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尚書馬文升進悅來

弘治二十年八月中旬,京城最大的酒樓悅來酒樓裏,二樓一個閣間裏一位年輕人和兩位年輕貌美的女性正在大快朵頤的吃著手中的烤肉,這個男人自然就是太子朱厚照還有他的兩位妃子了。

悅來酒樓今日已經不是當年的那個小酒樓了,這些年裏在朱厚照的幫襯還有木拓自己的經營之下悅來酒樓已經發展成為了京城裏名氣最大的酒樓了,光是在京城之內木拓便已經開了七家酒樓,而在距離京城較勁的幾個重鎮裏麵也都有著悅來酒樓的分店。

悅來酒樓最大的特色便是這裏的食物種類繁多,全國各地各個地方的特色菜在這裏都能夠找著。這便是悅來酒樓壯大的根本。京城作為明朝的首都,在這裏的人裏麵土生土生的京城人士隻占一部分,在京城還有好多人是來自外地的,這些人遠離家鄉來京城打拚不管是貧困潦倒還是大富大貴隻是都會產生思想的情節,而悅來酒樓裏各地的特色菜變正好給了那些人以表達自己思想的特殊的方式,那就是吃。來悅來酒樓裏吃自己的家鄉菜。現在每天來往悅來酒樓裏麵的客人已經有一半都是這些來自外地來京城打拚的人士了,並且這些人花錢還痛快從不計較兩兩的得失。

而在這類人裏邊還有一部分最特殊的客人,那便是朝中的文武百官。現在朝中的文武百官基本上都是外地人,在京城想要找一個本地的官員真的很難找的到。就像內閣首輔劉健就是河南洛陽人,外地的。內閣大臣李東陽湖南長沙府茶陵州人,外地的。內閣大臣謝遷浙江餘姚人,外地的。現在的吏部尚書馬文升河南禹州人,外地的。現在的兵部尚書劉大夏湖南華容人,也是外地的。刑部尚書閔珪浙江湖州人,也是外地的。這些都是朝中地位崇高的重臣,而其他的大臣也大都是來自外地的,就連北直隸的人都很少。

而現在這些人也都是悅來酒樓裏的常客了,這些人也屬於那種會常常不自居的產生思鄉之情的一類人,像他們這樣在京城中為官幾十載基本上都沒有回過家,而在朝中為官磕磕碰碰、起起伏伏是最常見的,做官不順的時候他們會想家,而剛剛獲得升遷的他們在喜悅之下也會不自覺的想起家鄉來。在以前每每思鄉的時候他們都是以寫詩抒**懷為主。但是現在他們已經有了一個新的抒**懷的方法,那就是來悅來酒樓裏大吃一頓。像朝中重臣有很多都來過悅來酒樓這裏。

這不就在朱厚照還在上麵享受著烤肉的時候又有一個朝中重臣來了這裏了。他便是前兵部尚書、現在的吏部尚書馬文升,馬大人。

馬文升在京城裏可是名人,認識他的人可是不少。剛剛踏進悅來酒樓馬文升便被人認了出來,一時間凡是認出來的人都紛紛上前和馬文升打招呼,而馬文升雖然在朝堂之上為人比較剛直愛和孝宗較勁,但是在下麵他還是為人很平易近人的。凡是有人上來和自己打招呼馬文升也都是會真心的回應一下。雖然這裏麵都是普通的老百姓,但是馬文升卻並沒有看不起他們。

“馬大人,您坐哪裏?是上二樓還是?”這是悅來酒樓裏的一個小二看到馬文升之後趕緊跑到馬文升麵前恭敬的彎腰說道。

“嗯,就在這裏吧。這裏人多。”馬文升看了一下幾乎已經坐滿人的一樓說道。

“好嘞。”小二趕緊找了一個空桌子用幹淨的抹布又擦了一下便扶著馬文升坐了下來。

馬文升一坐下頓時一樓所有的人都停了下來看著馬文升那裏,一般朝中的大臣來這裏吃飯都是會單獨的上二樓的閣間裏邊,他們從不和下麵的這些小老百姓一起吃飯,而經常來這裏的一樓的客人也都已經習以為常了。但是今天一見到馬文升竟然坐在了一樓和他們坐在了一起,頓時所有人都好奇的望了過去。馬文升是誰,朝廷一品大員,並且還是素來便有百官之首之稱的吏部尚書。要說現在馬文升是朝中第一人都不為過,他不但資曆最老並且還掌握著天下所有官員的生殺大權。但就是這樣一個朝中重臣竟然和他們做到了一起,實在是令已經習慣了和官員們分開兩樓而坐的這些人有點驚訝,所以一樓的所有人才會紛紛望向馬文升那裏好像要確認一下自己是不是眼睛花了。

