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節 太監塚(41)

本小說首發於九章讀書網

太監塚(41)

降頭術,事實上就是一種茅山術,或者叫做反茅山術。這其中孰先孰後卻已經無從可查,但是關於降頭術和茅山道法卻有一個傳說。

當年唐三藏法師西遊天竺,在路過安南境內的通天河,即流入暹邏的湄江河上遊,救了一條烏龜精,並被烏龜精馱過河去。烏龜精請三藏法師幫他一個忙,向釋迦摩尼佛祖問一下它的壽命。三藏法師順水人情,當然應允。哪知道到達西天後,三藏法師整日向佛祖請教真經,並大徹大悟,得道成佛,竟然把老龜所托之事忘記的一幹二淨。後來,三藏法師東歸,又在通天河中見到老龜,老龜又要馭了三藏法師過河,行到河中,老龜突然問起壽命一事,三藏法師才發現自己竟然給忘記了。出家人不打誑語,三藏法師如實相告,哪知這老龜一時惱怒,竟然連三藏法師帶真經沉到水底,老龜揚長而去。三藏法師連忙從水中撈取真經。可是隻撈出了大部分的“經”,其中一小部份“讖”都被水流衝走。三藏法師無耐,隻好帶了經書回到唐朝,至此經書都仍殘缺不全。後來這一段故事被吳承恩整理寫進了《西遊記》中。

可是後來,又有漁人在河裏打撈出了經書,真經是佛門無上至寶,在水中泡了多日也沒有損壞,漁人知道是件寶貝,連忙把這些經書送給國王。國王又找人根據經書中的方法修煉,可是這些經書卻到底隻是一小部份,沒辦法修道成佛,練的這一小部份惡性難除,反倒成了現在的降頭術。所以,在佛教中,一直把在中國、日本等地流傳的佛教稱作“大乘教法”,而在南洋一代的佛教稱作“小乘教法”,原因就在於,中國、日本等地的僧人修行的是“經”,而南洋等地僧人修行的都是“讖”。(注:事實上,所謂的大乘教法與小乘教法並非是如此區分,他們存在的隻是教義上的區別。乘指的是運載工具,比如馬車一類的,而“大乘”指的是使眾生成佛,普渡眾生——即用大的“乘”把所有的眾生都渡過菩提涅槃彼岸;而小乘,主要是強調個體的解脫,以求自己的成佛。以前“小乘”“大乘”的說法是由中國僧人提出的,“小乘”略帶貶意,不過在現在的佛道界隻是教義的差別,無褒貶之分。)

百度搜索九章讀書網或者直接輸入,快速找到本站!

| |

小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章, 按 → 鍵 進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