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俱盧鏖戰(一)
4月初的印度西部省份—哈裏亞納邦,氣溫已經高達34度了,從西部的塔爾沙漠吹來的漫天風沙,令這片土地早已無處尋覓昔日的美麗。居住在這裏的人們相信在遠古哈裏亞納曾是一片蔥綠,密林蔽野的綠洲,因此才有“哈裏阿蘭若”的美譽。在印地語中“哈裏”即綠色,而“阿蘭若”即森林,合起來“哈裏阿蘭若”就是綠林密布的地區。這裏肥沃的土壤曾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印度人,豐收的水稻、小麥、大麥、甘蔗和棉花令哈裏亞納成為了印度西部最為富庶的“地上天堂”。
但是近年以來由於過度放牧和工業活動所造成的土壤侵蝕與水土流失,已經令越來越多的良田變成荒蕪。麵積達800萬公頃的拉賈斯坦邦的塔爾沙漠每年以0.8公裏的速度向東邊的哈裏亞納和旁遮普平原推進著,能見度不到500米的沙塵暴更是每年春季必然會出現在天際的噩夢。
“這樣的鬼天氣裏巴基斯坦人應該不會發起攻擊吧!”一條蜿蜒的防線將位於哈裏亞納邦西部的城市錫爾薩變成了一座巨大的堡壘。坐在一周前才從新德裏運來的“阿瓊”—TX型主戰坦克的炮塔之內,剛剛從位於這座城市的印度陸軍綜合指揮學院被抽調到前線的學員兵卡蘭正心情忐忑的迎接著自己的第一次實戰。
作為一名印度高種姓家族的成員,卡蘭在印度軍隊之中本有著一條不錯的康莊大道。從12歲進入少年軍校進行初級訓練,隨後被送入國防學院進行正規的軍官培訓。隻要再在專業的學院進行為期1年的專業知識與技能訓練,卡蘭便可以在畢業之後直接被任命為少尉軍官。而卡蘭所就讀的印度陸軍綜合指揮學院更是專業培訓上尉至中校級指揮官與參謀官,隻要一畢業卡蘭即便不能成為營一級的軍事主官,成為師、旅一級參謀人員卻還是十拿九穩的。卡蘭的一隻腳幾乎已經踏進了職業軍官的美麗新世界。但偏偏在這個時候,他的祖國陷入了一場空前艱難的戰爭之中。和其他眾多軍事院校的學員一樣,他們被迫中止學業奔赴戰場。而等待著卡蘭的也不是一份安全而穩定的指揮機關工作,而是成為一名與危險同行的坦克手。
作為一座位於塔爾沙漠沙漠的城市,錫爾薩雖然是印度西部重要的交通樞紐,連接著多條貫穿印度西部的重要鐵路和公路幹線,但是經濟卻空前的落後,除了少數在英國殖民時代建立起的手工織布行業之外,這裏的居民別無所依。如果不是巴基斯坦陸軍的入侵,很多來自印度腹地的士兵可能一生都不會來到這裏。為了抵禦巴基斯坦陸軍對新德裏的向心突擊,印度陸軍第15步兵師以這座城市為中心建立起了完備的防禦陣地。而為了對抗巴基斯坦陸軍強大的裝甲突擊集群,一個在新德裏重新組建的獨立裝甲旅被派來協同作戰,而這個裝甲旅所裝備的主戰坦克正是一直以來被印度陸軍戲稱為“白象”(即“無用而累贅的東西”)。的印度自行研製的“阿瓊”係列坦克。
而由於此前印度國產“阿瓊”主戰坦克遲遲得不到軍方認可,而印度卻不願放棄裝備國產坦克的努力。所以印度軍方不得不選用T-72坦克的底盤和“阿瓊”的炮塔組裝在一起,也就形成了卡蘭目前所駕駛的“阿瓊”—TX型主戰坦克。
“阿瓊”係列坦克一直以來都是印度國防工業的一個有些辛酸笑話,它的研製工作創造了世界陸軍裝備序列中一個恐怕無人能破的“神話”,早在1972年,攜第三印巴戰爭大獲全勝的餘威,印度陸軍便提出采購新型主戰坦克以替換在戰爭中立下汗馬功勞的“勝利者”型坦克的要求,在當時看來這一要求雖然並不急迫,但卻顯然非常有前瞻性。在冷戰正酣的20世紀70年代,世界各國的陸軍都在謀求著在武器質量上超越對方,後來叱吒風雲的美國陸軍的M1係列、德國國防軍的“豹2”係列、英國陸軍的“挑戰者”係列、前蘇聯
