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追亡逐北(三)

2008年1月2日午夜,仍在春蓬府苦戰的印度傘兵各部隊迎來了最後一次大規模的空投補給。超過50架伊爾-76MD以及安-32軍用運輸機空投了超過400噸各類補給物資。但這一切來的已經太晚了,按照預定戰線空投的物資相當部分都在落在中國陸軍剛剛攻占的陣地上。

當印度傘兵第1突擊營在塔色地區向中國陸軍繳械的同時,哈林德爾.蘇德少將迅速調整了春蓬府地區印度傘兵各部隊的防禦陣地。雖然對印度傘兵第1突擊營的解圍失敗,令傘兵們的軍心士氣空前低落。但是來自安達曼—尼科巴群島的增援部隊,卻一度令印軍重拾希望。

在傘降的1200名士兵中有超過三分之二此前並不隸屬於傘兵部隊,是從安達曼—尼科巴群島要塞守備部隊中臨時組建起來的誌願者。在得到了這支最後的增援部隊之後,哈林德爾.蘇德少將手中的兵力一度達超過了7000人。

由於印度傘兵的補給全部依靠空中運輸,所以春蓬市周遍的野戰機場是印軍能否堅持下去的關鍵。以白灘野戰機場為中心組建起一個龐大的防禦體係。而在白灘野戰機場以南7公裏的地域,哈林德爾.蘇德少將還建立了一個名為“克星希納”的副陣地。

在“克星希納”

副陣地,印度傘兵駐守兵力主要由新增援來的2個步兵營完成了、還配備有1個105毫米榴彈炮營和一個自行反坦克排。作為白灘野戰機場主陣地的附屬,在中國陸軍的攻擊開始時,哈林德爾.蘇德少將希望這支生力軍能與主陣地構成犄角之勢。

而在白灘野戰機場的主陣地上印度傘兵還有7個營的兵力,其中兩個加強營被部署在460高地(代號“羅摩”)和507高地(代號“梵天”),用以掩護機場,而3個營防守主陣地。

在近一個月的惡戰中消耗極大的印度傘兵突擊隊第9營和第10營作為預備隊,與1個155毫米榴彈炮連和一個反坦克連構成了印度傘兵在白灘野戰機場的核心防禦力量。

在春蓬市西邊和北邊的平原地帶,印度傘兵共修建了超過50個防禦據點,分為8個據點群,3個主防禦帶。每個據點都擁有完備的多層火力配備,建有四通八達的交通壕,布設有40-200米不等的雷場和障礙區。而借助印度空軍的大型運輸機群,大量的武器、裝備通過空運,送達了白灘野戰機場。在中國陸軍的攻擊開始之前,印度傘兵已經囤積了可以維持2周作戰的彈藥和其他物資。

為了壓製中國陸軍的強大炮兵,印度傘兵加強了手中所有的炮兵部隊,除了6個105毫米口徑榴彈炮連和1個155毫米榴彈炮連之外,還有工3個重迫擊炮連可以向前線提供曲射火力,以對抗中國陸軍在塔色地區所表現出來坑道作業能力。

而針對中國陸軍第13集團軍的裝甲突擊力量,印度傘兵將M48式76mm山地牽引式加農炮作為直射反坦克火力拖進了一線的工事中去,同時將辛苦運來的10輛俄製2S25式125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組成3個火力排,作為哈林德爾.蘇德少將手中最有價值的預備隊,必要的時候它們將獨自阻擋龐大的中國坦克集群。

而在殲滅了塔色地區的印度傘兵第1突擊營之後,中國陸軍也在積極的作著攻堅的準備。雖然第13集團軍的第37和第149步兵師先後抵達戰場,但是畢竟要“吃掉”的是印度傘兵接近一個師的兵力。所有中國的工兵部隊需要時間,來修整道路,架設橋梁,完善後勤保障網,便於大批的物資彈藥可以從中國內陸經瀾滄—湄公河一線運抵前線,保障本次戰役的後勤供給。

2008年1月1日,中國陸軍在戰場縱深秘密集中了3個炮兵團的火力,將攻擊目標製向戰區上主要的製高點,西側的“羅摩”460高地和“梵天”507高地。當進攻的命令下達的刹那,上百門大口徑火炮同時發出暴怒的咆哮,炮擊幾乎持續了一整天,對印度傘兵的陣地傾泄了上萬發的炮彈。