而馬文升一扭頭也發現了此時所有人都在看著自己,一想他便想明白了緣由了,馬文升笑著朝眾人說道:“大家來這裏可都是為了肚子,都看著我可是不會填飽肚子的。”

馬文升一說完所有人都笑了起來,“看來這個馬大人真的很平易近人,”所有人在心裏想著,笑過之後眾人也便不再繼續盯著那裏了,畢竟一直盯著人家也影響人家不是。

“馬大人,您要要點什麽?”看馬文升回過頭來,小二站在旁邊問道。

“聽說你們這裏什麽地方的名肴都有?”馬文升問道。

“是的,馬大人,咱這店裏可是主打各地名品的。”說到這裏小二還頗為自豪。

“好,那你們就給上點老夫家鄉裏的菜肴吧。就禹州的。”

“好嘞,您稍等。”小二向馬文升彎腰說了一聲便向後麵的後廚走去。馬文升是禹州人小二是知道的,但是自己店裏到底有沒有禹州菜小二可是不知道,因為店裏麵的菜肴實在是太多了而他也是剛剛來這裏時間不長所以不是太了解,“不過應該有”他想著。小二可不知道他給那些廚子們找了個大難題。

悅來酒樓的後廚占地甚廣,為了不產生混亂,木拓把店裏的廚子們按照所做的菜肴的歸屬把整個後廚分為了幾十個區域,基本上每一個省的特色菜肴都有一個對應的區域。小二來到後廚之後直接走向了上麵標有“河南”兩個字樣的區域。

這裏麵的廚子基本上都是全能型的,一個人基本上什麽都會做,所以人也是不多,走到幾個廚子麵前小二說道:“幾位師傅,馬大人來了,你們這回可得用心做了。”

而即位廚子似乎和小二也是很熟悉,其中一個長得最胖胖的廚子說道:“小耗子,你又騙人了吧,我可是記得你上一回說什麽來了個劉大人,結果我可是出去一看哪有什麽劉大人啊,就是幾個給你塞了銀子的小商人而已,你這一回不會又騙人吧?”

“誒喲,我說黃哥哥類,這都是多少天前的事情了,你咋到現在還記得啊?還有你就算記得也別所出來啊,我小耗子,啊呸,我譚浩那名聲在外麵可是響當當的。你這傳出去可是敗壞我的名聲啊。你趕緊給我賠禮道歉啊,賠禮不用太多也就十兩銀子就行了。”小二裝出一副你不賠禮我就不饒你的樣子,直接把眾人都給看的笑了,小二也就是譚浩在這裏什麽樣子他們都清清楚楚的,一看就知道他又在耍活寶了,為什麽這裏的人都和譚浩很熟悉,就是因為譚浩總是能夠把大家逗樂了,所以大家才都願意和他成為朋友。

“十兩?你做夢了吧,就你,把你賣了都不知道值不值十兩銀子?”被稱作黃哥哥的那位廚子師傅打擊他說道。

“好了不和你們說了,這回真是來了一位大人,你們都做的當心點,要是出了差錯弄不好我們都得滾蛋了。”這個時候譚浩擺出了一副嚴肅的表情說道。

一看他的樣子,眾人想著可能真的是來了一個當官的了,當下也不嬉皮笑臉的了,在悅來酒樓裏有朝中的大臣前來很正常,不過一般人不知道的是每一次有大臣來了他們這些廚子便會被告知要認真一點,什麽叫認真一點,就是要像禦廚給皇帝做飯那樣不能出絲毫的差錯,要不然出了錯他們都得走人。沒辦法這是明朝當官的當然得區別對待了,對普通人他們是向來時把一般的本領拿出來就行了,但是對於那些當官的可是從來就不可馬虎一毫。

“這回真的是當官的?”那個被譚浩叫做黃哥哥的廚子問道。

“當然是真的了,我告訴你們這一會來的可不是一般人,知道城東那家店裏麵的劉大胖為什麽上個月被東家獎了一千兩銀子嗎?”

“廢話,當然知道了。”眾人一副你當我們都是白癡的樣子,在他們廚子界現在都流傳著關於劉胖子的事情呢,上個月悅來酒樓城東那家店裏麵來了位特殊的客人,內閣大臣謝遷便是到了城東那家分店裏用餐了,而當時給謝遷做菜的便是那個劉胖子,劉胖子是浙江人,做浙江菜有一手絕活,上個月謝遷在享用過那位劉胖子做的菜肴之後對他做的浙江菜大加稱讚。後來那個劉胖子當天便被木拓獎勵了一千兩銀子。