俄羅斯陸軍的T-80型等第三代主戰坦克幾乎都是在那個時代開始研製的。印度國防部相信憑借印度長期特許生產裝有英國維克斯防務係統公司MK1主戰坦克(也就是印度陸軍的“勝利者”)中所積累的技術及經驗,窮十年之功研發出一種與世界陸軍強國比肩甚至領先的主戰坦克似乎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為此印度軍方指定一係列超前的設計要求—這種新型的坦克應裝備與西方下一代主戰坦克威力相當的120毫米線膛炮,采用先進的火控係統和複合裝甲,匹配1500匹馬力的大功率發動機。而最為關鍵的是,一直在武器裝備上仰人鼻息的印度軍方希望能在這一次徹底的揚眉吐氣,新型主戰坦克的核心技術和零件都應該自行研製。為此時任印度國防部長的拉姆斯沃默.文卡塔拉曼甚至擯棄了“印度豹(Chetak)”和MBT-80等頗有洋氣的命名,最終將這種未來印度陸軍的希望定名為“阿瓊”,這是印度古代神話中古老的戰神之名,可見印度陸軍對這種新型坦克所寄予的厚望。
正式的計劃開始於1974年3月,印度政府一次性向印度戰車研發局撥款1.55億盧比,預研工作由此開始。應該說新德裏的高層並非沒有預計到研發的漫長性,在印度多家企業以及國外私人機構的協助下,印度戰車研發局用絕對充足的時間去完成這一新型坦克的研究和定型。印度國防部的要求僅是能在20世紀80年代研製出樣車,1990年裝備部隊便可以了。
1984年3月雖然計劃已經超支到3億盧比,不過第一輛阿瓊式坦克樣車還是不辱使命的從印度重型車輛廠駛了出來,在一年之後對外展出這輛外型酷似德國陸軍“豹2”型主戰坦克的樣車之時,印度舉國為之歡騰。雖然這樣原形車上的印度自行部件的比例並沒有達到100%,但作為印度首次自行研製的主戰坦克,73%這個數字也同樣足以讓人們滿意。接下來的一切似乎並不複雜,印度陸軍要求在每月一輛的速度再生產出20輛阿瓊坦克樣車以便對武器、火控係統、發動機及傳動裝置和懸掛裝置等部件進行廣泛試驗,當這些實驗順利完成之後,定型生產其實隻是開動流水線而已。
但恰恰在這個時候,“阿瓊”坦克的研製卻意外的遭遇了瓶頸,直到1987年年底,印度重型車輛廠才生產出10輛樣車,其中6輛交給印度陸軍試驗,其餘4輛留在戰車研究院供院方試驗和改進發展。而令印度軍方不滿的並不僅僅是提交的樣車數量遠遠沒有達到軍方的要求,更為離譜的是印度戰車研發局提出了金額高達28.08億盧比的撥款要求。雖然這筆巨資是第一次撥款的20倍。但是印度軍方在內部對這個項目進行了總結性回顧之後卻決定繼續撥款支持研製。
於是正式生產型的“阿瓊”MK.1型與“阿瓊”MK.2型在1988年春重新開始研製。但就在同一年,在軍方和印度戰車研發局對“阿瓊”進行了第一次廣泛的技術試驗中,軍方卻“意外”的發現很多嚴重的技術問題—:“試驗結果表明,阿瓊坦克在設計和性能方麵不能滿足用戶的驗收條件”,“最糟糕的是發現設計阿瓊坦克時未考慮安全性、可靠性和易保養性”。於是整個計劃不得不再次拖延,在印度陸軍內部甚至出現了為了減少損失,要求將整個項目下馬的呼聲。
