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屬國之爭

在見到林婉悅的第二天,朱厚照便趁機將林婉悅帶到了東宮一次,目的嗎主要就是想要紫嫣以及冬雪兩人見一下林婉悅。

作為朱厚照的枕邊人,紫嫣和冬雪不可能不知道林婉悅這個人,而事實上朱厚照也從來沒有隱瞞的意圖,所以去年的時候兩人便已經知道了有林婉悅這一號人物。所以這一次見麵也算是順理成章了。

令朱厚照頗為滿意的就是三人相見之後並麽有出現以前朱厚照一直擔心的仇視的態度,相反的三人在一起相處的還是十分的融洽的,最起碼朱厚照看到的時候三人都是有說有笑的,結果才半天下來三人便已經結成了姐妹了。可以說紫嫣和冬雪兩人對待林婉悅十分的寬容。

初時朱厚照還覺得有點不可思議,畢竟上一世在新世紀生活了那麽長時間的朱厚照可是對那個時候的女人記憶頗深啊,這要是擱在上一世準定是家庭悲劇避免不了。

不過後來想到自己現在世界的情況以及自己的身份朱厚照便釋然了。先不說現在的明朝雖然也是一夫一妻的社會,(中國自古便不是一夫多妻的社會,至於那些說是一夫多妻製的人肯定是沒有去研究一下古代的製度,隻不過是看到其他的人說是一夫多妻製便跟著人雲亦雲了。雖然古代的人可能有很多的女人,但是在法律上隻有一個是妻子,其他的都隻能是妾侍,而妾侍是不享有妻子的權力的。他們和正妻在地位上是不同的。)但是隻要是有錢人便可以多娶幾房妾侍來傳宗接代。

並且最重要的是朱厚照的太子身份,身為將來的老狐狸之一的楊延和的女兒,紫嫣也是十分的聰明的,有張氏那個例子在那裏擺著。最起碼紫嫣是不會重蹈張氏的覆轍的。

這個張氏自然就是朱厚照的生母皇後張氏了,雖然在現代有很多的人稱讚著張氏以及孝宗夫婦兩人為古代婚姻的楷模,但是最起碼不管是現代還是古代那些主張以大局為重的人的眼中以及明代大部分人的眼中張氏一直以來便是一位必須被指責的人物,即便她是孝宗最寵愛的皇後,即便她身份高貴,她還是應該受到指責。

而指責張氏的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獨寵於後宮。雖然孝宗隻有一位妃子有他自己的原因,但是張氏也絕對是要負有責任的,作為皇後就必須要為大明的江山考慮。要不然皇後白讓你當的不是,不能隻享受權力不盡義務不是。

孝宗最為皇帝,一生之中隻有朱厚照這一個長大的兒子,這對於大明來說是十分的不利的。而因為這對大明帶來的危害也不少。首先孝宗的子嗣隻有一個。那麽在選擇繼承人的時候便十分的不利,你沒得選啊。所以說即便是曆史上的正德十分的荒唐但是也隻能讓他即位。因為孝宗隻有這一個兒子,如果孝宗還有很多其他的兒子的話說不定就可以從裏麵選出來一個好的繼承人了。

而本來曆史上的正德就不怎麽的,把國家弄得苦不堪言,還偏偏他連他老子都不如。連個子嗣都沒有。這又為大明帶來的十分大的危害。本來按照一般的製度正德死後並且要是沒有子嗣的話就要從他的兄弟之中選一位賢德之人即位,但是偏偏曆史上孝宗沒有其他的兒子弄得正德沒有兄弟,這便讓的這個選繼承人的祖製出問題了。如果孝宗有其他的兒子說不定就不會出現後來的“大禮儀之爭”了。

正式因為孝宗沒有其他的兒子,所以大臣們不得不從孝宗的兄弟的後代裏麵選擇一位。最後選來選去選中了朱厚璁。其實大臣們也沒有多少選擇。因為孝宗皇帝的父親成化皇帝本身子嗣也不多,而且他的子嗣也大都是晚年所得。(早年萬貴妃因為自己不能生育所以懷恨在心將宮裏麵懷孕的宮女以及妃子的胎兒全都打掉了。),所以成化皇帝的子嗣之中除了大部分的人年紀到了正德皇帝駕崩之時也不大。所以他們的子嗣也就更小了,按照規矩作為正德的繼承人輩分上一般不能比他大,所以隻能選擇孝宗皇帝兄弟的後代們,而這些候選人之中大部分年紀太小,不足以成為君主,而年紀大一點的也大都不堪重用。所以最後選來選去選中了好一點的朱厚璁也即是後來的嘉靖皇帝。

