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四零章 玩笑一般的定型(上)

哦哦,原來是這麽回事,張嵐點點頭,明白了:忙活了一回,反正都是要搞,那就搞大點唄。自己手中最不缺的,就是飛機設計當中的技術,既然如此,那自己還有什麽好擔心的?步子就算是邁的大一點也沒有什麽關係嘛!

“這個,飛機用的各種複合材料和合金這一塊沒有問題吧?”張嵐撓撓頭,材料問題可是個大問題,“我指的是量產。”

問完馬上覺得自己問的這話很明顯的多餘:材料問題?這才多大點事啊,有柱子哥天哥他們一幫人在,這個東西會成為飛機製造的難題嗎?與其擔心這個問題,還不如擔心屆時飛機上麵的各種零部件的加工精度問題來的更實在一些——更不要說這麽些年的技術積累下來,一個個的研究機構不停的設立,可並不是擺在那裏好看的。

嗯嗯,要是有大規模低成本提煉鈦的技術就好了,反正地球上鈦的含量相當的高,唯一的問題就是提煉困難,隻要能夠大規模提煉,價格自然就下來了。某無恥的混蛋相當的貪心不足。

顯然,對這個問題小晨曦也知道該怎麽表示,小丫頭搖頭笑笑,沒有回答這個問題,“先說說你的要求吧?你打算將這款直升機設計成什麽樣子的?”

“當然是傾轉旋翼機!”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張嵐絲毫沒有任何的猶豫:這個問題可是已經考慮了很久的來著,對於下一步的飛機生產計劃,這廝早就做好了打算。

現在世界上流行的直升機設計方式大體上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傳統的單旋翼加尾槳的布局方式,另外一種則是雙旋翼布局,雙旋翼布局的方式目前有三種:縱列式雙旋翼、橫列式雙旋翼和共軸雙旋翼。

這幾種氣動布局算得上是各有特色,傳統設計當然有傳統設計的好處,現有世界上起飛重量最大的直升機,像是美國人的CH—53E“超級種馬”重型直升機、老毛子的米—26“光環”超級重型直升機這兩款世界最著名的兩款重型直升機,全都是采用的傳統單旋翼氣動布局結構。原因無他,這種氣動布局的技術最為成熟。

但是單旋翼有單旋翼的好處,自然也有壞處,最起碼隨著直升機噸位的提升,直升機的主旋翼的數量和長度則是呈直線增長的方式上升,比如米—26“光環”超級重型直升機的旋翼直徑就達到了驚人的32米,起降時掀起的氣流飛沙走石,不亞於一場狂風。

但是,世界上已經被製造出來的最大起飛重量的直升機偏偏是采用了橫列式雙旋翼結構的米V—12超級直升機,105噸的最大起飛重量並不是說著玩兒的,雖然這款技術驗證機有著駕駛不便、機動性差等各種毛病。

但這並不能造成對雙旋翼氣動布局直升機的不滿,這並不是這款飛機技術本身的毛病,米V—12直升機之所以沒有被當初的前蘇聯所采用,最根本的原因也不過是因受限於自己的技術條件,當初前蘇聯在橫列式雙旋翼直升機的技術方麵也不夠先進而已,否則為什麽基本上和老毛子的米V—12橫列式雙旋翼直升機處於同一時期的美國人的CH—47“支奴幹”橫列式雙旋翼直升機偏偏就能夠在世界直升機舞台上大放異彩?

還有一點讓人很鬧心:盡管諸如米—26“光環”超級重型直升機之類的超級猛機的載重量已經可以和C—130“大力神”之類的中型戰術運輸機的運輸能力相當,但它們滿載時不到300公裏的最大巡航速度和不到1000公裏的最大航程實在是很讓人頭疼:要是這些家夥的速度能夠再快一點、航程能夠再遠一些的話就好了。

傳統的直升機的航程和航速這一點讓各國的軍方大為撓頭,解決辦法由沒有?當然有!什麽?那自然是類似於美國人剛剛研究成功沒有多久的V—22“魚鷹”傾轉旋翼機,這種全新結構的直升機,既能夠像直升機那樣垂直起降,也能夠像是固定翼飛機那樣以較高的速度飛行,獲得較大的航程和較高的飛行速度。

相對於傳統直升機來說,V—22“魚鷹”傾轉旋翼機那幾乎和C—130“大力神”中性戰術運輸機差不多的速度和相差不遠的航程,實在是讓美**方在看到它缺點的同時還愛的死去活來。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傾轉旋翼機其實已經突破了傳統直升機的範疇,可以看做是傳統旋翼式直升機和固定翼飛機的混合體,雖然這種全新結構的直升機現在還毛病多多,但這幾乎是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多功能直升機的發展趨勢,這種比傳統直升機的速度快了一倍、航程至少是他們的4——5倍的全新結構的直升機,對於直升機來說幾乎是**性的。

