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瓦剌出兵
朱厚照帶著大軍和在阿魯渾河的袁啟文會和的時候巴圖蒙克已經和瓦剌的大汗阿喇哈青森呆在了一起。
當巴圖蒙克還在榆林的時候就已經預見到自己可能會遭遇慘敗,而且火篩、亦思馬因和亦卜剌三人的反叛也在他的預料之中。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應對可能產生的危局,巴圖蒙克開始找尋幫手。於是他分別寫了兩封國書,由一共兩批人護送。一封送往西,一封往北送到了瓦剌首領阿喇哈青森的手中。
瓦剌又稱斡亦剌惕、衛拉特,是西部蒙古民族。元朝時稱斡亦剌,又作衛拉特或衛喇特。明代稱瓦剌,到17世紀後期又被稱衛拉特,又稱厄拉特、厄魯特。曆史上蒙古民族是由兩個基本部分組成的。古代兩分為“草原百姓”和“林中百姓”(斡亦剌惕、不裏牙惕)。到後來為東部蒙古(中央蒙古)和西部蒙古(以衛拉特為主)。
衛拉特人最早居於葉尼塞河上遊,以狩獵為生。十三世紀初歸附成吉思汗,改營畜牧。十五世紀中葉形成了強大的衛拉特聯盟,其首領也先汗(一四零七年至一四五四年)曾短期統一東西蒙古各部,建立衛拉特人統治的國家組織,勢力範圍東起興安嶺,西越阿爾泰山至巴爾喀什湖、蔥嶺,北起安卡拉河、貝加爾湖,南抵大漠,成為元朝滅亡(公元一三六八年)後中國古代北方草原民族的最後一股強大勢力,它對東方曆史產生過不可忽略的影響。
衛拉特人居住在八河地區(葉尼塞河的八條支流地區)時期時人數眾多,有若幹分支,各有自己的名稱。元時開始南下,定居於阿爾泰山麓至色楞格河下遊的廣闊草原的西北部,並改狩獵經濟為畜牧經濟,兼營部分農業。瓦剌有四大部或四萬戶,簡稱“四”。其名稱各書記載不盡一致,其中包括許多古老的蒙古語部落和突厥語部落
成吉思汗立國時,衛拉特人的首領忽都合別乞領有四千戶並與成吉思汗家族有世婚關係,在蒙古國中一直享有“親視諸王”的特殊地位。14世紀時,以元朝皇室衰微,遂乘機擴大實力,積極參予各派係紛爭。
明初對韃靼用兵,使瓦剌首領猛哥帖木兒乘時而起。明成祖朱棣即皇帝位後,即派使臣告諭瓦剌部。永樂六年(1408)馬哈木等遣使向明朝貢馬請封。永樂七年,瓦剌首領馬哈木、太平、把禿孛羅分受明封為順寧王、賢義王、安樂王。三王中馬哈木勢力最強。為爭奪蒙古汗位,瓦剌與韃靼部頻繁爭戰,勢力各有消長。
永樂八年,明成祖北征,韃靼勢衰,瓦剌乘機南下。十年,攻殺韃靼的本雅失裏,進而南下攻明。十二年,明成祖北征瓦剌,直至土剌河(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圖拉河)。翌年,馬哈木等貢馬謝罪。不久馬哈木死,傳子脫懽。宣德九年(1434),脫懽襲殺韃靼部的阿魯台,正統初又殺賢義、安樂兩王,統一蒙古帝國。他立元皇室後裔脫脫不花為可汗,自為丞相。正統四年(1439)脫懽死,子也先嗣,稱太師淮王。至此,瓦剌勢力極盛。正統十四年,也先大舉攻明,宦官王振挾英宗親征,敗於土木堡,明英宗被俘,也先直犯京師,但被於謙所卻,隻好與明講和,送還英宗。