從這裏可以見到子嗣的問題對大明的影響有多大。

不過問題還沒有完,正是大臣們選中的看起來可能是有為明君的朱厚璁卻在即位沒有多長時間便發動了“大禮儀”之爭。

而這個“大禮儀”之爭卻還得從當年孝宗皇帝的立儲之爭說起。話說在孝宗皇帝之前成化皇帝已經有過兩個子嗣,隻不過不幸的是這兩個子嗣一個是萬貴妃所生,早夭了,而另一個柏妃所生,卻被萬貴妃害死了。而在之後的幾年之中凡是後宮之中又懷孕的人全都被萬貴妃暗中強製墮胎了。而孝宗還是生母紀氏瞞著萬貴妃所生的,即便是這樣後來紀氏也被萬貴妃害死了,而孝宗也是被幾個太監暗中養大的。一直到後來成化皇帝說自己老了的時候那幾個太監才把孝宗的事情告訴了成化皇帝,這才有的孝宗的儲位,因為當時成化皇帝一方麵已經老了(年紀不算老,但是身體已經不行了。),另一方麵也是沒有其他的子嗣了,所以便把孝宗立為太子了。

孝宗的事情被捅出來之後,萬貴妃才收斂了一點,不再把那些懷孕的妃子們墮胎了,所以在那之後成化皇帝卻得以又得到了幾個子嗣。不過他們的年紀卻與孝宗相差有點大了。

而萬貴妃當然不會讓孝宗輕易的繼承皇位了,事實上她對這個瞞著自己生下來的皇子十分的不滿。在孝宗被立為皇儲沒多長時間萬貴妃便開始謀劃著廢儲了,而成化皇帝依著對萬貴妃的寵愛竟然還真的答應並付諸行動了。隻不過孝宗命好,在將要被廢了的時候竟然發生了泰山地震,泰山可是一直以來被認為是神山啊。而迷信的成化皇帝在其他人的忽悠之下便認為這是上天對自己廢儲的不滿,所以廢儲之事便終結了,孝宗這才得以保住儲位。

不過這卻也得罪了作為孝宗弟弟的興王朱祐杬,因為在萬貴妃謀劃廢掉孝宗的時候,朱祐杬也是當時作為新的儲君的候選人之一。而孝宗成功的即位也徹底的打破了朱祐杬即位的夢想,所以一直以來朱祐杬便對孝宗這一脈十分的不滿。其實就是找了孝宗其他兄弟的兒子也一樣會對他不滿,畢竟當初都是競爭者不是。

朱祐杬不滿了,那他的兒子也肯定會受到他的影響。他的兒子是誰啊,就是嘉靖皇帝朱厚璁啊。所以大臣們選了一個對孝宗一脈不滿的人做皇帝,那肯定出事嗎。朱厚璁的不滿不可避免的被帶到了工作之中了。帶著自己的不滿,嘉靖皇帝朱厚璁即位沒多久便發動了“大禮儀”之爭。

而後世關於“大禮儀”之爭的概述是大禮議之爭是指發生在1521年(明正德十六年)到1539年(嘉靖十七年)間的一場規模巨大、曠日持久的爭論。為明朝嘉靖年間因明世宗生父稱號問題引起的政治紛爭,發生於明世宗登基不久之時。當時,世宗與楊廷和、毛澄為首的武宗舊臣們之間關於以誰為世宗皇考(即宗法意義上的父考),以及世宗生父尊號的問題發生了爭議和鬥爭,主要的爭鬥曆時三年(1521年至1524年)。

