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粉墨登場 第四百一十四章 影子首輔的憂慮

現在身關大明國運的戰事並不是朱厚照自己一個人可以作出決定的,劉大夏以及其他的大臣雖然都讓朱厚照先決定,但朱厚照的這個決定隻不過是一種先行考慮的方法而已。?\)

朱厚照身為大明皇帝,大明實際的統治者,這個時候如果朱厚照率先向大臣詢問計策了,則大臣們就要先自己拿主意,但是如果朱厚照先不詢問大臣的話,則隻能先讓朱厚照先拿主意,到時候大臣們感覺朱厚照所說的主意以及方法可行了,得到大多數大臣的讚同了,則之後的戰略部署就以朱厚照所說的為主,但是如果大部分的大臣都對朱厚照所說的方法不讚同的話,則就要經過另一番爭論才能拿出來一個確切的應對方法。

劉大夏他們並不急於先把自己的方法說出來而是先讓朱厚照說出來自己的方法這也是他們對於朱厚照在軍事之上的自信。

雖然論起威望,朱厚照還無法和自己的父親孝宗皇帝相比,但是如果是在軍事領域,朱厚照的話無疑要比孝宗更令人信服了。孝宗雖然使大明不斷的強大了起來,但是在軍事以及戰爭領域孝宗卻完全是一個門外漢了,在孝宗時期所有的戰事一般都是大臣們負責部署的,孝宗不懂軍事這也是孝宗在戰爭上鮮有拿得出手戰績的原因。

但是和孝宗一比,在這方麵朱厚照無疑便是一個相當有權威的人了,雖然從朱厚照的處女戰大同保衛戰差點全殲火篩。到深入西藏剪除反抗勢力、再到榆林保衛戰,忽蘭忽失溫的決戰,一次次的勝利造就了朱厚照在戰場之上的權威。

正是因為此,即便身為兵部尚書劉大夏在心中都認為朱厚照的權威性是比著自己都要高的。

而朱厚照也不負眾望,雖然死守不出聽起來好像很讓人泄氣以及感覺有點懦弱的感覺,但是能夠站在這裏的大臣哪一個不是曆經無數滄桑的,他們看待問題的本質和普通人便有著很大的不同。

即便是李東陽、倫文敘這些純粹的文人在聽了朱厚照對目前局勢的描述以及自己應對方法的詳細講解之後也都認為朱厚照所屬的方法確實是對大明最為有利的一種。

“不管如何我大明的軍隊都是以步兵為主的。即便是有全火器的鐵血軍以及一萬玄甲精騎遠勝於蒙古,但是麵對兵鋒正盛的五十五萬大軍他們能夠起到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對於戰局也並沒有扭轉之力。死守雖然保守,但卻最為有效,一旦蒙古人進攻受挫退我們可以保證大明不丟失一寸國土。進我們也可以尋機殲滅蒙古大軍。”朱厚照說完之後,內閣大臣倫文敘站出來附議道。

倫文敘之後劉大夏、李東陽、謝遷、馬文升等人也都發表了自己的觀點,不過總的來說都大同小異,對於朱厚照說的暫時死守然後等到蒙古人士氣低落之後在出城決戰的策略也都讚同。在沒有人異議的情況下應付蒙古人的策略便正式的確定了下來。

朱厚照想要禦駕親征,不過時機不是現在。現在朱厚照坐鎮京師才能夠更好的穩定大明以及安排前線的部署,畢竟京城距離前線已經十分的近了。

在和大臣們都商量好了之後,朱厚照從當天開始便正式開始了在乾清宮閉門不出的日子,而早朝從昨天便已經停止了,現在每一天朝中的大小事情不是由內閣處理就是到養心殿征求孝宗的意見。孝宗畢竟才剛剛退位一年而已,對於朝中的政事處理起來還算得心應手。而朝中大部分的大臣也都是孝宗時期的老臣子,對於孝宗突然的複出也都沒覺得太過突兀。

