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千年(完)

三娘廟的開放時間是早上八點半,李想到達的時候才七點鍾,他默默的站在門口,等著開門。

三娘廟的遊客顯然比別的景點要多一些,大概有許多人是看了新聞的,好在不是節假日,市內就是看了新聞一般也要等到周末才會過來,而外地感興趣的遊客也不可能來的這麽快,當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這個國家比較少的人口以及寬鬆的休假製度,所以另一份記憶裏那種人山人海擠到某個景點的景象是一般是不會發生的。

八點半,三娘廟準時開門,人們順著門口窄窄的通道,刷了身份證進去。

三娘廟的小院子裏,兩棵古樹被圍欄圍起來,上麵插著牌子,說明這兩棵樹至少有一千年的曆史了。這是兩棵桂樹,正是桂花飄香的季節,李想仰起頭,淺黃色的花瓣兒飄落下來,落在他的臉上。他記得這裏,那一年,他被罷官,離開開封之前,三娘帶著錐帽,跟他一起來到了這個觀音廟。那時候這兩棵桂樹沒有這麽高大,開出的花兒,比現在香。那天,三娘跪在觀音像前不知道許了什麽願,後來便去求簽,他想要看簽文,三娘死活不給他看……現在想來,應該是簽文不太好,三娘不想讓他心煩吧!那一天,也是秋天,也是桂花飄香的日子,輕風風把三娘臉上的紗吹開,露出她美豔絕倫的麵龐,他像魔障了了一般,伸手拂過她的臉:“三娘,總有一天,我要光明正大的跟你站在一起。”

李想覺得自己的腿上如同灌了鉛一般,三娘廟的主殿跟側殿就在眼前,他卻覺得寸步難行。

工作人員建議遊客們先去一旁的偏殿看一下新出土的石碑跟幾樣文物,然後再去正殿看三娘像,這樣比較有利於全麵了解李三娘這個人物,以及這座建築的曆史美女請留步全文閱讀。

李想跟著人群,走進了側殿,因為剛剛出土了新文物,所以這裏的工作人員解說的很賣力,不過他還是想要自己看清楚。

側殿被布置成了一個小型的文物展廳,在此之前,這裏隻是個普通的側殿,裏麵隻有幾樣展品,都是這次出土的。最顯眼的就是今日新聞上報道的那塊石碑,它被玻璃罩子罩著,放在展台的正中央。一邊的工作人員滔滔不絕的介紹著,但李想完全沒心思聽她說什麽,他的注意力完全被這個石碑吸引了。石碑上的字跡很清晰,可能是因為才出土的緣故,近千年來它一直被埋在地下,並沒有被風水日曬過,而潮濕這類的問題對於石頭來說並不算什麽。上麵的內容當然是古文,這也是為什麽工作人員要細細講解的原因,但是這一點對李想來說顯然不是障礙。

有些事情,史書不敢寫,文人不敢提,可是,總有人會記住,用另外一種方式記住,口口相傳也好,寫成小說也好……盡管宋史上把兩帝的死一筆帶過,可是李三娘的故事卻依然流傳了千年。更有人像這樣,把自己所經曆的,不可以在當時公諸於世的故事,用刀錘,一點點的刻到石碑上,等待有一天,讓這個故事重見光明。

李想細細的把石碑上的文字看了幾遍,眼淚幾乎流下來,卻硬是憋了回去。他早就把那短時間發生的其他事情打聽了個清清楚楚,如今再看看石碑上的記載,他很快就把整個梳理出來。

靖康元年九月十一日,李三娘毒死了徽宗,欽宗,而她也被衛兵刺死。這種事情可以算的上是醜聞,所以朝廷對外從來沒有提起過過兩帝真正的死因,如果是在太平的年代,這件事情一定會被瞞的死死的。然而這個時候,內憂外患,金人圍城,沒有人有精力再去管這些細枝末節,所以盡管官方沒有提這件事兒。但是老百姓還是從出入宮闈的衛士們口中得到了消息。

這個刻石碑的人,是住在三娘廟旁的一個石匠,他跟他的鄰居一樣,從衛兵的口中得知了這個被放在街頭曝屍的被砍得麵目全非的女人是誰。

徽宗,欽宗這兩個皇帝,可以說是壞事做盡,可是大宋的百姓們大部分還是習慣於乖順的生活,所以雖然心中有怨氣,卻很少有人會想到弑君——即使這個皇帝下令在城中甄選美女送給金人,這些被選中的女孩子的家人也隻會抱在一起團團哭泣。

然而,李三娘替他們結束了噩夢。就在兩個皇帝被毒死的當晚,何栗帶兵,將正在民居門前讓人搶奪小娘子出門的李邦彥當場斬殺,所有已經被集中到一起的小娘子全部被放回了家裏。百姓們隱約得知那兩個禍國殃民的皇帝死了。而次日一早,李三娘的屍首被扔在了街頭。在這樣的時刻,百姓們又怎麽會放任著幾乎在他們眼裏救苦救難的李三娘就這麽毫無尊嚴的躺在那裏?