雖然對中國的進攻早有預料,印度傘兵的主要防禦工事均能承受重炮的炮火。但是顯然他們的運氣並太好,在第一波的炮擊中,“羅摩”460高地的營指揮所被中國陸軍152毫米重型火炮直接命中,包括薩迪斯中校在內的9名主要指揮官被當場炸死。而群龍無首的印度傘兵還在一片慌亂之中,中國陸軍的步兵集群就在掛載的反應裝甲的96式主戰坦克的掩護下,逼近了一線陣地。

雖然M48式76mm山地加農炮使用破甲彈在450米內可可以擊穿100毫米厚的坦克主裝甲帶。但顯然在現代化戰爭中,他們無法在遠距離上擊毀中國陸軍的96式主戰坦克。所以中國陸軍的裝甲部隊迅速突破了“羅摩”460高地的一線陣地。印度傘兵也一度躍起反擊,用反坦克火箭筒在近距離內與中國陸軍的坦克搏殺,而雙方的步兵也在戰壕內短兵相接。

戰場上一度惡戰連連,但在缺乏外援的情況下,2個小時後,中國第13集團軍第37摩托化步兵師的軍旗便飄揚在“羅摩”460高地的主峰之上。但印度傘兵顯然並願意看到戰場西側的製高點為中國人所控製,哈林德爾.蘇德少將迅速從春蓬市地區集中起1個營的兵力,投入對“羅摩”460高地的反擊。雙方再度在“羅摩”460高地上展開拉鋸戰。

哈林德爾.蘇德少將雖然擁有豐富的戰場經驗,但缺乏與中國陸軍交手經驗的他。按照常規軍事邏輯判斷,由於受狹窄戰場的限製,中國軍隊在攻擊正麵所能展開的兵力不會超過1個加強步兵師。而按照炮兵的操典,中國陸軍在地形複雜的春蓬府前線能展開的炮擊陣地也難以容納超過2個炮兵團的炮群。

更重要的是,在白灘野戰機場上部署著印度陸軍向雷聲公司生產的AN

TPQ-37(V)3型“尋火者”(Fi

炮兵偵校雷達係統,能探測到28~40千米遠的炮兵陣地以及50千米內的戰術彈道導彈,誤差隻有10米。

印度陸軍采購價值30套480萬美元的改進型AN

TPQ-37雷達,並把它們安裝在印度自行生產的載車上,配備了從以色列購買的“猛點”通信係統。大量的部署在印巴邊境上克什米爾的高原冰川地帶以及拉賈斯坦邦和旁遮普平原地區,用於對抗巴基斯坦陸軍的炮兵群。

借助著“尋火者”炮兵偵校雷達係統,哈林德爾.蘇德少將自行印度炮兵能迅速對中國陸軍的火炮及火箭炮進行精確定位,使已方的遠程火炮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以強大火力覆蓋敵方目標。

哈林德爾.蘇德顯然錯了,中國陸軍不僅在炮兵數量上對印軍形成了壓倒性的優勢,更可怕的是中國炮兵的射擊技術也比印軍高明。中國陸軍將3個團的重炮集中部署在塔色地區的丘陵地帶,炮群密集程度和陣地設置均超出了哈林德爾.蘇德的想象。

當第一波的炮彈落在印度傘兵的陣地上時,AN

TPQ-37(V)3型炮兵偵校雷達係統矩形平板天線陣上由數千個發射

接收單元組成的移相器來改變掃描波束的波前相位,從而迅速變化掃描波束的方向來探測、輔捉、跟蹤目標的。

先迅速沿水平方向發射90度扇麵的×軸掃描電磁波束帶探測目標;當中國陸軍炮群發射的炮彈進入水平掃描扇麵區域時,相控陣平板天線又立即發射一束垂直方向的Y軸跟蹤波束,開始自動跟蹤炮彈的運行軌跡。

在短時間內連續測定炮彈運行彈道上幾點的坐標參數後,雷達的火控計算機立刻反推出拋物線飛行彈道的起始點坐標,即中國火炮發射陣地的位置。因此,當對方發射的炮彈尚在空中飛行時,AN

TPQ-37雷達就可以近實時地確定出發射火炮的陣地位置及數量,並迅速將己方火力反擊所需的雷達定位目標信息上報己方炮兵射擊指揮中心。

哈林德爾.蘇德立即命令自己手中唯一的一個FH77B式155mm牽引式榴彈炮連對中國陸軍的炮群實施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