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時的大工程

沒有一個人生來就是偉人或英雄,流芳百世的偉大人物依靠的都是日後的努力,隻有後天不斷地自我完善,才能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1712年6月29日,盧梭出生在瑞士的日內瓦,他的全名是讓·雅克·盧梭。他的父親是一位鍾表匠,技術精湛,靠維修鍾表維持全家的生活;他的母親是一位牧師的女兒,聰明端莊、美麗賢淑。

盧梭出生時,他的母親因難產而死,這是盧梭不幸的一生的開始。他出生後,身體就很羸弱,他的姑母費盡心力才將他養育成人。盧梭的姑母是一位端莊幹練的少婦,盧梭幼時的教養都要歸功於這位姑母。

盧梭的父親一直沉浸在喪妻的悲痛中不能自拔,時常鬱鬱寡歡,有時他看見盧梭就不免想起妻子的音容笑貌,他也經常對小盧梭談起端莊賢淑的妻子。父親的哀傷使盧梭感同身受,他幼小的心靈日益變得敏感而纖細,這對他日後的人生道路和思想風格都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盧梭的母親遺留下許多小說,父親常常和他在晚飯後一起誦讀。父子倆打開一本書後,一般不讀到結束是不會罷手的,有時竟讀到天亮。父親聽到晨燕呢喃的聲音,麵露愧色地說:“我們該睡了,我好像比你還孩子氣!”在這種情形下,盧梭漸漸養成了讀書的習慣,他年幼的心靈被知識滋養,變得日益充實。

1719年夏天,七歲的盧梭就已將家中的書籍遍覽無遺。冬天時,他開始向外祖父借閱書籍。他的外祖父因為職業的關係有很多珍貴的藏書,比如勒蘇厄爾的《教會與帝國曆史》、博敘埃的《世界通史講話》、普盧塔克的《名人傳》、那尼的《威尼斯曆史》、奧維德的《變形記》、封特奈爾的《宇宙萬象解說》和《已故者對話錄》,還有莫裏哀的幾部劇本。他饒有興趣,手不釋卷地閱讀這些名著。尤其是普盧塔克的《名人傳》,盧梭最為喜歡。這本書讓他對曆史上的英雄豪傑認識深刻。由於這些曆史人物的榜樣作用,以及他父親的教誨,幼小的盧梭逐漸體會到什麽是自由思想和民主精神。他頭腦中縈繞著的是希臘、羅馬的偉人英雄們,夢想著自己有一天和他們一樣書寫那樣流芳千古的事跡。小盧梭常常和父親或姑母談論自己的讀書心得,有一次他興高采烈地描述書中的故事時,竟不知不覺地把手放到了火爐上,家人們都嚇了一跳。這些略顯艱難晦澀的書籍對盧梭的性格形成有很大影響,他幼小的心靈裏已經埋下了愛自由、愛平等的種子,倔強、高傲、不甘束縛和奴役的性格也在逐漸形成。

日內瓦景色

幼年時,盧梭的生活範圍比較有限,他能夠接觸到的隻有父親、姑母和一些別的親戚,他那時候似乎朋友不多。身邊的人都對他很關愛,但並不縱容他,這是不容易產生惡習的生長環境。盧梭除了和父親讀書寫字以及和保姆散步外,他所親近的人隻有姑母。他看她紡棉,聽她唱歌,或坐在她身旁,講述自己前一天看過的書。姑母性格溫婉而隨和,她美麗的麵容和優雅的姿態給盧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盧梭日後對音樂的愛好,也是受到了姑母的熏陶。姑母知道很多兒歌、民謠,她唱歌時,聲音嬌柔婉轉,小盧梭每每為姑母的歌聲感動不已,有一首關於薔薇和竹笛的歌,盧梭尤為喜歡。

姑母和父親的溫柔慈愛使盧梭養成了一種溫順卻又不受拘束的個性,這種介於柔弱和剛強之間的性格,使他能夠克製驕奢的不良品性,同時也使他自身充滿了矛盾。

一次突發事件中斷了盧梭平靜美好的童年生活,影響了他的一生。事件的起因是這樣的:盧梭的父親與一個法國軍官發生了一點衝突,沒想到這位軍官睚眥必報,居然誣告老盧梭持刀搶劫。老盧梭據理力爭,反控法國軍官涉嫌誹謗,後來這件事雖然平息了下來,但盧梭的父親為了名譽和自由,隻好離開日內瓦遠走他鄉。

盧梭被暫時送到舅舅家寄居。盧梭的舅舅在日內瓦防禦工事中任職,他有一個和盧梭同年的兒子,叫做亞伯拉罕。舅舅希望他們兩人一起讀書,就把他們送到了拜爾西埃牧師家裏,學習拉丁文和一些其他的知識。

拜爾西埃牧師家住在鄉下,盧梭在這裏度過了兩年時光。這段生活對盧梭的影響也比較大。他之前在家中,總是無拘無束,想什麽時候讀書就什麽時候讀書,到拜爾西埃牧師家之後,讀書成了固定的作業,不過少年心性的盧梭仍然常常找些別的消遣來自娛。在這裏,他接觸到了鄉間景色,大自然的美景讓他讚歎不已。盧梭陶醉在自然美景中,心胸日漸開闊,逐漸養成了高尚的情操。

盧梭和表兄亞伯拉罕相處日久,他們在一起讀書、嬉戲,甚至連嗜好都很相似,再加上年歲相仿,彼此將對方視為親兄弟一般。他們對待事物的意見很和諧,偶爾有觀點不同時,也能互相遷就。亞伯拉罕不愛讀書時,盧梭就會在一旁督促他;在遊戲中,通常是盧梭比較主動,兩人的個性非常投契。他們在一起生活了五年,從未有過矛盾,這種幼年時期的親密友情真是難能可貴。這期間的生活,無形中使盧梭養成了堅定不移的個性,柔和的鄉間景色奠定了他個性的根基。

