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多年前的那個秋天一天,突然之間,北京城就變得有幾分寒冷了。

夏天好像是一夜之間就消失的,去年的棉袍,也一家一家地從家裏的衣櫃裏翻找了出來,重新派上他們的用武之地,而那些用了整整一個夏天的涼扇之類的物件,也有了他們的去處。

換上冬衣的人,在街上彼此遇見,看到對方身上的穿著,笑嗬嗬的和對方打著招呼的時候,也忍不住感慨了起來。

日子,過得可真快啊!

一眨眼,韃虜的敗亡都已經是快一年前的事情了,如今的孫督師,呃,應該是孫尚書率領大軍追擊韃虜,都已經不知道將韃虜攆到什麽地方去了。

草原上那些見風使舵的家夥,如今也算是徹底的消停了,韃虜敗亡之後,他們也幾乎是元氣大傷,向大明俯首稱臣那是一點都不意外的事情,不過,北方的草原太大了,大到即使大明現在有足夠的實力,也不能在草原上徒勞地耗費自己的兵糧。

所以,朝廷的意思,大抵是草原上的那些部落,隻要他們不來騷擾大明,那麽,暫時就不用過多的關注他們,當然,扶持幾個極其親近大明的部落,讓他們彼此鉗製,那也是必要的,反正就是一個宗旨,別讓草原上的部落再度聯合起來,哪怕是沒了韃虜這樣曾經強勢的勢力可以讓他們依靠,他們自己整出個草原王來那也是不行的。

總之,北邊的事情,朝廷大致就是這個策略,對韃虜是死追猛打,對草原部落則是以安撫分化為主,照著這樣的趨勢下去,不少有見識的人都心生感慨。..

大明朝北邊,多了不敢說,二十年,一代人的安寧,那是絕對沒問題的了。

在西北,從海外引進的那種番薯和番豆,再次獲得了豐收,哪怕今年的氣候其實和去年,前年的也差不多,西北那邊該旱的還是旱,該鬧蝗災的還是鬧了蝗災,但是,終究因為這些不挑地方,種植容易,產量還搞的糧食作物的存在,再也沒有出現幾年前那種動輒數縣饑荒,流民數萬如蝗的景象出現了。

雖然依然在災害下受難的人依然有不少,但是對比以前,那簡直就是一個地獄一個天堂的區別了。

而且,沒人會懷疑,以後的日子,還會繼續的往好的方麵發展,會越過越好。

茶樓裏永遠少不了關心朝政的那些茶客,而他們嘴裏的話題,也永遠少不了關於時局的事情,京城人裏,若是對時局不夠了解,說不了幾句,那簡直走到哪裏都會被人鄙視。

高進帶著一個小廝,一步三搖的走進了富源茶樓,一路走來,這些議論時局的茶客紛紛站起來,朝著從他們身邊走過的高進打著招呼。

“高大爺,今天又來聽書了!”

“高大人,今天紅光滿麵,這是又有什麽喜事了嗎?”

“高大爺,我家那個不成器的,想去南海子那邊,門都進不去,大家街坊這麽多年,高大爺能不能發個話,讓那小子有機會進去就行!”

高進笑著朝著四方拱手:“好說,好說,回頭讓他到我門房那裏候著,街坊嘛,我高某能照顧的一定照顧!”

“高大人敞亮!”

茶客們的情緒顯然比現在高漲了許多,如今時局中的人物都已經到了麵前,自己這些人還議論個屁,直接和這等人物說幾句,可不比自己這些人在這裏瞎猜的強嗎?

“高大爺,南海子那邊今年聽說隻招一個千戶的兵馬,難道說海外鎮撫司現在人已經夠了嗎,您現在可是海外鎮撫司說得上話的人物,給大家夥兒透露點消息唄!”

說書人還沒來,或許說,說書人已經來了,但是,哪個說書人會這個時候去搶這位高大爺的風頭呢,這和作死有什麽區別。

如今的高進,可不是當初混跡砸茶樓欺行霸市的高老大了,他現在可是正兒八經的朝廷武將,鎮海侯爺的心腹愛將,這京裏的這麽多的伯爺侯爺看到了他,那都是親熱的不得了。

這樣的人物,發達之後還不忘本,還時不時的能回到坊市來,時不時的來以前經常來的茶樓來坐一坐,這已經是很難得的事情了,富源茶樓雖然也是有靠山的,但是,像高進現在這樣的人物,就是他把這茶樓砸了,茶樓背後的靠山也不會說什麽,反而一定會追究茶樓的掌櫃到底是什麽事情得罪了他。

“這個,今年在京城隻招一個千戶的新兵,是鎮撫司軍政衙門那邊定下來的,這個事情,我也做不了主啊!”