爭鬥的焦點便是“始而爭考﹑爭帝﹑爭皇﹐繼而爭廟及路。終而爭廟謁及樂舞。”即是如何確定世宗生父朱祐杬的尊號。其實說得明白一點就是嘉靖皇帝不想承認自己是從正德那裏得來的皇位而非得說是從祖宗那裏得來的,不想讓正德高出自己一輩,而且他又想幫自己死去的父親圓上沒能夠繼承皇位的遺憾,非得讓自己的父親也稱帝。所以才有了這回事。這是一個看似無可必要卻影響深遠的爭鬥。

最終結果是以嘉獎皇帝為首的一幫人獲得了最後的勝利。而這件事情產生的影響卻深深的影響著大明朝。

經過三年的大禮議之爭,最後以君權的高壓結束。朱厚熜已經羽翼豐滿,並且由議禮的過程體會到了如何行使皇權的無上威嚴。此後變得獨斷獨行、一意獨行。如遇上不合自己心意的大臣,都會下獄廷杖。大禮議加強了皇權專製,促成了朱厚熜剛愎自用的政治作風。

大禮議也使得內閣首輔楊廷和與明世宗朱厚熜兩人形同陌路。最終楊廷和被削官為民,而他的兒子大明四大才子之一的楊慎也因此被牽連不但終生不得誌還得處處小心不能犯錯。而且這場爭鬥更中斷了楊廷和在明武宗去世之後推行的政治和經濟改革,世宗日漸腐化,大肆興建、迷信方士、尊崇道教,又好長生不老之術,此後明朝政治風氣愈發頹廢。議禮派“以片言至通顯”,因迎合皇帝而從下級官員升至首輔、六卿,使朝廷官員看到奉迎君主帶來的好處,嘉靖十七年後,內閣14個輔臣中,如徐階、顧鼎臣、嚴訥、夏言、郭樸、嚴嵩、袁煒、高拱,李春芳等,有9人是通過撰寫青詞起家的。從此明朝官員中諂媚阿上之風盛行,政治風氣日益敗壞。

內閣首輔楊延和在武宗時期李東陽隱退之後獨自支撐著大明的江山十幾年,那十幾年裏武宗不問政事,基本上都是楊延和一個人在獨木支撐著,可以說在武宗時期皇帝不問世事的時候大明沒有出現不可收拾的亂子靠的都是楊延和。嘉靖皇帝把楊延和貶職產生的損失不亞於當年的三楊內閣少了一人。人家辛辛苦苦十幾年支撐了大明江山,最後因為嘉靖皇帝一句話被變為民了,而後代更是受盡打壓,這對當時人的工作的積極性可是極大的打擊。

而這件事情的影響還不僅於此,大禮議之爭對曆史發展產生了嚴重的消極影響。嘉靖皇帝以旁支小宗入繼大統。內心深處實際上隱藏著難言的自卑感和不安。楊廷和等人的“繼嗣”論縈繞在他的心頭,必須製服群臣才能樹立嚴威。自卑心理轉化為剛愎、猜忌、橫暴、獨斷,處處標新立異,時時戒備群臣。千方百計樹立威權。

經過大禮議,嘉靖皇帝朱厚璁在理論和禮儀上終於為自己樹立了正統地位;在權力上終於獨攬乾綱,威懾群臣。除強化了皇權外,還產生了許多其他嚴重後果。由於朝野上下都把主要精力集中於議禮,因此幹擾、衝擊、擾亂了政治、經濟的進步性改革;由於隻要順著嘉靖皇帝的意願議禮有功,便可飛黃騰達,甚至一躍而為巨卿宰輔,因此釀成諂媚之風;由於議禮兩派黨同伐異。勢不兩立,因此釀成黨爭之風。所有這一切都加重了朝政的腐敗,因此史家說“吏治繁偽,兵政窳(窳。瘦弱;懶惰)惰,民力虛耗,亦由是始。”

“大禮義”之爭對大明的危害不可謂不大,但是要深究這件事情的跟頭的話,還是要歸到孝宗皇帝與張氏那裏。有“大禮儀”之爭是因為有嘉靖皇帝。而之所以有嘉靖皇帝是因為正德皇帝沒有子嗣以及兄弟,而正德沒有兄弟是因為孝宗隻有張氏這一個妃子。從曆史上孝宗和張氏有過兩個皇子、一個公主來看憲宗不存在生育的問題(其中一個皇子和那個公主都夭折了。)。也就是說孝宗隻有朱厚照這麽一個皇子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後宮裏麵隻有張氏一個妃子。這便是一個巨大的症結了。