此後,也先與脫脫不花間的矛盾加劇。也先與脫脫不花向不相睦。脫脫不花名義上雖然是汗,但實際權力卻操在也先手裏。也先自恃勢強,垂涎汗位,欲立己姊子“為太子”,脫脫不花拒之,雙方發生激烈戰爭。脫脫不花初與弟阿噶多爾濟聯兵,彼此實力大致相當,難分勝負。後因兄弟內訌,阿噶多爾濟叛投也先。脫脫不花勢孤被敗,遁入兀良哈(唐努烏梁海)。脫脫不花死後,也先自稱“天聖大可汗”,建號“添元”,以次子阿失帖木兒為太師。不過也先稱汗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再加上稱汗之後也先日益驕橫,引起諸多將領的不滿。景泰六年(1455)被自己的部下所殺。
也先統治初期,瓦剌與明廷關係一直是比較密切的。可是,1449年夏,也先借口出兵進攻大同、宣府、遼東、甘肅。明英宗在宦官王振慫恿下率兵親征,也先誘明軍至大同,破其前鋒。接著,又聚軍於土木堡,殲滅明軍主力,俘明英宗以去,史稱為土木之變。同年十月,也先進圍北京,企圖迫明廷訂城下之盟。但因北京軍民英勇奮戰,也先計劃未能實現。由於傷亡慘重,加上兵士厭戰,內部矛盾重重。1450年也先被迫將明英宗送還,雙方重新恢複正常通貢互市關係。
也先死後,瓦剌部落分散,逐漸衰落,內部事態鮮為人所知。但對外則西侵謝米列契地,並沿錫爾河洗劫了塔什幹等城;向東爭奪哈密,一度攻入肅州城,以求開拓東西方通道。一部分瓦剌人則向青海、甘州等地陸續轉移。也先之後約一百五十年,瓦剌才再次在哈剌忽喇手中興起,不過終究大勢已去,經過短暫的興起之後瓦剌迅速的又衰落了。
哈剌忽喇與馬哈木、脫懽,也先祖孫一樣,亦出身於綽羅斯部。約與其同時,還有和碩特部首領拜巴噶斯。二人先後為瓦剌四部盟主。此時瓦剌的分布地在額爾齊斯河左岸低窪地帶,其牧場地可宜達伊賽克湖。清朝,瓦剌被分為杜爾伯特、準噶爾(綽羅斯、厄魯特)、土爾扈特、和碩特四部。
也先死後瓦剌已經傳了四代繼任者分別是:
阿失帖木兒(?-1478年),清朝史料作俺檀汗、額斯墨特達爾罕諾顏,是蒙古瓦剌部領袖,也先的次子。1451年,也先命他為太師。其父被殺後,繼承瓦剌的權力,但不能統一全蒙古。與東蒙古孛來等結盟,向西伊犁河一帶擴張,駐牧於漠北和林一帶。又與癿加思蘭(也先三弟之子)、還有自己叔父賽罕王聯盟。1478年,阿失帖木兒在和林病故,子克舍嗣位。
克舍(?-1478年),又作克失,清朝史料作額斯圖木,是蒙古瓦剌部領袖,阿失帖木兒之子。1478年,阿失帖木兒在和林病故,子克舍嗣位。瓦剌衰落,在克舍時有複興之象。克舍聯合達延汗,《明史》稱“其長曰克舍,頗強,數糾韃靼小王子入寇”,1486年,克舍病故,子養罕嗣位。
養罕(?-1495年),清朝史料作哈木克台吉,是蒙古瓦剌部領袖,克舍之子。1486年,克舍病故,子養罕嗣位為丞相。
次年,瓦剌養罕王屢次攻掠赤斤、罕東諸衛。克舍之弟阿沙也自稱太師,部落為大瓦剌,養罕部落為小列禿。在達延汗與其子的壓力下養罕西遷,聯合哈密衛忠順王,對抗吐魯番汗國。1495年,養罕中吐魯番流矢而死,由阿喇哈青森繼位。
阿喇哈青森也就是現在的瓦剌首領同時也自稱大汗。瓦剌的大汗和韃靼的大汗是不一樣的。韃靼部位黃金家族直係,他們都是繼承於成吉思汗。所以在整個蒙古人心目之中隻有韃靼部的人才可以稱大汗。而其他的任何人自稱大汗都是不被蒙古人承認的。這也是瓦剌和韃靼長期紛爭的原因之一。
