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 朝廷的方略
在解決了賊寇之後,無論從穩固個人權位出發,還是為大明朝廷考慮,楊嗣昌必須禦女真人於國門之外。
崇禎二年十二月,皇太極親率大軍,以蒙古兵力為先導,取道蒙古,兵分三路從喜峰口入關,直抵京師城下,直到崇禎四年,方才退回關外。此次入關,京師周邊盡皆殘破,滿桂戰死,袁崇煥被千刀萬剮。此戰大跌了大明的顏麵,讓朱由檢無時不刻想著找女真人複仇。
崇禎七年,皇太極又一次入關,兵分四路進攻大明,大肆侵襲破壞,搶掠了大批人口和財物後,退回了盛京。
崇禎九年,皇太極登基稱帝,命阿濟格直抵京師城下,連陷城池十餘處,掠奪人畜十八萬返回盛京。
一次又一次,大明京師處於危險之中,朱由檢越來越無法容忍女真人在眼皮底下耀武揚威。楊嗣昌懷疑,要是朱由檢再一次看到女真人在京師城下騎馬縱橫馳騁,他會不會如袁崇煥一般,被千刀萬剮。
與林純鴻的看法一致,楊嗣昌清醒地意識到,所有的這一切,皆源於皇太極征服了朝鮮和蒙古。朝鮮被太祖定為不征之國,又在萬曆年間並肩作戰,將日本人趕下海,雙方在戰略上互有所求,結盟簡直是一定的。然而,自皇太極征服朝鮮後,女真人徹底消除了後顧之憂,自那以後,女真人肆無忌憚地攻打蒙古和大明,戰略優勢越來越明顯。
至於蒙古,雖然並未與大明結成同盟,但女真人要想順順當當經由蒙古進攻大明腹地,顯然不可能。所以,蒙古算得上大明的天然屏障。但是,自皇太極征服蒙古後,大明的宣大防線處處是破綻,給了皇太極乘虛而入的機會。
在楊嗣昌的規劃之中,要解決女真人入寇的問題,必須從這兩方麵著手。
楊嗣昌的目標定得並不高,他認為,隻要能阻止女真人攻破宣大防線和寧錦防線,就算達到了目標。至於直搗黃龍、徹底滅亡清國,楊嗣昌顯然還未失去理智,不會做此瘋狂之舉。
曆來,一旦遊牧民族、漁獵民族立了文法,就會成為中原朝廷的勁敵。如北宋時的遼、西夏以及後來的金、蒙古。到了明初時,太祖和成祖雄才大略,顯然看出了這點,不停地派出重兵進攻當時文法尚在的北元,直把北元打得四分五裂,不成文法,方才罷休。
果不其然,在兩百多年的曆史中,蒙古雖然時常對大明造成威脅,但顯然屬於邊患的範疇,尚未上升至腹心之患的重要程度。
現在皇太極不僅立了文法,還登極稱孤道寡,想要徹底消滅清國、奪回遼東,談何容易?
楊嗣昌準備從蒙古、朝鮮入手,雙管齊下,逐步扭轉戰略上的不利態勢,最終達到禦敵於國門之外的目的。
失去了遼東,朝鮮與大明的陸路聯係已經徹底斷絕,要想自朝鮮威脅女真人的後方,唯有通過海路。楊嗣昌考慮到林純鴻勢力過於龐大,並不願意林純鴻四處升手,他將希望寄托在鄭芝龍身上。但是,楊嗣昌詳細了解海上態勢,又想到了當年鄭芝龍拒絕馳援錦州的惡劣記錄,他最終還是把視線轉向了林純鴻。
這段時間,楊嗣昌耍盡手段,無非就是想與林純鴻達成一定程度上的默契,以免雙方有戰略誤判,給朝廷帶來滅頂之災。這個默契,就包含林純鴻兵指朝鮮,從後方打擊、削弱女真人的實力。
對於蒙古,楊嗣昌有意重新拉攏蒙古。不過,皇太極在蒙古經營日久,通過大規模聯姻,與蒙古許多部落結成了穩固同盟,要想從中插一手,難上加難。倒是林純鴻在大同、宣府大規模收購羊毛,倒讓楊嗣昌眼前一亮,有點醍醐灌頂的感覺。
在經濟利益的趨勢下,所謂的聯姻隻是笑話,這是千古不破的真理。
隻是,目前也就隻有林純鴻才能將收購羊毛變成不虧本的買賣,別人也模仿不來。更何況,通過這條路必然需要數十年的時間,方才有決定性的作用,楊嗣昌哪有這麽多時間等待?
楊嗣昌現在所能做的,隻能在剿滅境內的賊寇後,投入重金編練宣大邊軍,穩固宣大防線,讓皇太極不敢輕易跑到京師城下耀武揚威。
楊嗣昌長歎了一口氣,將思路從長遠規劃中轉回至眼前。
楊嗣昌從李紹翼的密信中,了解到林純鴻欲招降張獻忠、羅汝才,並準備將賊寇安置在洛南縣的事實。他一眼就看出了林純鴻欲將熊文燦推向前台,借此增強對朝廷政略影響力的打算。
林純鴻想把手伸入大明中樞,楊嗣昌雖從感情上無法接受,但從理智上出發,他反而有點期待。
楊嗣昌掌握朝廷大權之後,最為惱火的就是官僚事事推諉,辦事的能力沒有,扯皮的本事倒是一流。尤其是那幫言官,成天逮著人就罵,就如一幫蒼蠅一般,讓人恨不得一掌拍死。楊嗣昌雖不認同林純鴻設置官僚體係的理念,但這並不妨礙他羨慕林純鴻屬下能力出眾、士氣高昂。
要是能把這幫能人引入朝廷,倒也對朝廷不無裨益。
本來,在楊嗣昌的規劃之中,將女真人限製在遼東之後,接下來要解決的就是林純鴻。楊嗣昌對林純鴻實力的認知遠比其他朝臣清醒,知道要將林純鴻這個隱患徹底解決,不動刀兵乃上上之策。雖然楊嗣昌對解決林純鴻還未形成具體方略,但大致方向還是有的,就是讓荊州集團逐步融入大明的體係之中,納荊州的實力為朝廷所用。
讓林純鴻在朝廷有說話的權利,或者直接讓林純鴻在朝廷中任要職,也算得上有效的手段之一。
不過,引林純鴻屬下進入朝廷、或者直接讓林純鴻在朝中任職,楊嗣昌也就是想想而已,連一絲口風都不敢露出。楊嗣昌懷疑,隻要他稍稍透露出這個意思,言官和朝臣的口水非把他淹死不可。
的確,這幫言官和朝臣,甚至包括地方官僚在內,哪個不是寒窗苦讀多年,一路過關斬將考出來的?他們豈能容忍荊州這幫野路子出身的家夥搶走本就極度緊缺的要職?
這種情況下,讓出身於大明官僚體係內的熊文燦身居高位,倒不失為一條好路。
楊嗣昌並不反對親近荊州的熊文燦入閣,但是,受林純鴻挾製的熊文燦進入朝廷,顯然不在他的容忍範圍內。
楊嗣昌苦思應對之策,最終,他猛拍了一把案牘,決然道:“什麽狗屁籌碼,敲碎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