不過雖然他們覺得很正常,但是孝宗突然接管朝廷政事的事情還是開始產生了不好的影響。

曆史已經無數次的證明麵對權勢,這個世上沒有父子親情。早年孝宗傳出來要退位的時候便遭到了朝中不少大臣的反對,一方麵這些大臣是害怕孝宗退位之後自己失勢。而另一方麵也不乏一些耿直的大臣擔心大明再次出現像英宗時期那樣的禍事。不過當時孝宗執意要退位,大臣們也隻能聽之任之了。

但是現在突然孝宗又重新接管了政事,大部分孝宗的老臣子自然是歡心鼓舞了,就好像隻要孝宗在他們就能夠永保權勢一樣。但同樣的一大批跟隨者朱厚照的大臣們便開始出現了強烈的危機感。

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啊,除非一公和一母。但是在權勢麵前就連一公和一母都別想共存,就更不要說是朱厚照和孝宗這對父子了。兩位當事人心裏是怎麽樣的沒人知道。但是這個想法卻是朝中大部分大臣的想法。

孝宗重新執掌朝政麵臨的必將是大明權勢的再一次變化,而無疑危機感最為強烈的便是以倫文敘、楊延和等人為首一大批堅定支持朱厚照的官員了。

真正的大佬從來不是?第?427?章?在一起之後所商量的無外乎是一件事情,那邊是分析孝宗重新執政對朱厚照以及自己帶來的影響。

有人認為這沒有什麽,畢竟孝宗是太上皇,在他還在的情況下想要執政也沒有什麽的,蒙古人南下的消息雖然還沒有公布出去,但是朝中的大臣也早就通過自己的渠道得知了蒙古人會在今年南下的消息。所以他們認為在大敵當前由孝宗重新執掌朝政轉而朱厚照便可以安心的應付蒙古人了。

但是卻有很多的人認為孝宗重新執政有意和朱厚照奪權,並且這種觀點很快便從低級官員之中開始向上麵進行擴散了。

能夠在大明中樞為官的人哪一個沒有一到兩個靠山的。那些官職較低的官員卻都具有一個官職比自己搞的人作為自己的靠山,這樣層層往上麵退,產生在最底層的想法很快便可以影響到處在大明頂峰的人。

這不,從朱厚照那裏出來了之後楊延和便心思一轉,心裏有了謀劃了。慢慢走著,楊延和的速度便慢了下來,一段時間之後已經明顯的落後於李東陽、謝遷以及馬文升等人幾十米了。而在朝中都作為朱厚照的近臣,楊延和、倫文敘以及楊一清三人向來是關係最為緊密的,看到楊延和減慢了速度。和他在一起的倫文敘和楊一清兩人也有意識的減緩了步伐。

三人之中的倫文敘看到楊延和的臉色之後上前詢問道:“看楊大人臉帶愁容,難道還在位蒙古人南下的事情所憂慮?”

楊延和停下來看了倫文敘和楊一清一眼之後略帶愁緒的說道:“蒙古大軍雖然人多,但在下看皇上仿佛胸有成竹的樣子。相比蒙古人已經不足為慮了。真正讓在下憂慮的還是太上皇啊。”

“什麽?”倫文敘兩人俱是一驚,迅速扭頭看了看四周沒人注意這裏之後,楊一清趕忙說道:“此地不宜深談。”

說完,楊延和和倫文敘心領神會,之後三人不約而同的來到了楊延和的府邸。

而三人沒有注意到的時候,已經走在了前麵的一些大臣看到了他們三人的動作之後也是各自有不同的反應。

如果說朝中大臣哪一個最害怕朱厚照有一天會失勢的話,那就非楊延和莫屬了,雖然楊延和是孝宗朝的進士,最初也是孝宗提拔的,但當楊延和成為了朱厚照的老師而她的的小女兒楊紫嫣更是成為了太子妃之後。楊延和這一輩子的命運便不得不和朱厚照休戚相關了。

朱厚照權勢的每一點變化在楊延和的身上都能夠反映出來,也正是因為此楊延和在幾天之前得知孝宗要重新出來執掌朝政之後便感到了強烈的危機,這幾天來他一直在一個人思考這件事情,一開始他還以為這是別人的謠言,但當謠言成為事實之後。楊延和便不得不去深究這件事情深層次的原因了。

這一次也是楊延和從下麵的人口中得知現在已經有不少的人都在討論這件事情之後,楊延和覺得自己不能在裝作不知道了,所以今天他特意的引起倫文敘和楊一清的注意,然後便要和這兩位大臣好好的商量一下。

等屏退了下人之後,楊延和再次開口道:“想必兩位大人也都知道最近下麵鬧得人心惶惶的事情了,太上皇重新出山也不知是福還是禍啊?”

