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天北、天南省

哈薩克、烏茲別克以及薩非王國三國之間的戰爭就像三國爭霸一樣,為了獲得整個中亞的控製權三個國家上演了一番血腥的廝殺。這一場的戰爭沒有最後的勝利者,哈薩克雖然得到了靠近國土的一小片土地,但是和他的產生損失相比就大為不值了,這個時候還沒有什麽為了寸片國土而不惜犧牲數十萬的將士的思想。在現在,特別是在中亞地區人口和軍隊才是最重要的。土地相反的並沒有那麽重要。這裏不是中原,這裏大都是一片荒漠,就算得到了也沒有太大的用處。所以雖然得到了一片新的國土,但是在哈薩克人看來自己的超過十萬人的損失還是不值的、

對於薩非王國的伊斯邁爾來說,這一場戰爭也是不值得的。自己出動了三十萬的軍隊,但是最後卻不但什麽也沒有得到而且在烏茲別克境內的數次大敗還讓自己損失了超過一半的軍隊,自己指揮作戰這麽多年來還從來沒有遭受過這麽大的損失。回國之後對伊斯邁爾不滿的人紛紛跳了出來,在各種場合不斷的抹黑伊斯邁爾,而且以前一些被伊斯邁爾大敗的國家也開始蠢蠢欲動了,其中就包括奧斯曼土耳其。對於伊斯邁爾曾經從自己手中奪得了大片土地並且還極端仇視自己的薩非王國奧斯曼土耳其從來都是耿耿於懷。所以在聽說了伊斯邁爾在烏茲別克大敗之後奧斯曼土耳其開始不斷的增加和薩非王國接壤地帶的大軍數量。

正是因為伊斯邁爾需要不斷應對國內和其他地方反對自己的勢力,所以伊斯邁爾雖然對這一次失敗耿耿於懷想要再次入侵烏茲別克但是卻不得不一再擱置這個決定。

烏茲別克無疑是這一次損失最大的一方,不但在北方有一部分的國土被哈薩克徹底的占領了,而且由於戰爭的關係就是烏喇秋別的大部分的確也不得不讓給了大明。當然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這連番的大戰對烏茲別克產生了極大的重創。不但現在烏茲別克經濟一塌糊塗,就是人口烏茲別克也是急劇減少。從站前的九十萬左右的人口減少到了現在六十萬作用,將近減少了三分之一。而這其中大部分損失的還都是在戰場之上戰死的青壯年,可以說戰後的烏茲別克到處可見的都是那些老弱病殘。沒有二十年左右的時間烏茲別克根本就恢複不過來。最起碼得等到二十年左右經過一代人以上的努力烏茲別克才有可能恢複到站前的水平,當然這其中還不可出現意外,比如統治者的殘暴或者其他國家的再次大規模入侵。

如果硬要說此次戰爭的最大受益者的話,恐怕隻能是大明了。首先大明獲得了烏喇秋別和火占城以東和以南的所有的土地。這一部分的土地可不是像中亞的其他地方那樣都是荒漠,這一部分可都是處在河中地區的。事實上整個河中地區的範圍非常的廣泛,就連費爾於納盆地嚴格來說也是屬於河中的。要不然南疆的大部分城市也不會都是處在費爾於納盆地附近了。﹋﹋

新得到的這一片土地恰好可以和費爾於納盆地連接起來。到時候隻要挖幾條小運河將河中下遊的幾條河流連接起來,整個費爾於納盆地和新得到的那片土地便會變得更加的肥沃,雖然頂不上天府之國的樣子,但是到時候也不會比關中差多少。可以說到時候隻要可以把這裏利用好了大明便可以在這裏建造一片密集的居住區了。