當然這個觀點現代人大都不讚同,因為現代人處處以民主、自由自居,在他們看來這種結論是和民主自由相不符的。他們認為這是人家的自由,他們認為把責任推給一個女人是不公平的。但是咱要說的是既然處處講究男女平等,那為什麽出了事都是男人占大部分的責任。

就像有人對那些貪官的老婆或者子女施加懲罰的時候總是有很多的人反對一樣。他們會說貪汙那時那個貪官的自己的事,和這些人沒有關係,但是他們為什麽不說那些貪官的家屬一直享受著貪官為他們帶來的權力以及金錢的便利。該享受的享受過了,難道一句事情不是他們幹的就什麽事情都沒有了嗎?

像古代夷三族、誅九族的這些罪行,雖然很殘忍,但是人家當初製定的時候絕對考慮了主犯的家屬們從他那裏獲利的情況。一般被處於這些刑罰的都是那些造反或者大奸臣的家人,一個造反的人或者一個大奸臣會為自己家人以及親戚們帶來多少利益,他們又會產生多大危害,難道他們那些獲利的親屬們不應該受到一點懲罰嗎,即便是殺了太嚴厲,那也應該有一點其他的懲罰。

當然這又說遠了,還是得接著說孝宗以及張氏的事情,孝宗隻有一個妃子的真正原因孝宗畢竟沒有親自說過,但是從哪些指責張氏的奏折裏麵可以看得出來這裏麵也是有著張氏的阻攔的,畢竟沒有一個人願意分享自己的權勢,特別是對於後宮的人來說,女人越少,她們不失勢的可能性越大。

在大臣的眼裏麵,張氏作為皇後,享受了皇後這個身份帶來的權勢以及尊貴,那麽她也必須盡她的義務,誕下龍子,一個肯定不行,不保險。而既然張氏沒有能力在誕下龍子了她就應該主動的讓孝宗多納幾個妃子以保證國家的繼承人不出問題,要不然你這些權勢白白享受的啊,但是偏偏張氏沒有這麽做。

所以嗎,從孝宗即位之後便開始有人對張氏不滿,而過了幾年之後大臣們看到孝宗還是隻有一個妃子之後更是不滿了,從那個時候指責張氏的奏折以及文人的文章便沒有斷絕過。即便是後來有了朱厚照之後也隻是消停了一段時間而已,一方麵在明代不說普通之家了,就是皇室皇子夭折也是常見了,所以隻有朱厚照一個皇子根本就不行,說不定什麽時候就沒了。而且也不能夠保證朱厚照一定能夠成為明君,萬一是昏君怎麽辦,那不是沒得選了。

而曆史上皇後張氏以及張氏家族淒慘的下場也和這不無關係。嘉靖皇帝不是張氏的後代。肯定不會待她多好了,而大臣們也大都對她不滿,在嘉靖皇帝迫害她的時候也沒人幫她。

而就是孝宗皇帝麵對這些指責也是隻能選擇無視而不敢把那些指責的人怎麽樣,一方麵孝宗是一個太過柔和的君主。而另一方麵孝宗也知道這件事錯的在自己以及張氏。

曆史上關於張氏的指責自始至終都沒有消失過,隻不過這一世嗎,因為現在的朱厚照已經被靈魂掉包了,比著曆史上的朱厚照要好得多了,就目前來看已經是頗具明君的樣子了,所以這兩年隨著朱厚照越來越優秀,指責張氏的聲音才小了一點。因為相當大的一部分人認為既然你生了一個好的繼承人,那也算是彌補了一點過錯了。

其實對於現在的朱厚照來說要不是因為自己就是張氏的兒子。自己也會指責張氏的,畢竟這是從國家的大局出發的。隻不過這一世嗎,因為自己取代了那個真的朱厚照的位置,所以自己這個掉包的。就不得不說一些維護自己母親的話了,要是朱厚照也跟著指責的話到時候絕對有人說他不孝。

