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善心
“最後一戰,不過是尋常小戰鬥,洛紅纓洛將軍親自帶兵出戰,滅了達瓦族三千人,抓了一千俘虜,可是,咱們當場陣亡兩千,七百人受傷,其中重傷,身體殘缺的,也多達百人。”
顧安然眉眼暗淡無光,苦笑,“在大庸張燈結彩,高歌漫舞,慶祝大勝,誰又知道這場勝利,咱們付出了何等慘痛的代價。”
“一將功成萬骨枯,本就如此。”顧婉歎氣,大慶朝還算好,沐家一向注重武功,對武將分外優厚,雖說有些世家看不起武人粗鄙,但到底起碼的尊重還在。
當年她在二十一世紀讀詩書,看到大部分朝代都是重文輕武,將軍一場血戰,不但要顧忌敵人,還要諂媚文官,其中的酸楚痛苦,實非局外人能夠了解。
“我這次接應糧餉出事,身邊的弟兄們也傷了幾十多個,有些沒有家眷,孤家寡人一個,離開軍隊恐怕也是生計艱難,這次回京,我就把他們帶了回來。”
顧安然按了按眉心,隻是,把人帶回來容易,安置卻難。如果隻是這幾十個,受傷還不算太重,到不算大事兒,送到沐家商行或者鏢局之類,也算是謀了個不錯的出路。
但那些真正重傷到身體殘缺,甚至斷手斷腳,不良於行的人,卻不那麽容易安置了。
要是白養著這些人,不說養不過來,便是這些士兵心裏也不會舒服,說不定還容易招惹事端,但要給他們找個活計。又有什麽工作能讓殘疾人做?
在這個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可損傷的時代,哪怕隻是破了相,都為人詬病。何況肢體殘缺?
如今對傷殘士兵的處置,便是以沐家的仁義,也僅僅是一次性給一筆補償銀子。便送人回原籍,不說那些沒有家人,孤苦伶仃的,便是有家人的兵士,在家裏的日子也不好過,沒有好人家的女兒願意嫁給一個殘疾人,父母還好。要是家裏有兄弟姐妹,早晚會覺得累贅,心地善良的,就算心裏不舒服,也能忍下來。要是碰到不好的親人,那種精神上的折磨,怕沒人能夠忍受。
所以,幾乎所有的兵士,都寧願在戰場上戰死,也不願意重傷而回。
自從顧婉那軍隊急救的法子,在軍隊裏擴散,縱然是救回許多條性命,功德無量。卻也更多了些戰爭傷殘的兵士,需要安置。
當然,即使顧婉知道這一點兒,她也不會覺得戰場上不該有急救手段,就應該任憑受傷的戰士死去,無論如何。生命總是貴重的。
顧安然回京,一連數日,四處奔波,把自己帶回來的四十幾人,介紹到沐家的商行,鏢局,還有其他的商鋪去做了護衛,忙完一切,他才鬆了口氣。
顧婉卻覺得,在傷殘士兵的安置上,朝廷應該拿出一個解決的辦法。
一場大勝仗之後,沐延旭帶著滿朝文武大臣,宗室貴族祭天酬神,封賞功臣,還親自給死去的將士寫了祭文,甚至聽從顧婉在柳氏耳邊偶爾的閑話,就在皇家陵園旁邊,建了一座陵園,立下石碑,記錄所有為大慶朝戰死將士的姓名。
若是有無家可歸的兵士,連墳墓都可設在此處,受滿朝文武大臣,年年祭拜,這道旨意一下,自然是大快人心,便是有家有族的兵士,也願意在萬一身死後,埋葬在這座陵園,按照他們的說法,就是沾一點兒天子的龍氣。
沐延旭做的可謂不錯,顧婉卻覺得,不能隻想著功臣大將,和死去的人,活著的,為國傷殘,沒有生活能力的這一部分,也不該被忽視。
“那些真正重傷,沒有自理能力的兵士,不如把一次性給的銀子,變成一次性給出一部分,然後再每個月都給一部分,好讓他們能活下去,那些還有自理能力的,一次性全部發放到也無妨。”
顧婉這日送走了顧安然,左思右想,覺得自己好歹也從後世走了一圈兒,要是連這個都不能提醒沐七,也未免太沒用,便把沐七從書房裏抓出來,一起商量。
沐七連連點頭,隔天便去沐延旭耳朵邊嘮叨。
當然,這種事兒皇帝也不能一拍腦袋就做決定,還是要拿到朝堂上討論,討論了兩天,還是支持的人占大多數。
隻是,皇帝一句話要改變規矩簡單,實行起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兒,一次性發放多少,每個月又要給多少,這些都得商量,還要看國家財政。
朝堂上還沒有討論出個結果,顧婉到是先和自家大哥,舅舅商量著,成立了一個‘慈善基金’,讓大庸的這些世家大族,拿出錢幫助殘疾士兵,還把那些找不到活的兵士集中起來,找人教給他們一技之長,即使是保鏢,會當保鏢的,和不會當的,也是大有不同,如果能多學點兒東西,對這些人也隻有好處,沒有壞處。
顧婉提出這一點兒的本心,其實隻是幫助受傷的兵士更好的回歸正常生活,但到了劉衎那兒,就變得更完善了些,不但是從邊疆回來的兵士,就連沒有地,在街上找靈活做的那些人,隻要願意,他也找人教導,甚至是有人想學殺豬的手藝,他都不嫌粗鄙,替對方設法。
按照劉衎的說法,街麵上閑人太多,就容易出亂子,要是所有人都能安居樂業,規規矩矩的,就天下太平了。
這些經曆過血戰的兵士,最珍惜得來不易的平淡生活,多數都意誌堅定,不怕苦,不怕累,還有著服從命令的好習慣,其實,真是不錯的手下人選。
顧婉自己假公濟私,從中挑選品性最好,本事不錯的,教導好了,送到自家的鋪子,或者莊子上去,看家護院,都是好把式,用起來也放心。這到不算新鮮事兒,別的世家大族也有用退下來的兵士當家丁護院的習慣。
不過,有一點兒顧婉卻沒想到,因為隻是想給受傷的兵士一個謀生手段,所謂的教導,當然不會是教給他們四書五經,教的反而是如今不大被重視的醫術,木工,打鐵,算術,經商,管家之類的,形成規模之後,卻是無意間弄出一個很類似後世技校的學堂。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