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不得不攻
A集團軍的整編工作在一月十日就全部完成了,C集團軍與D集團軍的整編工作也在一月中旬先後完成。到一月二十日,帕特裏奇有四個集團軍可以調動,而且其中包括了戰鬥力非常強大的A集團軍與B集團軍。
如果由帕特裏奇選擇的話,他會給E集團軍更多的時間。
不管怎麽說,攻打北京的作戰行動必然會對天津的戰鬥產生影響,特別是在支援力量方麵,隨著美日聯軍將重點轉向北京,能夠為E集團軍提供的空中支援與炮火支援都會大大減少。
還得考慮東北軍對美日聯軍攻打北京做出的反應。
別的不說,中國空軍已經在此之前得到了充足的休整機會。事實上,在美日聯軍攻入天津主城區之後,中國空軍的作戰出動數量就降低了許多。這也可以理解,在城市戰中,美日聯軍的空中優勢沒有太大的用武之地,而中國空軍又缺乏對地打擊能力。在美日聯軍把空中打擊的重點轉向東北軍的後勤保障體係之後,中國空軍也調整了作戰部署,用更多的力量來保衛補給線。如此一來,中國空軍就主要在己方的防空區域內作戰,得到了地麵防空部隊的有力支持,不但不需要出動太多的作戰飛機,戰鬥損失也大大降低。
想都不用想就能知道,中國空軍肯定在為保衛北京做準備。
隻要美日聯軍攻打北京,中國空軍就將全力以赴的投入戰鬥,不惜代價的阻擊美日聯軍的進攻行動。
要知道,此時的中國空軍到底有多強的戰鬥力,連帕特裏奇心裏也沒底。
按照送到聯軍司令部的情報,到一月初,中國空軍部署在北方戰場上的作戰飛機將近兩千架,其中至少有八百架是能夠與F-22A匹敵的J-20,除掉一百多架支援飛機,剩下的全是J-第三代戰鬥機。從作戰力量上看,J-20機群並沒得到增強。兩個月前,中國空軍在北方戰場上的J-20就超過了五百架。問題是,J-10與J-11機群的規模幾乎擴大了兩倍。
對這一現象,美國的情報機構給出了一個較為合理的解釋,即J-20主要在成都與西安生產,這兩地的飛機製造廠都由中國中央政府掌握,在發表了《權利宣言》之後,北京當局與中央政府的關係已經非常緊張,所以分配給北方戰區的J-20大大減少,並沒有之前預料的那麽多。
問題是,帕特裏奇卻不這麽看。
從規模上來講,隻要能夠合理使用,八百架J-20足以挑戰美日聯軍的製空權。更重要的是,北方戰區的範圍非常有限,除掉美日聯軍的占領區,隻剩下了河北、山西與山東的部分地區,而鄰近地區都歸屬於其他戰區。受此影響,能夠部署在北方戰區的作戰飛機肯定非常有限。在確保擁有足夠的製空戰鬥機之後,羅耀武沒有讓空軍繼續加強製空力量,而是增加了第三代戰鬥機的部署數量,擺明了就是想要在對地打擊上做文章。
要知道,在實戰中,J-第三代戰鬥機,幾乎隻能用來執行對地打擊任務。
在F-35大量服役之前,中國空軍還能用J-第三代戰鬥機,隨著美日聯軍逐漸淘汰了第三代戰鬥機,由F-35配合F-22A作戰,J-10與J-11在製空作戰中的價值就大打折扣了。
不是說,J-10與J-11在空戰中打不過F-35。
主要就是,F-35很少用來執行空戰任務,而且在執行較為危險的轟炸任務時,F-35隻用內部彈艙攜帶彈藥,不會使用外部掛架,隱身能力較為突出,而J-10與J-11所配備的火控雷達幾乎無法發現這種戰鬥機。即便在格鬥空戰中,F-35不是J-10與J-11的對手,但是在沒有可能交戰的情況下,J-10與J-11的格鬥能力再強,也沒有用。即便在某些時候,美日聯軍得用F-35執行空戰任務,也會盡量避免格鬥,主要用中程空對空導彈,在視距外發起攻擊。
當然,隨著J-20大量服役,J-10與J-11也陸續退出了空戰舞台。
由此可見,東北軍一直在為保衛北京做準備,而中國空軍肯定會在必要的時候,讓美日聯軍大吃一驚。
帕特裏奇甚至有理由相信,隻要中國空軍能夠奪得局部地區的製空權,羅耀武就會改變隻守不攻的戰術,在時機成熟的時候,發動一場大規模反擊戰役,徹底擊敗美日聯軍,取得北京保衛戰的勝利。
