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六章 王嶽和寧王的聯手

大明北方除了西疆之外各地的警戒狀態隨著大明草原之戰最後獲勝的消息傳回已經完全解除,無數的邊疆百姓們第一個得到了從此之後整個草原都將是大明江山的消息。

隨著守軍們慢慢打開城池亦或者各個關隘的通道,無數的民眾爭相蜂擁而出,邊疆的將士們已經褪去了堅持了數月的緊張狀態,疲憊、輕鬆、興奮的表情集中出現在他們的臉上,看著那些蜂擁一般越過長城奔跑向草原的百姓們,他們的臉上浮現的是一種久違的滿足。

消息的傳播是迅速的,短短的幾天時間,大明獲勝的消息便已經從邊疆傳遍了整個大明的北方大地,並且仍舊速度不減的往大江的南安傳播。

京城當中是慶祝最熱烈的一個地方,這裏是大明的都城,這場戰爭的勝利對於這裏居住的人來說代表著特別的含義。

在消息傳到京城的第一天,沒有在乎已經快要黑下來的天色,無數的京城百姓們奔走於街頭徹夜狂歡。第二天,孝宗帶著群臣到天壇和祖廟舉行了祭拜儀式。隨著祭拜儀式結束之後整個京城都在禮部的一係列慶祝活動之中被調動了起來。

對於朝中的大臣們來說,大明的勝利還代表著一種大局已定,從現在開始,大明要真正在各方麵翻過一個新的章程了。

夜晚的京城已經沒了戰時的那種壓抑,雖然已經夜色已經將領了很長時間了。但是在長安大道之上,仍然可以看到絡繹不絕的人影。

大街上除了那些百姓之外,更有匆匆而過麵帶微笑的官員,在這個夜晚之中,內個幾位閣老以及六部的六位尚書再一次被劉健以個人名義召集到了自己的府上。

雖然禦醫一再告誡劉健年歲大了不能再飲酒了,但是在這個高興的夜晚,他還是忍不住讓家人拿出了珍藏了好幾十年的美酒,“來來,各位大人們,老夫就先幹為敬。”劉健仰頭喝完之後。下麵的其他人也立馬一飲而盡。

“啊……”品嚐著美酒的滋味,劉健忍不住讚賞道,“本來以為這美酒要跟著老夫進了棺材了,沒想到竟然還有品嚐的一日啊。哈哈哈……”

下麵馬文升等人也跟著笑了起開,“這是皇上不想讓你把美酒帶到下麵去,能夠喝到如此美酒我等說不定還要感謝皇上呢,哈哈……”

“這一次皇上大敗韃靼和瓦剌,從此我大明百年無患了。”兵部尚書劉大夏喝完美酒之後忍不住感歎道。

“就是啊,”劉大夏的話可是獲得了眾人的一直讚同。“想當初蒙古五十五萬大軍南下的時候,我大明何其人心惶惶。大明立國百年來也就當初土木堡之變的時候才有過如此危險的情況,如果不是馬尚書和各位大人的一再堅持,說不定我大明就已經遷都了,”

“但是誰想得到看似來勢洶洶的蒙古人,竟然從頭到尾一直都被皇上牽著鼻子走了,現在皇上親自帶著大軍深入蒙古,一站而殲滅所有蒙古大軍,如此痛快淋漓,當初有誰能夠想的道。”

“哈哈哈。”當下,眾人又是一陣大笑,徹底打敗了蒙古人,幾個月來壓在這些大臣身上的那種強大的壓力頓時消失的無影無蹤,他們也難得的趁著這個機會好好放鬆一次。

“韃靼和瓦剌已經投降了,不知道以後這蒙古要如何處置了?”劉健說道,看了一眼劉大夏問道。“大夏,你是兵部尚書,可曾聽到過皇上說要如何處置蒙古的事情?”

“這個,”劉大夏考慮一下說道。“這個皇上倒是沒有明說,不過我聽皇上的意思恐怕是不打算再留蒙古了,現在就是不知道皇上是打算將那些蒙古人納入我大明呢還是打算徹底除掉一絕後患?”

“嗯?”劉健搖手說道,“蒙古人那也是幾十萬人命,如果都殺了難免有失天和,不如把他們遷入我大明,當年從太祖皇帝開始,我大明重用蒙古人到現在也沒有出過亂子,倒時候可以建議皇上考慮一下當年太祖的處理辦法。”

“嗯,”劉大夏讚同的點頭,“當年漢宣帝曾命人打造過一個“漢宣定胡碑”,皇上似乎有意參考漢宣帝的方法也在蒙古最北麵放一塊石碑。”

“那皇上打算在上麵刻上什麽?”

