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章 覺悟(三)

傳聞如來佛祖在菩提樹下頓悟,明上下浮屠之法,成就真佛,靠的就是開悟明心。 而開悟明心首先就要知世間因果,然後才能尋解因果之法,直至解脫生死。這一超脫大道被佛祖歸結為四聖諦,即苦、集、滅、道四諦。

苦諦便是這世間的苦果;苦果無處不在,無人能夠避免。

而之所以有苦果便是業的根源,什麽是業?愛恨情仇等等,甚至連父母之情俱都是業,所以才有了諸多苦果。這便是集諦。

要想解除苦果,便要滅愛恨情仇,當沒有這些牽絆之時,也就沒有苦果,於是就有有了滅諦。

如何才能把五念全消、五音隔絕,尋找到一個真正能夠超脫生死的方法,這便是道諦。

明因果,尋解脫之法,如來佛祖根據四聖諦,又得出了上下浮屠兩種道諦。

下浮屠法,唯我之法,我欲我想,我作我為,無牽無掛,無礙無傷。旁人的痛苦於我何幹?於是七情斷絕,便是親如父母兄弟也不過是業報一場,不能亂我一心。當心中隻有自己時,自然不會為萬事瑣心,得清淨自在而超脫生死。

上浮屠法,無我之法,我念眾生,眾生卻不必念我,慈悲為懷,渡己渡人。世間苦痛感同身受,眾生之樂而我樂,眾生之哭而我哭,一草一木,俱我所思。當我的苦痛不在於‘我’,在眾生時,‘我’已成空,自然就達到了忘我無憂的大自在境界,‘我’即成佛,一樣的清淨自在而超脫生死。

下浮屠法,對人無情,對己有情;上浮屠法,對人有情,對己無情。下浮屠法若在人世,殺戮橫行,能有幾人成佛?上浮屠法若在地獄,則惡者愈惡,佛法再慈悲也不能感化極惡之人。故此佛祖才把二者一在陽世,一在陰間。

墜地獄者都是罪孽深重之人,花言巧語、讒言獻媚、奸詐使滑等盡而有之,隻有得下浮屠之人,才能唯我不變,施展大神通送其入輪回,贖前孽,解脫因果。地藏王之入地獄,正是為此。

可惜陽世也有墮落之時,當正道不彰,醜惡橫行,慈悲之心再盛也無用,佛法消沉,高僧避世,這便是末法時期。此時陽世即地獄,唯下浮屠法可救,故此佛祖在陽世涅槃之時,點地藏王為佛滅之日的佛門之首,借其手再鑄人間,直至未來佛出世。

少司命當初說佛祖藏私,故意把上下浮屠分傳不同弟子,怕人超過了他,還真是冤枉了佛祖,隻因這根本就是不同本心的佛法,除他自己外非一人能夠兼得。

興亡總在交替之間,輪回亦是如此,人世有明就有暗,暗到極處即為明,明到極時就為暗,唯輪回永恒不變。

方仲隻是聽通悔大師訴說過佛滅之日和未來佛之事,而通慈大師不辭辛苦到這八方幽都來看這菩提樹,便是擔心如今這陽世已到了佛滅之日,而未來佛卻遲遲未出,想要一探究竟。畢竟傳聞未來佛也是隻有在菩提樹下頓悟過的人才有此資格結束這一輪回,重新宣揚佛法,勸化世人以慈悲之心待人。

方仲盤坐在菩提樹下,偷眼向四周一瞧,除了隨五位靈女而來的僧人之外,並無其他人等,而通慈大師和智真、智淨這次也未混入隨駕的僧人之中,不知他們去了哪裏。他又未習過佛法,不知在菩提樹下要頓悟些什麽,隻知此樹自有一股神秘莫測之力,讓靠近它的人心靜神馳,忍不住要入夢沉睡。

敵不科仇方艘恨陌鬧地技

敵不科仇方艘恨陌鬧地技

方仲坐著沒有動,毫無起來的意思。

圍做在菩提樹四周的僧人不久之後便全都處於冥想之中,周圍一片寂靜,連同台上的五位靈女也都盤膝而坐,一動不動。

方仲除了運功打坐無事可做,他正百無聊賴之時,耳邊傳來一句幽幽聲音道:“昨晚的傷不要緊吧?”

這聲音如此熟悉,方仲立刻便明白了這是大慧心佛母所發,但她明明已經走了,怎麽就如同在耳邊說話一樣。

“你朝右邊看過來,不用擔心,這些人都已入夢,不在其中經曆一番過去現在和未來,是不會醒的。本來你也應該沉睡下去,被我用一滴明清水阻止了你入夢而已。”

方仲心道怪不得自己受了傷還依舊毫無倦意,原來是她在搞鬼。方仲望右邊一看,那裏是一座佛殿,殿分兩層,下層是無數神佛金身,上層是一座開窗的閣樓。此刻的閣樓之上,一條人影正打開天窗,半個身子依偎在窗台之上,臉露笑意,正凝神看著自己。

方仲坐著沒有動,毫無起來的意思。

大慧心佛母的聲音又在方仲耳邊響起道:“你在怪我?為什麽不過來聽我解釋一下呢?”

方仲心道自己真要去見她,隻怕會如央宗所說,把小命也丟掉,雖然這大慧心佛母的確美得讓人動心,但和自己的命比起來,還是後者更寶貴一些。

見方仲始終不答,大慧心佛母絲毫也不生氣,依舊有一句沒一句的說道:“靈女在這裏入定頓悟需要一日一夜的時間,我守這白天,而黑夜便是大至善佛母了,你如果還想要偷一支菩提樹枝幹回去,隻怕隻有在我守護的這段時間才可以做到,而我為了你,卻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

大慧心佛母以菩提樹作餌,方仲真的有些坐不住了。

後仇地遠情艘學接冷察顯太

如果大慧心佛母不計較,而菩提樹就在眼前,取一截枝幹下來實在是容易之極的事。方仲走這麽遠的路來,不就是為了菩提樹麽。

方仲緩緩站起身來,他周圍坐著的僧人果然都一動不動,如泥雕木塑一般。雖然這場地四周看不見人影,但方仲知道不可能隻有大慧心佛母一個人守在這裏,說不定其餘殿內都有人守把,隻是這些人對外不對內,把注意力都放在防範外人進入菩提樹的範圍之內,而不是阻止已經進入菩提樹樹冠之下的人出去。

放在向右側的佛殿走去,那裏也有一個寬廣的台階可以順階而上,進入佛殿裏麵。這佛殿幾乎沒有大門,一上台階便可看到佛殿內供奉的諸多佛像,除了幾座大一些的佛像外,下麵又有諸多的小佛像,表情各異,姿勢千奇百怪,且都雕刻的栩栩如生。尤其是其中一座佛像,大肚腰圓,笑容滿臉,看起來十分眼熟。

方仲在佛像前經過時,忽地靈光一閃,又扭頭向那尊笑臉佛像看去,隻間此佛像姿勢絲毫未動,但翻白的眼神卻有一絲餘光閃過。方仲立定腳步,向這尊佛像的兩旁一看,見兩邊是兩個低垂著頭沉思的小佛,法冠壓得極低,連麵貌都被遮住。

方仲微微一笑道:“好一個烏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