這個時機,就在美日聯軍向北京進軍之後。
隻要美日聯軍在攻打北京的時候遇到了麻煩,又沒能打下天津,羅耀武就會讓在天津堅守的東北軍首先發起反擊,牽製住美日聯軍的主力部隊,甚至讓帕特裏奇不得不把為攻打北京準備的預備隊派往天津,隨後東北軍就會在北京發起反擊,利用美日聯軍兵力不足,又沒有預備隊的有利局麵,一舉殲滅北上的美日聯軍。
對此,帕特裏奇堅信不移。
原因很簡單,如果讓他來指揮東北軍,就會采用這一戰術。
更重要的是,打到現在為止,東北軍都沒有發起過像樣的反擊行動,即便第二十六集團軍在保衛天津時的那場反擊戰,也沒有形成規模,對美日聯軍的打擊並不嚴重,至少沒有造成多大傷亡。
從軍事上講,最有效的解決辦法就是在攻打北京之前占領天津,消除後顧之憂。
事實上,這也正是帕特裏奇一慣堅持的進攻戰術,不然他也不會在天津戰場上陸續投入四個集團軍的龐大兵力。
問題是,從軍事上講,根本不可能在短期內打下天津。
雖然E集團軍在戰場上的表現遠遠超過了C集團軍與D集團軍,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離占領天津還有很大一段距離,而且戰鬥越打越艱難,東北軍的防禦戰術也得到完善,就連E集團軍的司令官都不知道能在什麽時候打下天津。
毫無疑問,帕特裏奇等不起。
準確的說,是美國與日本當局等不起。
如果從美日聯軍進攻華北的時候算起的話,攻打北京的時間從二零一四年七月份一直拖到了二零一五年的一月份,延遲了半年,仍然沒有定數。別說是美日兩國的政客,就連加布裏埃爾也非常惱火。
要知道,加布裏埃爾每天都會收到一份包括了傷亡數字與作戰消耗的戰鬥報告。
拿著這些報告,他還得向白宮、以及國會戰爭委員會的議員解釋,為什麽在付出了如此巨大的傷亡、消耗了如此巨大的物資之後,仍然沒有能夠打下北京。雖然加布裏埃爾也非常清楚,帕特裏奇盡了全力,而且沒有人能比帕特裏奇做得更出色,但是在麵對政客時,加布裏埃爾不但不可能說得這麽直接,還得替帕特裏奇承擔壓力,不能讓國內的政治傾向,影響到美軍的作戰行動。
加布裏埃爾的要求也不高,那就是別再耽擱時間了。
毫無疑問,對帕特裏奇來說,最不能失去的就是加布裏埃爾的全力支持。
從某種意義上講,帕特裏奇能有如今的成就,與加布裏埃爾的全力支持密不可分。作為一個較為純粹的軍人,帕特裏奇要想在美軍高層中站穩腳跟,並且繼續以聯軍司令官的身份指揮作戰行動,就得與加布裏埃爾搞好關係。說得直接一點,麵對總統的時候,帕特裏奇可以拿出一大堆的理由,讓總統相信,戰場不是國會。可是在麵對加布裏埃爾的時候,帕特裏奇隻能盡量滿足參聯會主席的要求。
在加布裏埃爾的一再催促之下,帕特裏奇不得不考慮在打下天津之前進攻北京。
當然,早在一個月前,帕特裏奇就在考慮這個問題,不然不會急著整編A集團軍,並且在E集團軍上場之後,把C集團軍與D集團軍撤回來。
不可否認,算上B集團軍的話,美日聯軍的四個集團軍有著非常強大的戰鬥力。
要知道,在攻打南京的時候,美台聯軍也就出動了兩個集團軍。
隻不過,對攻打北京來說,四個集團軍並不顯得多。平心而論的話,這點兵力還讓帕特裏奇有種捉襟見肘的感覺。
兵力不足,就隻能在戰術上想辦法。
正如羅耀武所擔心的那樣,帕特裏奇首先想到的就是避免城市戰,盡量在北京與天津之間的開闊地區殲滅東北軍的有生力量,特別是守衛北京南大門的第十六集團軍與第四十集團軍。如果能夠迫使羅耀武增派主力部隊,比如將充當預備隊的第二十七集團軍派過來,還能為B集團軍在北麵發起進攻創造有利條件。
想法雖好,可是要真正達到這個目的,卻不那麽容易。
不管怎麽說,羅耀武可不比帕特裏奇差。如果兩人換個位置的話,恐怕羅耀武早就指揮美日聯軍攻入北京了。
事實上,東北軍的部署也證明了這一點,羅耀武並不打算與帕特裏奇到郊外爭長短。
受此影響,帕特裏奇不得不尋求其他有效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