路過的百姓紛紛把身上的外衣脫下來,給李三娘遮擋陽光,而看守的衛士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並不阻攔這些百姓。禁軍衛士,同樣是人,即使他的責任是保衛皇帝,可殺死這種禍國殃民的皇帝的女人,他們一樣尊重。

九月十二日的晚上,一群家裏的小娘子被抓走,又放回來的開封市民聚集到了一起,在商量之後,他們買了酒菜,請鄰裏中兩個做廝波的人送給看守屍體的衛士吃,而另外幾個身手敏捷的人,則趁著衛兵喝酒的功夫,匍匐著過去,在衣服堆底下,把李三娘的屍首拖了出來。

雖然市民們弄來了一口棺材,可是開封城內是沒有墓地的,可她們又不想把李三娘的隨便埋在什麽亂七八糟的地方。所以在他們偷屍體出來之前,便商議好了,把三娘的屍首埋在觀音廟裏。

可是真正埋的時候,又出了問題,觀音廟的地麵是石板鋪成的,每天都有人來觀音廟過來上香,尤其現在這種人心惶惶的時候,這裏的香火更不是一般的旺盛。小小的一個廟,隨便哪裏的石板被撬起來,挖了坑再添上,都一定有痕跡……一群人看著整齊的石板兒地麵犯了愁,最後終於有人出了主意,把李三娘,埋在觀音像下頭。觀音像底下有個很大的基座,前麵又放了香案,這塊地麵被翻動的話,應該不會有人注意。這個主意不錯,唯一的問題是這樣做算不算對菩薩不敬?但提出這個問題的人很快就被別的人說服了。觀音菩薩是救苦救難的,李三娘也是救苦救難的,讓李三娘在菩薩這裏借個地方躺躺,菩薩一定不會生氣的滿唐春。

老百姓的思維淳樸而簡單,他們篤定了菩薩不會生氣,又想到這樣子李三娘平日裏也能借些香火,覺得這實在是個好主意,便決定把李三娘埋在觀音像下頭。其實關於墓葬,照理說是有很多講究很多說法的,可這時候哪裏可能再請人看風水——開什麽玩笑,開封城本來就不是埋人的地方的!可是外有金人圍城,他們的行為本身又是犯法的,別無選擇之下,所以盡管埋在觀音像底下照理說是各種的不適合,但百姓們覺得他們的做法是有道理的,也就這麽辦了。

一群開封市民輪番幹活,挖了半夜,挖出了個深達幾丈的深坑,他準備把李三娘的棺材裏放下去的時候,又有人犯了愁。李三娘滿頭的珠翠早被貪心的宮人摘走,滿頭隻剩下個玉簪子,這樣子下葬,太寒酸了,就算普通人家的小娘子,下葬的時候也得幾個樣頭麵的,而且也沒有什麽陪葬的資材……大半夜的,要幹的又是個體力活,所以過來的絕大部分是男人,哪裏有首飾?這時候也沒時間回去拿,兒,於是便有人帶頭摘了身上的玉佩墜角之類的東西放到了李三娘身邊。大部分人沒帶這些東西,就拿了隨身帶的銅錢,銀角之類的東西放進去,最後裝了滿滿的一棺。這才合上了棺木,把棺木放了下去。

後來,開封城破,戰火中,觀音廟被毀壞,木質的觀音像也被燒了七零八碎。等到金人撤出,局勢稍微好轉的時候,周圍的百姓便商議著把重新雕個觀音像。木質的雕像實在是不結實,便換了泥塑的。泥塑比較結實,保存時間也要長很多,比木材的強多了。

當時開封處於宋軍與金軍的勢力範圍拉鋸的中心,朝廷的影響力並不強,對李三娘心懷感激的開封市民再重塑塑像的時候心照不宣的就把觀音的塑成了李三娘的模樣。漸漸地,私下裏便有人把這個觀音廟叫做三娘廟。再後來,國都遷回,歸來的人也漸漸發現這個觀音像與李三娘有些相似,甚至一些朝廷的官員也知道這事兒,但是兩帝的死因本就是皇室諱莫如深的話題,誰會專門把這個事兒報上去觸黴頭?所以三娘廟就這麽堂而皇之的矗立在開封城,李三娘的雕像也就繼續立在那裏,接受著百姓們的香火了。

雕刻石碑的人,很可能是當時給三娘收殮屍首的市民中的一員,他大概是不想三娘這麽不明不白的埋在這裏,無人記得。於是便在一塊石碑上仔仔細細的把把市民偷屍,下葬以及後來重塑觀音像的事情都刻在了上頭,然後埋在了觀音廟的院子裏。如果不是工人們為了鋪設電纜而暫時掀開了院中的石板挖溝,發現了這個石碑,或許這個秘密還要繼續深埋地下。

