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周東 我和你杠上了
朱寘鐇的封地在寧夏,其實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在明朝時寧夏在行政上它也是屬於陝西的,不單單是寧夏,就連甘肅在明朝的時候也是屬於陝西管轄的。雖然如此但是在稱呼上,人們卻習慣性的把寧夏和甘肅單獨拿出來稱呼而不合陝西連在一起。這就好比明朝的遼東行都司,在行政上遼東行都司是屬於山東的,但是卻從來沒有人稱呼遼東的時候說成山東遼東行都司,往往都是單獨把遼東拿出來稱呼。這也都是習慣使然,寧夏、甘肅這些地方以前也都是單獨的行省、或府,直接歸中央管轄。時間長了人們就習慣於把這些地方單獨分出來稱呼。
而此時整個大明的目光全都聚集到了寧夏。
自古以來中原王朝和北方遊牧民族作戰喜歡在春夏之交。一方麵是因為這個時候天氣開始變暖了,寒冷是所有軍隊的天敵,特別是對於普遍以溫暖為主的中原來說,在冬天深入大草原和遊牧民族作戰簡直就是不敢想象的事情,到時候恐怕光是寒冷就限製住了軍隊兩成的戰鬥力。
另一方麵,春夏之交,正式中原糧食快要成熟的季節,這個時候作戰可以保證到時候有充足的糧草供應。
而與之相反,北方的遊牧民族卻往往最喜歡在冬季進犯邊關。春夏季節北方的遊牧民族們同樣也要忙於放牧,但是到了冬天由於嚴寒導致他們糧食緊缺,這時為了挨過嚴寒的冬天他們就不得不南下劫掠。
此時朱厚照正率領八萬京軍往陝西趕去,這裏邊自然也包括鐵血軍了。對於朱厚照來說安化王的造反是小事,從他造反的那一刻起,他就注定了要失敗。但是朱厚照對韃靼小王子卻不得不重視。作為蒙古曆史上自蒙元之後最傑出的一個一位大汗,朱厚照對他可是不敢有絲毫的輕視。
韃靼小王子是一個統稱,韃靼很多大汗在大明都被稱為小王子。所以如果你翻看曆史書就會發現關於明朝和韃靼的戰爭,裏麵總會提到一個韃靼小王子。一百多年的戰爭,這個韃靼小王子卻一直出現,就好像這個人活了一百多年似的。其實是這個稱呼沒變,但是享有這個稱呼的人卻一直在變。
現在韃靼的大汗叫做巴圖蒙克,是孛爾隻斤氏,成吉思汗十五世孫,正統的黃金家族後裔。用二十一世紀的話說那也是根紅苗正的人。巴圖蒙克在成化十五年即汗位,大明人因其年幼而稱為小王子。在其妻滿都海哈屯的輔佐下,數與瓦剌爭戰,擊敗瓦剌。結束了有明以來北方地區擾攘動亂的局麵,建立了比較穩固的統治。被譽為蒙古曆史上的“中興之主”。
這個滿都海哈屯也不是一個簡單人物。在巴圖蒙克之前韃靼的大汗是滿都魯汗,但是滿都魯汗死後卻沒有留下一個子嗣,七歲的曾侄孫巴圖蒙克成為故元室唯一的苗裔。滿都魯汗的第二位妻子滿都海哈屯擁立巴圖蒙克為大汗,被稱作達延汗,人家自己也改嫁給了達延汗。這兩個人之間不知道隔著多少代了,但還是相親相戀了,牛啊。
達延汗年幼時,滿都海被授予“徹辰”稱號,攝政。這也是和慈禧一號的人物。你想想一個七歲的孩子懂什麽,還不是什麽事情都在滿都海哈屯的控製之下。不過後來達延汗成年之後,滿都海哈屯主動讓權了。能做到這一點,也非常人啊。達延汗即位後在滿都海哈屯的輔佐下,決心重建黃金家族在蒙古的絕對統治。
他們夫妻倆首先征討瓦剌。這個時候的瓦剌已經開始衰落了。瓦剌首領也先曾僭蒙古汗位,也先死後,瓦剌仍很強大,嚴重威脅汗權。1481年,滿都海哈屯攜領幼小的達延汗進攻瓦剌,在塔斯博爾圖與瓦剌激戰,取得了決定性勝利,迫使其退回西北。
