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又一個裝聖母的機會
美國的太平洋鐵路是曆史上第一條橫跨北美大陸的鐵路。它全長3000多公裏,穿越了整個北美大陸,是世界上第一條跨洲鐵路。正是有了這條鐵路,美國廣袤的西部的開發才真正的成為了可能。沒有這條鐵路,西海岸的人員和物資,要前往東海岸,要麽就得在滿是馬匪和印第安人的大平原上乘坐馬車行進兩三千公裏,走上六七個月;要麽,就坐海船,因為當時還沒有巴拿馬運河,所以他們就隻能沿著美洲海岸南下,一直跑到南極附近,在一大群企鵝的圍觀下,繞過風波險惡的合恩角,再轉頭向北,如果你的運氣夠好,6個月之後,你就能到達美國東海岸了。
考慮到馬車的運力極其的有限,所以大宗物品的運輸,都必須走海路。這樣一來,就使得美國西部和東部之間的距離在實際上比美國和歐洲大陸的距離一樣的遙遠。也使得美國政府對於西部幾乎就沒有什麽太象樣的控製力。其實這一點,在後世的美國西部片裏麵就有所表現。在相當長的時間裏,西部就是混亂的代名詞。就連本來應該代表秩序的警長之類的,行事的方式也更像是混亂係的遊俠。這樣的區別進一步就形成了文化上的區別。嗯,經濟上相對獨立,文化上別具一格,這樣繼續下去,隻怕美國剛剛搞定了南方,就又要麵對西部的分裂了。
所以,修建這樣的一條鐵路,對於美國來說,的確可以稱得上“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但是另一方麵,這條鐵路,又是一條華人的血淚之路。當時,正在和南方打仗的美國政府絕對是沒有錢來建造這樣的一條長達三千公裏的鐵路。而西部當時還想當荒涼,私人一來投資不起這樣一條鐵路,二來單靠這條鐵路也不是很賺錢(至少是收回投資需要很長的時間)。所以,美國政府幹脆就就采用了捆綁外包的方式,來籌建這個鐵路。
美國政府宣布建造鐵路的公司,可以獲得體路沿線一百二十二米範圍內的土地的產權,以及沿線三十二公裏範圍內的礦產的開采權。這一下子,這條鐵路的吸引力立刻就上升了。更要命的是,為了激發修路的積極性,林肯政府想出了一個主意,他將這條鐵路分給兩個新建的公司——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和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然後開始出售股票募集資金。聯合太平洋鐵路從密西西比河往西邊修,中央太平洋公司從舊金山往東邊修。政府並沒有規定最後的匯合點,修到哪裏匯合了,那裏就是匯合點。顯然,誰修得快,誰獲得的利益就更多。
這麽一來,在修建這條鐵路時,基本的原則就變成了“百年大計,速度第一,質量第二,安全第三”了。最後這條原本預定要用十四年才能修通的鐵路在事實上隻用了七年就完成了。從地理上來說,中央太平洋公司天然的是吃虧的。因為他們的鐵路要翻越高峻的落基山脈。在工程上難度極大。為了加快速度,中央太平洋公司的總裁斯坦福,嗯,就是後來建立了斯坦福大學的那位大慈善家斯坦福,想出了引進華工來修建鐵路的想法。
“能修建萬裏長城的民族,也一定能修建鐵路。”在麵對別人的“華人也能修路”的質疑的時候,斯坦福是這樣說的。因為這句話,後世很多人都把斯坦福看成了一個對華友好的慈善家教育家。不過史高治在看這段故事的時候卻不是這樣想的。史高治在看曆史的時候,總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智慧生物的。在他看來,斯坦福選擇華工,除了華工確實勤勞之外,更大的原因無外乎這樣幾個:1、華工工價低,便宜。他們的工資隻需要給白人的三分之二就夠了,而且還不需要給他們買保險。2、華工的再多也沒人會在乎。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修路的速度越快越好,勞動強度越大越好。再加上惡劣的氣候,艱險的環境,工人不大批死亡都不符合生物學原則了。
參與太平洋鐵路建設的華工死了多少,由於資料不全(事實上,將華工視為一次性的消耗品的大亨們才懶得去記錄這些呢),現在已經不可考了。但僅僅千人以上死亡的事故就有過數次,至於過勞死什麽的,就更是無法統計。後世的“太平洋鐵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麵都有一具華工的屍首”的說法並不是無根據的誇張。
“該死的!我該怎麽處理這件事情?”史高治則穿越以來,第一次對自己的選擇感到了迷茫。他其實很清楚,在這樣的規則下,將華工作為一次性用品來消耗掉,是最符合經濟原則的選擇,能給參與者帶來最大化的利益。這是資本的大勢,在這個大勢頭麵前自己能幹什麽呢?