倫文敘和楊一清聽了之後。臉上也同時漏出來了一絲憂慮。

而除了這三個人在擔憂這件事情之外,另外一個人也在為了這件事情快把頭發給全拔下來了。這個人便是劉健了。

劉健現在對於大明朝的影響不可謂不大,雖然劉健已經不再是內閣首輔了,也不再是朝中在編的大臣了,但是卻沒有任何一個人敢輕視劉健,就連馬文升見了劉健都要先問候的。此時的劉健是朝中最容易接近朱厚照,也是最容易對朱厚照的想法產生影響的人物,也正因為此雖然他不是內個首輔了,但是現在卻有人將他稱之為影子首輔。

這個叫法讓真正的內閣首輔李東陽聽了很不是滋味,這個說話很明顯有看不起和蔑視他李東陽的意味在裏麵呢。不過即便是不滿了又如何,他李東陽也沒有辦法,隻能裝聾作啞的當做沒有聽到了。

而同時要說現在朝中誰最耿直,那麽就非劉健莫屬了,也正因為此劉健對於現在的局勢就更加的憂慮了,其他的大多數人對孝宗重新執掌朝政這件事情的看法大都是出自自己的私心,也就是看這件事情會不會對自己的權勢產生影響。

而劉健憂慮的確是大明朝的前途,孝宗沒有和任何人商量過突然的就說了從今往後朝中的奏折暫時由他自己批閱了,這件事情產生的直接影響就是大明權勢的再一次變化。深知曆史的劉健最害怕的便是孝宗和朱厚照兩人以後因為權勢而反目成仇了,曆史上這樣的事情太多了。而每一個發生對於國家的危害也都是致命的。

所以劉健迫切的想要弄明白孝宗為何會突然有心再次處理朝政,到底是因為蒙古人南下了想要皇上專心備戰還是真的如那些人所說的那樣,孝宗對皇上不滿了?

如果孝宗的再次出山是以大明發生內訌為前提的,那麽劉健寧願孝宗這一輩子都呆在養心殿之中不出來。雖然他曾經是孝宗最為信任的部下,但是他更加在乎的還是大明的穩定。

這不,今天在別人都前去觀看閱兵的時候,劉健卻單獨一人前往了養心殿了。在那裏劉健時隔數月之中再次見到了孝宗。

進去之後孝宗正在批閱奏折,旁邊一個小太監正在一臉興奮的給孝宗打下手,看到劉健來了。孝宗大為高興,連忙放下奏折招呼劉健。孝宗和劉健十九年的君臣關係,兩人之間的感情還是很深厚的。

等劉健坐下之後。孝宗高興的問道:“劉愛卿近日身子骨可好啊?”

“回太上皇的話,老臣的身子骨還算硬朗,就算是再為皇上出謀劃策十年都沒問題。”說道自己的身體,劉健還是很自豪的,不是說都能夠八十多歲了還能夠每頓吃飯兩大碗、走路心平氣和的。

孝宗聽後大為興奮,“好啊,愛卿是國家的棟梁,有了愛卿我大明的江山才能更加鞏固啊。”圍繞這個問題,兩人不斷的探討了下去,當然這都是閑話。這隻不過是兩人在互相試探而已。劉健是為了試探孝宗最近心裏倒地是怎麽想的,至於孝宗的試探則在自己說了下一句話之後,劉健弄明白了。

“不知愛卿可否有餘力再次擔起內閣的重任?”對劉健的近況有了較好的了解之後,孝宗突然說道。

“什麽?”聽到這句話,劉健心裏頓時炸開鍋了一樣。怪不得之前太上皇一直問我的身體如何,原來是想要我再次出任內閣首輔啊。孝宗的這句話讓劉健心裏頓時有了不好的預感,現在大明又不是沒有內個首輔,李東陽做內個首輔已經這麽長時間了,他的能力也能夠服眾。而孝宗現在卻要讓自己再次出任內閣首輔,那要置李東陽與何地?還有李東陽的內閣首輔是皇上一首提拔上來的。否決了李東陽就是否決了皇上之前的任命?這?難道孝宗真的對皇上有什麽不滿了嗎?