“好像是什麽“真理永遠在大炮的射程範圍之內”的,”

“嗯,”其他人聽後,低頭有點沉思,這一句話代表著很多的含義,“皇上這句話雖然有點張揚,但是也符合皇上的一貫性格,就是以後啊你們要多規勸一下皇上,切記不可盲目好戰,當年秦國橫掃六合何其強大,但是也落了個身死國滅的下場。”

劉健的這番話,這群經常研究朝代更迭的老臣們深感同感,隻不過劉大夏聽後,心裏有點無奈,“好戰必亡,這句話我等從小受學的時候就是先生告訴我等的,這些年來整日讀史書心裏也越發的認同這個觀點,但是每次我和皇上爭論的時候卻往往聽到皇上不停的見解。”

“楊閣老,你從小教授皇上,應該對皇上的想法了如指掌吧,”劉大夏扭頭朝楊延和問道。

“這個,”楊延和考慮了一下說道,“這個還有什麽好說的,現在蒙古人已經徹底敗了,皇上卻不帶軍返回反而轉到去了西疆,諸位大人難道還看不出來皇上的想法嗎?從小我教授皇上好戰必亡的時候皇上也是點頭承認,但是往往會在後麵加上一句戰爭是為了民族生存的權利。”

劉健細細品味楊延和的話,良久,說道,“《司馬法》上說“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這古往今來戰與不占向來就沒人說得清楚,哎,我們這幫老骨頭也不用操心了,順其必然即可。”

“不過啊,”劉健話題一轉說道,“你們這樣以後身上的擔子可就重的多了,皇上打敗了蒙古,那以後怎麽處理戰後事宜的事情可就要你們拿主意了,這份擔子可不輕啊,任務雖然不多,但關鍵是要把握好,不能讓人說閑話。”

慶祝朱厚照打敗蒙古隻是這些大臣們聚集在一起的第一件事情,那第二件事情自然就是和當下京城之中的格局有關了。

從孝宗皇帝再次複出開始,京城之中本來相對安靜的政治格局便被打破了,麵對新舊兩位皇帝,朝中的大臣不可避免的產生了重新戰隊的問題。雖然所有人對於朱厚照和孝宗之間的關係如何一直不清楚,但是身為臣子在爭權奪勢的時候想來要考慮最壞的情況。

好在由於馬文升、李東陽等老臣還有劉健等人出於大明平穩過渡的意願不願意再起波瀾所以從一開始便選擇支持朱厚照全權掌權,這讓朱厚照在朝中的支持還是處於絕對領先的地位,特別是現在大明大勝的消息傳來,朱厚照的威望可以說已經超過了孝宗了。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劉健等人絕對京城之中的局勢已經沒有必要再拖下去了,盡快達成一致更好一點。

“現在情況已經查清楚了,在背後一直動作不斷的是寧王和老太監王嶽。”說完,劉健把自己調查的資料傳給其他人看看。

“王嶽當年跟著太上皇幾十年,享盡了權勢,不過卻也貪念不斷;皇上即位之後他不知悔改還妄圖貪戀權位,被皇上貶謫到鳳陽看守祖陵之後他就一直沒有死心,現在太上皇身邊的幾個知心人全都是王嶽走之前安排下來的後手,這幾年來王嶽雖然人不在京城,卻同樣能夠通過其他人迷惑太上皇。”

“而這個寧王也不安靜,安化王的死不但沒讓他有絲毫的收斂,現在更是肆無忌憚的打死在南昌城內收買官吏。”

“鳳陽和南昌兩地地處不遠,所有後來這兩個人便不知怎麽的就在下麵暗中聯係了起來,寧王自己在南昌招兵買馬,而王嶽則通過自己留下的暗手擾亂朝政和為寧王傳遞信息、造勢。”

“想不到是這兩個人勾結到一塊了啊。”眾人看完,都是心理大敢意外,“當年從老寧王開始,他們那寧王的一脈就沒有消停過,這一百多年下來了,今時不同往日,當年老寧王都不敢絲毫亂動,現在他們大不如以前了竟然還敢自尋死路。”

“寧王是藩王,他的事情咱們身為大臣不好插手,隻要他不直接造反我們便拿他沒有絲毫的辦法,不過這個王嶽到了鳳陽還不老實,是應該早日除掉以絕後患了。”

當下,眾人倆聚集在一起商量起如何對付王嶽的事情了,其實以幾人的實力想要除掉王嶽是很簡單,但是關鍵是不能讓孝宗感到不滿,要不然指不定以後要出什麽事情呢。

此時,京城之外遙遠的中亞,昔班尼十五萬大軍沿著烏茲別克和哈薩克兩國邊疆對哈薩克不斷騷擾挑釁了快五天之後,哈斯木終於決定集中兵力爭取全殲來犯之敵了。

而朱厚照也處在亦力把裏城內遙控著出城的大軍慢慢的從烏茲別克境內前往雙方即將交戰的地點。

PS:ps:新書大家去支持一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