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查漏補缺
打到二零一三年,帕特裏奇就察覺到戰局不大對勁。
雖然奧康納高調聲明將把戰爭進行到底之後,承諾向前線增兵,不但會為作戰部隊補充兵力,還將增派作戰部隊,其中東北戰場將新增四個師,但是對帕特裏奇來說,這基本上一紙白條。
新增部隊最快也要第二季度才能到達,而且肯定是國民警衛隊。
這樣的部隊,能夠上戰場嗎?在阿富汗剿匪還差不多,在正規戰場上與鬥誌昂揚的中**隊作戰,國民警衛隊還差得遠呢。
最重要的是,等到第二季度,戰場局勢早就變樣了。
別說美韓聯軍已經不占優勢的東北戰場,就算在東南戰場上,局勢也不容樂觀。按照最初製訂的計劃,應該在十二月初發動進攻。這個時候,中國江南地區的氣溫還不是很冷,對進攻一方比較有利。結果拖到十二月底,等到大部隊登上中國大陸的時候,已經是新的一年了。
僅僅是氣溫變化,就給美軍製造了不少麻煩。
雖然江南的冬天不像北方那麽寒冷,但是在沿海地區,濕度較大,又有海風,冷起來那才叫刺骨。
過低的氣溫還對道路交通產生了影響。
中國南方的公路都沒有針對寒冷天氣做特殊處理,到了冬季非常容易結冰,特別是雨雪天氣之後,公路交通癱瘓是經常的事。
受此影響,帕特裏奇不得不把登陸地點選擇在距離寧波非常近的地方。
縮短部隊上岸後的突擊距離,才能有效降低後勤保障的壓力,也才能讓部隊免於在寒風中受凍。
至於進攻作戰,自然是以占領寧波為主。
帕特裏奇也沒有更好的選擇,浙江沿海地區,到處都是人口在一百萬左右的大城市,不管向哪進攻,都得投入足夠多的作戰部隊。
以攻占寧波來說,至少需要兩個陸戰師,而且隻能保證占領鎮海與北侖,要想占領整個寧波,還得投入一到兩個陸軍師。這麽多的作戰部隊,需要大量的作戰物資,僅靠兩棲艦隊的投送能力,顯然無法滿足要求。
受此影響,帕特裏奇必須首先攻占寧波,特別是鎮海與北侖。
隻有占領了港口,才能解決後勤問題,大部隊的作戰行動才能得到保證。
這一點,與七十年前的諾曼底登陸如出一轍。當時盟軍搶灘成功後,首先攻打的也是加萊港,然後才向內陸推進。
戰略上缺乏靈活性,戰術上就沒有創新可言。
不管帕特裏奇是否願意,美軍都得在寧波消耗大量時間。即便能夠如願以償的占領這座浙江最大的港口城市,也很難順利攻占杭州。
向上海進軍,那更是非常久遠的事情了。
顯然,這與帕特裏奇預料的戰局發展截然相反。按照他的設想,部隊上岸之後,應該在一個月內打下杭州,三個月內攻占上海。隻有這樣,才能讓八個美軍師迅速展開,發起全麵進攻。
以目前的形勢,能在一個月內打下寧波就不錯了。
戰役計劃總體延遲一個階段,意味著更大的戰鬥消耗與作戰傷亡。
隻不過,這還不是帕特裏奇最擔心的地方。
在他看來,東北方向上潛在的危險才是最大的威脅。不管怎麽說,在東南方向上,美台聯軍的優勢非常明顯,就算開局不利,也能按部就班的發起進攻,中**隊很難通過一兩次戰役扭轉局麵。
東北戰場上,就不是這麽回事了。
隨著美韓聯軍退守鴨綠江口,中**隊已經在東北戰場上扭轉了局麵,至少掌握了局部地區的戰爭主動權。從兵力上看,雖然中**隊仍然隻有六個主力集團軍,但是新增了十個新編集團軍,還有數以百萬計的民兵。把這些加起來,隻要能夠解決物資問題,中**隊就有能力發起反擊。
最讓帕特裏奇擔心的,還是東北戰場上拉得太開的戰線。
從遼東半島的莊河到圖們江口,戰線長度超過兩千公裏,而在這條戰線上,隻有三個美軍師與三個韓軍集團軍。
雖然兵力規模很龐大,超過一百萬,算上部署在朝鮮境內的二線部隊,沒有兩百萬都有一百八十萬,但是真正能打的,也就隻有三個美軍師與幾個韓軍主力師,不到二十萬人。要用這麽點人守住兩千多公裏的戰線,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防線上漏洞百出,中**隊必然趁機發起反擊。
這一猜測很快就得到證實,進入二零一三年,中國當局就在向東北地區運送物資,羅耀武也在前線動員了六個主力集團軍與十個新編集團軍,甚至還在靠近前線的地區組建了三個民兵縱隊。
三股力量加起來,少說也有一百萬。
動員如此多的兵力,隻能說明,羅耀武正在策劃進攻。
帕特裏奇立即聯想到了東南方向上的戰鬥,隨即意識到,如果羅耀武在東北方向上發起反擊,肯定是在為東南方向上的陳必時緩解壓力。
果真這麽簡單嗎?
