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澤兵團,兵團長官部行營駐地。

“報告!”衛兵在帥帳門口,大聲報告道。

“進.....”林遠青正在帥帳之內和李文傑、胡長川、吳慶元等人,圍著巨大的沙盤,研究著西澤兵團的下一步作戰計劃。

“大人,西澤港方麵的信函到了。”衛兵隨即將剛剛送達的信函雙手呈上。

林遠青隨即打開信函,仔細查看了起來。

“好啊!援軍竟然比我們預計的時間,提前了半個多月便到達西澤港了!”林遠青興奮的揚起手中的信件,開口說道:“這一次,除了陸戰第十二步兵旅之外,還有海戰部的一支水師陸戰隊。”

“這麽說,我們的武器裝備也都到達西澤港了?”胡長川等人也充滿了振奮之色。

盼星星盼月亮......現在終於把援軍和最新的火器裝備給盼來啦!

按照林遠青的請求,這一次從離州方麵跟隨複國軍第七艦隊運達的火器裝備,除了三萬五千支鷹火槍之外,還有兩千門輕型豹蹲炮。

這種體積小、重量輕、方便機動的豹蹲炮,最適合山地作戰,可以說是火器之中的山地戰利器.........

所以,林遠青特意請求複國軍統戰部,盡可能多的為他們調撥過來一批豹蹲炮,以便於為接下來收複崎州行省的戰役減少阻力。

葬鷹口沼澤區已經被林遠青列為了禁地......重新製定的作戰計劃,是要直接繞行遠路,通過崎嶇的山路,向崎州行省的軍事要地匯州城進發。

近段時間以來,林遠青帶著一眾兵團參佐軍官,天天進行戰棋推演,更改作戰計劃。

而另一邊,西澤兵團參謀長謝明武,則帶著新招募的三萬名新兵,正在沒日沒夜的進行操練,以期在援軍到達之前,形成戰鬥力......

帝國曆649年8月28日。

負責增援西澤兵團的援軍部隊登陸西澤港。

9月16日。

得到補充的西澤兵團主力,陳兵西川行省與崎州行省交界處,準備重新對崎州行省發動攻勢。

而他們的對手,正是對山地作戰頗有研究的火族山地戰專家——南宮烈!

這也是為什麽南宮烈會被火都城方麵派到崎州行省的主要原因。(事實上,是南宮烈主動要求遠離火族本土,進駐這偏遠的崎州行省的......因為對山地作戰極為癡迷的南宮烈認為,崎州行省的特有地勢,正適合他更好的開展自己的山地戰研究與理論實踐。)

———————————————————————————————————————

另一邊。

在葬鷹口沼澤區損失了一萬餘名部族勇士的秋雲族,在秋雲王必勒格的鐵血手腕下,廢除了在秋雲族實行了幾百年的劃分製度,使得秋雲族的武裝力量立即達到了兩萬兩千餘人,

在人數上不減反增!(這也主要得益於秋雲族是崎州行省二十九部族之中,人口最多的部族.....)

雖然,戰鬥力是無法比擬以前單獨由戰士階級組成的守護力量,可架不住數量上的優勢啊!

所以,秋雲族的這次生死危機,也就迎刃而解了。

黑木族與冬霧族還專門派了使者,前來查探虛實.....最後看到兵強馬壯的秋雲族武裝,隻得悻悻而歸了.......

而隨著秋雲族在葬鷹口重創複國軍西澤兵團的消息一經傳開,立即被火族方麵當作了一次經典戰例上報給了火都城。(在南宮烈看來,用一萬餘秋雲族的山民武裝,竟然可以消滅近八萬裝備著大量火器的複國軍精銳部隊,這簡直就是個奇跡啊.......)

所以,火族方麵將葬鷹口事件稱之為葬鷹口大捷!

忽略秋雲族的內在原因。

這確實是一次堪稱“以少勝多”的大勝利。(雖然,進入葬鷹口的西澤兵團將士.....大部分是死於傷病與饑餓。)

因此,火族方麵為了鼓舞日益低迷的軍隊士氣......將葬鷹口之戰大肆宣揚,以鼓舞己方兵士的士氣。

秋雲王必勒格還被火族皇帝欽封為崎州行省二十九個部族王之首,等於直接承認了秋雲族在二十九部族之中的老大地位,以表彰秋雲族為赤焰帝國所做出的巨大貢獻。

另外,火都城方麵,還專門賞賜了一批數目不菲的金銀珠寶給作戰有功的秋雲族......這讓崎州行省其他二十八個部族大為眼紅!

在這種情況下,崎州行省的二十九部族順理成章的組成了一支抗敵聯軍。

由因禍得福的秋雲族帶頭,出兵一萬人,其他二十八部族出兵五萬人,組成了一支規模六萬人的部族聯軍,加入到了守衛崎州行省的火族大軍之中,統一由火族崎州將軍南宮烈指揮!

這些部族之所以會這麽賣力,一方麵是為了得到出手闊綽的火族皇帝的封賞;還有一個最主要的方麵,那就是:火族控製下的崎州行省,除了首府崎州城之外,其他的州縣已經全數分封給了二十九部族.....所以,歸根結底......他們等於是為了守住自己的地盤而參戰的。

因此,崎州行省的火族軍力便由三大部分組成:一、火族崎州將軍南宮烈的本部精銳戰兵兩萬;二、二十九部族組成的部族聯軍六萬;三、新鷹王國駐守崎州行省的守備隊約五萬六千人。

這些部隊,統一由南宮烈指揮。

也就是說......現在,南宮烈的麾下,共有十三萬六千餘人。

其中,戰鬥力最差,抵抗意誌也是最弱的,便是新鷹王國的那五萬六千餘地方守備隊。(新鷹王國駐守在這裏的當地守備部隊,絕大多數都是以前鷹揚帝國投降過來的雜牌部隊......)

這些人,不堪重用。

南宮烈也看的很明白......如果不是林遠青的西澤兵團在葬鷹口沼澤區大敗......恐怕,這些牆頭草很多都已經選擇直接“起義”了吧!

這些人,隻能在戰事進展順利的情況下用一用。

真正起到決定性作用的,還是自己手中的這兩萬火族精銳戰兵和崎州行省本地的這支為數六萬人的二十九部族聯軍。

甚至,部族聯軍的抵抗意誌和參戰熱情比南宮烈手中的本部人馬還要強烈。

一來,各部族對鷹揚帝國的仇視由來已久.....現在經過葬鷹口事件之後,雙方的關係更是達到了一種不可調和的地步。

二來,當然還是因為,他們是為了守護自己的地盤而戰。(南宮烈他們如果戰敗了,大不了可以退出崎州行省,一走了之......但是,這些紮根在這裏的部族,可就無路可退了!)

戰鬥力方麵,南宮烈對自己手中的這兩萬最擅長山地作戰的火族戰兵擁有絕對的自信。

而部族聯軍,單兵作戰與戰術配合上估計難以比擬南宮烈的正規山地作戰部隊.....可是,這支山民武裝的最大優勢在於,他們對崎州行省的地形無比熟悉,作戰能力自然也是不容小視的......

故此,對於複國軍來說,崎州行省注定將成為一根最難啃的硬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