雖然其實謝遷吃的一頓飯總共也花費不了多少銀子,但是木拓還是獎勵了那個劉胖子一千兩銀子,木拓要的就是謝遷的聲望和名氣,哪怕隻是謝遷來過這裏一次都會讓悅來酒樓獲益匪淺,就更不要說再讓謝遷稱讚幾次了,對於一個酒樓來說這都是可以寫進自己的酒樓曆史裏麵的。並且謝遷的稱讚也會讓悅來酒樓名氣更勝。

對於那個劉胖子全京城的廚子可是都羨慕著呢,一千兩銀子,夠娶好幾房媳婦了。

一搖手譚浩讓眾人都把頭聚過來說道:“我告訴你們這一回來的可是朝中的這個,”伸著大拇指譚浩比劃著,“吏部尚書馬大人。”

“嘶”,幾人都吸了一口氣,“真的。”

“當然,這我可不敢說假。”譚浩拍拍胸腹接著說道:“馬大人要的可是他家鄉禹州的菜,你們可都當心點啊,把其他的活都先推了趕緊給馬大人做。”

說完之後談耗便出去繼續招待馬文升去了,向馬文升這樣的人來了都是得有專門的店小二站在一旁等著吩咐。

譚浩走了之後剩下的幾位大廚可犯難了,馬文升來自禹州他們都知道,並且他們幾個都是來自河南,做的也都是河南菜,但是這個禹州菜他們還真的不會啊。

“老夏,怎麽樣,你會做嗎?”那個姓黃的廚子朝旁邊一人問道。

被稱作老夏的那人搖搖頭,“不會。”

“老康?”

“不會。”……

幾人交流下來發現竟然沒有一個人會做禹州菜,不是他們學藝不精而是他們真的沒有聽說過禹州有什麽特色菜,都沒聽說過讓他們怎麽做?禹州倒是有一些有一點當地特色的菜肴,不過名氣卻沒有,所以即便是都來自河南的他們也沒有聽說過。

“怎麽辦,要不我們給馬大人做點其他的?”叫老夏的廚子提議道。

“恩恩,不行。”幾人全都搖頭。要是其他人就可以這樣打法了,但是這是給吏部尚書做的,可不能這樣做。

最後幾人也沒辦法,“還是找東家吧。”

剛巧今天朱厚照來了這裏所以木拓也一直在這家店裏麵,幾人很快便找來了木拓。

“你們都不會做嗎?”看著幾位大廚,木拓問道。

被木拓這麽一說幾人都感覺有點丟臉,他們幾個最初來的時候可是號稱隻要是河南菜他們都會做的,但是現在客人點了個禹州菜他們便不會了。

“東家,不是我們不會做,而是那個禹州真的沒有出名的特色菜,所以,所以……”

禹州曆史上最出名的特色佳肴叫做禹州十三碗,不過這個東西現在還沒呢,最起碼要在等幾十年才會出現。因為這個菜是嘉靖朝才出現的。

相傳嘉靖皇帝曾巡視禹州,為體察民俗民風,召鄉下名廚為其操辦地方特色菜肴,鄉廚急中生智,將民間操辦喜事的地方特色菜“十三碗”精心調製,獻於聖上,嘉靖皇帝品後大為讚賞,賜名水席。後來在經過數百年的演變發展才形成了現在禹州最著名的禹州十三碗。這個時候這個名品還是最初的形成階段,幾位名廚當然沒有聽說過了。

“讓我好好想想。”木拓聽了之後也理解幾位廚子的難處,畢竟沒有名氣的東西除了當地人還真不一定有人會做。但是現在總不能派人跑到禹州去請一個當地人回來吧,那樣的話黃花菜都涼了。

這個時候木拓也犯難了,因為這個時候禹州實在是沒什麽太有特色的佳肴,所以在悅來酒樓裏邊禹州菜也是沒有的。 要是一般人木拓還好打發,自己是冬雪這個太子妃子的親弟弟,在京城誰敢不給自己麵子,但是麵對馬文升木拓還真不敢來硬的。

木拓想著現在人家馬文升可是四朝元老了,通過朱厚照木拓知道以後馬文升還會被繼續重用,也就是說再過幾個月馬文升就是五朝元老了,到時候人家可是曆史第一人了,能夠連續給五個皇帝當官並且還都是重臣,古今也隻有馬文升一人了。再說就是不說人家的資曆就是現在人家吏部尚書的身份就讓所有人都得好好應對,要不然人家要是在這裏不高興了那悅來酒樓也得感冒給三五月。

木拓隻能絞盡腦汁的想有關禹州的東西,禹州在曆史人文方麵的確是有很多值得稱讚的地方,比如在文化上禹州的文化起於上古時期,禹州屬於應龍氏部落領地。禹州發祥於黃帝,昌明於大禹,傳承於夏啟。禹州的曆史素來便是與中華5000年文明史同步。