帕特裏奇並不懷疑羅耀武與陳必時的關係,至少情報部門已經證實,沒有陳必時,就沒有現在的羅耀武。
問題是,羅耀武真會為了個人感情讓上百萬軍人浴血奮戰?
顯然不可能,羅耀武真要是這樣的人,就不會得到陳必時的重用,也不可能成為力挽狂瀾的軍區大員。
替陳必時解圍隻是借口,羅耀武真正的目的是要扭轉東北戰局。
他肯定會發起進攻,而且是勢不可擋的進攻。
那麽,羅耀武會選擇在哪著手呢?
丹東或者莊河?
帕特裏奇首先排除了這種可能。美軍已經修複了丹東、東港與莊河三座港口,物資供給不再是問題。對於火力強大的美軍來說,隻要物資保證不成問題,防線就固若金湯。加上朝鮮境內的機場與空軍基地大多已經投入使用,美軍戰鬥機的出動率有了保證,中**隊更別想在西線上取得突破。
不是西線,就隻能是東線!
在東線活動的,正是韓軍d集團軍。
在韓軍四個靠前部署的主力集團軍中,d集團軍最後成立,但是規模最大,還擁有幾支主力部隊。因為一直在朝鮮東北部的兩江道與鹹鏡北道活動,對付殘餘的朝鮮人民軍,所以d集團軍的損失並不大,戰鬥力較為完備。
這個獨當一麵的韓軍集團軍至少有三十萬人馬。
當然,這算上了在前線整編的朝鮮偽軍,韓軍隻有二十萬。
即便如此,這仍然是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不然羅耀武不會一直把第十六集團軍留在吉林,即便在圍殲c集團軍的戰鬥中,該集團軍也沒有參戰。
羅耀武盯上了d集團軍,麻煩就大了。
暫且不說d集團軍會不會像c集團軍那樣迅速崩潰,東西兩條戰線間接近一千公裏的防禦空隙就足夠致命。
隻要羅耀武肯打,就能找到機會。
問題是,如何才能保住d集團軍?
把主力向東移動?帕特裏奇根本沒有考慮這個問題。
雖然在東北戰場上,美韓聯軍暫時處於防守階段,但是帕特裏奇並沒放棄進攻打算,他也知道,隻要東南戰場上打開局麵,隨著總統承諾的援軍到達,美韓聯軍肯定會在東北戰場上發起進攻。
到時候,還得依靠鴨綠江口與遼東半島上的港口。
如果此時把主力向東移動,隻能使西線防禦空虛。對羅耀武來說,這就是打回丹東與莊河的最佳機會。
帕特裏奇已經在之前的戰鬥中吃過這樣的虧,肯定不會再次上當。
主力不能東移,就隻能讓d集團軍向西運動。
問題是,這也不大現實。d集團軍負責了約占朝鮮國土麵積三分之一的東北部地區,如果把d集團往西挪動,別說中**隊跨過圖們江,就連盤踞在蓋馬高原上的朝鮮人民軍殘餘部隊也會趁機而東。
東線一亂,西線進攻也會受到影響。
羅耀武自然不會放過這麽好的機會,肯定會大舉進攻,在d集團軍向西運動的時候將其殲滅。
困守一隅,d集團軍還有點希望。
與中**隊打運動戰,d集團軍恐怕會死得很難看。
兩條戰線上的主力部隊都不能隨意調動,就隻能抽調二線部隊填補中間的空白區。
一月五日,帕特裏奇給黃真尹下達了命令,讓他將部署在平壤的e集團軍與f集團軍派往慈江道,在鴨綠江南岸部署縱深防區。
顯然,這是兩個二線集團軍。
e集團軍隻有十一萬人馬,f集團軍稍微好一點,有十三萬人馬,加上來與一個主力集團軍差不多。問題是,這兩個集團軍的官兵素質都不怎麽樣,而且裝備問題比較突出,戰鬥力肯定高不到哪裏去。
帕特裏奇也沒有指望韓軍二線部隊能夠擋住中國的虎狼之師,隻是希望在中**隊發起進攻的時候,能夠為美韓聯軍的主力部隊爭取到一點時間。
可惜的是,這個時候已經是一月五日了。
黃真尹在當天就下達了調動命令,可是直到一月六日上午,主力部署在順川的e集團軍才向北運動。又過了幾個小時,到六日下午,駐紮在平壤的f集團軍才開拔。因為缺乏交通設備,所以這兩個集團軍的行軍速度都不快。
即便一切順利,e集團軍要隻能在一月七日上午到達鴨綠江南岸。
這個時候,恐怕羅耀武已經下達了進攻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