其次消滅亦思馬因。亦思馬因是永謝布萬戶的領主,專橫狡詐,妨礙統一,曾經挑起滿都魯汗與達延汗父親博勒呼濟農的不和,又搶走了達延汗的生母。1483年,亦思馬因侵掠兀良哈三衛,達延汗夫妻倆趁機聯合三衛將亦思馬因打得大敗而逃。1486年,達延汗派郭爾羅斯部的脫火赤少師等追殺了亦思馬因,並奪回了生母。人家一家人團聚不容易啊。
1487年,16歲的達延汗開始親政,廢除了元朝遺留下來的太師、太尉、太傅、太保、少師、平章、知院等官職。而代替以成吉思汗時代的濟農、諾顏。左右北元近兩百年的“太師”終於成為了曆史陳跡。1506年,達延汗征服鄂爾多斯、土默特等部,除汗廷直接控製的部落外,還有永謝布部、蒙郭勒津部、喀爾喀部、兀良哈部、科爾沁部以及朵顏三衛。統一了蒙古本部,後人稱其為蒙古的“中興之主”。
這樣一個雄才大略的人物,朱厚照就是比他多幾百年的見識也不敢輕視他。
此時的巴圖蒙克正率領十五萬大軍,兵分三路分別進攻陝西的榆林、山西的大同、和河北的宣撫。目的隻有一個,牽製大明的軍隊,減少安化王造反的阻力。
弘治十九年年年初,安化王朱寘鐇派自己的心腹石碧芳前往韃靼王庭,企圖與小王子結盟,但是遭到了小王子的拒絕。到了六月的時候,朱寘鐇再次前往韃靼王庭和小王子結盟,出人意料的得到了小王子的同意。得到消息之後,朱寘鐇喜不勝收立刻加快了自己謀反的步伐。
走在大道上,看著自己浩浩****的九萬大軍,朱寘鐇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他似乎都已經看到了勝利在想自己招手。
要說朱寘鐇此時心裏最感謝的是誰,那絕對是朱厚照。因為要不是朱厚照的一封整頓三邊衛所軍屯的詔書,那他朱寘鐇還不會這麽快就造反,也不會這麽快就聚集了九萬大軍。當然他是不會承認自己是造反的,他認為自己這是清君側。
朱寘鐇的造反還得從朱厚照下旨整頓三邊軍屯說起。話說楊一清從京城回到陝西之後,立馬下令征集了大量民夫修葺邊關。之後更是從民夫之中抽調了一批精壯之輩充實邊關。之後按照朱厚照事先和他商量好的計劃,楊一清適時的拿出了朱厚照要求整頓三邊軍屯的聖旨。
三邊衛所重新丈量、重新分配土地的詔書一下,立即在三邊引起了巨大的震動。那些普通的士兵自然是歡欣鼓舞了,但是那些當將軍的可沒那麽高興了。不過考慮到自己的一家老小還都在京城裏當人質呢,再說就算是反抗也不見得有好果子吃,於是大部分的將領都老實的交出了土地。但是這個世上總有那麽一些鋌而走險的人存在。寧夏都指揮使何錦義就是這麽一號人物。何錦義也造反了,並且還是和安化王一起造的反。
在處理軍屯的那些人之中有一個叫做周東的小吏。這個人是誰,可能都沒有什麽人知道。但是此人在曆史上也是占有一席之地的人物。何錦義的造反此人可是負有直接的責任的。
周東,字伯震,號雨村,阜城人。生年不詳,在曆史上是卒於明武宗正德五年。成化二十年(公元一四八四年)進士。曆官大理寺少卿。曆史上劉瑾整頓軍屯的時候,就是此人到寧夏負責寧夏的軍屯工作。
自古以來京官都比這外地的官員要具有優越感,畢竟所處的環境不同嗎。在京城裏王公貴族滿地走,但是地方上一個五品大的官都頂破天了。自然而然的京官們到地方上執行公務的時候喜好恃強淩弱,自恃自己京官的身份肆意欺淩地方官。而當年處理軍屯的那一批人之中,欺負人最狠的就是這個周東了。
本來此時的周東還不是大理寺少卿,不過在朱厚照的幹涉之下,此人被破格提拔為大理寺少卿。
到了邊關之後,周東自認為自己也算是龍歸大海、虎嘯山嶺了。想自己堂堂大理寺少卿到了寧夏之後,那些地方上的土鱉還不得拚了命的巴結自己。於是開始越發的狂妄。到了寧夏之後,周東立馬就和何錦義杠上了。