高進笑嗬嗬地說道:“大家都知道,咱們坊市裏,當初我也帶了不少人出去,如今隻要還活著的,都活得很滋潤,大家想去海外鎮守府博個富貴,我是理解的,但是,若是真的連考核的門檻都過不了,大家還是別勉強自家孩子了,反正大家不是軍戶,也不靠著當兵吃飯,做點別的不好嗎?”

“當初劉二癩子,也肯定過不了現在的考核,現在人家卻是正兒八經的百戶大人了!”

眾人哈哈大笑了起來,劉二癩子這茶樓裏大部分人都認識,純粹就是一個人人都可以調笑幾句的小混混,甚至都不算是高進的人,隻不過運氣好,當初僥幸進了南海衛,如今回來,前呼後擁的,可叫人羨慕死了。

如果說這劉二癩子有多大本事,所有人是不信的。

隻能說,這家夥命真好。

“海外鎮撫司可是要和番人打仗的,這要的兵,自然是精兵,身體好,腦子也得好的那種!”高進一點都不生氣,笑嗬嗬地說道:“劉二癩子這家夥雖然有點渾,但是,他還是敢拚命的,在海外鎮撫司,手裏沒有幾個敵人的首級,想升官,門兒都沒有!”

“所以,大家就別費太多心思了,能不要勉強的就不要勉強,若真的這個心思,朝廷的新軍也在招攬新兵,那邊要求可就低多了,不妨到那邊去碰碰運氣!”

“那就沒意思了……”

眾人一陣噓聲:“那可是民戶轉軍戶的,我們這些爺們腦子進水了,好好的民戶不做,去做軍戶!”

“高大人,南邊打的怎麽樣了,能給我們說說不!”

高進正待坐下,人群裏又傳來一句問話,眾人紛紛點頭,沒錯,這也是大家很關心的問題。

“南邊,是指交趾那邊嗎?”

高進抬起頭:“你們不是一個個都消息靈通得很嗎,交趾布政使司都建立了,第一任布政使齊大人都已經上任去了,你們還問我?”

“更南一點啊!”

那人喊了起來:“交趾那邊的小黑人都來京城進貢來了,有什麽好說的,咱們是想知道咱們的遠航船隊那邊有沒有消息,這些朝廷的邸報上可不說!”

“這個啊!”

高進朝著自己的座位旁邊那位胖乎乎的老者看了一眼,老者微微笑著點了點頭。

“最新的消息,船隊已經離開了暹羅國的占臘港,朝著滿剌加出發了……”

他頓了頓:“我也就知道這麽多,這還是補給船隊回來的同僚帶回來的消息,再多的,問我也沒用了!”

“暹羅國在哪裏,那地方離交趾有多遠!”

“不知道,夠遠了吧,咱們的遠航船隊據說一天能航線一兩百裏,應該不會太近!”

“那怎麽沒看見暹羅國的使團啊!咱們是打不下來嗎?”

“屁話,前幾天那個花裏胡哨的使團,你沒去看嗎,在鴻臚寺那邊可熱鬧了!”

“你腦子進水了吧,那是呂宋使團,鴻臚寺的人親口對我說的,雖然我也不知道呂宋在什麽地方,但是呂宋和暹羅這兩個詞兒,我還是分得清楚的!”

高進朝著四方拱拱手,坐了下來,不再理睬周圍的紛紛議論。

身邊的老者笑著看過來,高進有些忐忑:“徐老爺,這些消息,真的能放出來嗎?”