(其實說這麽多隻是為了說明關於皇帝多妃子或者多子嗣的必要性。可能有人會說將了這麽多知隻是為了說明這麽簡單的一個問題,但是我要說的是當年人家嘉靖皇帝大禮儀之爭的核心問題便是自己父親的諡號的問題,多麽簡單的一件事情啊,就是一個死人的名號問題。這看起來也是一個可有可無的爭論。但是人家當年愣是在全國爭論了數年之久。所以說嘛,有些問題看似簡單,但是說起來也是挺麻煩的。)

所以嘛,正是因為有了張氏這個例子在前麵放著。紫嫣和冬雪兩人常年在張氏身邊怎麽會不知道張氏麵臨著多大的壓力呢,紫嫣自問要是自己也像張氏這樣的話。到時候那些忍不了的大臣絕對會逼宮把自己廢了的,一個張氏已經讓他們忍得夠忍了。要是再來一個,大臣們絕對是不會輕易了事。

為什麽當年紫嫣是和冬雪一起被立為太子妃子的,這不就是為了緩解一些大臣們的不滿嗎。雖然朝堂之上也是分為多個派係,但是有一些問題上他們觀點還是很統一的。

所以嘛,紫嫣現在必須得在外麵樹立一個賢淑良德的樣子,大臣們滿意了自己才能過的安穩不是。而冬雪嗎,因為自己出身的原因,也不會有太多的意見。事實上她的位置比著紫嫣還不穩固,畢竟紫嫣後麵還有一個楊家,而人家父親楊延和將來也是權勢滔天的人物,但是冬雪嗎就沒有一個強大的家族後盾了,要是真的犯了什麽錯誤了,倒時候連個求情的人都不好找。

而朱厚照看到林婉悅和冬雪、紫嫣他們在一起還挺好的,也就舒心了,隻要後宮不亂就行,朱厚照主要還是受現代的思想影響比較大,比較在乎身邊人的觀點,要是其他的古代帝王有誰在乎這些了,獨斷專行、肆無忌憚的多了。

由於林婉悅還沒有正式的背納為妃子,所以當天晚上朱厚照隻能派人把他重新送回了悅來酒樓裏麵。

而跟著她進了一趟皇宮的筱筱帶來回去之後還是沒有從震驚之中醒過來,“小姐,那個人真的是太子殿下,太、太、太……”

“是不是太不可置信了。”林婉悅說道。

“嗯。”筱筱猛地點頭,林婉悅實在是說出了他的心聲了,說實話即便是以前生活在林家的她在見識上也沒有多少,畢竟林家也就是一個商業以及武林家族,別說太子了,就是當地的知府那也是筱筱眼中天大的官了,並且她也從來沒有見過。

現在突然的發現自己竟然見到了太子殿下,而且自己服侍的小姐還很有可能將來成為太子妃,所以筱筱的小腦袋一直不夠用的。

“這還有什麽不可置信的,難道那皇宮假的了嗎?”

“哇。”筱筱突然大叫了一聲,下來林婉悅一跳,“你鬼叫什麽啊?”沒好氣的林婉悅責備的。

而筱筱卻不管這些,“小姐。你說老爺知不是道你和太子殿下的事情啊?”

被問及了自己的父親,林婉悅有一點失落,“可能不知道吧。”林婉悅也不能真的確定,畢竟自己當初跟在太子殿下身邊這一點自己的父親的確是知道的。但是自己和太子之間的關係就不一定知道了。不過林婉悅想著可能自己的父親是不知道的,要不然他也絕對不會放著太子殿下不要而要自己嫁給一個苗人。

“那老爺要是知道了還不得後悔死。”筱筱驚訝的說道。

“管他呢,”林婉悅有點失落,顯然是不想讓你筱筱在提到自己的父親。

“那小姐,你以後是不是要住在皇宮裏麵去啊?”