石碑上的描述很簡略,不過李想還是加上自己所了解的情況,把事情猜的七七八八。他抬起頭,勉強控製住沒有讓眼眶裏的淚水流出來,慢慢地走到了旁邊的展台邊。

考古專家們根據石碑上的記載對觀音像下麵進行挖掘,卻並沒有發現棺木與屍首,至發現了一大堆的生了鏽的銅錢,銀角,玉佩,還有一根,雕工不算精致的鳳頭簪,還有一隻細細的金鐲子。

這並不奇怪,專家們稍微一推斷便知道了原因,裝裹李三娘的棺材隻是普通的木頭,而開封一直是個潮濕的城市,這種情況下,能留下可以證明她確實埋骨此處的簪子與鐲子就已經很不錯了。

“大家仔細看一下的話,會發現這個鐲子的內側有字,實際上,裏頭刻的是個人的名字,冀飛。通過這個鐲子,我們首先可以完全肯定了李三娘埋骨此處的可靠性,其次,也證明了另一段在曆史上十分著名的緋聞。那就是李三娘真正愛的確實是李想,冀飛,正是李想的字。”工作人員正在認真的作者講解,而李想看著那個鐲子,有些發呆。

李想當然記得這個鐲子,這是他專門去金店給三娘定做的,還燒包的讓人家刻了自己的名字,可是鐲子做的不太成功,小了,他不太懂這東西的尺寸,給訂小了。李想見三娘帶不上,便想拿回去讓金匠重做,結果三娘不肯了,硬是費力把這個鐲子套上了——即使手上專門抹了厚厚的香脂,還是把手腕蹭的紅了一大片。

“小氣鬼,好容易給我做個鐲子,還特特的弄了這麽小,想做個樣子就拿回去,我才不讓你如願呢!喏,我現在摘都摘不下來了,看你怎麽拿回去重生美好生活!”三娘背著手,衝他做出一副很生氣的樣子,弄得李想哭笑不得: “又不是什麽值錢東西,你至於這樣兒麽!”

“當然至於,這是你專門給我做的啊!”話音未落,她又趕緊繃了臉:“這東西做工實在一般般,不過看樣子是摘不下來了,我就勉為其難湊活帶著吧!”

恐怕也就是因為這個鐲子太緊了沒法摘下,才沒有被貪心的宮人摘走,讓李想可以通過這簪子,這鐲子,完全確認了三娘的埋骨之處。

李想伸出手來,指尖卻碰到了櫃子上,他痛苦的收回手,捂著了眼睛。三娘,三娘,我的三娘,我還在這裏,好好地站在這裏,你卻已經化為泥土,徹底的回到了大地的懷抱。你答應過我會回來,為什麽卻失信了?你怎麽舍得就這樣留下我一個,你可知我的心都要碎了?

一旁有遊客發現了李想的異狀,問他是不是不舒服,李想搖搖頭,解釋說自己隻是有些累了,他慢慢地走出了側殿,深吸了一口氣,又走進了正殿。

她就立在那裏,微微的笑著,笑容慈悲而寬容。

她長胖了,不過長胖也很好看,圓圓的臉,笑眯眯的眼睛,顯得很和善。

如果,如果他們一直在一起,過了二十年,三十年,她是不是就真的會變成眼前這個樣子?

李想覺得視線有些模糊,恍惚中,他似乎看到三娘衝他微笑:“冀飛,你回來了,我一直在等你,終於,被我等到了。”

李想再也忍不住了,眼淚順著麵頰慢慢的流下來。三娘,我回來找你了,我早該來的,對不起,讓你等了這麽久。

李想覺得自己似乎出現了幻覺,他閉上眼睛的時候,三娘還在眼前,可重新睜開的時候,三娘的塑像已經不見了,眼前隻有一片煙塵。

“怎麽回事兒,三娘塑像怎麽塌了?”

“不是塌了,是碎了!”

“風化,是風化了!天哪居然完全化成粉末了”

李想站在大殿中央,對周圍工作人員與遊人們的驚呼聲充耳不聞。泥塑風化後細小的沙塵化作滾滾的煙塵,把他裹了個嚴嚴實實,。他一點都不覺得嗆。

“三娘,好了,我見到你了,放心了;你也見到我了,也可以放心了,好好的休息吧……”

李想靜靜的立在大殿當中,直到煙塵慢慢的散開,又重新落下,他這才緩緩的轉過身,朝大殿外走去,早晨的陽光剛好越過高高的圍牆,撒在他的身上。

作者有話要說:三娘是真的走了。

她是本文的女主角,沒有誰能替代她。

李想的生活仍在繼續,有一天,他會結婚,會有自己的孩子——但那又怎麽樣?李三娘不會因此就被遺忘,李想記得她,開封的百姓記得她,千年之後的人們依然記得她。

她是李三娘,美麗的李三娘,勇敢的李三娘,無可替代的李三娘。

哦這個番外的名字改了一下,我覺得這個名字更合適。接下來還會有個一兩個小番外,介紹一下我還沒交代的那點兒伏筆……

請假條:

抱歉,今天沒有更新。女兒得了支氣管炎,需要輸液,需要我陪著,嗯,摸摸每一隻。

9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