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可怕的陳友諒 作者 當年明月??txt ?? ??繁體中文
陳友諒在殺掉倪文俊後,以所謂匡扶之功成為了天完國的第一重臣,他的能力也充分表現了出來,他知人善任,有很強的組織能力,更為難得的是,他是一個很有帶兵才能的人。
漢高祖劉邦問過韓信,自己能帶多少兵,韓信告訴他隻有十萬,這件事充分說明了兵不是越多越好,關鍵看在誰的手裏,怎麽使用,而陳友諒的能力遠遠不是十萬兵可以包容的。
與他相比,徐壽輝就差得太遠了,這個人確實是個好人,但除了好人,他什麽也不是,陳友諒每天看見徐壽輝高高在上的坐在寶座上就來氣,這個廢物為什麽坐在上麵,我還要向他請示,當這個念頭出現的頻率越來越多,越來越頻繁時,思想中的圖謀就將變成行動。
要除掉徐壽輝很容易,但之前一定要先解決他的那些明教兄弟,第一個就是趙普勝。
於是,不久後,趙普勝以圖謀不軌的名義被殺掉,丁普郎和傅友德不是白癡,看情形不對,就溜了,跑到朱元璋處繼續當差。
此時的徐壽輝真正成為光杆司令,是陳友諒手中的棋子,於是在幾乎所有的曆史書中都出現了這麽一段奇怪的描述: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徐壽輝在陳友諒的挾持下進攻朱元璋。
進攻,還是被人挾持的,做皇帝到了這個地步,還不如死了好。
徐壽輝並不想死,他把權力交給了陳友諒,隻是希望活下去。
陳友諒是屬於那種“臥榻之前豈容他人酣睡”的人,他絕不會放過徐壽輝。
這一天終於來到了,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六月十六日(夠精確),陳友諒率領十萬軍隊順江而下攻克朱元璋的采石,他邀請徐壽輝去采石城的五通廟拜神,徐壽輝一向對這些活動很是熱衷。於是他應邀來到了廟裏。
當他來到廟裏時,陳友諒正站在窗前,身邊站著兩個衛士,外麵下著很大的雨。
陳友諒沒有理他,徐壽輝多少有些尷尬,他走到陳友諒身邊,以一種近乎討好的語氣說道:“我們就要打下應天了,這都是你的功勞啊。”
陳友諒沒有回頭,隻是淡淡的說:“可惜你看不到那一天了。”
徐壽輝懵了,他不是沒有想過這一天的到來,但當它到來時,還是那麽殘酷。
兩個人都不說話了。
死一般的沉默。
徐壽輝的汗和眼淚都下來了,他心中的恐懼就像一隻大手將他拖入無底深淵。
“我把皇位讓給你,我做平章,你看這樣行嗎?”
陳友諒終於回頭了,他用一種難以置信的眼神看著徐壽輝,說出了他一生中聽到的最後一句話,“你是怎麽在這個亂世上生存下來的?”
衛士上前,從預先準備好的鐵錘打碎了徐壽輝的腦袋。
徐壽輝倒下時最後看到的是陳友諒那冰冷的目光。
衛士們洗幹了前任老板的血跡,布置好大殿,因為這裏馬上就要舉行新皇帝的登基大典。
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六月十六日,陳友諒在暴風雨中,於五通廟登基為帝,定國號為漢。
這就是亂世的生存法則,徐壽輝,你不懂。
陳友諒雖然算是個不折不扣的不講道義的人,但他卻是一個敢做敢當的人,他的大漢國的年號是“大義”。
真是夠狠,弑君奪位的人居然敢把自己的年號取名大義,這又告訴了我們一個信息,這是一個不遵守遊戲規則的人,在他眼裏,什麽仁義道德都是狗屁,你們不是不恥於弑君的行為嗎,道學先生們,我就做給你們看看,我的年號就叫大義!