除了這一點好處之外,大明最大的好處便是基本上已經控製住了烏茲別克汗國了。三國之見的爭霸烏茲別克使用的是大明供給的武器,吃的是大明提供的糧草,可以說現在的烏茲別克基本上已經沒有土地可以耕種了。連綿的戰爭不但讓勞動力大量減少就是之前好好地土地現在都已經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河中的土地向來比較脆弱,非常容易因為大規模的破壞而退化成荒漠或者牧地。就像好幾年前那樣,當時烏茲別克在奪取河中之後接手的也是一個幾乎荒廢裏的河中。也就是經過昔班尼的精心治理才恢複了以前的樣子,現在經過大戰之後烏茲別克還能夠控製的地區內土地基本上都被破壞殆盡了。想要恢複沒有五六年不可能。所以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烏茲別克都要靠著大明的救濟過日子了。

通過武器可糧食大明的勢力已經深入到了烏茲別克的大部分地區了。在戰後烏茲別克不但需要每年無償送給大明大量的戰馬以作為大明對他在戰中以及戰後的各種支持的回報,而且戰後烏茲別克的大規模的行動也都得經過大明的準許。甚至在烏茲別克的汗庭裏麵都出現了不少的漢人麵孔的官員。這些都是在戰爭之中當時時任安山總督的李端澄通過不斷的脅迫的手段強迫烏茲別克接受過去的。這些人都被安排在了烏茲別克的朝堂之上。而烏茲別克各個城內也都建立起來了大明的商鋪,通過這些商鋪裏麵的探子不但烏茲別克發生的所有事情都會被反饋回大明,而且烏茲別克國內很多的將領們也都被大明私下收買了。

總之戰後的烏茲別克基本上都淪為了大明的附庸了。如果大明沒有繼續西進的意圖的話或許烏茲別克還能夠好好的生存下去,但是如果大明一旦有了吞並這裏的打算了烏茲別克到時候根本就反抗不起來。

當然這些都是兩年後發生的事情,現在還是說一下袁啟文和李端澄帶著大軍撤回南疆之後的事情吧。

隨著兩人的回撤,兵力空缺很長時間的亦力把裏以及南疆再一次被無數的士兵占滿。現在的兩地人口可謂是到了前所未有的少的時期。經過袁啟文長時間的抓捕現在的兩地經過袁啟文統計大約隻剩下了差不多四十萬作用的人口。而且這些人為了防止被抓還大都是生活在鄉下。在城裏麵的人除了一些有點勢力當地人之外其他的差不多都要麽是被抓了要麽是逃到鄉下去了。

現在的兩地的城內居住的差不多都是大明的將士。所以隨著袁啟文把大軍調往烏茲別克之後成個亦力把裏和南疆的城市全都空了出來。不過現在隨著袁啟文他們再次回歸,空缺了一段時間的各個城市再次住滿了人口。

經過這麽長時間,現在兩地的基本上都已經在大明的控製之下了。而這裏的雖然還有一部分人還在時不時的反抗一下,不過由於人數太少了所以他們一直都翻不起太大的風浪。顯然為了對付這麽一點的人把十幾萬的大軍留在這裏有一點多餘了。所以在回來之後沒有多長時間袁啟文便開始準備撤軍的事情了。

在兩人在烏茲別克的時候,朝廷關於亦力把裏和南疆最後的處置決定的旨意就已經下達到了南疆了。按照朝廷的決議此後亦力把裏和南疆都將直接歸大明統治,為了方便管理朝廷決定將亦力把裏和南疆分為兩部分,依照天山為界,在天山以南的土地劃歸為天南省,也就是天南布政使司;而天山以北的土地則將被劃歸為天北省,也就是天北布政使司。而吐魯番在以後也即將消失在大明的版圖之上了。現在吐魯番的勢力範圍剛好跨越天山南北,所以到時候依照天山為界,吐魯番也即將被一分為二。

兩個布政使司設立之後朝廷將在在天北布政使司和天南布政使司朝廷將分別派駐左布政使和右布政使一人,品階都為從二品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的人選分別從中原幾省抽調。在布政使之下分別設置左參政,人數為七人,品階為從三品,承宣布政使司。 右參政 人數為七人,品階為從三品,承宣布政使司。左參

