成詩,十三拜相的神童無法相提並論,隻是普通程度的心眼多。

爹起早貪黑,大哥披星戴月,娘眼裏放了大哥和小弟,就放不下他了,因此在程家,雖然沒人打他罵他,也沒人拿他當回事,這些程潛心知肚明,他也天生識趣,盡量不聒噪討人嫌,有生以來幹過的最出格的事,也不過就是爬老童生的大樹,聽一耳朵狗屁不通的聖賢書。

他兢兢業業,勤勤懇懇,把自己當成個小跑堂、小長工、小傭人——隻是不當個兒子。

程潛不大知道做兒子是什麽滋味。

小孩子本該多嘴多舌,上躥下跳,但程潛既然不是兒子,自然就沒有多嘴與調皮的特權,他心裏有話,一概忍著不吐露,長此以往,話不能四散在外,隻好鋒芒向內,在他小小的胸口中戳出了好多坑坑窪窪的心眼子。

胸有雨打沙灘的程潛知道,爹娘這是把他賣了,他心裏卻有點詭異的平靜,仿佛是早料到有這麽一天。

臨行,程潛那病秧子娘破天荒地下了床,顫顫巍巍地將他叫到了一邊,紅著眼眶塞給他一個小包裹,裏麵放著幾件換洗衣服並一打發麵餅子,衣服不必說,依然是他大哥穿不了改的,餅是他爹頭天後晌連夜做的。

畢竟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他娘看著他,忍不住將手伸進袖口掏了掏,程潛見她哆哆嗦嗦地摸出了一吊銅錢,那坑坑窪窪、顏色晦暗的銅錢突然將程潛冷漠的心弦微微撥動了一下,他像隻凍僵的小獸,在冰天雪地裏聳動鼻尖,嗅到了一點娘的味道。

可那一吊錢也被他爹瞧見了,男人在旁邊重重地咳嗽了一聲,他娘隻好又含著眼淚將那吊錢揣了回去。

於是娘的味道如鏡花水月,忽悠一下,沒有容程潛聞個真切,就再次煙消雲散了。

“二郎來,”他那沒滋沒味的娘拉了程潛的手,將他領到了裏屋,走了沒有兩步路,就呼哧帶喘了起來。

她疲憊地找了一條寬板凳坐下,指著屋頂上吊著的小油燈,有氣無力地問道:“二郎,你知道那是什麽?”

程潛漠然地抬頭看了一眼:“仙人長明燈。”

這貌不驚人的小燈,是他們老程家的傳家之寶,相傳是程潛太奶奶的嫁妝,巴掌大的一盞,沒有燈芯,也不用燈油,古樸的烏木底座上刻著幾行符咒,它就能自行發光,長長久久地照亮那一尺見方的地方。

不過程潛老也想不通,這破玩意掛在這,除了夏天招蟲子之外還有什麽用途?

不過既然是仙器,也不必有什麽實際用途,隻要在街坊鄰裏時而串門做客的時候,能拿出來顯擺一二,對於鄉野村夫而言,它就是個可以世代相傳的寶貝疙瘩了。

所謂“仙器”,就是“仙人”刻了符咒的東西,凡夫俗子仿也仿不來——仙器品類眾多,用途更是五花八門,有不用添油的燈,不怕火燒的紙,冬暖夏涼的床等等,不一而足。

以前村口來過一個跑江湖的說書先生,說繁華的大城裏有用“仙人磚”壘起來的宅子,映著日頭如鍍琉璃頂,金碧輝煌得仿如皇宮,富貴人家用的飯碗外有一層高階仙人撰寫的符咒,可以避百毒,祛百病,打碎的碗一個瓷片就要四兩黃金,卻依然叫人追捧不已。

“仙人”,也就是“修真之人”,又稱“道人”或者“真人”——前者通常是自稱,聽著能顯得稍微謙虛一點。

據說他們以引氣入體、溝通天地為入門,修為再深,還可以辟穀不食,上天入地,乃至於長生不老、渡劫成仙……種種傳說流傳甚廣,但真仙人長著幾個鼻子幾隻眼,誰也沒見過,隻是聽著神乎其神。

仙人們萍蹤不定,好仙器便是更加千金難得,達官貴人們趨之若鶩。

程家娘子彎下身子,殷殷地看著程潛,近乎討好地溫聲問道:“等二郎學成歸來,也給娘做一盞長明燈好不好?”

程潛沒有回答,隻是掀起眼皮看了她一眼,心裏涼薄地想道:“想得美,你今天把我送出門,以後我不管學成學不成,是死是活,是豬是狗,我都絕不會再回來看你一眼。”

程家娘子倏地一怔,她發現這孩子不像父母,倒有點她娘家大哥的影子。

她大哥是她家祖墳上冒出來的那一小段青煙,從小不像農家子,長了個眉目如畫的模樣,父母傾家**產供他讀書,他也爭氣,十一歲上就考上了秀才,人都說她家落了個文曲星。

不過文曲星大概是不願在人間久留,還沒來得及考上舉人,就病得一命嗚呼。

大哥死的時候,程家娘子還小,有些印象已經模糊了,現在忽然回憶起來,那個人在世的時候,也是這樣,不管心裏是歡天喜地還是怒火蓬勃,他都隻是這麽輕描淡寫的一眼,矜持得不動聲色,又讓人心生畏懼,怎麽都親近不起來。

程家娘子不由自主地鬆開了拉著程潛的手,同時,程潛也不著痕跡地後退半步。

他就這樣,溫順而不置一詞地,將母子兩人的生離死別掐了個戛然而止。

程潛自認為他的所作所為並非出於怨恨,怨恨沒有道理——他的爹娘於他有生身之恩與養育之恩,就算他們的恩情半途而廢,養育了一半不要他了,那麽充其量也就是功過相抵。

他低頭看著自己的腳尖,心裏對自己說,爹娘眼裏沒他,這沒什麽,把他賣給一個三角眼的道士,這也沒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