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論不休

幾乎每一次科考的時候在學子們匯聚的酒樓裏的場景都一樣,要麽是無數的學子呆在自己的屋內埋頭苦讀,要麽便是無數的人匯聚在大堂裏喝酒、賦詩、縱談天下事。

而有一個問題絕對會被談起的便是預測今年誰會高中狀元,這是一個在學子當中亙古不變的話題,就像朱厚照後世在高考之前一幫子同學匯聚在一起,謙虛的相互吹著自己有多麽多麽的差,盛讚著對方有多麽多麽的好,班上又有誰會考第一一樣。這些學子們聚集在一塊之後也是先謙虛的說下自己還有那些不足,然後稱讚一些對方,再接著便把話題轉移到了預測今年會有那一個人高中狀元上去了。

“誰是今年的狀元?那還用問,肯定是我們陝西的呂柟了。”一說起今年的狀元人選,一位同樣來自陝西的學子立馬站起來說道,其激動之表情好像誰敢反駁自己就要和他爭鬥一番似的。也難怪,陝西這麽些年好不容易出現了一個在全大明都拿得出手的才子了,他們哪裏會不激動啊。

呂柟此時是著名的陝西學子,從小勤奮好學,刻苦努力,在其十七八歲時,以學識廣博而被選入正學書院。

正學書院是宋朝身後張載的倡道之地,後省臣建議改為書院。再後來經過張載、許衡及其他鄉賢,並聚徒講學其間。朝廷賜以經籍,給之學田。張養浩為之作記。但是到了明朝百餘年之後,正學書院早已經敗壞。而且它的遺址也為兵民所占據,但是由於在當地名聲甚大所以坊名一直存在。一直到了弘治九年(1496)當時時任提學副使的楊一清卜地重建。以中為祠,左為提學分司,右為書院,名“正學”。有前後堂、左右廡,環為肄業之室。堂後為會饌之所。再之後大學士李東陽為之作記。弘治中期提學王雲鳳在哪裏建立書樓,廣收書籍以資諸生誦覽。至此正學書院才恢複正常。

正學書院由於其曆史悠久、並且期間出過多為名士的緣故在北方特別是陝西具有特別大的影響力。而呂柟在進入正學書院之後就是靠著自己的才學以及書院的名氣而名揚陝西乃至整個北方的。

呂柟在陝西當地的才學無出其右者,所以很多來自陝西的學子都早已經將他看做了是今年狀元的不二人選。

但是偏偏南方人卻不服氣,自從有宋以來中國的文學中心便完全轉變到了南方。而長久以來作為文學中心的中原、關中等地迅速的沒落了下去,到了明朝,南北之間的差距更是大得不可彌補。特別是洪武三十年間的“南北榜”案更是凸顯了南北的差距,當年科考上榜者起初竟然全都是南方人,沒有一個是來自北方的,這是曆史上首次,雖然當時造成這一切的原因和當年的主考官偏袒南方不無關係,但是也說明了進入明朝以來南北方之間文化水平的差距之大。

所以南方文人瞧不起北方文人由來已久了,再加上當年洪武皇帝為了南北政治平衡強行要求重新挑選上榜者,將上榜的數百人全都換成了北方人,更對南北雙方每次科考錄取人數進行了限製,這件事情更是加劇了雙方的矛盾。

可以說每一年的科考南北方的文人都要暗中的較量一番。

所以北方人一說呂柟是今年高中狀元的不二人選。周圍的一大批南方的學子便不同意了,呂柟在北方名聲是很大,但那畢竟這是北方,正學書院的名氣也是僅限於北方,所以兩者在南方都沒有什麽名氣可言。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南方的學子如何會服氣。

“呂柟?他是誰啊?”一位南方的學子站起來狂妄的說道。言語裏絲毫沒有將呂柟以及北方的學子放在眼裏,不過這也是多年以來南方文學界養成的底氣使然。

“要我說啊,今年的狀元保定就是福建的戴賓仲了。”剛才那個人一坐下,兩外一個南方學子打扮的書生立馬站起來高聲的說道。

戴賓仲就是戴大賓,其字賓仲、寅仲。福建莆田人。出身官宦之家。他從小勤奮好學,聰明過人。三歲就學背詩文,五歲便能吟詩作文,尤善聯詩作對,被稱為神童。弘治十三年,便已經中秀才。弘治十四年,更是接連高中舉人。戴大賓是1489年出生的,到弘治十三年才十二歲而已,弘治十四年才僅僅十三歲而已,可以說十二歲中秀才,十三歲便已經高中舉人,這樣的壯舉早就已經讓戴大賓享譽大江南北了,也足以讓名人範進找一塊豆腐撞死了。而戴大賓官宦世家的出身也給他的聲明的傳播除了不少力。今年戴大賓也才十九歲而已。

可以說在名氣上,戴大賓和呂柟絕對不在一個級別之上。也難怪經過一幫南方學子的宣揚之後那些個北方的學子再也低頭不語了。

“哼,那個戴大賓是頗具才氣,但是那哪裏是楊用修的對手。”那些盛讚戴大賓的南方學子剛剛興高采烈的高興了沒一會便又有人來挑戰了,這一次前來挑戰的全都是京城的學子,而他們抬出來的人物就是早已經名滿京城的楊用修,楊慎了。

一說出楊慎,這裏麵的眾人又是齊齊的吸了一口氣,楊慎名氣大啊,不但是享譽京城的大才子,而且家世更是顯赫無比,自己父親是大學士、內閣大臣楊延和,自己師父是內閣首輔李東陽,而他的妹妹更是當今皇後,自己也是當今皇上的大舅子,正宗的皇親國戚。楊慎的名氣可是一點都不必戴大賓低,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又有一個大才子被這些學子們強製性的拉近了爭論的焦點,一下子整個酒樓裏麵的爭論之聲越來越大了。而剛剛有點沉寂的北方學子在有了楊慎之後,立馬又再次昂起了頭顱和南方的學子爭論了起來。

呂柟、戴大賓、楊慎,完全都沒有在場的三人被這些學子們不斷的被爭來爭去,每一方的人都堅持己見的認為自己推薦的人才能夠高中狀元,而其他兩方也絕對不甘示弱,不斷的出言反駁。

最後不但這三人被爭來爭去,就連其他的幾個名氣大的學子也被無辜的牽連了進來,例如有著明朝江北四子之一之稱的景暘,大才子焦黃中,邵銳、黃芳、劉仁等。

不過爭論來爭論去,他們也是絕對爭論不出個結果的,畢竟這些人每一個都是有一定名氣的才子,實力都不弱,不經過最後的科考,根本就分不出伯仲。

倒是這些聚在一起喝酒、爭論而不知道讀書的人被那些夾在在裏麵的朝廷派來的探子看了心裏不住的惋惜,“爭論別人誰是狀元又有何用,自己不趁著這個時候趕緊多讀一點書如何能夠來時高中呢。真是可惜了悅來酒樓的免費酒水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