禹州境內北部的具茨山脈、西部的大鴻寨山脈,是以黃帝為首的有熊氏部落以及與黃帝有親緣關係的方嫘氏部落、大鴻氏部落、風後氏部落的重要活動區域。黃帝的姻親——方嫘氏部落領地,在禹州西部方山。重要軍事力量——大鴻部落,在城西大鴻寨山區。協助黃帝戰蚩尤的重要軍事首領——風後氏部落,在城北無梁一帶。禹州市城區有“迎風閣”,以迎風閣為中心,南北東西輻射四條街,分別叫迎上街,迎下街,迎東街,迎西街。建“迎風閣”的本意,一說是因為風後輔佐黃帝有功,封其食邑於此,特建閣以紀念;一說是“迎送風後”之意。由此可見禹州文明的悠久。

同時禹州還是大禹文化之鄉,在大禹時期禹州便是大禹的封國,並且禹州也是大禹治水的基地,在禹州還保留有很多有關大禹治水的古跡。

同時在瓷器文化上禹州也是中國瓷器的重要發祥地,是著名的“陶瓷之鄉”。在禹州陶藝製作已有一千多年的曆史,而禹州的鈞瓷又以其貴、神、奇、妙四大特點堪稱瓷中極品,憑借其古樸的造型、精湛的工藝、複雜的配釉、“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神奇窯變,湖光山色、雲霞霧靄、人獸花鳥蟲魚等變化無窮的圖形色彩和奇妙韻味,被譽為中國“五大名瓷”之首,鈞窯素有“黃金有價鈞無價”、“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片”之說。

在曆朝曆代禹州這個地方都很受朝廷重視,而且禹州還是古時潁川古郡,潁川可是出過不少名人的。向大家都熟知的秦相呂不韋,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漢文帝時期有智囊之稱的晁錯,還有三國迷都熟悉的徐庶、 “水鏡先生”司馬徽,“鬼才”郭嘉,還有“畫聖”吳道子,唐初大臣、書法家諸遂良等。 估計以後還得在加上一個“五朝元老”馬文升,木拓私下在心裏裏想著。

但是這些想到了也沒用啊,在這些方麵方麵很好可是在這個吃的方麵禹州就是真的沒有什麽太過突出的有名氣的特色了。最後想來想去木拓想出來了一個絕招,那就是不做菜而做藥。因為木拓想起來禹州有一個稱呼叫做藥都。

禹州由於地理位置和氣候都很優越的緣故,在禹州盛產動、植、礦物藥多達上千種,蘊藏量達到數十萬噸。在唐朝藥王孫思邈曾長期遊居禹州,行醫采藥、著書立說,孫思邈去世後,禹州人民在西關購地建“藥王閣”永久紀念。故有“藥不經禹州不香,醫不見藥王不妙”之說。

禹州的中藥文化自此開始繁榮。宋仁宗年間,陽翟古城寺以東盛產白芷、南星、**、薏米等藥材,時任河南主薄的著名詩人梅堯臣遊覽禹州,正值春和景明,翅花盛開之際,不禁詩興大發,遂作詩一首:“雲外陽翟山,實與嵩少接,山中采藥人,能自辨苗葉,當須刨其根,以道素所愜”。

元世祖至元一年(1264年),禹州已成為藥材匯集之區,填滿街市,猶如糞土,故農家深山大壑采藥者往來不絕。

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曾詔令全國藥商來禹集結,每年春、秋、冬三個會期。“內而全國22省、外越西洋、南洋、東極高麗、北際庫倫,皆每車節轉而至,真可謂無街不藥行,處處聞藥香”。這個時候禹州已經是名聞亞洲的藥都了。長期的藥材交易,在禹州逐漸產生了以經營類別或區域性質劃分的藥行幫、藥棚幫、甘草幫、黨參幫、江西幫、山西幫、陝西幫、祁州幫、商城幫、亳州幫、金陵幫等18個商業醫藥性質的幫會組織,繼而形成禹州獨特的中藥文化。商幫建設了各自的會館,其中規模最大的為懷幫會館,這也是現在全國保存最完整的藥商會館。

而在上百年前當時的周定王朱橚到禹州考察采集標本,於1406年撰寫的《救荒本草》共列可救荒植物414種。著有《普濟方》168卷,收載醫方61709個,為曆代醫方之最,在劇毒藥材處理上,采取吸附分離技術等都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清代禹州的“保光清涼散”、“九天阿膠”相繼問世,行銷全國,頗享盛譽。繼之開業的名店藥堂趙隆太,加工炮製的“九蒸九製大熟地”於宣統三年在德國柏林舉辦的“萬國博覽會”上參展。

所以最後想來想去木拓還是想到了這個藥身上,因為他能想起來的有關禹州的東西裏邊也隻有要可以和吃扯上關係了。

“你們就做藥食。”看著幾個大廚,木拓說道。

“藥食?”幾人直接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