“可能是吧。”林婉悅還是對自己是否一定能夠被納為妃子不確定,

不過筱筱卻沒有聽明白這些,在她看來將來自己的小姐一定會住進皇宮裏麵的,而到時候她也就可以跟著小姐到皇宮裏麵了。今天一天在東宮裏麵她畏畏縮縮的什麽都沒有看到。“小姐你到時候一定要帶著我啊。‘

“放心吧,忘不了你的。”林婉悅擰了一下筱筱漂亮的臉蛋麵帶笑容的說道。

這一晚上,兩個女人都激動的沒有睡著,隻不過各自的心思不一樣而已。

第二天。劉瑾以看望的名義來了林婉悅這裏一趟,在劉瑾的眼裏林婉悅將來絕對是宮裏的一位主子,現在自己有意結交,到時候絕對可以增強自己的勢力。在心裏劉瑾也是十分的得以,現在除了宮裏的幾位之外有誰知道在這裏還住著一個將來的貴妃呢。錦上添花始終不如雪中送炭,自己現在告訴林婉悅一些注意的事項,給予她一些幫助還愁將來她不感恩自己嗎。

中秋節的時候,孝宗難得的露麵了一會。為了和群臣聯絡一下感情,在中秋節的當晚。孝宗在皇宮之中來了一次筵席,當天隻要是朝中六品以上的官員都可以帶上兩到三名的家眷來皇宮裏麵才加筵席。

這可是進皇宮不可多得的機會。有多少人一輩子都沒有見過一次皇宮啊,所以一說可以帶上家眷了,那些個官員的家裏麵便不平靜了,這又是正妻又是妾侍,還有兒子、女兒的,哪個不想來皇宮裏麵見識一下啊,所以為了爭奪這個進攻的名額那些大臣家裏麵可是好好的爭論的一番的,最後一些是正室以大局為重把名額讓出來了,有一些是後輩讓長輩,而有一些是妾侍爭不過正室隻能眼巴巴的看著人家出門。

在剛剛進入晚上的時候,孝宗命人在校場之上燃放了大量的煙花,明朝的煙花技術已經十分的發達了,最起碼一些簡單的花樣和字體已經可以製作出來了。在加上朱厚照專門把鐵血軍裏麵的那些工匠拉了出來,所以此次的煙花不管是從數量上還是從質量上都是大明以來最高規格的。

不但各種各樣的花朵形狀的煙花層出不窮,而且各種寄予和祥的賀語也是不斷的出現在空中。最後在九九八十一多煙花共同組成的一輪圓圓的月亮之後,整個煙花晚會算是結束了。

而之後便是筵席的開始。

雖然孝宗一直忍著,但是身體實在是太虛弱了,因此孝宗適時在開始的時候講了一些致辭,然後以茶代酒的敬了眾位大臣一杯之後便被人攙扶著下去了,而之後整個宴會便圍繞著朱厚照來進行了。

孝宗走了,朱厚照這個未來的君主便成了眾人關注的焦點,而朱厚照擺出一副平易近人的樣子在宴會上和眾人也是交談的甚歡,而一些跟著自己父親到老的小姐們看到朱厚照之後也是滿臉的愛慕的目光。

中秋節畢竟隻是一個短短的節日,不可能一直過下去,在當天晚上群臣都已經享受過節日的快樂之後,第二天整個大明便恢複了正常,大臣們也都在休息了幾天之後從家裏來到了各部處理朝政。

中秋節一過,關於朱厚照即位的事情便被提上了日程了,其實早在上個月禮部便已經開始準備這件事了,隻不過那個時候時間還長,所以便沒有那麽急切,一直以來都是進行的比較緩慢。

現在嗎,中秋已經過去了,而時間也快到,所以禮部尚書張升便忙的暈頭轉向了。

而隨著朱厚照即將登基的日期的臨近,一些屬國的使節也陸陸續續的到了京城了。

這不,朱厚照剛閑下來,便有幾個屬國的使節跑到朱厚照這裏告狀來了。

大明的屬國之間的矛盾也是很大的,這一湊到了一起衝突肯定是免不了的,這要是占了便宜還好說,要是吃了虧了可都是告到朱厚照這裏想讓朱厚照給他們做主。

更搞笑的是竟然有一個來自朝鮮的使節來朱厚照這裏狀告錦衣衛,說錦衣衛把他們朝鮮以前留在這裏的人全都抓到大牢裏了,結果讓他來了之後見不到一個人了,非得讓朱厚照給個說法不行。(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