不過就在兩年之後,“阿瓊”坦克項目卻又一次起死回生,在重新獲得了財政撥款之後再度開始。但是此刻印度陸軍對“阿瓊”主戰坦克的種種缺陷已經喪失了信心,一再要求放棄這個項目,但由於新德裏的政客已經為“阿瓊”主戰坦克計劃畫上了太多完美的光環,將這個項目樹立成了印度民族軍事工業成就的典範,因此騎虎南下的印度政府已經無法回頭了。整個項目繼續在指責聲中進行著,不過裝備部隊的時間卻必須一再後延。
在1994年和1995年的試驗中,嬌貴的“阿瓊”仍無法滿足已經降低的使用要求和戰術技術指標,在軍方的試驗報告中該坦克被判定為“不適宜上戰場”。1996年用於部隊試驗的坦克樣車又遭嚴重損壞,而此刻距離這一項目正式開始已經過去了漫長的22個年頭了,同樣的歲月足以讓一個嬰兒成長為社會棟梁,但“阿瓊”主戰坦克卻依舊在蹣跚學步。
雖然問題重重,但印度政府依舊壓製軍方的反對,強行要求印度戰車研發局將在1996年6月將15輛試製的“阿瓊”MK.1轉交給部隊,但是“阿瓊”再次讓望眼欲穿的印度軍方失望了,直到1997年4月,印度陸軍的第43機械化團才得到這些坦克。而它們在同年進行的夏季試驗中又暴露出了裝甲防護方麵存在的嚴重缺陷。
雖然到此“阿瓊”已曆盡挫折,但可能是出於自尊心和自主發展國防工業的需要,印度仍然決定把這種問題重重的坦克裝備部隊。1999年3月印度政府決定撥款4.25億美元,以每輛470萬美元單價向印度重型車輛廠采購124輛“阿瓊”MK.1型主戰坦克,在2003年前裝備2-3個坦克團。這些費用之中還沒有包括“阿瓊”主戰坦克服役後在彈藥,備件和保障方麵的開支。而在國際軍火市場上,性能遠比“阿瓊”MK.1型主戰坦克穩定和優越的多的俄製T-80U型主戰坦克的單價也不過220萬美元,即便冒著被北極熊“斬一刀”的風險,采購俄製T-90S型主戰坦克的單價也不過350萬美元。
就在“阿瓊”計劃陷入泥潭的同時,印度陸軍突然發現它的老對手巴基斯坦已經成功提高自身莊稼部隊的質量。巴基斯坦與中國聯合研製出了“阿爾-哈利德”型坦克,並成功地通過現代化計劃對其現有坦克車輛進行了升級改造。巴基斯坦還從烏克蘭購買了320輛T-84型坦克。印度陸軍裝甲部隊在技術上遠遠落在了對手的後麵。
“在探討‘阿瓊’主戰坦克的研發問題上,很多人都會將責任推給我國製造業本身技術儲備不足,在坦克的設計參數方麵要求太高。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即便不能是西方各老牌工業強國、俄、中、日、韓相比較,難道我們這個擁有10億人口的地區大國在重工業方麵還不如巴基斯坦、伊朗嗎?”在執掌新德裏之後不久,喬京德爾便開始對“阿瓊”主戰坦克的項目進行整體的調查。
“其實一切的根源並不在於我們的工業水平。在這個失敗的計劃之中,官僚主義、既得利益集團和生產者很少考慮用戶的需求。在他們的眼中,‘阿瓊’不過是一個他們一次又一次伸手向納稅人要錢的幌子而已。在整個項目的研製過程中對外交流費用用去了8.936億盧比,占到總經費的幾乎三分之一。但是這樣頻繁的對外交流為我們換回了什麽呢?是樣車73%的自製部件到批量生產時,比例高達60%的進口部件。這一點意味著什麽?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作為印度陸軍的高層,喬京德爾並非不知道印度政府內的高官和大型生產集團背後的分贓計劃,隻是在完全掌握新德裏之前,這一切都並不是他一個人所能改變的。
印度陸軍一直標榜自己是典型的“工業時代”的陸軍,擁有大量人員和各種各樣的裝備。印度軍事領導人也越來越認識到,現在印度陸軍必須進行改革,采納以美國為首的世界其他國家正在進行的軍事技術革命所帶來的新觀點。但談論變革是一件事,但要將其變成現實卻決非易事。