瓦剌好歹是和韃靼並列的一部,並且大都數時候瓦剌都要比韃靼強大,但是即使這樣,瓦剌部落也一直不能得到全蒙古人的認同。瓦剌好幾代人都自稱汗,但是都沒有得到任何除瓦剌外的蒙古人的認同。即便是在大明也一樣,明史在記載韃靼首領的時候大都用大汗代替,但是寫道瓦剌的時候卻永遠不用大汗兩個字,永遠都是瓦剌首領。可見不管瓦剌怎麽努力,在天下人的眼中瓦剌的首領是永遠都成不了大汗的。
統一蒙古和爭奪汗位是瓦剌和韃靼爭鬥的兩個焦點,統一蒙古瓦剌人短暫的做到過,但是成為全蒙古人都認同的大汗,瓦剌人卻從沒有做到過。即使是在瓦剌最強大的也行時期,大汗也不是瓦剌人的,而是韃靼人脫脫不花的。執著於汗位,瓦剌和韃靼打了一百多年,執著於汗位也行殺了脫脫不花自立為汗,結果造成瓦剌的衰落。執著於汗位,也行之後曆代繼承者都沒有忘記通過戰爭來逼迫韃靼的大汗把汗位傳給瓦剌人。可是自始至終他們都沒有成功過。但是他們卻從來沒有放棄過。
現在的阿喇哈青森也一樣。他即位的時候瓦剌已經差不多四分五裂了,但是速來有大誌的他卻沒有放棄,他父親做不到的不一定他做不到。即位之後經過幾年的征戰他終於逼迫先前叛亂的其餘各部都再次臣服於他了。鮮血和武力使得他統一了瓦剌,但也同業造成了他像也先那樣自信心極度膨脹。就在他的勢力踏遍整個漠北的時候,阿喇哈青森和其祖也先一樣,稱汗了,當然他們都是自稱的。不過很快阿喇哈青森就麵臨了一個尷尬的境地,雖然攝於他的武力瓦剌內部都稱他為大汗,但是每當瓦剌和周圍的國家、部落往來的時候他們都在文書上寫的是阿喇哈青森首領而不是他給別人的文書上寫的大汗。一下子阿喇哈青森就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取消汗位是打自己的臉,但是如果不取消天下人卻都不承認他的汗位,武力逼別人屈服也不可能,現在的瓦剌還沒有強大到那個地步呢。
沒辦法,阿喇哈青森又找上韃靼部,阿喇哈青森派人找到達延汗巴圖蒙克後說:“你要承認我為大汗,要不然我就打你。”結果遇到了巴圖蒙克的阿喇哈青森被打的毫無還手之力。
時間長了阿喇哈青森基本上都快打消成為大汗的打算了,但是巴圖蒙克突然到來的一封國書使得阿喇哈青森快要熄滅的希望又死灰複燃了。
“殿下,現在基本上已經可以確認巴圖蒙克和瓦剌人聯手了。”等朱厚照到達阿魯渾河的時候,袁啟文先是向朱厚照稟報了一下搜集到的情報。
“瓦剌人來的是誰?”朱厚照問道。
“稟殿下,瓦剌領兵的人暫時沒法確認,不過很有可能是瓦剌的首領阿喇哈青森。”
“還有,瓦剌這一會共出動了多少軍隊?”
“不下三十萬。”
“什麽?”朱厚照聽後一驚,這阿喇哈青森是發生麽瘋了,為了就一個先前的敵人,特竟然出動了三十萬人,實在是出乎意料啊。
“知道巴圖蒙克答應阿喇哈青森的是什麽條件嗎?”朱厚照再次問道,朱厚照不認為阿喇哈青森是傻子,他既然出兵了,那就說明巴圖蒙克一定答應了他將拒絕不了的條件。
“殿下,暫時還不知道。不過臣已經派人再去打探了。”
Ps:今天的第三章了,也是還的前天的欠賬。終於補上了。啊,多不容易啊。。。。今天寫的真累,趕緊補充點能量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