拜爾西埃牧師是個和藹可親的人,盧梭在這裏受教兩年,從未受到嚴厲苛責。拜爾西埃的妹妹對盧梭的管束則比較嚴厲,她常以恫嚇的方式來處罰他,如果她見到盧梭或是亞伯拉罕犯錯,就會立即板起麵孔。不過後來,她發現自己的這種懲罰措施失去了教育的本來意義,就不再使用了。

有一天,盧梭獨自在靠近廚房的一個房間裏讀書,一位女傭把拜爾西埃小姐的發梳放在火爐上烘幹,然後轉身去做別的事,等到她來拿時,整排梳齒完全被折斷了。當時隻有盧梭一個人在這個房間裏,於是她馬上質問盧梭,盧梭矢口否認。事情驚動了拜爾西埃牧師和拜爾西埃小姐,他們加入女仆的行列,同聲質問盧梭,盧梭依然不承認,這種頑強的態度使他們更加懷疑他有心欺騙他們,事情愈演愈烈。拜爾西埃小姐雖然沒有采取處罰措施,但她寫信請盧梭的舅舅來一趟,亞伯拉罕這時也犯了一個小過錯,於是他倆同時受到了極嚴厲的懲罰。

個性溫和而怕羞的盧梭在感情方麵據理力爭,他對世事一無所知,向來受到溫柔及和善的對待,這次的事情讓他蒙受了不白之冤。盧梭受到了極大的打擊,他開始情緒低落,對旁人的誣陷、毀謗和那些莫須有的罪名,深覺憤憤不平。身體上的懲罰無所謂,內心的不平、怨恨和失望是最令他難以忍受的。盧梭和亞伯拉罕為了這件事曾痛哭一場,心中的悶氣一直無法舒解。

盧梭幼小心靈裏剛強而柔弱的一麵在這件事上顯露無遺,隻不過當時的成人們,誰能相信這個性格溫柔而又怕羞的小孩,有時也會作出如此頑強的抵抗呢?

盧梭童年生活的恬靜至此告一段落,他和亞伯拉罕在拜爾西埃牧師家又住了幾個月,雖然生活一如既往地規律,但昔日的快樂已經一去不複返了。之前那種敬仰和關愛的感情已經消失在師生之間。他們不願再在這裏學習下去,於是不久後,舅舅將他們接回了家中。

在拜爾西埃牧師家受教的兩年間還發生過一件有趣的事情,由此可以看出盧梭豐富的想象力。

在拜爾西埃牧師家的門外,有一塊小高地,拜爾西埃牧師決定將其布置成一個午後休息的地方,隻可惜那裏缺少樹蔭。拜爾西埃牧師打算種一棵核桃樹,植樹儀式很隆重,由盧梭和亞伯拉罕擔任司儀。當其他人把泥土覆滿樹根時,盧梭與亞伯拉罕兩人手握樹幹,一齊唱起了勝利之歌。為了便於灌溉,盧梭還在樹根周圍挖了一個凹池。

不久後,盧梭和亞伯拉罕想在高地上再種一株小樹,他們沒有錢買樹苗,就到不遠處的樹林裏折了一段樹枝回來,把它種在與核桃樹相距八九步遠的地方,並且也在樹根周圍挖了一個凹池。灌溉了一段時間之後,樹枝竟然真的發芽生根,長出了葉子,這使他們欣喜異常。此後他們常常去察看,看小樹有沒有長高,這似乎成了盧梭和亞伯拉罕寄托希望的一種象征。

為了這棵小樹,盧梭和亞伯拉罕費盡心思,他們之前投注在學習上的注意力不可避免地被分散了。拜爾西埃牧師察覺到了他們異常的舉止,懷疑他們在外麵做了什麽不該做的事,於是禁止他們外出。盧梭擔心小樹得不到灌溉,遲早會枯死。

盧梭急中生智,想了一個新辦法,他將那裏的地下掘了一條小溝,將灌溉核桃樹的水引到這棵小樹的凹池裏。起初他們挖的小溝高低不平,水無法流過來,根本沒有起到作用。可是,他們沒有放棄,仍努力不懈地把小溝掘好,終於水可以很容易地流過來了。盧梭又用一些木盒和泥土在小溝旁砌了一堵三角形的堤牆,並在核桃樹旁邊放上一些有小孔的薄木片以便過濾泥沙。最後,他小心翼翼地將泥土遮蓋在小溝上。諸事完成,他們靜待灌溉核桃樹時,水能流到那棵小樹根部。

灌溉核桃樹這天,拜爾西埃牧師仍和平時一樣,親自來視察,盧梭和亞伯拉罕走在牧師身後。當第一桶水倒下去時,他們看到那株小樹的凹池裏也滲入了水分,心中不禁暗暗高興。拜爾西埃牧師回頭看著他們,麵露疑色,忽然他發現核桃樹的凹池邊有些異樣,他立即明白了盧梭與亞伯蘭罕做了些什麽。牧師拿了一把鋤頭,把小溝上的薄片全部挑了起來。沒過多久,那些木片、小溝、凹池、小樹都被破壞無遺,盧梭和亞伯蘭罕的努力都前功盡棄了。

事後,他們以為難逃責罰,然而,拜爾西埃牧師並沒有說什麽。這件事一直使盧梭和亞伯拉罕引以為傲,因為他們在如此年幼的時候就可以建築這樣充滿想象力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