誠然,這樣的一個人是難於對付的,要對付這樣的人,君子的做法是不行的,守規矩是不行的。
誰能夠對抗這樣一個可怕的人。
看來隻有朱元璋了。
在朱元璋攻占應天後,陳友諒和張士誠都感覺到了這個對手的潛力。他們都是非常厲害的人,誰對他們威脅最大,他們的心裏很清楚。雖然朱元璋還很弱小,但絕不能小看他。
但是陳友諒當時並未掌控天完國的政權,所以最先與朱元璋發生衝突的是張士誠,雙方從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朱元璋攻克應天後,就沒消停過,大大小小打了上百仗,朱元璋對張士誠極為頭疼,自己隻是占了點地盤,幹嘛總和自己過不去,本來兵力已經不堪敷用,但屋漏偏逢連夜雨,同年六月,朱元璋的部將投降了張士誠,此時朱元璋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
他要和張士誠談判,並寫信給張士誠,大致內容是:我是貧苦農民,你是**鹽販子,大家都是苦人啊,幹嘛非要打我呢,咱們兩家和平相處吧,時不時去串個門不是很好嗎。
朱元璋這樣做是因為他已經和徐壽輝開戰,兩線作戰非常不利於他,可張士誠也不是等閑之輩,看出了朱元璋的計謀,他回信給朱元璋,大意是:你是從哪裏來的就滾回哪裏去,我已經和徐壽輝約好,非滅了你不可。
談不攏,那就打吧。
同年七月,張士誠大舉進攻朱元璋控製的鎮江,朱元璋早有準備,命令當時手下的王牌將領徐達和常遇春應戰,大敗張軍於龍潭,然後猛將常遇春一路打過去,到了第二年(1357年)攻克了常州,之後在攻克寧國的戰鬥中,常遇春充分繼承了夏侯敦受傷不下火線的精神,身中三箭(貫通傷)仍然堅持作戰,又攻下了寧國。張士誠一敗塗地。
其實張士誠的軍隊戰鬥力並不差,人數也多於朱元璋軍,但卻慘敗,從以上情況我們可以得出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的結論。
【常遇春】
常遇春跟隨朱元璋的時間並不長,他於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朱元璋攻克和州的時候才來投奔,雖然晚來,他卻一點也不客氣,開口就說,我到這裏來就是當先鋒的,把先鋒印給我吧。
朱元璋見過的狂人不少,但從來沒有見過這麽狂的,他很生氣的說:你小子不過是個吃不飽飯的難民,到我這裏來混飯吃的,我怎麽可能給你這樣的官位呢(明史紀事本末)。常遇春卻笑著說:你等著看吧。
他用行動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在朱元璋攻克采石的戰役中,元朝軍隊在岸邊列陣,朱元璋的水軍無法靠近,看著幹著急,正在此時,常遇春的船隻經過,朱元璋頓時想起了他的話,對常遇春大喝道:小子,你不是要當先鋒嗎,現在是時候了!常遇春應聲奮勇向前,單槍匹馬持長戈向岸邊元軍刺去,元軍接住了他的長戈(遇春應聲,奮戈直前,敵接其矛),卻沒有想到常遇春的目的正是在此,他手握長戈順勢跳上了岸邊(這似乎是個撐杆跳的動作),連殺數人開辟了灘頭陣地,後麵士兵一擁而上,占領了采石。
此戰後,朱元璋重新認識了這個叫常遇春的年輕人,並親自授予他總督府先鋒的官位。
常遇春是個天生的先鋒材料,他善於使用騎兵進行突破,選擇進攻位置準確,能冷靜判斷戰場形勢,除此之外,他還是一個武林高手,個人武藝也甚是了得,這一優點在後來起了極大的作用。
但他也有個致命的弱點,他嗜好殺戮,而且是最不道德的那種——殺降。
古語有雲,殺降不祥,從道義上說,對方已經投降,再動手似乎就不那麽光彩,可他偏偏嗜好這個,這個嗜好也為朱元璋惹來了大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