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確定方向

“爺爺,那我就先回去了。”劉健的書房裏,劉靈雨例行公事般前來問候請安之後高興的回到了自己的閨房裏,最近為了看住劉靈雨,劉健給她下了死命令了,要求劉靈雨必須每天在晚飯之後到他那裏問候請安,不過劉靈雨也不虧,趁著這個機會開始像劉健拋出了一係列的請求,經過一連三日的撒嬌般的哀求,劉健終於在今天答應了她為她找一個軍中的將領教她行軍布陣的本事。

早早的得到了自己滿意的結果,劉靈雨就沒有像往常一樣一直纏著劉健而是早早的離開了,不過她不知道的是就在她離開了劉健書房不久之後,一個她朝思暮想的人同樣的走進了劉健的書房。

是的,這個人就是朱厚照了,今天考慮了一整天的朱厚照還是不能下定決心,但是他也知道這件事不能一直這樣猶猶豫豫下去,不然到了以後就更難下決心了,所以趁著晚上他就偷偷的出了皇宮來劉健這裏了。當年劉健還是內閣首輔的時候,劉健、李東陽和謝遷三人便被稱為李公謀、劉公斷、謝公尤侃侃,這三人之中當初劉健便是因為做事善於決斷被人稱讚的,所以朱厚照絕對既然自己決定不了,那何不讓劉健給自己拿一個主意呢。

就這樣朱厚照在劉靈雨離開了沒多久之後便到了劉健這裏。如果劉靈雨當時能夠稍微晚上一盞茶的功夫的話,說不定她和朱厚照就能夠碰上了,而雙方的身份也能夠解開了,那麽以後的事情說不定就簡單多了,但是偏偏就是差了這麽一盞茶的功夫。而劉健和劉二叔對於朱厚照就是多次和劉靈雨相見的那個書生的真想也不了解,畢竟當初派人去查探的時候都是兩人都是派的下麵的下人前去的,他們兩個身份尊貴怎麽可能親自去一線工作呢,朱厚照就是站在他們兩人麵前,他們也不會將朱厚照和那個書生聯係在一起,因為那個書生到底長得什麽模樣他們倆人也沒看見過。自然也不清楚了。

找到了劉健之後,朱厚照將自己的想法完完全全的告訴了劉健,而劉健呢現在已經不再擔任具體的職務了。隻是作為朱厚照的一個私人的參謀,所以也不再在使用以前的眼光去看待問題了,作為參謀,自然是朱厚照想要做真麽。他就為朱厚照怎麽出謀劃策了。

當天晚上,朱厚照和劉健兩人促膝長談了一整宿,一直到第二天聽到外麵的公雞打鳴了,兩人才意識到時間已經到了第二天早上了。

年輕人一晚上不休息自然是沒什麽事情了,但是劉健已經七老八十了。朱厚照怕累著他了,所以心裏有了決斷之後就離開了劉健那裏以便讓劉健多休息一下。

回到了宮裏已經到了快要上朝的時候了,雖然一整晚都沒有眨一下眼,但是朱厚照卻一點都不感覺到累,和劉健一晚上的暢談讓朱厚照收獲了不少,劉健比朱厚照多幾十年的經驗讓朱厚照知道了很多彎彎道道的東西,一晚上下來朱厚照就像科研人員終於攻克了難關發明出來了想要的東西一樣振奮不已。

趁著這股勁頭,在早朝上朱厚照初次的跑出了一點想法。昨天晚上經過和劉健暢談以及劉健給了許多建議之後朱厚照已經決定將改革的試點從軍事那方麵展開了。既然大明的未來是擴張性的,那麽進行軍事改革就顯得最為緊迫了;軍事改革可以最大程度上提高大明軍隊的作戰能力,為以後的戰爭增加勝算。除此之外如果對外戰爭也可以促進以後的經濟以及政治的改革。對外戰爭隻要勝利了大都數時候都可以為大明帶來數不盡的金錢以及土地,而這些東西都可以用來作為以後其他方麵的改革的物質保障。

而且軍隊畢竟是一個和社會相對比較脫節的地方,如果先對經濟和政治展開改革勢必會將整個大明的方方麵麵都帶入進來,但是如果隻動軍隊則不然。隻動軍隊可以很好的減少改革之中的波瀾。除了與軍隊相關的一小部分的群體之外,社會上的大多數人在平常對於軍隊是沒有聯係的。他們是相對隔絕的。