製度上改革總是困難的,而且印度陸軍還必須應付遺留下來的裝備和設施投資不足的問題。雖然認識到現代化進程是必要的,但由於官僚主義內訌等問題使改革往往停滯不前。更糟糕的是,印度陸軍還是國營軍工企業的主要客戶。軍火上自給自足是一個值得讚美的目標,但國產裝備經常延誤交貨或研製失敗,嚴重影響到了印度陸軍的戰鬥力。印度陸軍對國產裝備多次延遲交貨且性能低下感到不滿。政治和地方官僚主義在印度陸軍的組成和裝備上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且往往產生消極的影響。
“這個世界上並沒有真正落伍的武器,同樣也不存在性能優越到不可戰勝的武器。‘阿瓊’主戰坦克在設計之初的各項指標即便再優越,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早已落後於我們的對手了。目前我所能作的並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努力發揮出其最大的作戰效能來。”在喬京德爾的力推之下,位於印度南部安德拉邦的梅達克軍工廠和泰米爾納德邦的阿瓦迪印度重型車輛廠被印度陸軍全麵接管。在這兩大軍工企業所在邦發生獨立之前,這兩大工廠向新德裏方麵輸送了近400輛嶄新的“阿瓊”MK.1型主戰坦克。而在印度陸軍的嚴密保護之下,這兩大軍工廠的絕大部分機器設備也被搬遷到了印度北部的中央邦,加足馬力生產印度陸軍急需的重型裝備。
“敵人開始炮擊了……。”坐在悶熱的坦克坐艙裏,卡蘭身上的軍服早已為汗水所浸濕。但是此刻透過風聲聽到那呼嘯而來毀滅,他的身上卻立即被一種徹骨的寒意所占據了,顯然巴基斯坦人此刻又一次發起了攻擊。猛烈的炮火在印度陸軍的防線上播撒著鋼與火的洗禮。首先投入炮擊的是巴基斯坦陸軍裝備的美製M109A5型155毫米自行榴彈炮,優越的機動性賦予了他們迅速進入和撤離發射陣地的能力,在巴基斯坦空軍由於天氣情況而無法出動的情況下,他們顯然擔負著壓製印度陸軍炮兵的使命。
一發又一發急速射來的炮火準確的摧毀著印度陸軍布置於縱深的炮兵陣地和指揮中樞,顯然在信息戰高度發達的時代。得到中、美兩國大力扶持的巴基斯坦陸軍早已對預定攻擊地域進行了充分的偵察。透過幾乎被電磁雜音塞滿的車載無線電,卡蘭可以聽到的隻有雜亂無章的聲音。“撤退?還是堅守下去?”一切此刻都沒有答案,而更為猛烈的炮火已經穿越了滾滾黃沙降臨在印度陸軍一線陣地之上,一個又一個固定火力點被超越射擊的巴基斯坦坦克炮擊中,夾雜著血肉的建築碎片四處飛濺。蹲在坑道裏或許難逃一死,但無情的彈片也沒有給印度士兵留下逃生的空間。
“9點鍾方麵巴基斯坦陸軍T-84型坦克12輛高速接近中,各車準備接敵……。”好在如此猛烈的炮火並沒有摧毀卡蘭所駕禦的這輛“阿瓊”—TX型主戰坦克的車輛電子係統,作為軟件大國“阿瓊”型主戰坦克的數據鏈傳輸的整體協同作戰能力還不算難看。通過MIL-STD-1553B標準的數據總線,身為車長的卡蘭可以通過眼前的微處理器接收並實時處理分隊所組成的戰場網絡中所有戰鬥數據的“團級信息係統”。
“就讓我們來轟轟烈烈的一戰吧!”被嘲笑和奚落了近30年的戰神此刻終於發出了他的第一聲咆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