老者是徐應元,兜兜轉轉了一大圈,本來都打算在鎮江堡養老的他,還是回到了北京城,隻不過,他沒有回到宮裏,也沒有去京城裏那些專門讓宦官們養老的寺院,而是去了南海子。

如今的他,雖然身上沒有任何海外鎮撫司的職位,但是,在海外鎮撫司,在京城,說話還是有一點份量的。

更不要說,他還是鎮江侯府的常客,他的宦官身份,可是讓可以在侯府的後院來去自如,這一點,是其他人真是羨慕不來的。

而高進更是知道,如今的小侯爺,也開始識字了,侯爺夫人可是打算請這位徐老爺做小侯爺的啟蒙老師的,光是這一點,他就絲毫不敢怠慢諸位。

而徐應元愛聽書,以前也愛聽,但是他沒多少時間和閑情逸致去聽,但是現在他不同了,高進和他偶爾在富源茶樓遇見之後,從此兩人又多了一個共同的身份。

兩位都是好書友了。

“朝廷對侯爺船隊的消息,不是不說,而是現在還沒個定論擔心有個什麽變數,所以才不說!”

徐應元微微笑了笑:“其實,侯爺在遠航船隊上用了多少心思,費了多少力氣,別人不知道,咱們還不知道嗎,若是船隊此去,區區幾個小小的番國還拿不下來,那侯爺的一世英名可不就自己毀了嗎?”

“那是!”

說道侯爺,高進肅然起敬:“侯爺那是天生神仙一樣的人物,他親自出馬,哪裏有不成功的道理!”

“所以,這些消息,咱們適當地放出去一點,也不是什麽壞事,百姓們總需要點新鮮事來議論,侯爺的功績也需要咱們來宣揚,這是好事,隻要咱們掌握好分寸就好,不胡亂吹噓,不詆毀朝廷,那就沒事!”

徐應元說道:“就好像你剛剛說咱們南海子招新的事情就說南海子招新的事情,扯到朝廷的新軍上去幹什麽,你這毛病要改一改,會給你帶來麻煩的!”

“徐老爺說的是!”

高進虛心的點了點頭:“我以後會注意點的!”

“嗯!”徐應元輕輕的在鼻子哼了一聲,眼睛卻是看在台上:“今天說書的小嶽嶽,怎麽還不上場!”

“我派人去催下!”高進站起身:“這家夥說書最近有人捧,好像是有點飄了,頗有些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意思,以前咱們侯爺說書的時候,連皇上都來捧場,他這陣仗算個屁啊!”

徐應元微微的點點頭,卻是閉上眼睛不說話了。

與此同時,在高進嘴裏念叨的皇上,可沒心思在回憶當年聽江晚說書的事情,他隻是看著看著眼前一大堆的禮單文書,上揚的嘴角就一直沒耷拉下來過。

“當年呂宋總督的堪合,吏部經過查驗比對,確定無誤,隻是遺失的金冊和冊封詔書,無從再度查詢!”

在朱由檢的下手,戶部的一位官員正在低頭稟報著:“關於呂宋使團請求我朝重新冊封的一事,正式的文書已經呈交內閣,具體如何裁定,戶部等候內閣和陛下的旨意。”

“冊封的事情,暫時放一放,無非是想要個名份而已!”

朱由檢微微沉吟了一下:“此事下次呂宋來我大明朝貢的時候再議,告訴呂宋使者,我大明的冊封可不是隨隨便便的事情,茲事體大,得從長計議!”

“臣明白了,不過,陛下,呂宋使團多少年一貢比較適宜,臣等的意思,是在五年和十年兩個選擇中選一個,畢竟,若是朝貢的太頻繁,他國效仿詬病,有傷國體!”

“五年?”朱由檢笑了起來,眼睛從桌麵上的禮單文書上掃過:“五年太長了,十年就更不用說了,三年一貢吧,如今有我大明遠航船隊貫通海路,來往也不是不便利,呂宋國可是有金礦的,看看他的這些貢物,若不是因為怕折了我大明的麵子,朕都恨不得他們一年一貢的好!”

“至於賞賜使者的禮物,戶部采買些絲綢瓷器之類的就好!”

“陛下英明,咱們大明要是多幾個呂宋這樣出產豐富的貢國,那就更好了!”戶部官員不著痕跡的送上了一記馬屁,然後又提出了戶部對朝廷的殷殷期望。

“會有的!”朱由檢頭都沒抬:“一定會有的,你戶部最好修繕一下年久失修的庫房,朕怕到時候你們的庫房不夠用,到時候吃虧的可是你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