一直以來,史高治都是用看NPC的眼光,看出了自己的親人的人的。但是如今卻有一批NPC,頭上頂著華人的字樣跳到了遊戲裏。該怎麽辦呢?
上輩子的時候,史高治也不是什麽愛國者,不過,對於民族的樸素一點的情感還是有那麽一丁點的。比如說在玩諸如《帝國時代》這類的遊戲的時候,雖然並不見得會選中國,但是也不會把電腦控製的注定要被自己屠光的對手設置成中國。如今,在這個真實版的爭霸遊戲裏,卻出現了華人。而且還不是作為可以結盟的電腦控製玩家出現的,而是作為屬於蓋亞女神的羊群的身份出現的。要不要加入到這場資本的盛宴之中,要不要在這場盛宴中大殺那些叫做華人的兩腳羊,為自己的霸業的大廈上再添上一塊帶血的磚瓦?史高治第一次有那麽一點點的猶豫了。
不過,史高治很快就拿定主意了。不參加太平洋鐵路的盛宴?這怎麽可能?你想一想,鐵路經過了多少地方,在鐵路附近32公裏內又有多少的鐵礦、石油、煤炭?靠著對這些礦產未知的預知,在參與,甚至主導鐵路的建造的情況下,能夠獲得多少的利益?放棄了這樣的利益,史高治可就不是稍微有點糾結的問題了,而是要痛不欲生了。
那麽也像斯坦福那樣大肆使用華工,讓他們的屍體鋪滿大地?然後再讚揚一下華人的聰明勤勞,滿足一下某些中國人的虛榮心,說不定到了幾百年後,還有人會稱讚他毫無種族偏見,對中國人民友好呢。這樣想想,好像還很不錯。不過,嗯,考慮到一個問題,史高治發現,他已經完全不用有任何的糾結了。因為史高治的力量主要在東部,在五大湖區域,在西部,他的影響力肯定無法和斯坦福這樣的地頭蛇相比。所以即使加入到這場盛宴中,他能夠主導的也隻可能是東向西修建鐵路的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而不是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考慮到從中國運輸華工到美國東部的超級遙遠的路途,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根本就不可能大規模的使用華工,那自己還用糾結什麽呢?
“馬上籌措資金,取得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的控製權。”史高治想,“然後用一切手段給使用華工製造障礙,比如說,站在道德的製高點上,利用自己控製的報紙揭露斯坦福他們濫用奴工。比如說,想辦法挑動華工罷工,在比如說……反正裝聖母什麽的我最在行了。嗯,要立刻組織人員到西部去,專門負責挖斯坦福他們的黑曆史,為後麵的行動做好準備。”
想通了這個問題之後,史高治覺得自己輕鬆了一大截。至於華工罷工什麽的會不會召來鎮壓,會不會……嗯,史高治?麥克唐納先生一時沒想到。
……
“宣傳工作做得不錯呀。”JP摩根看著攤在麵前的一大堆的報紙,以及今天營收的報表,得意洋洋的想著。
接手林肯的國債,是JP摩根做出的一個大冒險。如果銷售成功,他不但可以大賺一筆,而且還能真正鞏固自己在華爾街“銀行家的銀行家”的地位。進而讓自己的家族逐步擺脫歐洲資本的影響,這個買賣,也是摩根家族的一場獨立戰爭。
“那些歐洲人太迷信自己的力量了,他們以為有他們在背後搞鬼,南方就一定能夠獨立。他們還以為美國還是1783年剛獨立時的美國?還有華爾街的那些笨蛋,史高治?麥克唐納先生都已經在那樣給林肯背書了,他們還不敢放手一搏。不錯,北方的有錢人購買國債的熱情是肯定不如南方的,但是北方基數大,再加上北方有數量龐大的自由民,他們可比有錢人好動員得多。隻要舍得在宣傳上花錢,鼓動這些真心愛國的平民來購買這些國債遠不像他們想象的那樣難。隻是不知道,不知道……咪咪現在的情況怎麽樣。希望門格爾醫生和海姆醫生能夠治好她的病。”
想起重病的妻子,JP摩根因為生意成功而產生的快樂消散了不少。
“摩根先生!”門一下子被撞開了,JP摩根的長隨道丁毫無禮貌的衝了進來,“夫人醒過來了,夫人醒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