唯一的問題就是這種結構實在是太過於複雜,哪怕是世界上技術和科技最先進的老美也沒有完全搞定,但這點對於小晨曦她們來說絲毫不成為問題。

“傾轉旋翼機?類似於美國人的V—22那種的傾轉旋翼機嗎?”小晨曦扭頭問道,臉上的墨鏡和白皙的臉龐在太陽下晃的張嵐一陣眼暈,“這倒是挺不錯的氣動結構。”

雖然這種結構小晨曦依舊不怎麽能夠看得上眼,可結合地球上現有的技術水平來說,這種結構已經是相當的令人滿意了,甚至在優化一下機翼的設計方式和加裝裝甲之後,作為戰場強擊機來使用都有了資格,反正強擊機一般也不需要飛行的太快不是?隻要載彈量大、皮糙肉厚就行。

“隻是我覺得V—22的旋翼太長了些,如果方便使用安—70運輸機上麵的那種漿扇發動機就好了,問題是漿扇發動機上麵的那個對轉槳扇能夠滿足直升機垂直起降時升力的要求嗎?”正在盤算著這一切的小晨曦沒有注意到張嵐的豬哥樣,懶洋洋的征詢著張嵐的意見。

V—22“魚鷹”傾轉旋翼機上麵使用的的渦輪風扇發動機的槳葉直徑是11.58米,而安—70運輸機的對轉槳扇的直徑隻有4.49米,雖然漿扇發動機的推進效率更高,可張嵐還是有點兒懷疑:還從來沒有見過那款飛機采用漿扇發動機呢。

話說回來,這並不是張嵐對漿扇發動機的先進性的懷疑,世界上還真沒有哪款量產的飛機是采用漿扇發動機的,如果自己這次采用了漿扇發動機,可也算的上是開了先河了,之所以有這麽一問,純粹是因為張嵐這小混蛋並不是飛機設計人員,直觀的將自己看到直升機那碩大的旋翼所提供的升力與漿扇發動機所提供的升力進行本能的對比:這兩者之間提供的勝利能畫上等號嗎?

這混蛋卻忘記了,安—70運輸機上麵使用的漿扇發動機可是有14片槳葉的來著,槳葉的形狀也是能夠最大發揮出槳葉性能的大翼麵大傾角槳葉,同傳統直升機那長長的主旋翼相比,提供的升力其實差不到哪裏去,世界上沒有用漿扇發動機的飛機,不是這種發動機不好,實在是受限於這種類型的發動機的技術。

這件事對張嵐來說算得上是重生以來在技術上遇到的最大的挑戰了,以前自己要做的東西總是有例子可循,這次可是實實在在的自己從頭開始了。

“漿扇發動機?”小晨曦一愣,“你打算要搞一款多大載重量的傾轉旋翼機?不過話說回來,漿扇發動機的推進效率確實是比傳統的渦輪軸發動機和渦輪螺旋槳發動機的效率要高出一大截。”

“和美國人的V—22差不多載重量的吧?”張嵐的要求並不高,這廝砸吧砸吧嘴,一副我很低調的模樣,“略略大一點也可以,步子邁的太大了,我還有些擔心別人還有點接受不了,懷疑咱們產品的質量。”

這話是真的,直升機的載重量並不是簡單的將發動機的數量進行增加,這涉及到一係列的問題,是一項係統的工程,隨著載重量的提成,研製難度也是呈幾何上升。要不然為什麽國內掌握了運八重型運輸機的技術這麽多年了,可為什麽一直造不出自己的最大起飛重量超過100噸的大型飛機?

“10噸左右的載重量嗎?”小晨曦點點頭,喃喃的盤算了一下,“那就是相當於是中型運輸機了,和V—22、黑鷹以及米—171基本上處於同一檔次的了。這樣的中型直升機的用途確實是最廣泛的。”

這是當然,曆數世界上各種各樣的直升機,在用途上,這種中型直升機的用途廣泛,涵蓋了高原運輸、救生、海洋監測、應急搶險、森林防火以及軍事特種作戰等等各個方麵。不僅國外如此,國內裝備的最多的也是直八、米—17和米—171這類中型直升機,海航方麵使用直九輕型直升機,那是實在沒有辦法。

“技術上沒有什麽問題,”仔細計算了一下,小晨曦終於點點頭,“噸位不大,兩台旋翼直徑4米對轉漿扇發動機所提供的升力足夠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