對於孝宗的話,劉健馬上以自己雖然身體還行,但是擔當此重任還是感到力不從心為由婉拒了,雖然很是遺憾,但是孝宗卻沒有表達什麽不滿。

對於孝宗的真實想法劉健不敢直接詢問,所以隻能拐彎抹角的打探,但是一番交談下來,劉健確實沒有太大的收獲,不過唯一可以確認的是孝宗確實是對於朱厚照有點不滿了,所以孝宗已經有意暫時收回朱厚照手中的權力了。

走出去的時候,劉健心情極度的糟糕,雖然孝宗沒有明說,但是劉健已經可以預見未來很有可能最糟糕的事情也是自己最擔心的事情就要發生了,此時的孝宗和朱厚照都不是單獨的一個人,在兩人的身後都已經有了極其龐大的利益集團了,兩人之間的交鋒已經不是兩人自己能夠左右的,而一旦朱厚照不願意放棄權利,那麽到時候說不得這兩幫人就要好好的鬥上一鬥了。

“不行,?一定要阻止這樣的事情發生。”

一想到如果孝宗和朱厚照兩人決裂之後大明可能發生的內亂,劉健便憂心忡忡,如果說孝宗是大明複興的規劃師的話,那麽劉健便是那個施工者,這二十年來大明大明的強大不但是孝宗的努力,劉健也同樣出力不少,雖然說大明就像是劉健的孩子一樣這句話有點大逆不道,但是大明江山與劉健之間的關係也確實和這個差不多。

感覺自己應該近最大的力量去挽回可能出現的危機的劉健在剛走出來養心殿之後猶豫了一番便再次折返了回去。

這一次劉健沒有去見孝宗而是去見了太後張氏。張氏常年相伴在孝宗身邊,對於這一年當中孝宗身上的事情也應該是最為熟悉的,或許從張氏那裏自己可以得到一些有用的消息,劉健想到。

這件事情先是被稟報到了孝宗那裏,孝宗沒有阻攔,允許了。而太後張氏得知是劉健求見之後也沒有阻攔。

見到張氏之後,劉健沒有再拐彎抹角,直接的說明了自己的來意,而張氏聽了劉健的種種推測之後也是嚇了一身冷汗,一年沒有出過養心殿的張氏對於外麵的事情也不太了解,雖然她常年跟在孝宗的身邊,但是也大明向來後宮不得幹政,所以張氏也很少和孝宗談論朝廷之中的事情,此次如果不是劉健來這裏向張氏說明了最近朝堂之上發生的事情,說不定還得過一段時間張氏才能夠知道呢。

按理說孝宗重新執掌朝政張氏應該高興的,但是現在張氏卻高興不起來,因為如果劉健所說的都為事實的話,孝宗重新執掌朝政的第一個受害者就將是朱厚照了。而雖然孝宗是張氏的丈夫,但朱厚照確是張氏唯一的兒子。

孝宗和朱厚照哪一個對張氏更重要?那當然是朱厚照了。大明是一個母憑子貴的社會,對於所有的女人來書自己的兒子才是自己最重要的依靠。一個男人一生當中可以有很多的老婆,但是一個女人很可能一生之中隻有一個兒子。

雖然孝宗此時隻有張氏一個妃子,但是身為男人,隻要孝宗想要他可以今天便多出來一百個老婆,所以張氏的地位看似鞏固,但同樣也如屢薄冰。所以對於張氏來說依靠孝宗還不如依靠朱厚照來個更加保險。

最起碼張氏是朱厚照唯一的母親,在孝大於天地的大明,隻要張氏還在,朱厚照便要時時刻刻恭恭敬敬的侍養張氏。

朱厚照的失勢是張氏最不願意看到的,所以停了劉健的分析之後,張氏驚慌的問道:“那該如何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