無定

從四

承宣布政使司 ;右參議,無定員,從四品,承宣布政使司。 經曆,一人,從六品,承宣布政使司經曆司 ;都事,一人,從七品,承宣布政使司。照磨,一人,從八品,承宣布政使司照磨所 ;檢校,一人,正九品,承宣布政使司。理問,一人,從六品,承宣布政使司理問所 ;副理問,一人,從七品,承宣布政使司理問所。提控案牘,一人,未入流,承宣布政使司理問所;司獄,一人,從九品,承宣布政使司獄司。庫大使,一人,從九品,承宣布政使司;副使,一人,未入流,承宣布政使司 。倉大使,一人,從九品,承宣布政使司 ;副使,一人,未入流,承宣布政使司。大使,各一人,從九品,承宣雜造局,軍器局、寶泉局、織染局 ;副使 各一人 未入流 承宣雜造局、軍器局、寶泉局、織染局

除此之外在一些重要的地方都將設立知府衙門用於統治地方。設知府一名,品階為正四品。在知府一下還有知州,品階為從五品。再往下還有一些便於管理的機構。

而在各個知府以上的府衙全都設置宗教司以及民族司用來處理一些有關宗教以及民族之間的糾紛。在之凡是因為宗教的原因或者民族的原因引起的矛盾糾紛都叫到宗教司以及民族司來處理。

同時按照朝廷詔令倒是從六品以上官員全都由朝廷從京城調任,而從七品既其以下品階的官員則由當地的左右布政使舉薦倒是報於朝廷經過朝廷審核之後便可上任。

除了設立了兩個新的布政使司之外,在兩地朝廷還設立了兩個都指揮使司來管理兩地的駐軍事宜。不過在兩地的都指揮使司之上還有一個安山總督府。而這個第一任的總督便將由李端澄來擔任。

雖然大明已經控製住了天南和天北兩地,但是這裏由於宗教以及民族成分複雜的原因在未來的幾十年內仍然將是一個很不穩定的因素。可以預見的在之後的幾十年內兩地發生的叛亂一定不會少了。畢竟即便是到了現在在新疆都經常有人鬧獨立,所以說朱厚照可是不敢保證伺候大明能夠安安穩穩的控製兩地,所以這裏設立一個用於管理兩地的軍務的總督府便很有必要了。

這便是安山總督府設立的最初的原因了。設立一個安山總督府全麵總管兩地的軍務,這樣到時候如果真的出現了意外也可以很快的協調兩地的兵力來進行平叛。而實際上安山總督在將來需要麵對的軍事威脅還遠遠不止這一些。

安山總督府統管天南布政使司以及天北布政使司兩個地方的軍務,所以他將來不可避免的會麵臨北麵的瓦剌以及西麵的哈薩克、烏茲別克以及呼羅珊的軍事威脅。哈薩克和呼羅珊自然不用說了。呼羅珊現在可是深受薩非王國影響的。至於烏茲別克,雖然現在的烏茲別克已經越來越離不開大明了,但是隻要他有一定的實力便不得不防。所以安山總督府的設立還有一點便是要在將來應對可能來自這幾個地方的威脅。

不過短期內安山總督府麵臨的外部的威脅不會太多了,畢竟現在的瓦剌還和大明比較友好的。 而哈薩克以及薩非王國也被烏茲別克牽製著呢。所以這個安山總督府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應該還是很輕鬆的。

除了這兩個原因之外,最重要的朝廷設立安山總督府的原因便是為幾年後的大明深入中亞做準備了。在以後安山總督府將會設立在費爾於納盆地的阿克西城,這裏背靠天山一線,可以有效的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西麵的中亞上麵。

而且阿克西距離中亞極近,在這裏可以讓安山總督府很便利便可以掌握中亞的形式並且也可以輕鬆的將自身的影響力擴散到中亞地帶。

安山總督府第一任的總督最後經過朝廷商議之後便是選定了李端澄,這也是馬文升全力推薦的結果。主要便是考慮到李端澄不但經驗豐富而且對中亞的形式也較為了解的原因,李端澄被留在了這裏,那麽袁啟文肯定是要調走了。所以在回去之後袁啟文才會開始準備撤軍的事情。到時候袁啟文將會將京軍帶回京城,而其餘的軍隊除了留在這裏的六萬大軍之外全部將會被帶回甘肅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