同時軍隊也是社會群體之中最講究紀律的一個群體,依靠著這一個特點朱厚照便可以依靠自己的皇權更好的以命令的行事來自上往下的進行軍隊的改革。

當然更重要的還是是劉健說的一句話:隻要掌握了軍權便立於了不敗之地。這句話對朱厚照深有觸動。軍隊作為人類社會之中最為強大的力量,隻要朱厚照能夠掌握了它,不但為自己增加的實力與底氣,哪怕將來改革失敗了麵對那些反彈的反對者朱厚照也可以拿著軍隊自保不成問題。朱厚照從來都沒有想過自己的改革一定會成功,雖然自己是穿越者,但也僅此而已,除了自己多出來的那些見識之外朱厚照並不比這個時代的其他人要聰明,單論聰明朱厚照就連經常和自己在一起的楊慎都比不上。所以朱厚照也不得不為自己考慮一下後事,萬一將來自己失敗了如何自保。

古往今來進行過改革的帝王不在少數,但是大多數確實以失敗告終,而縱覽那些取得了成功的帝王無一例外都是自己身上有過赫赫戰功的帝王,周武王滅了商紂,秦始皇滅了六國,漢武帝打敗了匈奴、劉秀建立了東漢,曹操打敗了袁紹,李世民滅了突厥,就連趙匡胤也是身上帶著結束了亂世的功勞的,這些都是古代進行過較大的改革並且取得了成功的帝王,他們身上無一例外的都是戰功赫赫的。

戰功就代表著戰爭,戰爭就有殺戮,能夠在戰場之上取得大勝的帝王無一例外都已經被戰火鍛煉出來了一個堅毅果斷的性格,他們的赫赫戰功能夠威懾眾臣,麵對這樣殺伐無數的帝王沒有幾個大臣敢一直持反對意見的,而他們的性格也能夠果斷的下定決心,果斷的清洗反對者。其實就連明朝的建立者太祖朱元璋以及成祖朱棣兩人也都是這樣,明朝現行的所有製度都是這兩個人定下來的,而他們和前麵的那些帝王也沒有區別。

朱厚照可不想學宋神宗那樣“熙寧變法”式的改革,沒有戰功完完全全就是靠著自己皇帝的權威在那裏推動改革,結果最後不但勞民傷財還以失敗告終了。所以朱厚照覺得自己應該像漢武帝學習,因為他們兩個都不是帝國的建立者,所以他們麵對已經形成自己的一套製度的帝國所麵臨的困難更大,漢武帝打敗了匈奴,朱厚照就要不斷的開疆擴土,這個時候的大明沒有一個可以像匈奴那樣威脅漢王朝的敵人,漢王朝的時候匈奴多麽的強大以至於當時的人們都不敢和匈奴人打仗,但是在明朝最大敵人蒙古就沒有這樣的實力了,對於蒙古大明從來都沒有害怕過,每一次都是隻要蒙古人來了就打,從來沒有怯戰過。所以朱厚照需要通過不斷的開疆擴土來達到和漢武帝一樣的效果。

這一次朱厚照並沒有將自己想要對軍隊進行改革的全部計劃說出來,而僅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關於京軍的改製。

大明在地方上的軍隊不少,這些軍隊說起來是屬於皇家的,但實際上地方上那些世家大族、官紳地主的插手地方軍隊的不在少數,但惟獨京軍是個例外。

在京畿地區,京軍沒有幾個人敢私自的插手,因為京軍和其他的軍隊的實際上性質有點不一樣,京軍就好比是皇家的私軍一樣,凡是插手京軍的都會被皇家所懷疑。所以京軍相對來說純潔性最高,而對皇家的忠誠也是最高的。

先對京軍進行改製,來自內部的阻力最小,而且朝中的大臣們也不好過多的幹涉,隻要到時候朱厚照提出來的改製的方案在大臣們看來是可行的,朝中便不會有太多的異樣的言論,京軍於皇家的意義就好比皇宮於皇家的性質一樣,我動我自己的東西,你們外人就不要說那麽多的閑話了。

所以當朱厚照在朝堂之上拋出了自己想要改變京軍的軍製的想法之後,雖然在朝堂之上引起了廣泛的討論,但卻並沒有人直接的站出來說反對的話,因為他們都在等著朱厚照具體的改製方案呢,隻要方案可行,到時候朝中的大臣便不會說太多。對於這種和皇家關係密切的事情他們也不想插手太深,以免以後被秋後算賬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